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融合”模式下养老护理教育教学研究
Research on Elderly Car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under the Mode of “Medical and Elderly Care Integration”
DOI: 10.12677/ns.2024.131224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婷婷:广西演艺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New Energy Vehicles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Control Strategy
摘要: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对专业养老护理人才的能力要求更高,护理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满足当代医疗健康发展的服务需求。“医养结合”是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边医边养、综合治疗的养老新模式。在“医养融合”模式下,我国老年护理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亟需识别和解决。养老机构必须明确对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要求,确保其具备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专业素质。分析国内外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我国在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上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养老护理分层教育培养模式,以提高行业结构的合理性。重点培养养老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推动养老护理行业的协调有序发展。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我国老年护理的整体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aging population in society, there is a higher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elderly care talents. Nursing staff need to have high professional qualities to meet the service needs of contemporary medical and health development.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elderly care is a new model of elderly care that relies on medical care as a guarantee, rehabilitation as a support,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elderly care” model, elderly care in China faces many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that urgently need to be identified and solved.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must clearly define the core competency requirements for nursing staff, ensuring that they posses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that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the elderly. Analyz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elderly care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re are deficiencies in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and training mode.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it is proposed that a hierarch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odel for elderly care be established to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industry structure. Focus on cultivating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elderly care personnel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care industry. These measures will help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elderly care in China and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文章引用:李婷婷. “医养融合”模式下养老护理教育教学研究[J]. 护理学, 2024, 13(12): 1737-1741. https://doi.org/10.12677/ns.2024.1312246

1. 引言

我国正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老年人中的空巢者和患慢性病者比例也逐渐增加。空巢老年人由于缺乏家庭成员的照顾,生活质量容易下降,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而慢性病患者则需要长期的医疗和护理支持,这对现有的养老护理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护理需求急剧上升,而现有的护理员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这导致许多老年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此外,从业人员的资历普遍较低,专业知识欠缺,这进一步影响了护理服务的质量。许多护理员缺乏系统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而无法满足老年人更为复杂的医疗和护理需求。面对这些挑战,医养融合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护理模式,逐渐受到关注和推广,医养融合模式通过将医疗和养老相结合,既能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又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从而实现更全面、更综合的养老护理服务,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能有效缓解护理资源不足的问题。

2. 国内“医养结合”的发展及现状

2.1. 发展

在我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深受家庭伦理和孝道文化的影响,这一模式体现了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爱,但其背后却隐藏着家庭经济成本和负担加重的问题[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许多家庭难以承受不断攀升的养老费用和日常护理压力,这对其他养老模式的发展也形成了阻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从而提出了“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该模式旨在将医疗和养老服务相结合,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护,这不仅包括日常生活的支持,还涵盖了医疗保健、康复治疗等方面,从而实现养老与医疗的无缝衔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然而,尽管“医养结合”模式在理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我国的实际推行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2.2. 现状

根据结合我国国情与国外“医养结合”的相关举措,将国内“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1) 在我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深受家庭伦理和孝道文化的影响,是最常见的一种养老方式[3]。尽管这一模式体现了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爱,但其背后却隐藏着家庭经济成本和负担加重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许多家庭难以承受不断攀升的养老费用和日常护理压力,这对其他养老模式的发展也形成了阻碍[4]。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参照国外成功的医疗改革经验,我国提出了“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该模式旨在将医疗和养老服务相结合,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护。这不仅包括日常生活的支持,还涵盖了医疗保健、康复治疗等方面,从而实现养老与医疗的无缝衔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5]

(2) 医疗机构通过设立老年康复中心,为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提供全面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服务,从而实现了医、养、康一体化,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能提供专业的医疗和康复支持。然而,老年康复中心容易出现床位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需求。此外,养老护理人才的匮乏也限制了服务质量的提升,虽然这种模式综合性更强,对老年人更为有利,但仍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护理人员的培训,以应对这些挑战。

(3) 社区和居家养老结合的医养模式可以弥补家庭照顾的缺失,提供更全面的老年人照护服务。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大多身体状况较好,但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功能会逐渐下降,需要更专业的医疗和生活照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此模式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照顾、室内清洁、外出护送、寻医买药等。

(4) 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方面,签订合作协议是建立互利共赢关系的有效方式。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较弱的民办小型养老院而言,这种合作模式尤为重要。例如,郑州颐和医院与养老机构的合作可以通过提供绿色就医通道和医院救护车服务,确保老人在急病时能够获得及时的救援。这种模式不仅弥补了养老机构在医疗资源上的不足,也增强了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

3. 培养“医养结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3.1.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养老问题是民生的重要议题,涉及社会的稳定和每个人的未来生活质量。高等医学院校在培养养老护理人才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养老行业不仅实践性强,而且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极高,因此高校需要设计针对性的课程和实践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综合了康复、心理支持和医药护理等领域的知识,旨在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医学院校能够培养出更具专业能力的养老护理人才,从而提高养老服务的整体质量,满足民生的需求。

