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小麦新品种培育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1]。小麦生产试验是小麦新品种审定中的必要步骤,是综合评价小麦新品种的重要方式。作物产量的高低是多个农艺性状共同作用的结果,各性状之间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作物籽粒产量[2] [3]。
韩勇等认为安麦1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表现为产量 > 穗粒数 > 有效穗 > 千粒重[4];张勇鹏等认为越冬性强、成熟早、穗粒数高的品种比较适合西藏的高原冷凉气候,越冬性较弱的品种在冬季应注意采取保护措施,如覆盖稻草、浇水保温等,以防冻害影响产量[5];张凡等认为安麦1241黑胚率变异系数最大,表现最不稳定,各试验点间差异最大,生育期、容重、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小,各试验点间表现较为一致[6];薛志伟等认为产量与有效穗数籽粒黑胚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基本苗成负相关关系[7]。
安麦22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汝麦0319为母本、郑麦7698为父本,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抗倒伏、抗逆、广适、绿色等特点。安麦22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210072。通过对安麦22在生产试验中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以后的配套栽培措施、种质资源利用、生产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安麦22,对照品种(CK)设两个,分别为周麦18和百农207。
2.2. 试验方法
试验时间为2019~2020年;试点设置以河南省级小麦新品种审定区域试验试点分布为基础,结合河南省小麦种植适宜生态区区划方法,在河南省内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选择气候、土质、肥力、耕作方式等具有代表性的14个地方设点,选择典型耕地作为试验地,这14个点分别设在郑州市、新乡市、商丘市、安阳市、许昌市、驻马店市、济源示范区、周口市、南阳市、漯河市、洛阳市、鹤壁市、兰考县和河南科技学院;各试验点要求管理方式、土壤肥力、环境控制达到方案设计要求;设3次重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基本苗设定为255万/hm2;小区籽粒实打实收,产量按12.5%含水量折算。
2.3. 性状调查与测定
选取基本苗数、最高蘖数、有效穗数、黑胚率等农艺性状,按照小麦品种试验要求进行观察与记载。小麦三叶期调查基本苗数,拔节前期调查最高分蘖数,蜡熟期调查有效穗数;收获前1天,随机在各小区内取50穗样本,测定小麦的千粒重和穗粒数;小区籽粒实打实收,产量按12.5%含水量折算。
2.4. 统计分析
用Microsoft Excel 2016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安麦22产量表现
Table 1.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Anmai 22 at different test sites
表1. 安麦22在不同试验点的产量表现
试点 |
平均产量 (kg/hm2) |
增产幅度 对照周麦18 (%) |
增产位次 对照周麦18 |
增产幅度 对照百农207 (%) |
增产位次 对照百农207 |
鹤壁 |
9369 |
6.24 |
3 |
8.13 |
4 |
科技学院 |
7615.5 |
−3.27 |
12 |
2.61 |
12 |
兰考 |
7350 |
−5.4 |
13 |
−1.4 |
13 |
洛阳 |
7288.5 |
3.15 |
10 |
6.21 |
7 |
漯河 |
7183.5 |
5.48 |
5 |
5.07 |
10 |
南阳 |
7593 |
5.66 |
4 |
7.91 |
5 |
郑州 |
6322.5 |
1.4 |
11 |
6.36 |
6 |
周口 |
6667.5 |
