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ourism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urse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DOI: 10.12677/ae.2024.14122331,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苏 振: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郭 峦*:广西发展战略研究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新质生产力Tourism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Courses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摘要: 学界对新质生产力概念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等内容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将其应用于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设计的探讨仍然相对匮乏。本研究将新质生产力作为高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元素设计的切入点,并指出应在技术革新与应用、系统集成与数据管理、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旅游行业创新与创业精神等方面深化该课程思政的内容。同时,应着力在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自然融合、适应最新技术趋势、强化实践和应用、加强教师培训和资源支持以及兼顾学生的多样性和接受度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的应用。研究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理念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中的融合路径,并为相关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提供借鉴。
Abstract: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as conducted extensive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but the discussion on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still relatively scarce. This study takes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a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ourism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should be deepened in term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and data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etc. At the same tim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carry out the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erms of the natural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dapting to the latest technological trends, strengthening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and resource support,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iversity and acceptance of students.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the concep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f tourism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related courses.
文章引用:苏振, 郭峦.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J]. 教育进展, 2024, 14(12): 729-73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22331

1. 引言

为了把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课程思政正逐渐被纳入到日常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1]。设计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将正确的理念、价值观与课程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因此,课程思政设计不能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并与时俱进,确保思政元素能够及时反映时代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达到知行合一[3]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专业核心课,也是一门融合了文旅行业与当代前沿数字经济及信息通信技术的课程[4]。在文旅行业务实的社会实践层面,该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利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信息整合,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满足游客需求,提升服务质量,促进经济增长,从而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推动文旅行业在数字经济时代高质量发展。同时,课程实施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行业培养适应智慧文旅时代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5]

新质生产力作为当前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全新概念,包含了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层面丰富的内涵[6]。将这一概念与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内容相结合,强化课程思政元素与时俱进的特色,是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有大量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内容和结合点,但仍有待于进一步梳理和探讨。本研究旨在分析两者的融合,从而增强专业课程思政要素的实效性和前瞻性,为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2.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融入的理论基础及现状

隐性教育理论是高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开展思政要素融入的主要理论基础[7]。该理论最早源于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在其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该理论强调教育应该采用一种“潜移默化”的,且让受教育者无意识的教育方式,突出表现为教育内容的隐蔽,教育过程的愉悦,教育方式的间接等特征。这种教育思想在我国古代的育人理念中就得到了印证,如战国时期的“孟母三迁”。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方式通过相互补充,相互作用,能够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课程思政要素的融入,就是要对已有课程体系的解构和梳理,将对育人有益的先进思政要素以隐性的方式融入到课程内容之中。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最佳效果,就是让学生在无意识的课程学习中得到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8]

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对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的探讨较少,已有研究集中在“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课程思政的研究。目前,该领域的课程思政融入面临着诸多与其他专业课程相似的挑战。一方面,高校教师在思政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导致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之间存在脱节,专业课程在传授信息技术等知识时,忽视了思政教育目标,使得育人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9]。另一方面,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仍以传统教学为主,教学形式单一、缺少多样化教学手段的问题,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10]。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的开发与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与时俱进的开发过程,需要不断融入新的思政元素,丰富课程的框架体系和鲜活内容。在加快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当下现实需求下,将新质生产力融入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领域,仍需在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

3. 新质生产力与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3.1. 技术革新与人工智能应用

技术革新及人工智能应用是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涉及前沿技术应用的知识点。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的迅速发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旅游和接待业能显著提升旅游体验、优化资源管理并增强服务个性化。具体而言,在智慧旅游的案例或实践教学中,学生学习利用物联网设备收集实时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旅游路线和资源配置,并使用人工智能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这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技术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移动技术如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在改变旅游营销和客户服务方面展示了极大潜力。这些技术的应用使旅游营销变得更直观和互动,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和即时服务。通过课程中融入上述主题内容,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深入了解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同时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理念,帮助学生认识到自主创新在国家科技进步中的重要性。

3.2. 系统集成与数据管理

系统集成与数据管理是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的涉及系统横向纵向一体化及数据库管理技术的知识点。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介绍整合旅游接待行业领域的预订系统、客户关系管理、以及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等多样化信息技术,学生能全面理解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协同效应。通过提升学生对数据库技术与系统的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复杂商业环境中做出高效的管理决策,提升旅游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凸显竞争激烈市场中的独特优势。同时,数据库管理及大数据分析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据驱动决策能力较为关键。通过传授大数据的基础理论、工具使用及其在旅游业的具体应用,学生将掌握大数据的收集、处理及分析,用以预测旅游趋势、优化营销策略和提升服务质量。这种教学内容组合有利于满足数据信息时代的需求,展示新兴产业与战略性产业的新业态,引导学生思考旅游信息系统在未来产业发展中的潜在角色,训练学生处理复杂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是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中需要重点结合思政元素的部分。学生通过学习构建和应用可持续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支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经济发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课程可以通过模拟设计以环保和社会公正为目标的模拟旅游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技术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际价值,进而加深理解并承担将来作为旅游行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同时,引导学生在旅游业务中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如透明的供应链管理和支持地方社区的参与,不仅符合全球旅游业迈向更加负责任和可持续的经营模式的趋势,也是新质生产力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训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如何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来解决实际的道德和环境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作为未来行业领导者的全球视野和道德责任感,体现出高等教育在新时代下的关键培养目标。

