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ai’an Digital Economy
DOI: 10.12677/wer.2024.134055,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杨 斌:淮阴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产业升级淮安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Industrial Upgrading Huai’an
摘要: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数字经济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作为江苏省的关键城市,淮安积极响应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力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本文综合分析了淮安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揭示了其在政策环境、市场需求、产业合作等方面的重要机遇,同时深入探讨了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数字基础设施待完善、人才竞争激烈、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挑战以及产业融合深度不足等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才政策、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旨在为淮安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淮安市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应对挑战,也对其他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Abstract: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digital economy is gradually becoming a new driving force for global economic growth. As a key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 Huai’an actively responds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igital economy, striving 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ts economic structu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n Huai’an, revealing important opportunities in policy environment, market demand, industrial cooperation, and delving into key issues such as inadequa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incomplete digital infrastructure, intense talent competition, challenges in data securi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and insufficient depth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Based on this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optimizing talent policies, enhancing data securi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promoting deep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strengthening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uai’an’s digital economy. This research not only helps Huai’an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but also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in other cities.
文章引用:杨斌. 淮安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J]. 世界经济探索, 2024, 13(4): 487-495. https://doi.org/10.12677/wer.2024.134055

1. 引言

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近年来,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数字经济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无论是从政策支持、市场发展还是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3]。江苏省等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地方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4]

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达到53.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2.8%。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比重分别为18.7%和81.3% [5],显示出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显著贡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年)》显示,2023年,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5个国家数字经济总量超过3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超8%,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60% [6]

近年来,淮安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21年10月26日,即印发《淮安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通过数字赋能创新发展新路径,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力求在产业转型、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多个领域实现协同效应[7] [8]。通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淮安市期望形成新的区域竞争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然而,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淮安市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新型人才培养、区域发展差异平衡等问题亟待解决。

2. 淮安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2.1. 产业结构

2020年和2021年淮安产业数字化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超过26%和29% [9] [10]。2023年1~8月份,实现开票销售284.9亿元,同比增长14.5%。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在建项目60个,计划总投资超400亿元[7]。总投资均为50亿元的鹏鼎控股HDI印制电路板及SLP类载板和天鹏锂能锂电池两个项目已投产,总投资55亿元的特创科技印制线路板生产项目厂房已建成,天合光能项目一期已竣工投产、二期开工建设,捷泰新能源项目一期已投产出片。2023年1~8月份,实现营业收入25.28亿元,同比增长38.06%以上。全市200多户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获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飞特尔通信等9家企业申报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数字产业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淮安推进“智改数转”工作,统筹设立市县(区)两级配套专项资金2.85亿元,推动实施“智改数转”项目536个,撬动企业投资200亿元。组织服务商持续跟踪去年诊断的800家企业项目需求,推动336家企业加快“智改数转”项目落地,整体孵化率达到42%。全市累计创成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0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9家、示范智能车间50个,省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26家、星级上云企业705家。推进淮安生态文旅区、汇金云谷等一批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落户企业30余家,实现进出口额1亿元。2023年1~9月,全市全网络零售额132.07亿元、同比增长12.1%,实现产业带企业直播商品网络销售额新突破。全市创成省级智慧园区4家、省级特色产业创新示范园区2家、省级创新试点园区1家[7]

2.2. 技术投入

1) 政策支持:淮安出台了《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淮安市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意见》《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智改数转”年度推进方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实施智改数转应用升级、基础设施保障、支撑产业培育三大工程和百企示范、千企上云、千亿投资、千企问诊、千兆城市等十大行动。设立总规模2.43亿元的工业强市发展资金,其中1.1亿元用于“智改数转”,激励引导广大制造业企业加速质效提升、转型发展[11]