3.63 |
9 |
2.92 |
11 |
济源 |
7008 |
9.16 |
1 |
8.25 |
2 |
驻马店 |
7137 |
−6.78 |
14 |
−10.38 |
14 |
许昌 |
8025 |
3.68 |
8 |
5.11 |
8 |
安阳 |
8520 |
6.67 |
2 |
10.46 |
1 |
新乡 |
7417.5 |
5.48 |
6 |
8.15 |
3 |
商丘 |
7905 |
3.95 |
7 |
5.1 |
9 |
汇总 |
7528.65 |
2.79 |
|
4.61 |
|
由表1可知,安麦22最低产量为6322.5 kg/hm2,出现在郑州;最高产量为9369 kg/hm2出现在新乡。与周麦18相比,在14个试验点中,有11个试验点表现为增产,增产点率为78.57%。其中济源增产9.16%,增产幅度最大,驻马店市减产6.78%,减产幅度最大。与百农207相比,在14个试验点中,有12个试验点表现为增产,增产点率为85.71%。其中安阳增产10.46%,增产幅度最大,驻马店减产10.38%,减产幅度最大;安麦22平均产量为8520 kg/hm2,较周麦18平均增产2.79%,较百农207平均增产4.61%。安麦22产量区间分布主要在7000~8000 kg/hm2,试验点占比为71.43%;高于8500 kg/hm2和低于6600 kg/hm2的点均为2个,占比均为14.29%,说明安麦22丰产、稳产性较好。
安麦22在不同试验点间产量表现不同,可能与当地土质、气象、农机、农艺等条件不同有关。安麦22达到生产试验小麦审定标准,符合审定要求。
3.2. 安麦22产量构成分析
由表2可知,安麦22平均有效穗数为592.5万/hm2,最少为432万/hm2,出现在周口,最多为670.5万/hm2,出现在许昌。平均穗粒数为36.2粒,之,最少为30.7粒,出现在新乡,最多为40.0粒,出现在郑州和安阳。平均千粒重为43.1 g,最轻为33.0 g,出现在科技学院,最重为48.7 g,出现在南阳和驻马店。千粒重变异系数为10.02%,有效穗数变异系数为10.75%,每穗粒数变异系数为8.48%,说明安麦22的产量三要素波动幅度相似,该品种有较好的稳产性。
Table 2. Yield composition of Anmai 22 at different test sites
表2. 安麦22在不同试验点的产量构成
试点 |
有效穗(万) |
有效穗次序 |
每穗粒数 |
每穗粒数次序 |
千粒重(g) |
千粒重次序 |
鹤壁 |
627 |
5 |
35.9 |
8 |
42.3 |
10 |
科技学院 |
657 |
3 |
37.2 |
6 |
33 |
14 |
兰考 |
655.5 |
4 |
38.5 |
4 |
38.3 |
13 |
洛阳 |
543 |
13 |
37.7 |
5 |
43.2 |
7 |
漯河 |
597 |
7 |
33.3 |
33.3 |
44.1 |
5 |
南阳 |
559.5 |
11 |
34.2 |
9 |
48.7 |
2 |
郑州 |
666 |
2 |
40 |
2 |
43.3 |
6 |
周口 |
432 |
14 |
37 |
7 |
47.4 |
4 |
济源 |
595.5 |
8 |
41 |
1 |
40.3 |
12 |
驻马店 |
607.5 |
6 |
34.2 |
10 |
48.7 |
1 |
许昌 |
670.5 |
1 |
33.4 |
12 |
47.8 |
3 |
安阳 |
555 |
12 |
40 |
3 |
41 |
11 |
新乡 |
565.5 |
10 |
30.7 |
14 |
43 |
8 |
商丘 |
573 |
9 |
34.1 |
11 |
42.4 |
9 |
汇总 |
592.5 |
|
36.2 |
|
43.1 |
|
变异系数 |
0.1075 |
|
0.0848 |
|
10.02 |
|
3.3. 安麦22农艺性状分析
由表3可知,安麦22最短生育期为210 d,出现在漯河试验点,最长生育期为234 d出现在安阳试验点,平均生育期为223 d,平均生育期为223 d,总体而言,安麦22的生育期会随着维度增加而增加,这与大多数小麦品种的表现类似。
安麦22株高70~90 cm,平均株高80 cm,中秆。
安麦22最高分蘖数在各试验点差异较大,最少为1159.5万/hm2,出现南阳,最多为2059.5万/hm2,出在新乡,可能与当地土质、气象、农机、农艺等条件不同有关。
安麦22最小分蘖力出现在许昌试验点,为3.6,但最大分蘖力出现在鹤壁试验点,为7.5。
安麦22成穗率在32.8%~48.7%之间,这说明了该品种的成穗率较为稳定,在各地区间差异不大,有较好的推广潜力。
