对外汉语多义词“打”字及其相关词汇的教学研究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of the Polysemous Word “Da” and Its Related Words i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摘要: 众所周知,多义词“打”这个字有着丰富的语义和广泛的用途,也是留学生们日常使用的词汇,十分值得研究。但目前留学生无法很好地正确使用“打”这个字以及相关的词汇,使用时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偏误。同时,对外汉语教材以及教学方法,在“打”字以及相关的词汇教学中,大部分都是比较局限于这个字词的本身的义项,留学生对“打”这个字的其他延伸搭配无法深入学习。因此,本文将基于前人对“打”字及相关词汇的研究,将学习者的偏误进行归纳整理,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意见,帮助学习者在掌握“打”字的用法的同时还能将其词义进行拓展,能达到在不同实际场景下的正确使用的目的,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该字和延伸的词汇,提高学习者汉语水平。但同时目前的相关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相关的教学建议并不够完全针对“打”字。因此,多义词的研究领域还需进一步更深入的探索。
Abstract: As we all know, the word “hit” has rich semantics and a wide range of uses, and it is also a word used daily b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ich is worth studying. However, at presen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an not properly use the word “hit” and related word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bias will appear when they are used.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re mostly limited to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itself, and the other extension of the word “hit” can not be deeply studied b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be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of “hit” and related vocabulary, the learners’ errors will be summarized and sorted out, and put forward targeted teaching suggestions to help learners to grasp the usage of the word “hitting” and expand its meaning, which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rrect use in different actual scenes and make learning students can better grasp the word and the extended vocabulary, and improve learners’ Chinese level.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current relevant research content is not comprehensive enough, and the teaching advice is not entirely specific to the word “hit”. Therefore, the research field of polysemy needs further and deeper exploration.
文章引用:洪豆. 对外汉语多义词“打”字及其相关词汇的教学研究[J]. 国学, 2024, 12(6): 1078-1082. https://doi.org/10.12677/cnc.2024.126163

1. 多义词“打”字在对外汉语中的研究内容

1.1. 多义词“打”字在对外汉语中的研究背景、意义

语言是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的,尤其是汉语中的词汇。词汇从原来的本义可以发展成其他不同的义项,代表着更多的含义。同时,词汇本身又是较为复杂的,在学习时也相对困难。虽然目前也有许多学者在多义词研究领域有很多显著的研究成果,但大多集中在汉字本身,对于不同的多义词的针对性教学建议还不够充足,留学生们还是存在一些使用偏误。因此,把握好对外汉语词汇中的多义词汇,是提高汉语水平的重要因素。多义词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研究汉语的多义词,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中的词汇教学水平,将对对外汉语事业做出贡献。

1.2. “打”字的历时演变过程

“打”字最初是在东汉时期的文献中所发现的,例如王延寿写的《梦赋》“撞纵目,打三颅”[1]。这时,“打”的基本义项为“敲击、捶击”,并无其他的意思。在东汉和初唐时期,“打”的意义还是只表示“捶击”或与“敲击”。随着语言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地使用和发展,“打”字的义项也逐渐丰富。例如,在唐代,杜甫的《秋野五首》中有“枣熟从人打”的诗句。这里的“打”可以表达的意思是收获东西或采摘东西,代表果子、果实成熟了之后人们去采摘,即获得。“打”字这时便也可以表示为“进行游戏、收获、采摘”等意义了。到了宋元时期,多义词“打”的词义进一步的泛化,使用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此时,“打”不再只表达原意和表示具体的某种动作,还可以表示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守城录》中的:“二十日方遣人至齐安门下,高声呼城上人,且不要放箭防御,教来打话。”这里的“打话”指的是沟通、交谈。此时,“打”还有“打酒、打醋”等词汇打出现,表示“买”的意思。到了明清时期,“打”的词义继续不断地发展,“打”字也可以表示为“打扮、打扰、打消”等等。“打”字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增加义项,已经演变成了多义词,而且具备了多种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功能。

1.3. 多义动词“打”的词义分析

多义动词“打”在汉语中有丰富多样的词义,其含义会根据上下文或所处的语境不同而产生变化。“打”字原本意义是指一项具体的敲击动作,在词汇、语言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字词相搭配,也产生了义项变化,能表示不同的意思。多义词“打”的学习对留学生来说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留学生要想掌握好多义词“打”,就要对其进行归纳和整理,找到不同含义之间的联系[2] [3]

本文将多义动词“打”常用义项进行归纳,具体参考了《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第三版)、《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归纳总结出“打”字的常用义项有:

(1) 表撞击义:打了一拳。(2) 表因撞击而破碎:打碎杯子。(3) 体力的动作:打篮球。(4) 表计算:打草稿。(5) 编织:打毛衣。(6) 取得:打水。(7) 表买义:打酒。(8) 社交:打电话、打交道。(9) 表捉义:打鱼。

以上多义词“打”的常用义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4],把“打”字常用义项进行归纳总结和分类[5],对留学生学习多义词有一定的帮助。

2. 多义词“打”字的相关研究方法

语料库分析统计

语料库分析法是一种语言研究领域十分常见的研究方法,通过语料库的定量分析可以得出语言使用的频率、搭配、义项变化等等,对语言研究十分有帮助。从HSK的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汉语中介语语料库选择分析内容,分析部分留学生使用多义字“打”以及相关的词组、例句,10,800篇,约450万字进行分析,再收集学生们在使用“打”字产生的相关偏误[6] [7],深度分析产生相关打偏误原因,对产生偏误打原因的进行总结、分类和归纳。最后,总结偏误原因大致是:母语负迁移、语境理解不足、义项对应不准确、教学因素等等[8] [9]。得出产生偏误的原因后,可以分析留学生对“打”字的习得基本情况,为对外汉语的多义词教学、教材编写提供教学建议。但如果研究仅仅基于语料库,获取的数据还不够精确,研究还不够全面。因此,还应适当结合其他的研究方法得出更加精确的数据和结论[10] [11]

