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22年4月,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1] (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作业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作业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2]。但在实际教学中,作业是碎片化、割裂化的,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作业方面普遍存在课后作业质量不高、针对性差、学生用时长、负担重等问题。这些都是与“新课标”中核心素养所要求的育人目标所不符的,因此作业并未充分发挥其育人功效,从而导致“新课标”所倡导的“立德树人”难以实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立足逆向设计法,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探究设计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的设计路径,为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作业设计上的有益指导。
2. 国内外单元作业文献综述
国内相关研究自2011年开始逐渐增多,2017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英语教育标准提出了在“主题”意义下依托单元进行教育,这也促使了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增多。在2022年相关研究急剧增长,因为在当年教育部对2017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学者曹琮飞(2016)提出根据各单元中的不同课型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3],还提到要采用分层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弹性”作业,通过演、唱、画、讲等不同的形式展示自我,从中有所体验,有所收获。
美国的“小课题作业”,又称为“长作业”是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材料中的项目或课题,若在课堂上不能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延续到课下,时间可以延长至几周或几个月[4]。而新加坡的“小组专题作业”课程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究,最终以书面报告、口头陈述、小组专题文件夹等形式呈现成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承担意见提供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以上研究都对本研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国外作业的形式较为丰富,着重于实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但单元作业的研究数量总体来说是比较少的,并且现有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依据,大都是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由于情境和主体的复杂性,很难迁移到其他学科或情境当中,缺乏普适性。
3. 理论基础
3.1. 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智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并非单一能力的体现。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主要包括:言语智力是指能够合理且流利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口头表达或传递思维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逻辑数理智力是指对逻辑思维方式等抽象概念的能力;音乐智力是对与音律相关的能力;空间智力是对视觉空间及其周围事物的认知;动作智能是指通过肢体表达思想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能够与身边其他人建立社会联系的能力;内省智力是对自己的认知、对自己的理解以及对自己的判断等方面的能力;所谓自然智力指对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认知以及理解。
初中阶段英语学习具有记忆性、差异性、应用性以及人文性的特点[5],此外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呈现出与小学阶段不同的特点,加之新课标提出英语学科应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1],因此英语作业的设计应该发展学生的多重智力,这正好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相契合。
3.2.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所承载的内涵既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做之事,又是学生在学习结束后须留之道[6]。这就要求初中英语单元作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要在不同的课时协同发展学生不同的能力,最终促使以上四种能力的综合发展,达到齐头并进的效果,这是指导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首要原则。
3.3. 逆向设计法
逆向教学设计是美国学者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扎根实践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提出的一种新型设计模式,即逆向教学设计法。这种设计方法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作为出发点,首先确定所要达到的预期与目标,再去设计具体的内容,更加便于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习内容。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具体细化设计单元作业目标再去设计具体作业,这样的作业实际与单元教学目标相呼应,可以保证作业的有效性。
4. 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4.1. 挖掘教材,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当基于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习需求、个性特征、学习能力等,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兼顾个体特征和课程要求,设计出合理的作业[1]。因此,设计初中英语单元作业的前提是合理地制定单元教学目标,依托单元目标设计课时目标,进一步设计单元作业目标。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基础,依托课时目标,围绕单元作业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学习需求与学习能力的课时作业。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承担着整个单元作业牵头的作用,要围绕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展开,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宜过高,要符合当前学生的发展能力。
以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 3为例,本单元属于“人与自然”主题,围绕中式庭院以及农场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以及学会表达与主题相关话题的能力,单元教学目标可制定如下:
1) 创编一段对话,与同伴角色扮演,询问农场的动植物及其数量,阐述能够了解常见的农作物的重要意义。
2) 能正确认读五个元音字母,认识并能默写元音字母在闭音节中的音标,学会区分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不同发音。
3) 完成一份习作,根据所给的提示介绍农场,并在班级中分享和介绍,并思考了解大自然的意义。
4) 设计一个自己的农场,并画出农场的图片,配以文字加以说明和介绍,内容包括农场的动植物、数量及颜色。
4.2.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整合单元作业目标
钟启泉(2015)指出,“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设计–教具”是教师教育活动联锁的基本环节,其中单元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永恒的主题[5]。因此,教师要根据所制定的单元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单元作业目标,从而使单元教学与单元作业紧紧地联系起来,确保作业的设计可以落实单元教学目标,使两者相呼应。
根据上文中提到的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 3单元教学目标,逐渐细化达成每一项单元教学目标所需要的作业目标,可以设计如下单元作业目标:
1) 熟练掌握并运用本章节重点词汇以及句型进行造句。
2) 如:What’s this/that? -It’s...
What color is this? -It’s...
3) 掌握五个元音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
4) 能够运用本单元知识点熟练表达与该主题相关的话题,能够理解相关主题的对话以及语篇。
5)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树立保护大自然的积极态度。
4.3. 充分利用资源,开发多种作业形式
陈力(2007) [7]认为英语作业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对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到作业的不同功能,还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因此,在对作业进行设计时要保证作业的类型的丰富多样,同时还要保证作业的难度和量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从而达到最终的育人目的。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而单元作业则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渠道。学生通过单元作业掌握单元核心知识、基本技能,形成学科基本观念,形成运用学科的思维方式观察并分析新物质、新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核心素养[2]。
笔者结合董莉(2013) [8]提出的趣味型作业、制作型作业、创新型作业、合作型作业、实践型作业,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可以根据单元实际要求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第一,设计小能手。学生根据本课时所学内容,将其灵活运用设计海报、绘画、手抄报、手工艺品等等,通过这些作业不仅可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增加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喜爱,当学生发现英语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时,会更加乐于学习英语。结合单元主题,依托单元主题可以自行选择相关话题,引导学生在此话题下进行海报等设计,如上文中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 3可以设计让学生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农场,并进行写作描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基本的单元语言要素以便学生进行写作。评价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如语言知识的正确性、行文是否流畅以及创新性上进行评价。
第二,我是演员。学生可以根据课时句式结构以及单词编制对话,可以进行独自表演,也可以进行小组表演分角色进行,这一过程不仅巩固了知识点,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在具体操作中提供给学生具体的语言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基本的语言点发散思维,并联系自身进行灵活地会话编排,在此过程中强调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共同提升。如上文中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 3可以设计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方扮演农场主一方扮演记者,就农场中的事物进行提问并回答,提示学生使用本单元语言点。评价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如词汇以及句型是否熟练掌握、发音是否标准、是否流利地表达以及是否有感情的表达。
第三,探索家。学生可以在课本之外搜集与课时相关的内容,不仅可以进行实地调查,也可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对相关话题进行检索并进行梳理和收集,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到真正的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如上文中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 3可以设计学生可以让学生实地拜访中式庭院或者农场,也可以在网上搜集与之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其他相关资料。评价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如信息的相关度、信息的全面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此类作业在评价时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维性以及评价方式的多维性在评价主体上,可以设计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观察性评价以及过程性评价。
以上作业形式可以灵活安排在听、说、读、写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组合,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作业任务的内容、难度进行合理的调整,以上仅是思路指导,实际操作应结合本课时具体的语言知识进行编排。
5. 结语
新课标视角下要求教师深挖教材内涵,立足教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要停留在书本层面,更要走出课本,融入生活,发挥英语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同时作业要依托教学进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深入分析单元教学目标,从而制定单元作业目标,开发多种形式的作业形式,综合学生的综合情况合理布置单元作业,发展学生多维能力,促成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从而落实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