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可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29.6%,患者已达3亿[2]。尽管近年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3]。根据CHS研究结果[4],中国 ≥ 18岁成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治疗控制率为37.5%。调查发现[5],肾脏在调节血压的同时,还承受高血压疾病的损害。在高血压治疗中必须及时发现、早期干预、积极控制血压,防治靶器官损伤,才能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这需要我们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加倍地关注[6],早期启动慢病防治,阻断甚至逆转高血压的进程,降低靶器官损伤程度,这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本人师从浦东名中医程芳主任医师,程主任采古方、取今理,病、症、证相结合,以“健脾、平肝、化浊”为基本大法治疗高血压,积极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运用于临床,屡起沉疴。本项目拟选择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现实常规治疗的状态下,给予健脾平肝化浊方,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探求中医中药有效干预高血压肾损害的防治方案。通过3个月的临床干预,观察健脾平肝化浊方的临床疗效。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6月~2023年5月就诊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90例,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产生随机序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药干预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5例,脱落率8.9%,最终82例患者完成临床研究,其中中药干预组4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在(65.62 ± 7.23)岁,病程在(14.12 ± 5.95)年;对照组40例,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在(68.03 ± 9.06)岁,病程在(13.07 ± 5.74)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项目 |
中药干预组(n = 42) |
对照组(n = 40) |
|
P |
性别(例) |
男 |
22 |
19 |
Pearsonχ2 = 0.195 |
0.825 |
女 |
20 |
21 |
年龄(岁) |
65.62 ± 7.23 |
68.03 ± 9.06 |
t = 1.332 |
0.187 |
病程(年) |
14.12 ± 5.95 |
13.07 ± 5.74 |
t = 0.798 |
0.427 |
高血压分级 |
I级 |
20 |
19 |
Pearsonχ2 = 0.000 |
0.583 |
II级 |
22 |
21 |
吸烟(例) |
是 |
23 |
18 |
Pearsonχ2 = 0.781 |
0.254 |
否 |
19 |
22 |
饮酒(例) |
是 |
20 |
23 |
Pearsonχ2 = 0.802 |
0.250 |
否 |
22 |
17 |
2.2. 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7]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阳亢–脾虚–肾浊”证候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及2008年版《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初稿)》[9]制定辨证分型。
2.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 在了解本研究内容的情况下,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 符合1、2级原发性高血压,年龄30岁~80岁患者;(3) 符合中医“阳亢–脾虚–肾浊”证候诊断标准;(4) 尿白蛋白/肌酐在30~300 mg/g之间。排除标准[10]:(1) 超出年龄范围者;(2)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 重要脏器功能损伤者;(4) 对试验药物过敏者;(5) 各种原因导致无法配合试验者。剔除、中止和脱落标准[10]:(1) 未遵医嘱者和(或)未按照既定方案试验者;(2) 因严重不良反应无法继续试验者。
2.4. 治疗方案
两组均维持西医规范治疗方案,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同时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心理调节);中药干预组在维持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健脾平肝化浊方进行治疗,健脾平肝化浊方由太子参、黄芪、白术、陈皮、白芍、泽泻、莪术、荠菜花、芡实、沙苑子、天麻、蒺藜、炙甘草组成,具有健脾利湿、活血平肝、补肾化浊的功效。每日1剂,早晚两次分服,每4周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
2.5. 观察指标
(1) 诊室血压变化;(2) 早期肾损伤指标:胱抑素C (CysC),由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化实验室检测,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110型)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取早晨中段尿标本10 ml,3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部澄清液,经全自动式尿液分析仪开展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 ,采用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3000 r/min离心6 min,分离血清,放置于−80℃冰箱,采用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试剂盒进行酶联免疫法检测。
2.6.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高血压病治疗[7]显效:① 舒张压下降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 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有效:① 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 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 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以上。需具备其中一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2.7. 统计学方法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诊室收缩压比较
干预前两组收缩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 = −1.822, P = 0.072);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值明显低于治疗前,(t = 9.494, t = 8.056, P均 = 0.000);治疗3个月后组间比较,中药干预组收缩压值低于对照组(t = −3.232, P = 0.002)。提示健脾平肝化浊方有一定的辅助降压作用,见表2。
Table 2. Comparison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
, mmHg)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比较(
, mmHg)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 |
P |
中药干预组 |
42 |
144.14 ± 5.04 |
134.12 ± 4.62ab |
−3.232 |
0.002 |
对照组 |
40 |
146.45 ± 6.37 |
137.10 ± 3.64a |
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aP < 0.01;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bP < 0.01。
3.2. 两组诊室舒张压比较
干预前两组舒张压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 = −0.500, P = 0.618);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干预后舒张压值明显低于治疗前,(t = 7.051, t = 3.212, P均 = 0.000);组间比较,治疗3个月后,中药干预组收缩压值低于对照组(t = 2.908,P = 0.005),见表3。
Table 3. Comparison of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
, mmHg)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比较(
, mmHg)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 |
P |
中药干预组 |
42 |
86.38 ± 5.45 |
78.43 ± 4.59ab |
2.908 |
0.005 |
对照组 |
40 |
85.79 ± 5.22 |
81.86 ± 5.96a |
|
|
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aP < 0.01;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bP < 0.01。
3.3.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
