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农村适老化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Elderly-Friendly Issues in Rural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upport Theory
DOI: 10.12677/ar.2024.116354, PDF, HTML, XML,   
作者: 黄 轩: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社会支持老龄化适老化Social Support Aging Elderly-Friendly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上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农村60岁及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2亿人,构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老年群体,并且人口老龄化也会成为中国数百年来将要持续面对的问题。因此,工信部在2020年提出了适老化改造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推动老年人群体在互联网背景下,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推进智能化服务,来适应老年人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在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来寻找农村合适的适老化途径,推动我国合理有效地面对老龄化问题。
Abstract: Population aging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society. The rural population aged 60 or above has reached 120 million, forming a very large elderly group, and population aging will also become a problem that China will face for hundreds of years. Therefore,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elderly-friendly transformation in 2020, whose core content is to promote the elderly group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y encounter in their lives in the Internet context and promote intelligent services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aging in rural areas and seeks suitable elderly-friendly approaches in rural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upport theory to promote China’s rational and effective response to the aging problem.
文章引用:黄轩. 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农村适老化问题研究[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6): 2436-2439.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6354

1.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稳定发展,我国的现代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社会居民的居住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去的人口红利已经逐渐变少,我国的人口结构逐步向老年型人口转变,老年人口的数量占人口总数的比重越来越高。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结果显示,农村60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了1.2亿人。老年人口,尤其是数量庞大的农村老年人口,如何幸福健康地安度晚年生活,俨然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性问题[1]。因此,在2020年,适老化改造的概念被工信部提出,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与支持。但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经济条件等相对城市不够完善,农村适老化的改造存在着重重阻碍[2]。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与组织参与的社会支持,是推动农村适老化改造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在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农村适老化改造的现状以及进行农村适老化改造的对策。

2. 理论基础与农村老龄化分析

2.1. 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最早是在社会心理领域被提出,重点在于解释社会网络如何通过信息、资源等帮助,缓解个体的压力,最终提升个人身心健康的理论。但从国内外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社会支持已经超越了原有的范围,主体扩大到对所有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最终帮助他们摆脱生存与发展困境的行动[3]。为了更好地为这些群体提供针对性的帮助,社会支持者要通过多个方面的分析,了解需要提供什么样的资源才能帮助其摆脱现有的不利困境。在我国,我们可以按照支持主体将社会支持分为四类:由政府和正式组织(非政府组织)主导的正式支持;以社区为主导的“准正式支持”;由个人网络提供的社会支持;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士和组织提供的专业技术性支持。这四类支持互有交叉,但在更多层面相互补充,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多元并举的社会支持系统框架,本文正是以此社会支持的框架为基础来进行探讨的。

2.2. 农村老龄化现状与问题分析

相较于城市,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更为严重。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短短十年间,农村总人口锐减1.65亿人,仅有5.1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占总人口的36.11%。而在这5.1亿人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高达1.2亿人,相较于城市高了7.99%。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农村年轻人减少、老年人增加而导致的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受制于农村的收入水平、教育医疗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与城市有着不小的差距,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进行工作与生活。年轻人口的不断流出与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得农村越来越向老年型人口结构发展。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与农村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为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随着年轻人口的大量外流,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剧增且缺乏有效的安置与服务,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以政府为主导,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在适应农村老龄化的潮流中变得至关重要[4]

3. 农村适老化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3.1. 适老化的定义及现状

适老化是指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生活环境、设施设备等进行改造和优化,缓解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的生活不适应,确保他们生活的安全和便利。适老化改造涉及家居环境、公共设施、交通工具等多个方面,目的在于消除老年人生活中的障碍,提升生活质量。农村的适老化改造相对于城市有一定的区别。对于经济条件相对发达的城市来说,适老化改造的主要内容为科技应用与智能化改造,让更多老年人能够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但对于农村来说,农村适老化改造的重点则更倾向于以社区公共服务优化以及养老服务的普及,通过以政府为主导的资源整合,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便利[5]。目前适老化改造在许多农村也有了初步的进展,例如针对特殊困难老人进行居家上门服务、为农村家庭进行路面硬化和为失能老人安装室内扶手等。

