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艳, 王浩全, 徐晓燕. 加味四妙散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智慧健康, 2022, 8(11): 144-146.
|
[2]
|
王子瑶, 郑超, 王振宇, 等.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实践, 2024, 33(5): 331-334.
|
[3]
|
汤样华, 李宝萍, 莫亚峰, 等. 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22, 60(15): 148-151.
|
[4]
|
逄仁诚, 叶心雨, 蔡哲夫, 等. 孙达武从湿热、痰瘀、正虚治疗痛风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 2024, 40(0): 47-50, 57.
|
[5]
|
王佳亮, 樊慧芳, 贺奥城, 等.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3, 29(21): 220-227.
|
[6]
|
郭峥, 王有鹏, 孙莱莱, 等. “分消走泄法”在治疗青少年痤疮中的运用[J]. 江苏中医药, 2023, 55(1): 55-57.
|
[7]
|
王宏杨, 张福利, 苑天彤. 基于温病学“分消走泄法”现代临床应用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23(11): 104-110.
|
[8]
|
孙武. 孙子兵法[M].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7: 78.
|
[9]
|
彭胜权. 温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108.
|
[10]
|
毛德西. “分消走泄法”源流与证治[J]. 中医学报, 2021, 36(2): 227-230.
|
[11]
|
齐振强, 李伟. 分消走泄在慢性肾脏病湿热证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 33(5): 1941-1944.
|
[12]
|
李兰, 吕波, 高林. 基于中医经典理论的分消走泄法治疗湿热病渊源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 2018, 29(4): 939-941.
|
[13]
|
娄莹莹, 李燕, 王思月, 等. 基于分消走泄法探讨治疗浊毒证[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22, 30(9): 665-667, 672.
|
[14]
|
叶桂. 温热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6.
|
[15]
|
司秀影, 杨阳, 郭峥, 等. 分消走泄法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21, 18(23): 148-151.
|
[16]
|
杜松, 赵凯维, 刘寨华, 等. 经典名方“温胆汤”研究进展及相关思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 25(12): 1764-1768.
|
[17]
|
刘璐佳, 景伟超, 刘志伟, 等. 王有鹏教授应用分消走泄法治疗寒地儿科儿童湿热型疾病的经验探析[J]. 中国中医急症, 2019, 28(6): 1092-1094.
|
[18]
|
范黎明, 刘涛, 李孟飞. 中医对痛风认识的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 16(11): 149-151.
|
[19]
|
彭兰, 邵治国. 邵治国教授从补益肝肾辨治尿酸性肾病[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27(2): 21-23.
|
[20]
|
李青璇, 汤小虎, 汪宗清, 等.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进展[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2, 11(6): 65-68.
|
[21]
|
李如, 姚澜, 胡玉馨, 等. 基于“络以通为用”理论探讨藤类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运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4, 42(8): 128-131.
|
[22]
|
朱悦, 费爱华, 胡开理, 等. 费爱华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经验[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 34(4): 646-649.
|
[23]
|
李君霞, 黄闰月, 陈秀敏, 等. 826例痛风住院病例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39(3): 293-298.
|
[24]
|
冯少华, 张影, 刘颖新.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现代中医认识及展望[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84): 158, 173.
|
[25]
|
尚家驹, 孙淳, 刘华一. 基于脾胃理论议古代医家痛风病辨病思路[J]. 吉林中医药, 2019, 39(11): 1406-1408.
|
[26]
|
董丹丹, 谢向良. 清风散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 18(6): 1202-1205, 1210.
|
[27]
|
刘潇锘, 高明利. 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及治则探讨[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2, 11(12): 43-45, 57.
|
[28]
|
闫海峰, 杨凯伦, 樊克涛, 等. 中药治疗痛风相关专利用药规律分析[J]. 天津中医药, 2016, 33(10): 629-633.
|
[29]
|
赵童, 孟毅, 乔明亮, 等. 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研究进展[J]. 中医研究, 2018, 31(10): 69-72.
|
[30]
|
张文风. 刘景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34(2): 635-638.
|
[31]
|
常艳宾, 李雁, 张丽丽. 温胆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民间疗法, 2021, 29(24): 145-147.
|
[32]
|
扎亚东, 张冲, 金瑞勤. 温胆汤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 12(8): 102-103.
|
[33]
|
隋娟, 徐慧, 陈瑞雪, 等. 陈瑞雪应用温胆汤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经验[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 28(1): 145-147.
|
[34]
|
张宇, 包旭宏, 姜垦, 等. 藏族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现状分析[J]. 中国现代中药, 2022, 24(7): 1212-1218.
|
[35]
|
丁宇康, 喻建平. 基于湿热浊瘀互结复合病机探讨痛风的诊治策略[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18(12): 4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