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活动障碍验案一则
An Experimental Case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Limb Activity Disorder after Stroke
DOI: 10.12677/tcm.2024.1312518, PDF, HTML, XML,   
作者: 王 楠: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邹 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三科,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脑卒中名医经验针刺治疗邹伟Stroke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Wei Zou
摘要: 脑卒中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中,且目标群体愈来愈趋向年轻化,已成为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并且绝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均会遗留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加重家庭经济负担。邹师行医三十余载,致力于减轻患者病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此病有独到的见解,现以此篇文章略作参考,以供互相探讨学习。
Abstract: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target group is becoming younger and younger. It has become a major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that seriously endangers national health, with a high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rate. In addition, the vast majority of stroke patients will leave lower limb motor dysfunction,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daily life of patients and increases the economic burden of the family. Teacher Zou has been practicing medicine for more than 30 years and is committed to reducing patients’ pain and improving their quality of life. He has unique views on this disease. Now, this article is slightly for reference, for mutual discussion and study.
文章引用:王楠, 邹伟.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活动障碍验案一则[J]. 中医学, 2024, 13(12): 3468-3471.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4.1312518

1. 引言

脑卒中(Stroke)是指突发性的、由脑血管阻塞或爆裂导致的脑血流中断而发生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从而引起感知及运动等多重功能受损的疾病[1]。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2]。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和出血性脑卒中(Hemorrhage stroke)。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供氧和供血突然减少或停止,细胞死亡及组织受损形成软化梗死区,急性的缺血缺氧性损伤还会引起脑血管的血脑屏障和血流调节等多种功能受损,对大脑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3]。而脑出血的最危险因素多为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出现扩张,发生透明变性,血管无法承受较大压力,容易破裂引起出血[4]。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事件的86.8%,出血性脑卒中占11.9% [5]。卒中已严重危害国民的身心健康,且随着社会进步,我国居民生活方式也有了明显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加速了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脑血管疾病负担日益增加[6]

目前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主要从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进行,常见的治疗手段有静脉溶栓和血管内介入[7]。症状发生后4.5 h内的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IS患者的一线治疗,而现在普遍应用的溶栓药物是替奈普酶[8]。但溶栓治疗应用时间限制较大,研究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在治疗时间窗内可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比例不足5% [9]。而针对不具备溶栓治疗条件患者可选择给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以改善患者侧支微循环为主,促进血管新生,增加脑血流供应,对预后有很好的效果[10]。临床药物治疗多用他汀类药物,其主要作用为调节血脂水平,促使斑块稳定,降低血栓风险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近年来其被发现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可改善脑部血流、减轻炎症及保护脑神经等诸多特点,既能抑制病情进一步发展,还对预后有良好作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是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效果佳,安全性较高[11]。现在在祖国医学治疗脑卒中及恢复过程中应用愈加广泛,可集治疗、护理和康复于一体,可与内科辨证、中药治疗、针刺治疗、康复推拿以及情志疗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现临床多用中西医相结合治疗以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2]

邹伟教授是全国百名杰出名中医,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重点脑病专科带头人,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临床与教学工作数十年,擅长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邹伟教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活动障碍验案介绍如下。

2. 病案举隅

患者,女,73岁,2024年5月22日就诊。主诉:双下肢无力1年余。现病史:患者于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求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遂来我院门诊就诊。刻下症:左侧上肢活动不利,双下肢无力,饮食及睡眠尚可,二便正常,舌紫暗,苔腻,脉象细涩。查体:左侧上肢近端肌4级、远端2级,左侧下肢肌力5级,右侧上、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左侧掌下颌反射(+),左侧巴彬斯基征(+)颈强阴性,克氏征阴性。辅助检查:颅脑磁共振成像示:双侧多发脑梗死及软化灶,右侧为著;右侧脑出血后遗性改变。右侧脑中动脉形态纤细,远端分支稀疏;颅内部分大血管多发动脉硬化改变。西医诊断:脑梗死。中医诊断:中风病,瘀血阻络证。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取穴:百会、左右神聪、水沟、太阳(双侧)、合谷(双侧)、外关(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阳陵泉(双侧)。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针刺部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0.35 mm × 40 mm一次性毫针,由百会向曲鬓透刺,施以快速捻转手法(200 r/min以上频率捻转1 min,产生酸麻胀感后留针);左右神聪以45˚角沿头皮自前向后斜刺,直达帽状腱膜;在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5寸,行雀啄刺法,以患者眼球湿润为度;太阳直刺0.5寸;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均可直刺0.8~1.5寸至出现下肢酸麻胀痛感为佳;外关、合谷直刺0.5寸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留针50 min,每日1次。治疗2周后,患者左侧上肢活动不利减轻,双下肢无力缓解。治疗4周后,患者左侧上肢活动不利减轻,自觉下肢力量有明显恢复。治疗6周后,患者双下肢无力症状有相当大的改善,可以自己缓慢行走,能恢复正常生活。随访2个月,患者状态良好,未再影响生活。

