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传承研究
A Study on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新课标,本研究例举了当前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含有文化元素的语篇并针对现如今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传承工作仍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通过访谈发现,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仍存在重知识轻文化等三大现象。因此,基于以上现象,本研究以具体案例提出并阐明三大应对措施,旨在推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传承工作的开展。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ultural heritag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is study exemplifies the texts containing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current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published by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and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still existing in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work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hrough interview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three major phenomena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such as emphasizing knowledge and neglecting cultur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above phenomena,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and clarifies three countermeasures with specific cases, aiming at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文章引用:赵鑫鑫, 田颖.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传承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12): 134-141.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121087

1. 引言

在当下社会,文化传承已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特别是在初中生群体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文化传承,已成为教育领域探讨的新课题。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双重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以及其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变得更为清晰[1]。英语阅读能力,作为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为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提供了关键路径,也直接展现了英语的实用价值。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秉持整体教学的理念,紧密关注读前准备、阅读进行以及读后反思这三个关键环节[2]。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人们不断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的旅程中,能够转化为实际的物质动力,对社会的整体发展产生深远且持久的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新课标的深入分析,得知新课标中所提及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新要求,从而教师能够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关注到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在今后的阅读课堂中适当增加文化因素,做好文化传承工作。鉴于此,本研究通过探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关于文化传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进一步阐述了未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传承工作的研究方向。《课程标准》将文化知识划分为饮食、建筑、交通及发明创造等物质文化,艺术、教育及价值观、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社会规约、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两大类别,本研究以此作为一级编码的分类标准[3]。作者对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涉及文化因素的阅读语篇进行整理,结果见表1

Table 1. Culture-related articl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published by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1.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文化相关篇章

年级

单元

主题

七年级上

Unit 5 Section B 2b

体育运动

七年级下

Unit 1 Section B 2a

体育运动

七年级下

Unit 3 Section B 2b

教育

七年级下

Unit 4 Section B 2b

社会规约

七年级下

Unit 6 Section B 2b

风俗习惯

七年级下

Unit 10 Section B 2b

饮食

八年级上

Unit 5 Section B 2b

发明与创造

八年级上

Unit 7 Section B 2b

发明与创造

八年级上

Unit 8 Section B 2b

风俗习惯

八年级下

Unit 4 Section B 2b

风俗习惯

八年级下

Unit 5 Section B 2b

历史

八年级下

Unit 6 Section B 2b

艺术

八年级下

Unit 7 Section A 3a

自然景观

八年级下

Unit 7 Section B 2b

保护动物

八年级下

Unit 8 Section A 3a

文学

八年级下

Unit 8 Section B 2b

艺术

八年级下

Unit 9 Section A 3a

建筑

九年级

Unit 2 Section A 3a

风俗习惯

九年级

Unit 2 Section B 2b

风俗习惯

九年级

Unit 4 Section A 3a

艺术

九年级

Unit 5 Section A 3a

发明与创造

九年级

Unit 5 Section B 2b

发明与创造

九年级

Unit 6 Section A 3a

饮食

九年级

Unit 6 Section B 2b

体育运动

九年级

Unit 8 Section B 2b

建筑

九年级

Unit 9 Section B 2b

艺术

九年级

Unit 10 Section A 3a

价值观

九年级

Unit 10 Section B 2b

社会规约

九年级

Unit 11 Section B 2b

体育运动

九年级

Unit 12 Section B 2b

风俗习惯

九年级

Unit 13

价值观

九年级

Unit 14

首尾呼应

根据整理结果可以看出,教材中含有文化因素的语篇量是比较多的,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含语篇也逐级增加。教师和学生应利用好教材进行文化的教学,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做好文化传承工作。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英语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之前的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加强和改良,强调了英语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具备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在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核心素养成为了重构课程和教学体系的核心。魏惠[4]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体现了新课标的育人导向,而张俊馨[5]则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解读了新课标,认为新课标围绕核心素养确定了课程目标、选择了课程内容,并创新了教学方式、改进了考试评价、指导了教材建设、开展了教师培训。

