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公共区域适老化设计的发展策略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ging-Friendly Design in Rural Public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ing
DOI: 10.12677/ar.2024.116363, PDF, HTML, XML,   
作者: 张前闯: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农村公共区域设计景观设计Population Aging Design of Rural Public Areas Landscape Design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化,我国农村的老龄化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老年人对公共区域的特殊需求和依赖程度也随之增加。农村的公共区域是农村公共空间的核心组成部分,为农村的老年人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场所。这些公共场所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和享受生活的区域,更是一个展示农村文化特色和风貌的重要窗口。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and changes in the society, the problem of rural aging in Chin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and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and dependence of the elderly on public areas have also increased accordingly.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rural public spaces, rural public areas provide a rich and diverse activity space for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 These public spaces are not only places for the elderly to relax and enjoy life, but also an important window to display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appearance of rural areas.
文章引用:张前闯. 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公共区域适老化设计的发展策略[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6): 2490-2495.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6363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精神追求变得更为重视。因此,他们对生活环境的期望也随之上升,农村的公共区域因应老龄化的挑战而作出了适应性的调整。老年群体是农村公共区域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在心理、生理和社交方面的需求与之前的农村公共区域存在明显的不匹配。农村公共区域的适老化问题不仅影响到老年人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健康,也是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的一项关键措施。目标是使农村的公共区域成为一个能够调整视角、舒缓情绪、实现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场所,主要以休闲和娱乐文化为核心内容[1]。这样的公共区域不仅符合现代生活的发展和需求,也满足了老年人在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后的实际需求。

2. 农村公共区域建设的现状

2.1. 国内农村公共区域建设的现状及趋势

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应当得到重视。在农村公共区域进行适老化改造能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便他们出行和参与社交活动[2]。例如,对农村道路进行适老化设计,平整路面、设置合理的坡度和扶手,能让老人安全地走出家门,去邻居家串门或者赶集。同时,这也是保障老年人安全的关键。农村的公共设施如果没有考虑适老化,老人很容易在公共场所发生意外。像农村的厕所,如果没有适合老年人使用的设施,如无障碍马桶、扶手等,可能会导致老人摔倒受伤。

从社会公平性来讲,这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农村老年人也有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适老化的公共区域能够让他们和其他人群一样平等地使用公共设施[3]。中国农村公共区域虽然发展很快,但还是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缺点。许多农村在建设公共区域时,缺乏对老年人需求的整体考虑,没有制定专门的适老化规划。导致公共区域的布局、功能设置等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例如公共活动场所与老年人居住区域距离较远,老年人前往不便。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上,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使用习惯考虑不足,细节设计不到位。比如道路的坡度、台阶的高度和宽度等不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容易导致老年人摔倒;公共座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不够,缺乏扶手等支撑设施。

2.2. 国外农村公共区域建设的现状及趋势

公共区域在农村的发展成熟度已经相当高。以欧美为例,乡村公共区域在这些国家通常设计独特、功能齐全,而且非常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融[4]。公共区不仅配备了丰富多样的娱乐设备,为满足农村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还举办了包括音乐会、画展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此外,为了打造绿色低碳的休闲环境,国际上也十分重视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大规模采用生态材料和节能技术。放眼望去,我们归纳为几个主要方面:

1) 提供更多适老化的休息设施、优化步行区域等,在设计农村公共区域时,会更加注重满足农村老年人的需要和体验。

2) 强调乡土文化元素的融入:乡土文化将被更多地融入在农村公共区域。

3) 农村的公共区域建设将更加注重老年人的生理可行性,更加注重老年人的体验,比如采用无障碍设计较多,减少无谓的浪费等,以促进老年人融入农村发展。

4)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公共区域管理建设,提升农村公共区域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3. 老年人群体在公共区域适老化的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城镇化以极快的速度成为当前城乡发展的主流动力,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占全国人口和面积一半的中西部地区老年人成为了在村“主力军”,“半工半耕”的家庭模式已经转换为“一家三制”的现实选择,即老年人在家,子女在县城,年轻人打工在更为发达的城市地区,成为当前农村家庭结构的主要模式,因此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了变化,所以他们对生活环境有一系列独特的需求[5]。老年群体对于养老的需求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生理、心理和社会,从老年人的需求方面入手挖掘农村适老化空间区域建设的现实需要,以生理公共区域的需求、心理公共区域的需求和社会公共区域的需求来对农村适老化进行三个维度的分析和讨论[6]

