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专业校内实践模式探索
Exploration of the On-Campus Practice Mode of Chinese Minority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Uyghur Language)
DOI: 10.12677/ae.2024.14122334, PDF, HTML, XML,   
作者: 郭梦瑶: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 维吾尔语校内实践实践模式Uyghur On-Campus Practice Practice Mode
摘要: 通过对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模式的探索,有利于帮助维吾尔语专业的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满足市场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本篇文章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式,以新疆高校维吾尔语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模式进行探索,归纳总结了实践模式及问题,针对实践内容缺乏合理性,实践形式单一,实践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安排、开展第二课堂、完善管理机制等具体建议,希望为提高双语优秀人才培养效果、促进维吾尔语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校内实践来进行专业学习、发展和完善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模式等方面提供帮助。
Abstract: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on-campus practice mode of Uyghur language majors, it is conducive to helping Uygur language students adapt to today’s fast-growing society faster and better,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This paper use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to explore the on-campus practice mode of Uygur language major in Xinjiang universities, summarizes the practice mode and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such as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arrangement, carrying out the second classroom, and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view of the lack of rationality of the practice content, the single form of practice, and the lack of obvious practice effect, to promote Uyghur language majors to make better use of on-campus practice for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to develop and improve the on-campus practice model of Uyghur language majors.
文章引用:郭梦瑶.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专业校内实践模式探索[J]. 教育进展, 2024, 14(12): 749-75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22334

1. 引言

新疆是多民族、多语言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当地居民普遍采用的语言就是维吾尔语,在高校教育中,重视少数民族语言专业的建设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各地区高校为当地社会培养输送更多的专业优秀人才,也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全国高等学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于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维吾尔语专业人才培养不仅仅要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知识博、基础厚、能力强、素养高的应用型人才,这是今后维吾尔语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1]。而校内实践,则是维吾尔语专业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有效连接了第一课堂的学习内容,又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给予帮助。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在校内的语言实践情况,探索提高维吾尔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实践水平与能力的模式和方法,为满足新时期“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及当今社会对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需要,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有效、科学的建议。

虽然目前各个高校已经在校内实践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新疆高校的维吾尔语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通过问卷星数据平台,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53份,回收问卷153份,其中有效问卷153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100%。调查问卷涉及实践计划、实践内容、实践管理和实践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2. 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模式现状

结合调查问卷结果和访谈内容,笔者对新疆高校现有的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模式进行了梳理归纳。详情可见如下:

2.1. 专业驱动型

专业实习实践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大学生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整个人生规划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大三学年维吾尔语专业的部分学生通常会被分配到学校各个部门进行为期一年的校内实习,占32学时,16学分。据与参加过校内专业实习的学生访谈得知:他们主要协助负责人完成各项工作,完成日常档案整理,布置活动会场,通知并接待会议相关人员并协助做好会议记录整理存档,以及各类行政文件、资料的收发转递等工作。实习期间,学生所在部门的负责人对其进行自主管理,并会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情况给出一个成绩。每个月还会进行由特定老师负责的口语考试,取几次考试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考试成绩。最后,实习老师根据其表现给出实习成绩。

同时,维吾尔语专业大一、大二年级学生每周工作日需在早上九点十分前进教室进行早读,在晚上八点至十点期间在特定教室上晚自习。晨读和晚自习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语言类专业的学习作用明显。它可以帮助学生预习课文,记忆单词,巩固知识点,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然而,即使有简单的自习安排,学生在入学前对维吾尔语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也难以认识到该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专业实习的过程中又对自己专业方面的能力提升不足,只是希望顺利毕业在当地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事业单位工作[1]

2.2. 文娱活动型

根据现代教育新理念的要求,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安排文艺晚会和运动会等实践活动。学生自主报名,自主管理。通常会按照不同等级给予不同学时认定。“第二课堂”这类集娱乐性与专业性为一体的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既调动学生参加校内实践的积极性,营造开放活跃的校园文化,又增进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

2.3. 公益服务型

劳动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在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劳动课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求学生拿到25个学时的认定。在劳动课上,通常是学生负责人带领本班学生到达指定地点,分组安排具体工作,如:在图书馆搬运、整理书籍;在校园内捡拾垃圾,打扫宿舍楼卫生;植树等劳动任务。学生在完成指定劳动后,由负责人对其劳动成果进行验收,并结合出勤率给予学时。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学校作为育人基地,通过开设劳动课这一形式,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互助意识的同时,又促进了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 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现通过对问卷结果的收集与分析,结合访谈结果,得出的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3.1. 实践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宣传不到位