3.4.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安全与隐私保护是数字经济时代涉及每一位公民切身利益的知识点。通过深入讲解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和技术,以及如何在旅游业中应用这些技术以保护用户数据免受泄露和攻击,将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风险意识。课程中的各种网络威胁分析和应对策略在内的内容,使学生能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识别和管理潜在的安全风险。隐私政策和法律合规的内容则能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信息系统设计和操作中必须遵守的数据保护法律和用户隐私权保护原则。通过国际案例研究和模拟演练,学生不仅学习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合法合规处理客户信息,还掌握构建符合各国法规且能保护用户隐私的信息系统的技巧。这种教学内容与方式组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面对法律和伦理挑战时的决策能力,为成为未来具有国际视野的旅游业信息管理专家打下坚实基础。

3.5. 旅游行业创新与创业精神

培养学生的旅游行业创新与创业精神是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课程活动中,鼓励学生探索和开发旅游新业务模式,开发基于社区等多样化场景的旅游服务或定制旅游体验,使学生能将所学的技术和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行业问题。这种教学融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技术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且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业热情。同时,通过行业创业案例分析,学生将学到如何在旅游市场中识别机会、制定商业计划,并评估潜在风险与收益。这样的课程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旅游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也引导他们通过技术革新来改变传统业务模式,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4.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融入新质生产力思政元素的实施策略

4.1. 确保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自然融合

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确保新质生产力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自然融合。一方面,通过行业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例如,分析某旅游企业如何通过信息系统提高运营效率,或是探讨一个旅游景点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和游客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式模拟项目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体会。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开发或直接操作一个旅游信息查询系统、基于移动应用的旅游推荐平台或基于AI的旅游智能助理。通过类似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还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

4.2. 更新和适应最新技术趋势

在信息技术迅速变化的背景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必须不断迭代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以保持与行业标准和一线实践的一致性。这种更新不限于技术本身的变化,还包括将这些技术进步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方式的不断优化。例如,引入关于智慧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的最新案例研讨,帮助学生感受并意识到颠覆性技术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旅游行业信息化数字化前沿技术的课程植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成为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变革并在旅游专业领域内做出贡献的专业人才。

4.3. 强化实践和应用

强化实践和应用是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核心,尤其是在技术和管理结合的课程设计中。加强实践环节不仅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深化他们对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颠覆性技术意义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如智慧旅游系统的开发或可持续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应用,学生能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支持环境保护,培养职业伦理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成为能够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专业人士。

4.4. 加强教师培训和资源支持

教师培训和资源支持是实现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思政教学的必要保障,特别是在技术快速进步和教育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传递和教育创新的主体,需要通过定期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这包括了解最新的行业技术前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学习将新质生产力等最新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到专业教学的策略。同时,高校应当为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如建立支持性的教师发展社区,鼓励教师共享教学经验、教学资源以及最佳教学实践,以便教师能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4.5. 兼顾学生的多样性和接受度

学生的学习背景、兴趣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要求课程设计必须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适应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可以通过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研究和交互式工作坊等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同时促进学生对新概念新理念的理解和吸收。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构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在互动和实践中多层次地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提升课程思政设计水平和实施成效。

基金项目

2023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号:2023JGB112);广西大学本科优质课程倍增计划项目“旅游学原理”(项目编号:2024YZKC35)。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方燕. 浅析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 教育进展, 2022, 12(7): 2340-2343.
[2] 郭宁. 多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的特点与创新发展——评《多媒体时代高校的思政教育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4(7): 122.
[3] 肖海蓉, 钟永友, 任民宏, 等. BOPPPS+课程思政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24(10): 112-117.
[4] 张鲲, 黄学彬, 周文. MTA专业旅游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大学教育, 2018(1): 135-137.
[5] 白长虹.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行业人才培养——实践需求与理论议题[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11): 36-42.
[6] 黄群慧, 盛方富. 新质生产力系统: 要素特质、结构承载与功能取向[J]. 改革, 2024(2): 15-24.
[7] 杨仲迎. “隐性课程”教育范式核心思想、内涵属性及鉴用启示[J]. 社会科学家, 2023(4): 147-154.
[8] 刘朝晖. 作为方法的“大思政课”: 出场逻辑与内在规定[J]. 思想理论教育, 2024(10): 71-77.
[9] 钟金宏, 王康, 程周.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设计[J]. 物流科技, 2024, 47(4): 179-184.
[10] 张利娜, 郑桂玲, 张琰.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3(15): 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