3.1. 生理公共区域适老化需求

目前对于农村地区,虽然国家通过资源下乡等财政转移的方式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与建设,农村地区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的缺电缺水缺路等基础性公共服务的缺少转变为家家有电、户户联网、吃穿不愁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乡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对于老年人的养老现实需求方面应该更加重视。在村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进入人行道、公共区域等各种无障碍通道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因此,他们期待小区能安装更缓和的坡面、扶手以及防滑材料,这样走路才会更安全,走起来也更舒服。必须认识到,当前农村的各种道路和楼梯的设计并没有针对老年人进行合理的考虑,对于避免过多台阶、陡坡和复杂景观元素的使用,降低坠落等安全隐患,是生理公共区域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在村老年人黑夜也是他们主要的活动时间,在笔者生活和走访过的农村,大部分农村地区黑夜仅仅是一盏灯在公共广场的灯光,村庄主要道路相隔数十米才有一个路灯,而且也会因为缺乏维护导致亮度很低或者直接不亮,农村的非主干道并没有路灯,这就对老年人黑夜的出行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障碍,他们期待夜晚的光线充足,可以改善夜间视野,减少夜间走路的几率。再者就是老年群体对娱乐活动的需求非常高,他们迫切希望找到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而农村地区老年人活动娱乐的场所仅仅是村口几棵大树或者是村里的公共广场,在下雨或者冬天的时候老年人就很少有更多的娱乐场所可以前往,这也是生理公共区域适老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短板。当前老年人对视觉、听觉等感官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感知能力逐渐减弱,虽然现在所谓老年机可以方便老年人的使用,但其智能性和方便性还是让老年人在享受当下科技时产生了明显的阻碍。如果能在生理公共区域的适老化设计过程中,深刻地了解老年群体对公共设施的需求很大,他们期待既方便又实用的公共设施。在设计公共区域时,为了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可以考虑安装高度合适的椅子等物品和容易识别的LOGO等方式,都是针对老年人生理方面的客观需要而急需迫切解决的适老化建设。

综合来看,老年人的生理公共区域适老化需求主要围绕无障碍通道、安全措施、舒适的休息环境、感官的享受、使用的便利性、适宜的居住环境等进行住宅社区公共区域设计。在规划住宅社区公共区域时,为了保证给老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美观的生活环境,必须深入考虑老人的生理需求,才能给予生理公共区域适老化建设提供现实的依据。

3.2. 心理公共区域适老化需求

随着市场深入发展,更多年轻人因为家庭的生存压力和现代化农业发展解放出的剩余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转移,选择进城打工成为当代年轻人作为自身未来道路发展的主流。这就导致农村家庭之间代际关系的不断削弱,情感的缺失成为当前农村老年人除去生理需求以外更多想要一个心理上的慰藉,当传统养儿防老和家庭养老的逐渐式微,自我养老成为社会主流后,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对于自身心理上的需求可能比生理需求更加强烈,可能会对所处的心理环境产生不适。这方面的不适主要是以下几点:1) 随着农村老年人成为村里生活的主体以后,农村的公共安全也成为适老化改造保障老年人的安全方面的一个重要层面,以加强农村公共安全设施和机构为主要设计以增强老年人的心理安全感。2) 一方面农村老年人渴望家庭的照顾,但另一方面又不想去依赖子女,这种矛盾的心理让老年群体渴望保持独立性的心理更加强烈,所以农村的公共区域设计不依赖他人。故让老年人对农村适老化的改造以参与式的方式进行建设和改造,而应鼓励他们说出诉求,以需求为导向保障老年人对于公共区域适老化提出更加适合他们自己需求的方案和措施,这同样架构和建设了农村老年人共同的心理适老化区域建设,形成了一个心理上的共同体,从精神层面认可和支持适老化建设。3) 农村老年人的孤独是老年人的一个重要问题,想要找他人聊天参加社会活动成为老年人最重要的心理诉求,这不仅是心理上的认同,更是精神上的共情。所以老年人相互交流聊天的机构设置成为关键,这种聊天会的建设是使用农村地区老年人心理区域适老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社会场所,老年群体要把自己看成是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不断地和家人、朋友交流,和周围的邻居交流。公共区域要为老人提供卫生间、茶艺室、多用途活动室等舒适的社交场所,加强老人的社交交往,更多的是对心理上的相互慰藉。上了年纪的群体,对于自己的过去,通常会感慨万千。这个公共区域尽可能融合各种元素,比如古老的照片、传统的饰品以及旨在唤起老年人美好回忆的文化标识。