调查结果显示,91.5%的学生不能够快速判断、准确找到与维吾尔语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且对自己专业的校内实践活动了解较少,仅有9.8%的学生参加过的校内实践活动是完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甚至有22.22%的学生是完全没有参加过与维吾尔语专业相关的校内实践活动的。这表明学校对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的宣传度较低。

高等教育文化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它强调理论学习,忽视专业实践,称为知识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使得教师和大学生们对专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不深,也是缺少对专业实践的宣传造成的。

2) 学生积极性不高

据数据显示,有59.48%的学生偶尔会关注与维吾尔语专业相关的校内实践活动信息,有5.88%的学生甚至从不留意与维吾尔语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信息,学生的这种消极态度会使实践效果大打折扣,实践也就没有发挥出其根本作用。

同时通过访谈得知:在实习前期,学校没有对参加专业实习的学生和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相应系统性的实习培训,也并没有一个统一要达到的实习标准和实习目标设定,这也间接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对专业校内实践没有足够的重视,缺少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这也直接影响到了最终的实践效果。

3.2. 实践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据统计,64.71%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设置不够精细,68.63%的学生认为在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一学年的时间都用来实习,那么,大三学年的课程就被安排在其他学年,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压力变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维吾尔语的学习[3]

2) 实践场所有待改进

办公室实习工作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办公能力和沟通能力,但对学生维吾尔语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不大。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大家普遍使用的是普通话,这使得学生使用维吾尔语进行口语交流的机会减少。特定的语言环境能够锻炼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因此实践场所的择定应该是十分慎重的。

3) 学生诉求不能得到很好解决

据统计,62.9%的学生不认同现阶段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的内容和方式。80%的学生想要通过参加与维吾尔语专业相关的校内实践来增加社会经验,锻炼自身能力,为就业做准备。然而有72%的学生却在专业校内实践中没有达到实践目的。究其原因,60%的学生认为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适应能力差。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的手段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方法不多,形式简单且内容缺乏特色,难以吸引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实践环节;不注重语言输出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时代大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消费者,而是知识的参与者、创造者和贡献者,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内驱力[4]

故要想提高大学生校内实践的实效性,必须在考虑学生的实践目的以及对实践效果的预期的基础上,在实践内容上多下功夫。这就要求学校多以学生视角策划和实施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内实践活动。

3.3. 实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专业教师缺乏实践教学参与积极性是因为学校相关政策及奖惩机制不完善。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多为行政岗位教师,通常是一人多职,其自身工作繁杂,较难在学生实习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在实践环节中,老师难以及时出现,解决学生的工作和心理等方面面临的困难,责任界限模糊,相对复杂的实践管理程序造成了工作效率不高,实践耗时较长等问题。

3.4. 实践效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截至目前来看,新疆高校的专业校内实践活动仍是采用“英才实践”的模式,其最直观的特点就是参与者通常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它强调择优,好像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其他学生则产生一种校内实践与我无关的错觉。以致有近40%的学生对实践活动持不满意的态度。“精英实践”的实行,不能使得人人都参与其中,形成“帮着学,比着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学生的参与度、认可度不高,实践效果也就不尽如人意。

在校内实践环节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其语言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尤其是在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方面;也很少欣赏到维吾尔族的传统绘画、手工艺品等,对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了解不深;与维吾尔族学生交流较少,不能在具体语境下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人沟通合作。

不注重考核制度的规划发展,将不能产生持续的影响。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实践效果则需要通过一定的考核才得以显现,所以考核制度的细化是很有必要的。

4. 完善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模式的探索

4.1. 实践计划中有关问题的建议

1) 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其次,宣传形式多样化。学院楼内的各种告示栏、教室内的黑板报、校刊的一角等都可以用作宣传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活动。利用网络宣传,如转发微博、发布有关维吾尔语专业的公众号等形式号召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实践,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往期优秀实践成果展示栏的设立,同样能够让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活动在学生的交流中得到好口碑,形成良性循环。

2) 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来强化学生参加专业校内实践的意识,调动学生自觉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要把“英才实践”转化为“大众实践”,为广大大学生提供指导和创造参与专业校内实践活动的机会和平台。还可通过给加学分,颁发证书,发放奖品等实际形式,来激发学生参与校内实践活动的热情。

