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析了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就业现状与挑战,探讨了企业对于外国语学院人才的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专业能力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通过对就业现状的分析,发现就业竞争激烈、专业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节、就业质量不高以及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提升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提出了深化学院与企业合作、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深化策略,包括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加强校友网络建设、增设行业导向课程、引入企业导师制度、强化实习实训环节、推广案例教学与模拟训练以及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mploym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graduate students in schools of foreign languages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current globalization, discusses the demand for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from enterprise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Graduate students in schools of foreign languages encounter issues such as a mismatch between their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and corporate demands, as well as a need to enhanc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during the employment process. Through analyses of the employment status, it is found that intense employment competition, a disconnect between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and corporate demands, low employment quality, and a need to improv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re the primary issues currently existing.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schools of foreign languages, this paper proposes strategies to deepen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These strategies include establishing industry-academia-research cooperation platforms, initiating customized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strengthening alumni network construction, adding industry-oriented courses, introducing a corporate mentor system, reinforcing internship and practical training, promoting case-based teaching and simulation training, and establishing a diversified evaluation system.
1. 引言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外语能力已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随着外语教育的普及和我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作为培养高级外语人才的重要群体,其就业状况备受关注。然而,当前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就业竞争激烈、专业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节、就业质量不高以及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研究生的个人职业发展,也对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人才储备构成了挑战。
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源于外语教育的普及和学生对外语相关岗位的青睐,这导致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需要面对更多的竞争者。同时,企业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研究生由于自身定位不准确、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以及期望值过高,导致在就业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1]。另一方面,部分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专业学习上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导致他们在就业时难以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需求,出现专业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此外,就业质量不高也是当前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就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具体表现在薪资水平低于预期、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以及工作满意度低等方面。
鉴于以上背景,本文将对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的就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外国语学院人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加强校友网络建设以及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等策略,旨在缩短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提升就业竞争力。本文的研究不仅对于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的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外语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本文主要基于作者对东北某高校2022级、2023级研究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该问卷调查精心设计,旨在全面收集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期望与实际就业情况等多维度信息。通过科学的样本选取与数据分析方法,确保了问卷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同时,为了增强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作者还结合了学校提供的就业率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涵盖了近年来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的整体就业情况,包括就业率、就业行业分布、薪资水平等关键指标。这些官方数据为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此外,作者还广泛查阅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论文资料,特别是针对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文献。这些论文资料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还包含了其他学者在类似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和见解。通过对比与分析,作者得以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并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与经验,为本分析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视角和深入的洞察。
综上所述,本分析是作者在综合问卷调查结果、学校就业率数据以及相关论文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深入分析与研究得出的。它旨在全面揭示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当前的就业现状,为相关部门和研究生个人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2.1. 就业竞争激烈
随着外语教育的普及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与外语相关的岗位。这导致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2]。同时,企业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部分研究生自身定位不准确,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期望值过高,导致就业困难[3]。
2.2. 专业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节
部分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专业学习上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导致他们在就业时难以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需求,出现专业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4]。
2.3. 就业质量不高
就业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薪资水平低于预期,部分研究生因缺乏实践经验或综合素质不足,难以获得高薪职位[4];二是职业发展空间有限,部分研究生在就业初期难以找到符合自己专业背景和职业规划的岗位[5];三是工作满意度低,部分研究生在工作中感到压力大、不适应,导致工作满意度低,进而影响职业稳定性[6]。
2.4. 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要求提高,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除了专业能力外,企业还非常看重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如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团队协作能力等。然而,部分研究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7]。
3. 企业所需的外语人才特质
3.1. 精通外语且具备专业知识