3.3. 社交公共区域适老化需求

老年群体的社会需求也随着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不断变化而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应与他人建立更紧密的社会联系和互动,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以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7]。热心参与社区各项活动,把自己的一份力量奉献给社区。比如规划会议、社区公共工程等的设计,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社群的决策中来。通过重视老年人的贡献与成就,增强老年人对社会的归属感,从而满足老年人的社会需求。我们的设计旨在为老年人创造有益的社交环境,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进与社会的联系,从而促进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以适应公共区域老龄化的趋势[8]

4. 农村公共区域适老化设计的现状分析

4.1. 缺乏适老化的无障碍设计

有些住宅区在设计公共区域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移动能力,缺少必要的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手、防滑地面等,这导致老年人在使用公共区域时存在安全隐患。由于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布局并不合适,没有建立一个连续的无障碍系统,这导致老年人在穿越农村的每一个区域时都遇到了难题。

4.2. 安全性存在隐患

在农村的公共区域,老年人的安全需求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他们可能面临尖锐的边缘、狭窄的通道和不稳固的台阶等潜在的安全风险。由于照明系统的设计存在缺陷,导致夜晚的光照不足或不均匀,这对老年人在夜晚出行时的安全造成了影响。

4.3. 舒适性的不足

在农村的公共区域里,老年人的舒适度需求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座椅的设计并不适应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同时也缺少了遮阳的设备。目前的植物布局和景观设计方法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视觉和听觉需求,这导致了老年人对景观环境的感知不够舒适。

4.4. 功能单调

在居住区,景观区域的功能相对单调,缺少为老年人设计的活动区域和设备,例如健身和娱乐设备等。由于景观区域的布局设计不够合理,没有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社交区域,这对老年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是不利的。

4.5. 乡土文化的缺失

在公共区域的设计阶段,老年人的文化需求和审美倾向往往被忽视,这导致了景观环境缺乏本土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由于没有有效地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这导致了景观环境失去了其独有的魅力和吸引力。在景观设计中,尽管追求外观和功能,但常常忽略了对老年人心理需求的重视,缺少了人文关怀的设计元素。由于在景观区域里没有创造出温暖和亲近的环境,老年人很难体会到归属和幸福的感觉。

5. 农村公共区域适老化设计的策略

1) 关于设计的核心思想

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人本主义的设计哲学,以构建老年群体的幸福生活环境。设计时一定要把老人的生活习惯、需求、身体健康等考虑透彻,保证给老人营造舒适、安全、方便的生活环境。同时,要注意内部装修、格调,营造老人温馨的居住环境。

2) 关于区域的布局以及安装的设置

在设计老人们的居住区域时,为了保证老人的生活、休息和活动区域不会产生相互影响,功能的划分一定要仔细斟酌。比如,建议卧室与客厅分隔,以减少对其他区域的噪音干扰。同时,还要保证满足老年人出行需求的室内区域既宽敞又舒适。