2) 基础设施建设:淮安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统筹布局5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双千兆”宽带城市建设,加快实现千兆光纤网络、高速无线(5G)网络入户全覆盖。2022年全市5G基站规模已达到4000个,实现主城区、一般城区及县城5G信号的连续覆盖,基本满足企业用户、个人用户对于5G物联网、5G个人通信的相关需求。并且正在加快实施智慧城市二期工程,预计2023年全市5G基站规模达到6000个,实现每万人12个5G基站,达到“双千兆”城市要求。计划到2025年建成5G基站1.5万个,各类大数据中心10个以上,在用标准机柜超过1万个[12]

3) 研发投入:2022年,淮安市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研发投入为8亿元,同比增长20%。2021年,淮安市数字经济领域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企业通过设立研发中心、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4) 重点项目投资:淮安实施了一系列重点项目投资,以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鹏鼎控股HDI印制电路板及SLP类载板项目、天鹏锂能锂电池项目、特创科技印制线路板生产项目等,这些项目的投资建设不仅提升了淮安的数字经济产业规模,也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7]

2.3. 人才储备

1) 人才数量:截至2022年底,淮安在数字经济领域拥有专业人才约1.5万人,其中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约2000人。2022年,淮安市数字经济领域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左右,占就业总人数的15% [10]。2023年全市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9.60万人,当年新增4.20万人;高技能人才22.07万人,新增1.15万人[13]

2) 人才培养:淮安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本地数字技能人才的供给能力。截至2022年7月底,已培养数字技能人才达2568人次,提前超额完成省人社厅年度任务[14]。淮安重视数字经济人才的招引和培养,一方面与本地的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合作,设置和调整课程,以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开设数据标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相关课程,培育具有前瞻性的数据人才和基础性的“生产人才”;鼓励学生参与相关企业的实习和实训,提供与企业合作的实践项目;对在数字技术和数据科学领域表现优秀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另一方面重视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和发展,鼓励在职人员继续学习,通过定期的培训课程,提升员工的技能和知识,帮助他们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

3) 人才引进:淮安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数字经济人才,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良好发展环境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来淮创业就业。同时,加强与一线城市和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淮发展。支持企业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需要,自主确定数字技能类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自主设置数字技能岗位等级,通过企业自主评价组织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等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截至2023年8月底,累计新增数字技能人才3068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8% [15]

4) 人才流失与保留:尽管淮安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为了有效保留人才,淮安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和服务环境,提高人才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3. 淮安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3.1. 政策支持

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如《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等,为淮安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江苏省也制定了相关政策,如《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淮安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淮安市积极响应国家和省的政策号召,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扶持政策,包括《淮安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淮安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等,为数字经济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有助于推动淮安数字经济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吸引更多的数字经济企业落户淮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数字经济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政策还可以促进数字经济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3.2. 市场需求

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企业对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淮安数字经济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消费者对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如电子商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这为淮安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淮安数字经济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这些新兴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数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将推动淮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3. 产业合作

淮安地理位置优越,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紧密,可以加强与周边城市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与南京、苏州等城市的数字经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项目研发、市场拓展等活动,提升淮安数字经济的竞争力。

淮安可以积极参与跨区域的数字经济合作,融入更大的市场体系,拓展发展空间。参与长三角地区的数字经济合作,与上海、杭州等城市的企业和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促进本地数字经济的发展。

4. 淮安数字经济发展挑战

4.1.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淮安市在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研发方面相对薄弱,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对外部技术依赖程度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研发投入不足:淮安市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研发投入相对较低,限制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与一线城市相比,研发投入强度和研发成果转化率存在明显差距,投入不足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产出效率。

  • 高端人才短缺: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人才匮乏,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吸引和留住高端技术人才难度较大,导致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一线城市凭借丰富资源和优越发展机会,对高端人才吸引力更强,淮安处于劣势。

  • 创新生态不完善:淮安市的创新生态系统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和创新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能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化,创新服务平台可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等服务,提高创新效率。淮安在这两方面的缺失,限制了技术创新的活力和效率。

4.2. 数字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淮安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虽有进展,但存在短板,特别是网络覆盖和数据中心建设方面:

  • 网络覆盖不均: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网络覆盖不完善,网络速度较慢,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和应用。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仅影响当地居民对数字经济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也制约农村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 数据中心能力不足:数据中心规模和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大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水平有待提高,以保障数据安全和稳定。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数据量爆炸式增长,淮安数据中心的不足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4.3. 人才竞争压力

淮安市在吸引和留住数字经济人才方面面临压力,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劣势:

  • 薪酬和发展机会不足:与一线城市相比,淮安市难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在职业发展机会,导致高端人才流失严重。一线城市平均工资水平高,且拥有更多大型企业和优质项目,能为人才提供广阔空间。

  • 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脱节: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当前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可能滞后,未能跟上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技能不匹配。

  • 人才流失问题:淮安市面临人才流失问题,尤其是高端人才和年轻人才外流,这对数字经济长期发展构成挑战。人才流失会导致人才队伍不稳定,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下降,影响整个产业发展。

4.4.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挑战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淮安市面临的重要挑战:

  • 数据安全风险增加: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不断增加,对企业和个人用户数据安全构成威胁。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频发,淮安数字经济企业也面临风险,需加强防护措施。

  • 隐私保护法规要求提高:隐私保护法规不断完善,对淮安数字经济企业提出更高要求,需加强合规管理。企业需了解并遵守法规,否则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和声誉损失,影响发展。

  • 数据利用与隐私保护的平衡:企业面临在数据利用和隐私保护之间找平衡的挑战。企业需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充分利用数据价值,同时保护用户隐私,需建立完善制度和采取有效技术手段。

4.5. 产业融合深度不足

淮安市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

  • 产业融合程度不够:尽管淮安市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方面有进展,但整体融合程度不够深,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不够广泛。一些传统产业对数字技术接受程度低,未充分认识其对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导致应用推广困难。

  • 缺乏成功案例和示范效应:淮安市缺乏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成功案例,难以形成示范效应,推动更多企业参与融合。成功案例和示范效应能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激发积极性。淮安的缺失使企业在融合时缺乏信心和方向。

  • 产业链协同不足: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足,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制约产业融合效果。产业融合过程中,上下游企业需密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淮安的企业在合作方面存在不足,需加强协同合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6. 区域发展不平衡

淮安市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区域不平衡问题:

  • 城乡差距:城市与农村地区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在网络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等方面落后于城市,限制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全市均衡发展。

  • 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数字经济整体发展。缺乏有效机制,无法合理分配资源,一些区域得不到足够支持,影响发展速度。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均等:不同区域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存在不均等现象,制约数字经济均衡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不均等会使一些区域面临更多困难,无法与其他区域同步发展。

5. 淮安数字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5.1.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为提升淮安市数字经济技术创新能力,可尝试下述措施:增加研发资金支持: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数字经济领域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降低企业研发成本,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激发创新积极性,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建设创新平台:构建技术创新平台和孵化器,为企业提供技术交流、合作研发机会,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平台汇聚各方资源,打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隔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创新效率;推动校企合作: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培养技术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淮安市技术创新能力。校企合作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教育资源和科研优势,为企业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成果在企业应用。

5.2.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数字经济发展

针对淮安市数字基础设施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加大5G网络和光纤宽带建设力度,提高网络覆盖率和网络速度,为数字经济提供坚实基础设施支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改善网络覆盖不均问题,提高网络传输效率,满足数字经济发展对网络的需求;建设数据中心:规划和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数据中心,提升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求。随着数据量增加,对数据中心要求提高,建设高标准数据中心可解决能力不足问题,保障数据安全和稳定;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智慧城市建设将数字经济与城市管理和服务相结合,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应用场景。

5.3. 优化人才政策,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

对于淮安市数字经济人才问题,可以采取下述措施: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为高端人才提供税收优惠、住房补贴等激励措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淮创业就业;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数字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数字技能水平,满足市场对数字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和培训针对市场需求培养劳动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通过股权激励、绩效奖金等方式,留住关键技术和管理人才。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防止人才流失,保证企业稳定发展。

