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安阳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农业大市,被称为“豫北粮仓”,是河南省非常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极其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小麦的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粮食作物的55%以上,是全市人民的主要口粮,也是全市人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是,由于安阳市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粮食生产继续以温饱战略为基础,只注重提高产量,忽视了品质的改良,小麦种植结构不合理,调整缓慢,安阳市生产和种植的大多数小麦都是中筋和中等品质。市场上需要制成面包的强筋小麦、用于饼干和糕点的弱筋小麦和用于烹饪面食的优质小麦都要依赖进口。赵俊哗、于振文等研究了中国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现状,莫海江、王新海等分析了安阳市小麦生产现状,但对安阳市优质小麦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还鲜有针对性报道,近年来,随着我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优质小麦的需求,越来越大[1]-[3]。因此,深入分析安阳市优质小麦生产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促进该市优质小麦的发展,推进小麦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市优质小麦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的任务之一。
2. 安阳市发展优质小麦的优势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端,界于北纬35˚12'~36˚22'和东经113˚37'~114˚58'之间,地处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全年可照时数平均为4432 h,年均实照时数为2368.0~2526.1 h,年平均降水量581.1~693.1 mm,安阳市位于暖温带,属于北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冷热干湿交替明显,四季分明,具有非常丰富的光热资源,是河南省非常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全国极其重要的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非常适合优质的生长发育[4]。
全市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万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7%左右[5]。2020年粮食种植面积840.7万亩,小麦种植面积434.2万亩,其中优质小麦130万亩,占到了30%。2020年粮食总产量383.8万吨,比上年增加7.7万吨,增长2.1%,其中,小麦总产量达207.28万吨,较去年206.4万吨增加0.88万吨,增长0.4%,小麦单产477.42 kg,较上年451.8 kg增加25.62 kg,增长5.7%,创历史新高[6]。
3. 安阳市优质小麦生产现状
3.1. 优质小麦种植面积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优质强筋小麦专项”在安阳市的实施,该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2017年至2020年,该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分别为70万亩、100万亩、126万亩、130万亩,2021年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已经稳定在140万亩以上。
3.2. 优质小麦品种、品质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安阳市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借助地理优势引进优质小麦品种。2017年以来,安阳市市先后引进和种植了以新麦26、郑麦366、郑麦369、丰德存麦5号、泛麦8号和郑麦1860为主的优质小麦品种,并成功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另外,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引进的种质资源,创制了一批优质、高产、广适、多抗的优异种质资源和新品系,目前,正在参加国家(省)级审定试验。安阳市优质小麦的品质指标如湿面筋、蛋白质、面团稳定时间和面粉烘焙质量,经测定都很突出,位于全国前列。
3.3. 优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近年来,安阳市积极组织农业领域推广专家,针对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中的突出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并积极研究、示范和推广高产、高效、优质、多抗的综合技术,使优质小麦的产量水平得到了大大提升[7]。
3.4. 优质小麦区域化生产初具规模
安阳市根据县(市)区域特点,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大力推进同一品种统一供种,“千亩成方,万亩成片”集中连片种植[3]。全市优质小麦连片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区域化生产初具规模。
3.5. 优质小麦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安阳市大力支持优质小麦加工企业扩大规模,以益海嘉里(安阳)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华龙集团汤阴面粉有限公司和安阳市雪花面粉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龙头加工企业,不断壮大,不仅提高了优质小麦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优质小麦的转化增值,促进了资源优势和生产优势向经济优势方向的转变。
4. 优质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
4.1. 缺乏综合性状好、品质稳定的优质小麦品种
与国外相比,安阳市优质小麦加工适应性差,品质不协调,品种稳定性较差。从生产和市场需求来看,现阶段我市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畅销的优质小麦品种较少,数量和规模不足,还不能满足加工企业对品种优良化和品质一致性的要求。
4.2. 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效率有待提高