此外,虽然国外对我国新课标的提及较少,但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自身的英语课程标准。例如,美国的《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简称《美国“5C标准”》)就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标准。该标准提出了交际、文化学习、相关连接、多元社团和比较等五个方面的外语学习目标,与我国新课标在理念和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综上所述,新课标体现了我国英语教育的最新理念和成果,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国外英语课程标准也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有助于推动我国英语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2.2.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能力被视为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体现英语的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多位学者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倪文秀[6]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但需警惕背景知识的误用。崔丽华[7]批评了当前许多教师仅将英语视为交际工具,忽视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现象,导致英语阅读课浅层、低效。王蔷[8]从“语言”和“文化”角度出发,指出英语教学课堂长期忽视文化育人价值的问题。

国外学者也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德鲁哥熙[9]认为,早期的英语学习者从接触外语开始学习阅读将受益匪浅,建议教师选择以教科书和录音为基础的面向文本的课程。达米等人[10]则强调阅读理解在发展阅读技能方面的关键作用,认为英语教师应考虑在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方式,以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均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给予了高度关注,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

2.3. 文化传承

文化被视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对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张书语等人[11]深入探讨了文化自信形成的思想背景、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而胡钰[12]则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凝聚民族精神的关键,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世界价值。

在国外,学者们也广泛研究了文化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罗德利亚[13]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了印度尼西亚学生对在英语阅读课中使用本地文化和目标文化阅读文本的态度,发现学生总体上对这两种文化阅读材料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认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国际文化非常重要。西蒂[14]则提出了以当地文化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内容来源,并结合主题教学法来促进英语阅读理解。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者们都普遍认为文化具有重要地位,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持积极态度。

3.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传承的三大困境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引领学生深化学习的核心领域。然而,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学习深度不足的问题。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遗憾的是,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文化因素融入方面仍存在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文化的传承。通过对绍兴本地一些初中的英语教师及学生进行访谈总结得出以下三点困境:

3.1. 存在有“语言”无“文化”的窘境

语言作为文化的基础要素和显著标志,是推动历史演进和社会前进的不可或缺的力量。而文化意识的培育则有助于学生深化家国情怀,增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进而培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并肩负起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英语学科而言,仅仅依靠语言知识和技能难以实现其育人价值,必须借助语言所承载的与品德培养紧密相连的主题、中外卓越的人文与科学知识,以及这些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态度与价值观[15]。但长期以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和文化是割裂的。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育者更加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学习从而忽略了阅读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学重点就是语言知识的输入,注重句法分析以及难句分析,但是却缺乏对知识文化以及交际文化因素的系统性导入和分析[16]。在这种情况下,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必须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刻反思和总结,对语言和文化的内涵进行理解,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6 Section A 3a部分,该阅读文章讲述了孙悟空的故事。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只是照本宣科地按照文章内容进行讲解,包括单词、句法、文章结构等,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具体的知识点,而背后隐藏的文化因素却被忽略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和魂[17]。作为教育者和学习者,都需要不断学习与实践,才能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文化,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做好文化传承工作,当好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述者。因此,如何突破有“语言”无“文化”的窘境,是当前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3.2. 缺乏对语篇的思考与解读

语篇是作者通过选择中心内容,组织篇章结构,构建语篇意义,表达核心思想的产物。教材是英语教学的依据,也是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丰富的文化素材[18]。传统的英语课堂大多只是机械地重复略读、扫读等教学流程,而没有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文本背后的含义。由于我国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误解,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把重点放在了语言知识上,而忽视了文化的学习。在阅读教学方面,部分教师过分聚焦于语言点和句法结构的讲解,导致词汇和语言点的学习变得孤立,与学生的实际运用脱节。这种做法忽视了对学生语篇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了学生对完整语篇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学生往往只能看到局部的细节,而无法全面把握整体,形成了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理解。此外,在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鲜少融入与教学篇章相关的文化因素。因此,学生接触到的传统文化仅限于篇章中所提及的内容,难以理解阅读篇章背后隐含的文化因素从而不利于进行文化传承工作。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处于不思考的状态,尽管教师为每堂课做足了准备,但还是反响平平,学生的学习效果仍不太理想。由于部分教师与学生缺乏对语篇的思考和解读,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存在阻力。同样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6 Section A 3a为例,在教学中,存在部分老师只顾教学任务量而非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不求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的现象。教师往往以教材中提供的资料为上课内容,以学生理解及题目完成为目的,重点发生偏移。