3) 明确实践目标

实践计划是帮助学生完成实践目标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审视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重要依据,主要起到了监督和检验其完成情况的作用。在对老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和次数做出硬性规定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提出口语需达到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水平;至少参加一次维吾尔语专业知识技能竞赛;完成一篇短篇小说的翻译或读书笔记;获取计算机证书、英语等级证书等硬性要求。

4.2. 实践内容中有关问题的建议

1) 合理安排时间,优化课程设置

教务部门应分年级、分阶段、有层次地进行课程安排。大一年级学生多开展简单轻松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环境,同时也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大二年级学生可增加对技能培养有直接关系的听力课和口语课的比重,同时增设有益于语言输出的实践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选择,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出练习。大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则需要更注重他们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校内实习可实行半天工作制,为学生留出更多时间进行专业自主学习。大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就业做准备。可开设职业模拟实践课程,让学生对身份转变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为日后的个人职业发展做铺垫。

2) 建设特定实践基地

a) 公共语音实验室的创建

它能够充分利用众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处理图像、动画及音视频等信息,增强视听效果,让学生通过更准确、更现代、更实用的方式学习语言。学生可以在线学习维吾尔语,并通过专业学术网站完成教师对其在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上的要求;同时使用线上的学习软件,借助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自己听、说、读、写和翻译维吾尔语的能力。

b) 设立相应学习兴趣小组及其专用教室

为扎实学生维吾尔语专业基础知识,增强其对话交流能力,各个学校还可设立相应学习兴趣小组和“口语角”、“阅读天地”等专用教室,让学生在该环境中尽可能多地进行口语交流,锻炼学生听和说的专业能力。

3) 丰富实践内容形式

就实践形式而言,59.48%的学生倾向于参加学生社团,54.9%的学生希望能够参加专业竞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可以做实学生主体地位,以第二课堂教学为切入口,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多样化。

a) 社团形式

如创建维吾尔语专业社团。学生在参加日常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与社团成员相互交流学习,着重锻炼听说能力,同时在课余时间又巩固了课堂学习的知识。社团组织经典影视欣赏,讲故事,绘画赏析等活动,不仅能够丰富社团生活,还给学生提供了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而且对其培养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b) 竞赛形式

如举办双语演讲比赛、配音大赛和书法比赛等活动。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能够将维吾尔语专业知识运用其中,考验其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时,有利于锻炼其心理素质,提高其审美能力。此外,让学生组织开展此类活动也有益于其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

c) 综合形式

如校内调研、翻译文学作品等。学生在开展校内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学习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收集资料,捕捉热点话题,设计相关问卷,撰写实践报告等,对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而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及其应用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始终遵循面向多数、自愿参与的原则。这种自主选择式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中,在学生深化自我认知,发展兴趣爱好,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帮助。

4.3. 实践管理中有关问题的建议

安排专业课老师作为其辅导老师,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作用较大。这类老师了解学生的专业情况,磨合期较短。明确提出对实践指导老师的各项要求,发挥学生自主服务的作用,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其相互督促,以便管理。按照“专人专责”原则,将人员分配和管理要求规定见表1

Table 1.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of personnel and its management scope

1. 人员职责分工及其管理范围

职责分工

人员组成

管理范围

实践指导小组

由院、系一级领导组成

负责审核大纲和实践项目;统筹管理实践经费;管理和指导辅导老师的工作。

实践总负责人

由一名老师担任

负责策划实践项目;学生分组,辅导老师调配;制定整个实践的工作进程;分发经费;协调各环节的工作。

辅导老师

由特定老师担任

对项目进行具体辅导,提供学生所需帮助,负责相关的策略和技能培训;评估实践小组的工作;审核经费预算。

学生领导小组

由各班班长组成

全面负责人员组织,纪律管理;协调设备的使用和租借;负责与辅导老师沟通联络。

项目组长

由学生推荐,民主选举认定

组织和管理小组工作;主持召开小组会议;制定小组预算;与各项目组长一起策划和组织实践成果展示。

除了明确责任管理机制外,还应实行奖励机制。在老师开展辅导工作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以物质奖励为主,及时勉励,激发老师的团队精神,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对学生给予学分认定,颁发证书等奖励,提高学生在管理和组织方面的能力,加强管理效果。

4.4. 实践效果中有关问题的建议

1) 做好互动反馈工作

建立在线答疑平台,由专业人士负责管理,保证实时在线,为学生解答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开设信息反馈渠道,了解学生真实诉求,加强学院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校内实践的参与度,增强学生对校内实践的认同感。

丰富的“第二课堂”校内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还锻炼学生提升自主解决问题,应急处理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同时这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对优质人才的需求,以便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个人就业。