按语: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生与风、火、虚、瘀、痰等相关,本案病例属老年患者,肝肾不足,精血已亏,气虚致瘀,心脑脉络瘀阻,发为此证。邹师重视调神在疾病中的作用,善用头部督脉穴醒神,脑为元神之府,养一身神机,而督脉又为奇经,可调节十二经脉气血。同时医生应专心致志,将针感意念尽注针尖,用心体会,全神贯注为患者服务,《标幽赋》云:“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13]”。由百会向曲鬓透刺,可同时刺激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3条阳经,由头至足贯穿全身,可统调一身阳气,醒脑开窍,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是中风常用的一种头穴透刺疗法[14]。配合针刺左右神聪及太阳,辅以百会输注脑部气血,通调督脉经气。水沟为督脉、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有醒脑醒神、清热息风、回阳固脱的功效,作为“急救要穴”,是各种脑血管疾病及精神类疾病的常用穴位[15]。《类经图冀》有载:“(水沟)主治中风口噤,牙关不开,卒中恶邪鬼击,不省人事……口眼喎僻,俱宜刺之。”现代研究数据可证,水沟穴可保护和调节血脑屏障、促进神经修复及血管新生、调节脑血管舒缩,对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有明显疗效[16]。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属多血多气之经,有通经活络之效,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常与合谷配合用以调气机、行气血,从而改善肢体运动障碍[17]。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经气汇聚之所,针刺合穴可通达经气,鼓动脏腑原气,以疏通闭阻经脉,机体正气得充,促进神经功能的重组和恢复[18]。三阴交为太阴脾经腧穴,为足三阴之会,刺之亦可治疗下肢痿痹。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胆之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气血亏虚难以濡养筋脉,针刺阳陵泉可改善脏腑功能,调畅气机,运化气血,全身气血充足则能充分濡养筋脉,促进肢体功能恢复[19]。诸穴相配,共奏醒脑开窍、通经活络之功,效果显著,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信心。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张艾嘉, 王爽, 王萍, 王烨燃.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及中医药防治[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 26(5): 227-240.
[2]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1》编写组, 王陇德.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1》概要[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3, 20(11): 783-792.
[3] 郭珍妮, 畅君雷. 脑血管结构与功能的生理病理及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基金, 2022, 36(2): 270-279.
[4] 王鹏, 孙杰, 赵自育, 吴浩, 文斌, 王晓曦, 牛祥, 王明明. HSP47、CRP/PA、免疫球蛋白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的预测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4(20): 4889-4892.
[5] 尹岭, 宋歌. 心脑血管病健康管理[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3, 26(2): 145-147.
[6]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编写组.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概要[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0, 17(5): 272-281.
[7] 焦丹阳, 刘昊天, 王金麒, 邬斌强, 李伟铭, 郭秀花.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相关国内外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 26(9): 1110-1112.
[8] 牛靖元, 于嘉祥, 李宪东, 许关振, 罗昕, 崔钰, 陈会生. 不同剂量替奈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性和安全性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J]. 中国新药杂志, 2024, 33(16): 1728-1736.
[9] 朱容慧, 陈俐, 陈阳, 黄玥, 郑云华, 仇滔. 雷公藤红素用于脑卒中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师, 2024, 27(4): 711-721.
[10] 刘妤婕, 李俊熙, 周德生. 天麻钩藤饮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阳上扰)的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 36(7): 4-7.
[11] 黄刚, 马明明. 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前应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 18(1): 149-152.
[12] 张润泽, 贺晨明, 周爽, 朱亮, 罗杰莲, 刘良, 邓玮, 李亚男, 方邦江.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中药复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病-证-量规律[J/OL].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7.
https://doi.org/10.19879/j.cnki.1005-5304.202407209, 2024-12-11.
[13] 王天琪, 邹伟. 邹伟运用调神针刺法结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斜颈验案[J]. 中国民间疗法, 2021, 29(1): 111-112.
[14] 武云云. 百会透曲鬓穴针法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 29(17): 3198-3199.
[15] 浦怡婷, 马顾全, 吕鹤群, 冯瑶婷, 彭拥军.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文献中水沟穴的临床应用规律[J]. 针灸临床杂志, 2024, 40(2): 56-63.
[16] 王琪, 李澎, 许军峰. 针刺水沟穴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 2021, 37(7): 88-91.
[17] 周琳, 吴琼, 郭秀君, 谢颖, 杨乐, 季娴, 乔春. 灸法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选穴规律研究[J]. 中医药导报, 2021, 27(4): 131-135.
[18] 高兆鹤, 李世斌, 颜华, 吴俊波, 陈斌. 电针曲池和足三里穴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J]. 福建中医药, 2020, 51(4): 49-50.
[19] 谢鸿康, 傅云其. 滞针抽提技术刺激阳陵泉、筋缩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 2022, 30(23): 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