以家庭分散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使现有优质小麦品种的生产和种植分散,面积太小,无法实现单一品种的区域种植和规模化生产。此外,由于优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农民种植的优质小麦质量和产量相对不稳定,导致优质小麦生产品质差、产量低,难于实现“优质优价”,群众得不到实惠,严重降低了安阳市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动力,并打击了他们进行生产的积极性。
4.3. 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不够深入、示范宣传力度较弱
科研单位只重视优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工作,而在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另外,农技推广部门对现有配套技术不注重示范推广,宣传工作不到位,“优种不优技”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从而严重影响了优质小麦品质的稳定性。
4.4. 产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全市以益海嘉里(安阳)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华龙集团汤阴面粉有限公司和安阳市雪花面粉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优质小麦加工龙头企业,其年加工转化数量和加工转化规模和全市相比占比较小,不到30%。再者,加工企业还存在精深加工能力弱、产品类型不丰富等问题,不能满足优质小麦生产发展的需要,导致其产品升级换代速度慢,市场竞争力弱。
4.5. 育种、推广部门与加工企业联系不紧密,企业加工能力小
目前,安阳市在优质小麦生产、原粮收购和精深加工等环节还存在与市场脱节,生产滞销等问题,导致农民在进行优质小麦生产时,达不到粮食收购企业的品质要求,产不适销,难以实现优质高价。再加上全市优质小麦专业批发市场还未建立,产、购、加三方信息不匹配,导致安阳市优质小麦的产业化经营发展受限。
5. 发展优质小麦生产的对策与措施
5.1.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安阳市各级政府应重视优质小麦产业化发展,针对优质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帮助和支持农民的政策,调动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提高科技对优质小麦生产的贡献率。落实优质小麦优质高价收购政策,切实提高农民收益和进行生产种植的动力,促进优质小麦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安阳市优质小麦持续健康发展。
5.2. 科学规划布局,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结合安阳市气候特点,以县(区)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选择优质、高产、多抗、高效的优质小麦品种,对种子进行统一扩繁、统一供应,按照同一品种在同一种植区域内集中连片种植,实现“千亩成方、万亩连片”,建立优质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做好农民的栽培种植技术培训,实施区域化、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优质小麦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
5.3. 进一步加强优质小麦的筛选和选育工作
科研单位和农技推广部门要重视优质小麦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创制工作,多选育一些适合我市气候特点的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好的优质小麦新品种,从而提高优质、专用品种在生产中的利用效率,建立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
5.4. 进一步研究推广优质小麦配套的轻简化栽培技术,开展科学种植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以优质小麦轻简化栽培技术为重点,逐步建立高效转化科技成果的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要结合科技下乡,利用报纸、自媒体和公开课等多渠道宣传推广精量播种、病虫害防治等轻简化配套栽培技术,使农民及时掌握运用,开展科学种植。
5.5. 加强组织管理,加大优质小麦产业链建设
加强安阳市优质小麦产销衔接,改变混种、混收、混运、混储的局面,从而确保收储的优质小麦品质稳定一致。鼓励和培植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直接走向市场,按照“公司 + 基地 + 合作社 + 农户”四位一体的订单农业模式,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完善购、销以及流通环节,实现优质小麦优质优价,惠及农民。
5.6. 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业,扶持龙头企业
安阳市要增加对优质小麦深加工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深加工产品开发,重点发展面包粉、糕点粉、饺子粉、饼干粉等专用产品的加工开发,促进优质小麦加工企业向市场化发展,集约化生产,通过产品深加工推动我市优质小麦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6. 结论
虽然安阳市在发展优质小麦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缺乏品质稳定的优质小麦品种、规模化种植不够、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不深、产业化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但是随着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倾斜,科研单位对优质小麦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的逐步深入,农技推广部门的大力推广,“公司 + 基地 + 合作社 + 农户”四位一体的订单农业模式已经在安阳市形成,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目前已经稳定在140万亩以上,很好的推动了安阳市优质小麦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基金项目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3);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Z20221341025);“科创中原”行动项目(2024KCZY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