安麦22容重在795.5~843.5 g/L之间,平均容重813.5 g/L,14个试验点的容重全部达到了小麦的1级容重,说明安麦22有很好的商品性。
安麦22平均黑胚率0.9%,除鹤壁外,其他实验点的黑胚率均不超过1%,说明安麦22具有较好的商品性。
综上所述,安麦22是一个容重高、商品性好、稳定性强的中秆小麦品种。
Table 3. Analysis of agronomic traits in Anmai 22
表3. 安麦22农艺性状分析
试点 |
全生育期(天) |
基本苗(万) |
最高蘖(万) |
分蘖力 |
成穗率(%) |
株高(cm) |
黑胚率(%) |
容重(g) |
鹤壁 |
230 |
255.00 |
1912.5 |
7.5 |
32.8 |
80 |
4 |
819 |
科技学院 |
230 |
271.50 |
1260 |
4.64 |
52.1 |
85.5 |
0.05 |
759.5 |
兰考 |
231 |
424.50 |
1773 |
4.18 |
30 |
86 |
1 |
829 |
洛阳 |
|
268.50 |
1272 |
4.74 |
42.7 |
88.5 |
|
840 |
漯河 |
210 |
273.00 |
1260 |
4.62 |
47.4 |
80 |
|
761 |
南阳 |
215 |
261.00 |
1159.5 |
4.44 |
48.3 |
84 |
|
824 |
郑州 |
217 |
357.00 |
1927.5 |
5.40 |
34.6 |
77 |
|
793 |
周口 |
223 |
270.00 |
1063.5 |
3.94 |
40.6 |
72 |
0 |
825 |
济源 |
217 |
360.00 |
1909.5 |
5.30 |
31.2 |
79 |
|
|
驻马店 |
218 |
256.50 |
1441.5 |
5.62 |
42.1 |
79 |
|
807 |
许昌 |
221 |
382.50 |
1375.5 |
3.60 |
48.7 |
81 |
|
843 |
安阳 |
234 |
280.50 |
1249.5 |
4.45 |
44.4 |
78.1 |
0 |
814 |
新乡 |
228 |
342.00 |
2059.5 |
6.02 |
27.6 |
72.5 |
1 |
818 |
商丘 |
228 |
240.00 |
1189.5 |
4.96 |
48.1 |
78.5 |
0 |
843.5 |
汇总 |
223 |
303.00 |
1489.5 |
4.92 |
40.8 |
80.1 |
0.9 |
813.5 |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结果表明,安麦22平均生育期为223 d,平均株高80 cm,平均容重813.5 g/L,平均黑胚率0.9%,平均成穗率40.8%。产量主要分布在7000~8000 kg/hm2之间,平均产量为8520 kg/hm2,较周麦18平均增产2.79%,在14个试验点中,有11个试验点增产,较百农207平均增产4.61%,在14个试验点中,有12个试验点增产。这说明安麦22是一个生育期适中、容重高、商品性好、稳定性强的中秆小麦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审定标准,品种潜力较大,适合在黄淮麦区推广种植。
4.2. 讨论
2019~2020年,以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安麦22为试验材料,在河南省14个点进开展本试验。虽然试验要求各试验点的管理措施做到力求一致,但是由于各实验点在人员、土壤、地块、机械、气候、耕作习惯、周围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安麦22在各试验点间的产量和农艺性状存在一定差异。
气候变暖正在对包括小麦在内的农作物产生极大的影响,小麦品种的地区适应性正在发生变化,整个生育期正在变短[8] [9]。结合无霜期变长,个人觉得可以适当修改小麦品种审定关于生育期的标准,适当放宽生育期天数标准,以便通过更长的生育期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基金项目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3);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Z20221341025);“科创中原”行动项目(2024KCZY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