3. 教学策略

3.1. 义项归纳,练习巩固

多义词“打”是留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但由于留学生们没有完全正确地把握,导致在使用时会出现一些偏误的现象。因此,要求对外汉语老师在教学时,应当注意对“打”字的常用义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增加学生学习的印象。并对常用的义项进行分类和归类,找出常用的义项之间联系。方法有:开设专门的多义词练习课程、增加不同类型的练习方式、进行多义词游戏教学等,进行巩固,减少留学生使用多义词的偏误。

3.2. 图示义项关联

由于义项多是多义词的普遍特点,多义词的学习和使用对留学生来说是困难的,如果只是靠学生自己枯燥无味的学习、背诵、练习,会打击学生们学习的自信心和降低学习中文的兴趣。因此,要求对外汉语教师通过图示义项关联的方法,更直观地进行教学,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汉语多义词。例如:可使用树形图示法进行梳理,对外汉语教师在上课时设计一个树形的结构,将多义词“打”置于树的根部、底部,作为基础。再将“打”的每个常用义项作为树形图的不同小分支,根据义项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练习[12]。并在每个小树形图的分支上标注义项的不同解释和相关例句,以便留学生们在学习时,清晰理解、记忆[13]。也能让留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打”字不同义项之间的具体联系和区分,减少使用的偏误。

3.3. 语境教学法

在多义词教学时,配合语境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学习者们来自不同的母语背景,受到不同程度的母语负迁移影响,所以会产生一些对多义词的使用偏误。因此,对外汉语老师在教学应该采用较为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语境教学法。将“打”这个字与其相关的词汇结合在一起,带领学生一起理解上下文或者感受所处的环境[13]。清晰地将各个意项配合不同的具体实际语境展现给学生们,让学生去感受在真实的语境下该如何使用词汇,加深学生对于该字的印象,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使用汉语,提高留学生的学习效率[14]

4. 对外汉语教学“打”字研究存在的不足

4.1. 研究角度有限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词“打”字的研究里,目前学术界存在的现状是侧重对汉语本体字词的研究,汉语本体“打”的单字发展历程、不同的义项、语义层面等都进行的深度研究,但对于多义词“打”的对外汉语层面,研究的内容不够多也不够全面。目前的大部分研究主要是通过语料库的静态统计来分析二语习得者习得和使用“打”字及相关词组的情况,但整体上分析的层面还不够全面,使得一些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2. 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语言是复杂的,是多变的,如果研究汉语词汇,只是集中于某两三种方法,是缺乏科学性的。目前对于“打”字的相关的研究方法是集中在文献研究法、语料库分析统计法等,研究的方式并没有得到创新。研究对外汉语的多义词,需要基于大量的留学生语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数据来源和分析手段,从而得出更全面、更准确的数据和结论。如果仅依赖单一的研究方法,可能导致数据不足或分析片面。同时也会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导致研究结果的滞后和不准确。因此,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可以适应汉语语言的发展和变化。因此,语言研究的方法不能是单一的,而是需要多元化、跨学科、实证性和适应性。这样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揭示语言的本质和特性,推动语言研究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4.3. 研究与教学的相关联系较弱

虽然目前“打”字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也有一定的显著成果,但目前没有很有效的方法可以让留学生们很完美地掌握“打”字的基本常用义项,并且目前所提出的教学法都是针对普通的词汇或多义词的教学,而并没有针对“打”字给出具体的教学建议。针对“打”字的教学研究方法和策略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整体目前所提出来的教学法太过于空洞,没有针对性,也缺少一定的相关知识理论基础,导致留学生仍然存在使用偏误。因此,应该加强教材和教学策略的创新,探索更适合二语学习者学习“打”字的方法和策略,也是丰富和完善“打”字研究方法的重要途径[15]

5. 结语

本文仅尽本人的能力给对外汉语的“打”字教学方面提供一点建议,但由于本人知识储备有局限性,本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打”字常用义项归纳不够全面、留学生使用“打”字产生的使用偏误没有全面的总结、对教学提出的方法建议不够具有针对性等等。期待之后能有更多的学者研究该方面,促进对外汉语词汇进一步发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董文彬. 现代汉语多义动词“打”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2015.
[2] 孔雅婷. 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动词“打”研究综述[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21(2): 53-56.
[3] 卢艳艳. 动词‘打’ + N中“打”的义项及“N”的语义范畴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 32(11): 11-14.
[4] 马谨安. 现代汉语高频多义动词型式及其义项分布研究——以“打” “放” “开” “走” “带”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长沙: 湖南大学, 2019.
[5] 杨俊. 动词“打”的语义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荆州: 长江大学, 2014.
[6] 刘珊. 动词“打”的语义分析及其在二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7] 吕洁.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义词教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8] 奚俊. 动词“打”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 2006.
[9] 向金慧. “打”类动词的偏误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10] 王从霞.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习得“打”词群的偏误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5.
[11] 吴孔姣. 中亚留学生汉语“打”字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大学, 2016.
[12] 闰秀丽.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易混淆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大学, 2012.
[13] 何燕. 对外汉语教学中多义动词“打”的教学顺序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8.
[14] 高航. 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中的语境选择[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13.
[15] 肖婷华. 汉语多义词的认知阐释及教学策略探讨[D]: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