企业对于外国语学院人才的需求首先体现在外语能力和专业知识上。他们希望招聘的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这样的人才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国际化工作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2. 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能够跨越不同文化背景进行有效沟通的人才。因此,企业非常看重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希望这些研究生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在国际能够商务活动中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文化差异问题。
3.3. 综合素质高
除了专业能力外,企业还非常看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这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帮助研究生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与同事和谐相处,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3.4. 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强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应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
4. 改进措施
4.1. 外国语学院与企业合作的深化路径
4.1.1.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
外国语学院可以与企业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合作平台,学院可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活动;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学院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8]。
例如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FANUC产业学院。双方按照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思路,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产业学院集合产业要素,面向智能制造产业和军工高端装备制造业,建成由智能制造综合产线、基础智能制造实训中心、高端装备实训中心、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制造实训中心等组成的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企业真实生产等为一体的智能制造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践平台。
4.1.2. 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9]
为了满足企业对特定人才的需求,外国语学院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要求,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同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过程和考核评估等环节。通过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可以确保研究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例如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瞄准未来产业发展,与区域内高端装备制造头部企业——中集集团实施“智造蓝领”精英定制专班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4.1.3. 加强校友网络建设
校友网络是外国语学院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学院可以加强校友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定期举办校友交流会、职业发展论坛等活动;同时邀请校友回校分享工作经验和职业发展心得。通过校友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可以加强学院与校友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和合作机会[10]。
例如西安理工大学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开展“优秀校友导师计划”活动,邀请优秀校友担任在校学生校外导师,发挥校友在信息、资源、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师友引领方式,在线对学生学业知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帮助指导。西安理工大学还推出了《校友风采》《校友说》《灼见》等在线栏目,特别是《灼见》栏目,以校友个人视角分享自身创业历程和人生体验,汇聚成功校友的思想和经验,为学生未来成长提供发展借鉴。
4.2. 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深化策略
4.2.1. 增设行业导向等课程[11]
高校应注重培养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国际视野、团队协作能力等。外国语学院可以根据当前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增设一系列行业导向的课程。例如,开设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法律翻译等跨学科课程[12],使研究生在掌握外语技能的同时,也具备相关行业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还可以通过开设跨文化交流课程、组织模拟联合国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举办团队挑战赛、创业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13]。
例如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具备跨境电商运营、数据分析、海外数字营销等技能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杭州商学院积极调整课程设置,增设了一系列行业导向课程,如数字化技术课程、跨境电商全链路课程、产教融合课程等旨在培养具备跨境电商全产业链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新商科人才。
4.2.2. 引入企业导师制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高校可以引入企业导师制度。邀请企业专家作为研究生的导师或顾问,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就业信息分享等帮助。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还可以为他们搭建与企业沟通的桥梁,提高就业竞争力。例如北京科技大学与国家及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导师制度。学院与企业共同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企业专家作为导师,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惑,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14]。
4.2.3. 强化实习实训环节
为了提升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应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15]。除了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外,外国语学院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实习实训的内容和形式。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短期的海外实习,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商业环境和工作文化;或者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式实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
例如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协同育人、严格实习管理、强化跟岗(顶岗)实习、开展“岗前特训”和完善实习考核体系等措施,成功地强化了实习实训环节。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深化了校企合作,增强了社会影响力。
4.2.4. 推广案例教学与模拟训练
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外国语学院可以收集并整理国内外优秀的外语应用案例,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外语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场景和策略。同时,还可以利用模拟训练软件或平台,模拟真实的商务场景,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战能力。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了提升培训质量,决定在后疫情时代城市公共空间应急提升的培训中引入案例教学与模拟训练,成功地提升了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此实例充分展示了学院在推广案例教学与模拟训练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成果,为其他高校和培训机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4.2.5.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外国语学院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还可以将实习表现、项目成果、团队协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纳入评价体系中。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并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例如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改变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以构建更全面、更科学的评价体系。其评价体系涵盖了学科知识、学习能力、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个维度,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且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指导。通过过程性评价,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5. 结论与展望
全球化背景下,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力量,其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及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外国语学院必须积极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通过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及加强校友网络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缩短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同时,增设行业导向课程、引入企业导师制度、强化实习实训环节、推广案例教学与模拟训练、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深化策略,将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未来,外国语学院应持续关注就业市场动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外语人才,为国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