3.3. 忽视阅读策略及技巧的培养

现今的英语教学模式常常局限于阅读课本文章,学生容易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学习,丧失学习主动性[19];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如发出声音,这不仅会干扰他人的阅读体验,也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此外,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仅局限于理解文章的表面含义,缺乏对文本的深入剖析。在教学实践环节中,不少英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阅读策略与技巧的引导,使得阅读课堂变得单调且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的束缚。另外,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他们在阅读策略与技巧的理论知识方面存在短板,难以针对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及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精准有效的指导。

4.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传承困境的三大措施

阅读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领悟文化内涵、提炼文化精华及增强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手段。文化意识涵盖了对中外文化的认知与对优秀文化的接纳,体现为学生在全球化环境中展现出的跨文化理解力、态度以及行为倾向[16]。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核心,其培养对于学生至关重要。它不仅帮助学生根植于本国文化的深厚土壤,还拓宽了他们的国际视野,使他们能够坚定文化自信,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现如今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关于文化传承工作还存在许多困境,现就该困境提出以下三大措施。

4.1. 突出语篇文化育人价值,优化文化育人资源

初中英语教材中含有大量富含文化因素的语篇,通过语篇实现文化的育人价值。学生在英语语篇学习过程中能够对不同的文化进行比较和鉴赏,能够促使学生思维扩展,让学生能够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学习和理解,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继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英语语篇课程教学文化育人的价值作用。英语学习是奠定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石,其中,语篇的学习作为英语教材中文化元素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文化意识的提升、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增强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是文化的传递者,教师应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方便学生学习。学科育人要依托学科知识[20]。在选材时,教师需要精心选择那些能够体现国家文化特点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可以是报刊、杂志文章,甚至是电影和音乐等。通过这些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并探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学习,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拓展,从而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6 Section A 3a为例,本篇文章围绕孙悟空展开讲述。首先,教授与孙悟空相关的词汇,如“Monkey King (美猴王)”、“golden cudgel (金箍棒)”、“magic power (神通)”等。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或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其次,选取《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孙悟空的形象和故事情节。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孙悟空的形象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认为孙悟空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孙悟空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等。通过讨论孙悟空的勇敢、坚持和正义感,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2. 深入解读文本,体验文本承载的思想

初中英语语篇课程中含有丰富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真实文化生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不应该只重视对语篇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分析教授,仅仅停留在语篇内容的表层,而是需要引导学生对语篇中的文化进行认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及教材的特点,运用话题开展相应的文化知识建构活动,继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在对语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根据语篇内容特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探究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入解读,促进学生对语篇中的深层次文化内涵进行发掘,从而能够实现文化学习目标的内化,促使学生形成文化自信及正确的价值观[21]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10 Section B 2b部分谈论了中英两国关于生日有不同的饮食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对语篇中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解,理解饮食差异。接下来,便可以对文中的信息进行迁移运用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任务,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交流,从而对饮食文化的异同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将文化意识内化,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提升。文化对比能够帮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让学生能够秉承对所有文化尊重和包容的原则,意识到文化是有差异的,进而进行文化交流。在教学之后,教师可以提供更多国家的生日饮食方式语篇或视频,帮助学生进行了解,从而拓宽学生英语学习视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为文化传承及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奠定良好基础。

4.3. 培养阅读策略及技巧,挖掘语篇内在含义

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时间有限,因此尝试在有限时间内阅读所有学习材料并非必要之举。阅读课的核心任务并不仅仅是“读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读”。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教会他们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阅读过程,掌握英语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更高效地吸收和理解阅读材料。首先,要激活学生既有的知识水平。丰富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及相应的文化背景有助于学生把握语篇作者的真正意图。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信息补充和激活作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篇的隐含意义[21]。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其既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来解释和内化语篇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其次,概括信息的能力,包括略读与寻读。在阅读中,简明扼要地概括所读材料的内容,实际上是对原文的浓缩,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主旨。而要深入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学生需要深入探索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这样有助于他们确定并把握文章中的关键和重要内容。这一阅读策略的指导思想是“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学生需要把握住语篇的主旨大意,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内化于心。最后,科学调节阅读速度。速度不是阅读的唯一任务,重要的是根据不同要求对语篇进行有效理解,阅读的根本目的在于理解。师生可以使用细读这种阅读技巧来对文章进行深度解读,细读是“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学生理解语篇的过程是从字词到句子到段落的深刻含义,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篇细节内容,体会语篇所传达的意义,提升文化意识,做好文化传承。

