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具体策略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Achieving the Goal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DOI: 10.12677/ae.2024.14122261, PDF, HTML, XML,   
作者: 杜 冰: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立德树人德育Mental Health Education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Moral Education
摘要: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要将这一项重要任务作为长远的教学目标。为了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和立德树人理念,应该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不断打磨教学手段,以构建高效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达到在教学中融入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本文基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分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课程在学校的现状,为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提出具体的策略。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explicitly require teacher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implementing the concept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teaching,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take this important task as a long-term teaching goal.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concept of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continuously refined to build effici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lassrooms and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quality.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analyzes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the concept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teaching.
文章引用:杜冰. 心理健康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具体策略[J]. 教育进展, 2024, 14(12): 252-25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22261

1.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和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时代的中小学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众多发展问题。他们作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国梦的未来力量,肩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学校教育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多元价值观、新闻媒体的冲击,使得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1]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谈到:“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2]。”立德树人多次出现在党关于教育方面的大政方针中,具有丰富的意蕴。就立德树人的深刻意蕴而言,学者张珊认为“立德树人”理念源于“人德共生”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是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融合各个时期的时代精神[3]。立德树人以促进当代学生成人成才、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前提,是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建设,给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具体的价值目标并得以遵循的有效方针。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贯穿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工作中,对学生、学校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推动我国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并在面对心理危机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然而,通过对多所中小学的深入调研和访谈,发现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许多教师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班主任或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甚至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这些教师没有经历过专业培训,缺少必要的心理学专业知识,难以准确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其次,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学校更加重视其他学科的课程学习,往往容易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这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时间与空间被压缩,使学生难以及时获得心理疏导。此外,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未能关注学生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也没有建立流程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程序,因而难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3. 心理健康教育与立德树人目标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立德树人目标都是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意识形态等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促进作用[4]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课堂和学生的思想当中,培养新时代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遵循教育及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规律,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染力和引导性优势,积极调动社会资源,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作为心理学在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在优化和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维护和促进学生健康、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特殊地位正是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什么人”的重要贡献,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价值体现。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立德树人目标的现状

4.1. 课程立德树人目标体现不足

学校在设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往往更加侧重个体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干预,如抑郁、焦虑等,而较少思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学校要明确教育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基本使命[5]。因此,立德树人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体现不足,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脱节,使得学生难以全面发展。

4.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与立德树人目标缺少内在联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侧重解决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理论知识,立德树人目标注重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当前,很多学校对于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链接和融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将两部分分开讲授,缺乏对二者的深度融合。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心理健康知识与立德树人相结合,难以形成系统全面的学习体验。

4.3. 教师缺乏意识且能力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融合课程,它集教育学、心理学为一体,需要心理健康教师熟练掌握心理学知识、心理学相关技术以及教育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课程当中结合不同的教育内容,融入不同的思政内容[6]。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缺乏思想政治意识,且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往往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播、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正,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德育和思想教育的融入。教师可能没有注意到向学生传播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对立德树人目标的深刻理解,以及如何将二者更好融合的方法,没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从而影响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5.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具体策略

5.1. 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处在持续实践并不断提高的阶段,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7]。因此,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心理困境。同时也有利于防止学生面临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当下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都是在课堂中进行的,一个老师面对很多学生,不能及时关注到个别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因此,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是非常必要的。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中小学生所遭遇的困难进行分析和优化,缓解他们的烦恼,调节中小学生的情感需要,让中小学生避免情绪的过度激动,同时也能教会学生理性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在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中,通过心理教师的开导,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情绪、情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培养其自觉、果断、自制、坚强的意志品质,以此来实现对中小学生健全人格和优良品质的立德树人目标。

总之,学校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变革与扩充,重新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路线。

5.2. 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参与意识

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应当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需要视为出发点,要把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适应发展能力的人作为培养的目的[8]。因此,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与学习主体地位放在首位。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通过提升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专业素养,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能够增强教师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感情投入,从而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降低中小学生在道德接受上所产生的道德接受和道德阻抗的消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功能。同时,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团体活动,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立德树人工作在实践中更有针对性。还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去体验,主动地互动、交流、讨论,形成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客观认识,为形成良好的人格奠定基础。

5.3. 开设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中小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一些相应的特色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有意义的团体辅导活动等,促进中小学生健全个性的形成。与此同时,中小学校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符合当地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这些课程,让学生对当地的文化和区域特点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对自己的成长环境和历史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达到培养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5.4. 提高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和促进力量,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目标[9]

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所要面对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以,有必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提高其专业素质。首先,学校可以从高校招聘心理学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也可以聘请校外的心理咨询人员。此外,应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讲座,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师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的方式间接改善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更加了解自己、用基本的心理学理论来调整自己,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5.5. 发挥同学间互帮互助作用

在学生之间积极开展朋辈互助活动,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的信心。学校老师要适时地对班级心理委员、其他班干部以及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进行激励和动员,对他们在人际交往、集体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关心和关注,并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倾听、安慰和支持,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5.6. 在教学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其根本在于为课程树魂,以转变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使课程真正发挥“育心”与“育德”的作用与功效,真正为国家培育出合格的接班人[10]。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始终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其体系结合社会实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地鼓舞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使他们有能力对社会中的道德和义务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教师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地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学生,各种各样的道德思想实例数不胜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授的同时不断地将正确的道德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里,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所在民族的优良道德品质。

6. 结语

结合以上全文所讲,想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立德树人,就要从多条教育路径入手,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个人修养,在教学中时刻谨记真理是由实践构成的。有关教学人员应尽快解决课上的限制因素,确保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氛围,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荣. 低年级大学生校园环境适应性问题和对策研究[J]. 考试周刊, 2013(13): 152-153.
[2]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001).
[3] 张珊. 浅议“立德树人”传统文化的时代性与传承性——以二程思想中的“立德”问题表述与阐释为例[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 22(1): 54-57.
[4] 姬大卫.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教学探究[J]. 江西教育, 2024(39): 19-20.
[5] 刘瑶.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J]. 品位·经典, 2024(13): 162-165.
[6] 韦松吟, 农枝玲.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 22(22): 192-195.
[7] 吴晨兰, 朱羽, 于慧婷. 立德树人视域下供需适配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优化策略探究[J]. 科技风, 2023(32): 10-12.
[8] 石爱珍.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索[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9): 170-172.
[9] 王毅.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精准构建[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20(2): 125-128.
[10] 马中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研究[J]. 智库时代, 2020(15): 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