中药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0.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earsonχ2 = 6.647, P = 0.036),见表4。
Table 4. Comparison of antihypertensive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
表4.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中药干预组 |
42 |
13 (11.8) |
21 (16.9) |
8 (13.3) |
80.95% |
对照组 |
40 |
10 (11.2) |
12 (16.1) |
18 (12.7) |
55.0% |
3.4. 两组早期肾损伤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CysC、β2-MG、NAG、尿mALB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t = 2.344, P = 0.021, t = 1.963, P = 0.0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627,P = 0.532);中药干预组和对照组β2-MG水平也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 = 2.948, P = 0.004) (t = 2.745, P = 0.008),干预3个月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 = −1.79, P = 0.077);中药干预组和对照组NA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 = 1.115, P = 0.268)(t = 1.144, P = 0.256),干预3个月后,中药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 = 1.190, P = 0.237);中药干预组尿mALB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t = −3.824 P = 0.000),对照组干预前后无统计学差异(t = 1.854, P = 0.068),干预3个月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 = −2.295, P = 0.024);提示健脾平肝化浊方可协助改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一定程度上可保护肾功能,见表5。
Table 5. Comparison of early renal injury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
表5. 两组早期肾损伤指标比较(
)
组别 |
例数 |
CysC (mg/L) |
β2-MG (mg/L) |
NAG (U/L) |
尿mALB (mg/L)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中药干预组 |
42 |
2.47 ± 0.54 |
2.23 ± 0.41a |
3.23 ± 0.35 |
2.97 ± 0.44b |
29.32 ± 7.83 |
27.56 ± 6.17 |
78.62 ± 9.87 |
69.56 ± 6.45 bc |
对照组 |
40 |
2.38 ± 0.61 |
2.15 ± 0.56a |
3.45 ± 0.26 |
3.12 ± 0.35b |
27.51 ± 6.84 |
25.48 ± 6.91 |
76.53 ± 8.92 |
73.42 ± 7.34 |
t |
|
0.627 |
|
−1.79 |
|
1.190 |
|
−2.29 |
|
P |
|
0.532 |
|
0.077 |
|
0.237 |
|
0.024 |
|
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aP < 0.05,bP < 0.01;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cP < 0.05。
4. 讨论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一般无典型临床表现,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剧,可出现肾功能损伤的情况。两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11]。因此,早期干预高血压肾损害尤为重要。Cys-C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它在血清中含量稳定,是用于评价肾小球滤过率的理想指标[12]-[16]。β2-MG作为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指标之一,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价值[17] [18]。NAG广泛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组织中,是评价肾小管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19]。晨尿mALB在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得到确认,是肾脏疾病早期筛查的重要指标[20]。
根据高血压、肾损害、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临床症状及临床表现,后世医家不断归纳、总结认为其多归属于眩晕、头痛、肝阳、水肿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此病与先天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伤过度及年老体衰等病因密切有关,证候多属虚实夹杂证,虚以肝、脾、肾三脏亏虚为本,实责之于血瘀、痰阻及湿滞等。我们认为:高血压初起病位主要在肝,“肝阳上亢,内生风邪”为高血压的基本病机;随着疾病的进展,“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出现累积脾病的症状,出现神疲乏力,胃胀,纳差,便溏,口黏等症;病情进一步加剧,“子病及母,子盗母气”,常受累到肾脏,高血压肾损害早期症状隐匿,仅可检出尿微量白蛋白、NAG等早期敏感性指标,出现体倦乏力,夜尿频多,腰酸膝软等肾元不足的临床表现,多提示脾肾不足,失于固摄封藏。随着肾虚症状的加重,出现气损及阳,阴阳两虚的证候,以致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痰、瘀、水湿之邪停留体内。邪实潴留体内,更阻碍了五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变化,随着肾损伤的进一步加重,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加之潴留之邪阻滞气机,出现水肿之候。至终末期肾衰阶段时,出现肾元衰败、阴阳俱虚、痰瘀互阻、浊毒泛逆的证候。因此,我们认为该病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肝阳上亢,脾肾亏虚,痰瘀内滞”为其基本病理表现,防治要在“治病必求其本”的基础上,重视对“标实”的干预。北京中医药大学刘玉宁教授[21]认为,肾精亏虚可作为高血压肾损害的基本病机,痰浊瘀血滞于肾络的病理变化。东方医院秦建国[22]等认为该病初期责之“肝阳上亢”,后期责之于“肾络损伤”,重视“肾络瘀损”在高血压肾损害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王宪赟[23]认为应以温补肾阳,清热化痰为其治法。王鹏、周志[24] [25]对高血压肾损害病人采用活血化瘀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发现活血化瘀法能有效改善中医症状、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减弱炎症反应,且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杨传华教授认为[26]该病“久病及肾”,该病以肾虚、血瘀为主要病理特点,自拟补肾和脉方加减治疗,临床获显著疗效。
由上可见,尽管部分高血压患者病情得以有效控制,但仍存在对靶器官的损害,应寻求有效的干预方法;中医中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性治疗作用,根据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理念,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阶段进行防治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众多医家对高血压肾损害均有独特见解,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浦东名中医程芳主任医师积极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采古方、取今理,病、症、证相结合,以“健脾、平肝、化浊”为基本大法治疗高血压,拟健脾平肝化浊方,该方运用于临床,屡起沉疴。方中运用太子参、黄芪、白术三药共为君药,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陈皮健脾开胃,燥湿化痰,天麻平抑肝阳,息风止痉,莪术破血逐瘀,行气止痛,白芍平肝敛阴,养血调经,四药为臣,起到平肝潜阳祛瘀的功效;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芡实益肾固精,健脾除湿,荠菜花清热利湿,降压明目,泽泻利尿泄热,渗湿泄浊,四药起到补肾泄浊的作用;全方共奏平肝潜阳,健脾益气,补肾化浊的功效。本试验发现中药干预组运用中药后尿mALB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且中药干预组降压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健脾平肝化浊方可辅助降压,改善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因此,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深究疾病本源,以“肝脾肾”三脏为基础,采用“健脾、平肝、化浊”为大法,干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明显疗效。
基金项目
上海市浦东新区健康委员会浦东名中医项目(NO: PWRzm2020-10);浦东新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医高级师承人才培养。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