安装建议:为了使老人的日常生活更加舒适,可考虑在室内安装一些实用的器材,如照明器材、紧急报警系统及扶手等,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另外,中高档座椅、配备防滑功能的桌子和使用者友好的遥控器,这些都是为老年人挑选合适的家居及电子设备非常重要的。这类装置可以使老年人群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

3) 关于安全防护以及无障碍的设计方案

关于安全保护和无障碍的设计方案,必须为其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以保证老年人的安全;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安全防护。如在公共场所等某一特定地域安装防滑垫及扶手,以达到不让老人们不慎滑倒的目的;室内的公共区域为了方便老年人的出行和轮椅的通行,为了避免老人摔倒而设置了安全防护屏障。同时,要保证内外通道,以及楼梯都是没有障碍的,这样才能为老年人出行和轮椅通行提供便利。

无障碍设计方案:为了使老人更方便地行走和使用轮椅,保证楼梯及内外通道都是畅通的。同时,要安装斜坡和起重机械,以满足各种老年人的具体需要。

4) 自然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选择光照较充足的房间作为卧室及居室,并选用适当的窗帘及窗纱,同时保证室内始终有充足的光线。另外,避免直接受阳光照射对老年人造成视觉上的不良影响。空气流通,可设适宜的换气口及排气系统。很好的换气设计不仅对室内空气的新鲜度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对细菌的增长也有很好的减缓作用。这种复杂的装修方式不会对老年人的视觉感受造成不良影响,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

5) 公共区域的室内装潢与颜色组合

在室内装修上选择一种古朴大气的款式是重点。另外,对于老年人特别喜欢的装饰物、照片墙,也可以放在室内,这样可以起到促进室内生活氛围的作用。在配色上为了创造一个舒畅的居住环境,往往会选择柔和的、温馨的色调。比如:选择壁纸、墙布,或暖色调的家居装饰、窗帘,都可以选择浅色。

6) 关于智能化以及相关的辅助工具

为老人提供了包括智能门锁、智能照明、智能空调在内的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的智能解决方案,使老年人在开关操作、温度管理等方面更加便捷。要安装监控系统,安装应急呼叫器,确保老人的安全。

辅助工具:考虑到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及需求,为老人配备了助行器、拐杖、轮椅等合适的辅助器具,并为老人提供了生活所需的辅助器具。这些设备为老人行走和活动提供了更加方便的途径。

7) 农村公共区域与乡土文化的深度结合

在设计公共区域时,应注重文化与历史相结合,加强公共区域的文化内涵和认同感,可以通过对地方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的深入挖掘和展示。通过雕塑、复建、复原等多种方式达到这一目的,让老人们在饱览自然美景的同时,更能深切感受到本地文化的厚重内涵和文化底蕴。

6. 展望与总结

综述对于老年人的关怀与照顾,设计出适老化的公共区域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安全、方便、舒适、可及性等基本原则,并充分考虑布局规划、因地制宜、照明通风、信息标识、乡土文化及社交等多方面因素,具备为老年人营造温馨、便利生活环境的能力。这样“适老化”的设计方式既有利于老年群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能加强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使老年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得到进一步的促进。

参考文献

[1] 徐涵. “适老化”公共休闲区域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兰州理工大学, 2023.
[2] 陈嘉文. 基于老年人心理诉求的康复型景观设计——以浙江省临海市蓝盾花园为例[J]. 现代园艺, 2022, 45(2): 71-73.
[3] 马元杰. 大连市中山区适老化城市公园设计——促进老龄人心理健康与生态可持续发展[J]. 石材, 2023(9): 32-35.
[4] 李琳.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 2016.
[5] 杜鹏.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道路[J]. 人口研究, 2022, 46(6): 17-22.
[6] 李小云, 田银生. 国内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相关研究综述[J]. 城市规划, 2011, 35(9): 52-59.
[7] 李文, 金悦. 谈综合性公园适老化设计[J]. 山西建筑, 2018, 44(10): 195-197.
[8] 白雪锋, 郑婕, 周成玲, 王浩. 基于CiteSpacee知识图谱的中国适老化研究历程与趋势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 41(20): 4561-4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