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6 Section A 3a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巧妙地运用孙悟空这一经典角色的背景知识,引导他们迅速进入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紧接着,教师犹如一位智慧的引路人,指导学生运用快速阅读的技巧,精准地捕捉到了文章的主旨大意。通过快速浏览每个段落的首句,学生们从而轻松构建起了整篇文章的框架。随后,教学进入了更为精彩的环节。学生们分组合作,用图形化的方式去描绘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角色关系和主题思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更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大框架,同时也不放过每一个精彩的细节。这种从大框架到小细节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样的阅读策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技巧,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和成长。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英语教学愈发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若想学好初中英语阅读课程,就必须深入理解语篇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教学不应仅被视为英语阅读教学的附加内容,而应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有效的文化教学策略,将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相结合,学生才能全面提升语言能力,并发展成为具有文化意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本研究探讨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传承存在的三大困境及相应的措施,教师应当突出文化育人的价值以及优化文化育人的资源、深入解读文本并体验文本承载的思想、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并挖掘语篇内在含义。故此,教育者必须重视并推进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传承研究,让学生在享受语言学习之旅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做一名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2.
[2] 周杰. 跨文化意识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 人民长江, 2022, 53(6): 243-244.
[3] 周嘉豪. 译林版和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文化元素呈现对比分析[J]. 英语教师, 2023, 23(8): 128-133.
[4] 魏惠, 刘学惠, 万红红, 等. 英语新课标研读“十人谈”之初中篇[J].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10): 48-58.
[5] 张俊馨. 基于人本视角的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与教学建议[J].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2, 60(Z1): 64-65.
[6] 倪文秀.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正确应用[J]. 教学与管理, 2018(6): 119-121.
[7] 崔丽华. 内容、语言、思维整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变革探究[J]. 上海教育科研, 2019(11): 93-96+88.
[8] 王蔷, 葛晓培. 英语课标(2022年版): 突破有“语言”无“文化”的教学窘境[J]. 中小学管理, 2022(6): 24-27.
[9] Długosz, D.W. (2000) Rethinking the Role of Reading in Teaching a Foreign Language to Young Learners. ELT Journal, 54, 284-290.
https://doi.org/10.1093/elt/54.3.284
[10] Abuhamda, E.A.A., et al. (2021) Attitudes of Palestinians EFL Students towards the Use of Jigsaw Cooperative Learning Technique in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Journal, 58, 5947-5955.
https://doi.org/10.17762/pae.v58i1.2008
[11] 张书语, 许晗昱, 张云飞. 浅谈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J]. 汉字文化, 2022(24): 60-62.
[12] 胡钰.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战略内涵[J]. 青年记者, 2023(21): 36-40.
[13] Rodliyah, R.S., Imperiani, E.D.A. and Amalia, L.L. (2014) Indonesian Tertiary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the Use of Local Culture vs Target Culture Reading Materials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 Jurnal Pendidikan Bahasa dan Sastra, 14, 109-120.
https://doi.org/10.17509/bs_jpbsp.v14i1.714
[14] Said, S.D., Bin Sihes, A.J. and Yusof, S.M. (2018) Theme-Based Instruction Method in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Using Makassar Local Culture-Based Curriculum Contents.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1028, Article ID: 012098.
https://doi.org/10.1088/1742-6596/1028/1/012098
[15] 赵桂珍, 王秋红. 当代多元文化的基础理论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评《多元文化与英语教学》[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 39(17): 2.
[16] 刘娜.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负好新的文化使命[N]. 云南政协报, 2023-10-24(003).
[17] 彭旦. 新课标视域下以培养文化意识为导向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J]. 英语教师, 2023, 23(13): 111-113+124.
[18] 张瑞.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策略的运用[J]. 试题与研究, 2023(35): 156-158.
[19] 李鑫. 培养阅读策略,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 14(8): 116.
[20] 叶澜. 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 校长阅刊, 2006(8): 32-36.
[21] 邱雪.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入[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S1): 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