2) 细化考核依据

校园实践考评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对学生在校园内的实践进行单独考评是非常有必要的。考核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完整应用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规范考核标准,调整考核内容,细化考核依据。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表现,学校有关部门可制定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的具体要求和学生成绩评定标准。不同的实践活动根据不同的考核内容,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完成最终成绩评定。划分成绩等级,并给出相对应的学时、学分认定。如实习期末,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习学生可按照20%思想表现 + 50%专业水平测试(口语) + 30%实习报告成绩来确定最终的校内实习成绩。

5. 结语

谋划好才能建设好,建设好才能运行好,运行好才能发展好。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虽然存在上述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完善,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收获了诸多经验。针对目前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中存在的实践目标不明确、实践内容不合理、实践管理未健全、实践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笔者认为可在吸收借鉴其他语言专业校内实践中的管理措施、实行方法等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本校本学院的具体情况做出优化课程时间安排、开展第二课堂、完善管理机制、建立互动反馈平台等调整措施,完善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模式,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应用水平做出切实准备,使校内实践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鉴于本人的认识有限,在对校内实践的问题归纳及提出建议上表达较为浅陋,有不足之处,还望谅解。

附 录

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情况调查问卷

各位亲爱的同学:

你好!本课题旨在对新疆高校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模式的现状以及实践内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帮助完善实践模式,提升实践效果。问卷所得仅供学术使用,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感谢你的支持!

1. 您目前就读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 您是否有参加过维吾尔语专业相关的校内实践活动

A是 B否

3. 您参加过的校内实践中有多少是与本专业相关的

A全部 B一部分 C完全没有

4. 在参加校内实践时,您会优先考虑选择与维吾尔语专业相关的吗

A会 B不会

5. 您觉得找到与维吾尔语专业相关的校内实践容易吗

A非常容易 B一般 C不容易

6. 您经常留意或关注维吾尔语专业的校内实践的信息吗

A是的,经常 B不经常,偶尔 C从不

7. 您是否能兼顾学习与参加校内实践呢

A能 B不能

8. 您认为现在与维吾尔语专业相关的校内实践对您以后的就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A会有很大的帮助 B或多或少会有帮助 C给我造成了阴影和压力 D其他

9. 您觉得参加与维吾尔语专业相关的校内实践,是否达到你预期的效果?

A达到了,效果也很明显 B达到了,但是效果不明显 C没有达到

10. 你对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的内容和方式认同吗?

A非常认同 B一般 C不认同

11. 你对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所持的态度是?

A高大上,其他专业实践无法比 B很有文化气息,能提升内在涵养

C太简单了,没有新意 D没感觉

12. 你对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的效果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一般满意 C不太满意 D不满意

13. 你希望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的管理是怎样的?

A由负责老师进行管理 B由第一书记进行管理 C由同学们自行管理

多选题

14. 在进行与维吾尔语专业相关的校内实践时,您主要会选择哪些方向的实践?

A办公室助理 B演讲比赛 C学生社团 D专业竞赛 E其他

15. 您参加与维吾尔语专业相关的校内实践的目的是

A增加社会经验,锻炼能力 B为了充实自己 C为就业做准备 D学校要求

E其他

16. 您认为寻找与维吾尔语专业相关的校内实践面临什么困难?

A实践活动太少 B信息渠道不完善 C实践单位要求高 D自己信心不足

E其他

17. 您认为与维吾尔语专业相关的校内实践过程中会存在什么问题?

A达不到预期效果 B专业能力不足 C适应能力差 D时间太短 E其他

18. 参加过相关的校内实践后,您认为学校在本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有哪些不足?

A可操作性较弱 B课程内容泛而不精 C滞后性 D其他

19. 根据实践经验,您认为在参加维吾尔语专业的校内实践时,需要哪些能力?

A写作能力 B口头表达能力 C创新能力 D沟通能力 E其他

20. 通过校内实践,你希望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

A专业技能 B自我学习的能力 C为人处世的能力 D工作能力

简答题

21. 你希望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能够有哪些形式?

22. 你希望维吾尔语专业校内实践能够有哪些具体活动?

23. 你希望通过以上活动达到什么样的实践目的?

24. 你希望通过什么途径去使学校了解你的实践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海蓉. 维吾尔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 3(8): 109-110.
[2] 毛增禄.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对中文系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总结与思考[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1): 5-11.
[3] 杨德明. 维吾尔语专业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探析[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5(2): 5-8.
[4] 王红霞, 滕明政.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研究述评[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5): 12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