3.2. 农村适老化面临的问题探析

虽然农村地区的适老化改造有了初步的进展,但很多地区对于适老化改造的理解和认知不够,导致农村适老化进程缓慢。就总体而言,农村地区适老化改造仍然存在覆盖范围小、服务内容单一、服务配置落后、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就社会支持的主体来说,无论是政府、社区,还是社会组织等,都没有对农村适老化进行足够的重视。具体而言,政府对于农村适老化问题关注不足,投入的资金以及政策支持力度难以支撑农村适老化改造;农村社区往往意识不到每户农村家庭真正的需要,对于适老化问题往往一揽子解决,缺乏针对性;并且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服务的内容往往参差不齐,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适老化需求;社会组织则对于农村适老化没有足够的资金及物质支持,许多慈善机构、公益组织、企业或者个人往往由于缺乏重视或不了解情况,而无法提供有效的帮助。在农村老龄化速度加快的背景下,农村适老化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得到每个主体的重视[6]

4. 社会支持视域下的农村适老化对策

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化,农村养老问题不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多个主体乃至社会需要共同面临的问题。在社会支持理论的视域下,需要多个主体发挥各自的作用,来面对农村适老化的问题,推动农村适老化的有效发展。

4.1. 完善法律制度,提供政策支持

政府作为农村适老化推动的主导力量,要发挥其引领作用。在法律层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支持农村适老化的开展与深化,并制定合理的行业规范,满足老年人的适老化改造需求。在具体政策制定上,政府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适老化方式,与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合作,通过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验证,并最终制定合理的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地进行适老化改造。在适老化改造的过程中,政府也需要提供资金、资源、技术等支持,加快农村适老化改造建设。

4.2. 形成以社区为主体的多元适老化服务

农村社区是开展适老化改造的主体力量。农村社区相较于城市,具有地缘性的特征,村民之间有更多的互动与联系。作为社区来说,要通过分析自身社区的特点与情况,对当地社区有一个统筹性的认识。农村社区由于地缘性的作用,每家每户相隔的距离很远,这就需要社区通过将每家每户不同的情况进行数据上的整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针对性地进行多元适老化服务。并且要根据农村的特点,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农民共同参与对适老化的讨论,满足村民不同的需求。

4.3.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确保资金来源多元化

作为政府来说,不仅仅要提供更大的财政与资金支持来推动农村适老化改造,还应该争取其他的社会力量进行适老化的参与。政府与社区需要链接相关机构,例如公益组织、慈善组织和企业等,通过合作筹集资金或实物,形成互利互惠的局面,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有效的适老支持。作为服务提供者的社区也应该有自身的“造血”能力,通过一定的收费服务项目来进行筹资,例如上门、护理等多样化服务获得一定的资金,从而实现自我造血,形成良好的循环。

4.4. 推动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

优秀的人才队伍是推动农村适老化改造的重要途径。农村不仅仅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吸引优秀的社工人员、护理人员以及志愿者等加入适老化改造,同时也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本土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除此以外,村民自身也可以发挥自身的特点与优势。由于农村存在许多老年人口,他们本身就是潜在的巨大人力资源。通过村民间的互帮互助,能够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与物质帮助,推动农村适老化建设与发展。当地社区与政府也需要宣传互帮互助的养老理念,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5. 总结与展望

由于农村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地区的适老化问题十分严峻。在社会支持理论的视角下,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农村适老化建设来推动农村地区适老化改造,是解决农村养老服务、推动适老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作为政府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供资金支持,并营造村民互助风尚;作为社区要根据农村现有资源与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多元化适老服务,打造专业人才队伍,推动老年友好社会建设;多方社会主体要共同参与农村适老化改造,提供资金与物质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在适老化改造与建设上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但是总体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且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过大,农村适老化程度无论是从产品还是服务上,都远不及城市,且社会公众对于适老化的必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知,人才资源的短缺都在制约着农村适老化服务的发展。在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的今天,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适老化建设上,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幸福安稳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汤资岚. 数字乡村战略下农村老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研究[J]. 图书馆, 2021(10): 9-15+33.
[2] 董彦池, 于潇. 社会工作介入居家适老化改造的路径研究[J]. 国际公关, 2024(13): 77-79.
[3] 何嘉怡.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独居长者智能适老化改造的实践研究——以广州市越秀区D街道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州大学, 2022.
[4] 赵锦怡.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农村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问题研究——基于对Y区J村的调研[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杭州师范大学, 2022.
[5] 陈桂生, 杨春香. 从代际鸿沟到普惠可及: 数字乡村公共服务适老化的融合与创新[J]. 中州学刊, 2024(6): 95-102.
[6] 原新, 范文清. 在老龄社会视域下推进全面的适老化治理[J]. 治理研究, 2024, 40(4): 51-6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