3.2. 有助于为养老机构输送应用型人才

在“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背景下,养老机构如敬老院、福利院和老年公寓对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这些机构通过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护理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使得医学高校开始重视培养养老专业学生。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前景,同时也为养老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了行业的蓬勃发展。通过这种模式,养老与医疗技术得以有效融合,社会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使得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有保障。在这一过程中,医学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了连接养老机构和医疗技术的桥梁,为实现“医养结合”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4. 老年护理教育发展

4.1. 国内老年护理教育发展

我国的老年护理专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仅有少数院校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人数远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护理需求。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大部分院校只提供为期一学年的《老年护理学》课程。学生通过这一年的学习,仅能获得基础的老年护理相关知识,无法全面掌握所需的核心技能和知识。这种局限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和应对复杂护理情境的能力。

在师资水平方面,由于高等教育阶段缺乏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导致具备高水平专业知识的教师极为短缺。许多教师只能依靠自学或短期培训来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无法系统性地为学生传授深度知识。此外,社会对老年护理的认知也存在误区。许多人认为老年护理主要是生活照料,无需太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观念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对该专业的重视程度。

尽管近几年部分院校在护理专业中开设了老年护理的专项方向,但学生普遍缺乏对老年护理的正确认知和兴趣。他们不了解深入学习老年护理的意义,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坚持并深入钻研这个方向。所有这些主观和客观因素共同制约了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阻碍了高水平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和输出。

4.2. 国外老年护理教育发展

在20世纪中末期,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日本已经开设了老年护理学专业,并提供学士、硕士和博士层次的教育。尤其在美国,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尤为显著。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老年护理学科,并在70年代进一步发展了老年护理实践的高等教育和训练。此举培养了大量高级执业护士,包括老年病专业护士和老年病学临床护理专家。这些护士不仅具备研究生学历,还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这些高素质护理人员的努力,养老护理专业在发达国家得以正向发展,提升了整体护理水平,确保老年人群享受到更专业、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5. “医养融合”模式下我国养老护理教育的建议

5.1. 建立养老护理分层教育培养模式

到2020年,中国要建立一个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这个体系将涵盖从中职生到研究生的不同教育阶段,开展分层教育,以满足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需求,组建一支质量良好、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多部门意见认为,高质量的养老护理人才是确保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职业教育与应用本科、研究生教育的相互衔接,能够有效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此外,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模式,也有助于打造一支既具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从而更好地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5.2. 突出养老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培养

养老机构中的养老护理员需要具备多种核心能力,以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这些核心能力包括疾病护理、健康教育、有效沟通、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心理素质、病情观察能力、心理支持和情绪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为了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教育培养方案应围绕这些核心能力进行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需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操,提升护理员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确保他们能够胜任复杂多变的护理工作。

5.3. 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养老服务质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养老服务质量不仅关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我国缺乏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现有的评价体系多为地方性或单一机构的标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这种情况导致了在不同地区和养老机构之间的服务质量存在较大差异,难以进行有效的横向比较和评估。因此,各高等院校应联合各级养老机构,开展专门的研究项目,为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研究,可以构建更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形成能够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统一标准。其次,养老护理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道德素质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养老护理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护理水平和技能的提升面临不小的挑战。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了服务质量的提高,也阻碍了养老服务行业的整体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教育培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虽然养老护理员有显著的教育培训需求,但由于他们普遍的年龄和文化水平限制,培训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建议业务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福利激励措施,宣传养老护理职业的社会价值,吸引更多具有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加入这一行业。此外,养老机构自身也应高度重视护理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将培训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员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也能够缓解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照护服务。

6. 结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重要发展方向,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在提高车辆能量利用效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优化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能量回收率,达到20%以上。这种技术不仅能够增加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预计可以提升至少15%,还有效减少了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从而在环保和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建立系统的技术研究体系,集中力量攻克制动系统设计和控制算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这包括对制动能量回收机制的深入研究,开发更加高效的控制算法,以及优化电力存储技术,以提升整体系统性能。同时,产业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需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的协调发展,以保障技术创新的落地和应用效果。

基金项目

医养融合背景下《老年健康照护》课程建设研究——以广西演艺职业学院为例,Y2023JP006。

参考文献

[1] 项鑫, 王乙.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特点、原因及对策[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 41(18): 4149-4152.
[2] 王莉莉. 新时代我国老龄健康产业界定、现状及发展趋势[J]. 行政管理改革, 2022, 3(3): 19-28.
[3] 吴晓飞, 陈锋, 闫乾, 等. 基于SWOT分析国内外医养结合模式[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 41(4): 883-887.
[4] 唐东锋, 周漪恒, 唐尚锋, 等. 多视角下我国医养结合的内涵及对策研究[J]. 中国医院, 2021, 25(10): 1-4.
[5] 林晓. 传统孝道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模式探析[J]. 人才资源开发, 2020(2):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