5.4. 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为了应对淮安市数字经济面临的数据安全和隐私快照保护挑战,可采取:加强数据安全法规建设:完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法律法规,提高企业和个人数据安全意识。加强法规建设明确责任和义务,促使企业和个人更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提升技术防护能力: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提高数据安全防护能力。技术防护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可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建立数据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建立数据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对数据安全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应急响应机制在事件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保障数据安全和稳定。

5.5. 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对于推动淮安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以采取:推动数字化转型:鼓励传统产业通过引入数字技术,实现生产流程、管理方式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提高传统产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培育数字经济新模式:支持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模式,创造新的增长点。新模式为传统产业提供新发展思路和方向,促进升级和转型;加强产业链协同: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产业链协同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融合效果。

5.6.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对于解决淮安市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可采取: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根据各区域基础资源和优势,制定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合理制定战略,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区域间协调发展水平;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优化资源在不同区域的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更合理分配,提高各区域发展速度和质量;提升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数字经济业态发展。提升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淮安市数字经济均衡发展。

6. 总结与展望

本文探讨了淮安市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指出,淮安市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在电子信息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方面实现了较快增长。淮安市通过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研发投入,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并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成效。然而,淮安市在技术创新能力、数字基础设施、人才竞争以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未来,淮安市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2)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特别是在网络覆盖和数据中心建设方面,以支撑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3) 优化人才政策,加强与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培养和吸引更多高端数字经济人才。

4) 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提升企业和机构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手段,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合规使用。

5) 利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推动数字经济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6) 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利用淮安的地理优势,与周边城市共同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淮安市有望在数字经济领域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基金项目

淮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2024SK69)资助。

参考文献

[1] 姚震宇. 区域市场化水平与数字经济竞争——基于数字经济指数省际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J]. 江汉论坛, 2020(12): 23-33.
[2]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2(11): 4-7.
[3] 诸葛凯, 何会涛, 袁勇志. 我国数字经济政策演进与趋势分析——基于政策文献的量化考察[J]. 经济体制改革, 2024(1): 24-32.
[4] 苗书迪, 王悦, 岳玉金. 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市际比较[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3): 62-65.
[5] 王政, 刘温馨. 去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3.9万亿元[N].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8-28(01).
[6] 郭倩, 朱育莹. 数字经济将迎来多重政策利好[N]. 经济参考报, 2024-07-03(002).
[7] 左文东, 徐天然. 淮安: 数字经济为高质量发展 注入澎湃动能[EB/OL]. 中国江苏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6364638232129327&wfr=spider&for=pc, 2024-09-16.
[8] 淮安市人民政府. 淮安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EB/OL].
http://fgw.huaian.gov.cn/upload/2023-01/d9611357-6272-4621-87a9-f952747def95.pdf, 2024-09-16
[9] 淮安市统计局. 淮安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1.
[10] 淮安市统计局. 淮安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
[11] 刘权, 范志坚, 沙正凯. 淮安全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速换挡” [N]. 淮安日报.
https://www.zgjssw.gov.cn/shixianchuanzhen/huaian/202311/t20231113_8147087.shtml, 2024-09-23.
[12] 左文东, 徐天然, 赵倩. 淮安抢抓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战略机遇[EB/OL]. 淮安日报.
https://www.zgjssw.gov.cn/shixianchuanzhen/huaian/202206/t20220613_7578941.shtml, 2024-09-23.
[13] 淮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淮安市统计局, 2024-04-02.
[14] 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我市高质量完成数字技能人才年度培养任务[EB/OL].
http://www.huaian.gov.cn/col/16657_173466/art/w/16592832/1659683478157UiGVgFM2.html, 2024-09-20.
[15] 我市加快培养数字技能人才 助力数字经济发展[EB/OL].
http://www.huaian.gov.cn/col/16657_173466/art/16619616/1662697277614bdaonIeS.html, 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