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构成艺术学作为现代艺术中影响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当代环境艺术专业的一个重要理论,对现代的家具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构成艺术已渗透进现代流行家具设计的各个细节中,如功能设计、结构设计、色彩设计、造型设计等都与之相关,并产生了一系列基于构成艺术的现代家具设计作品。在吸收了构成艺术学的优点与精髓后,能够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为我国现代家具设计工作提供指引,从而在根本上改善现代城市家具的设计。
家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设计不仅要满足实用功能,还应具备审美价值。构成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为家具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灵感构成艺术,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经由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以及德国包豪斯等艺术运动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与创作方法。它强调对形态、色彩、质感等基本元素的解构与重构,通过理性地分析与感性的创造,探索形式与功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一理念不仅深刻影响了绘画、雕塑等纯艺术领域,更广泛渗透至建筑、工业产品、平面设计等多个设计领域,成为推动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探讨了构成艺术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与影响,通过分析构成艺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揭示元素应用的多样性与创新性。从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结合案例阐述如何设计出符合人体工程学且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期望通过研究,深化理解,为设计师提供思路和灵感,推动家具设计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促进艺术与设计融合。
2. 构成艺术的定义与发展
2.1. 构成艺术的概念
构成艺术是一种以几何形态、抽象元素和形式法则为基础,通过组合、排列、重构等手段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构成”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形成”“引起”“立体”,是对空间形式的一种理解。构成艺术在现代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基本含义之一就是将各种形态化的元素,按照视知觉规律、力学原理、审美方式等法则,在建筑和空间中创造性地组合起来。
构成艺术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艺术理念和方法,它是基于几何形态、抽象元素和形式法则,借助组合、排列、重构等方法塑造美感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约翰・伊顿(Johannes Itten)在《设计与形态》(Design and Form)一书中提到,构成艺术是对设计元素进行有逻辑组织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和功能需求的视觉形式[1]。从语义角度来看,《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构成”的释义涵盖了“形成”“引起”“立体”,这清晰地展现出对空间形式层面的理解。在现代建筑设计课程范畴内,其基本内涵是依据视知觉规律,就比如说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在《艺术与视知觉》(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中所阐述的视觉组织原则等相关理论。
作为现代设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构成艺术的关键在于对形态、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进行有意识的组织、解构和重构。如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在其关于抽象艺术的理论中所强调的,通过对基本元素的操作来表达内在精神,这与构成艺术对元素的处理方式有相通之处。构成艺术并非单纯地着眼于最终的作品或设计成果,而是将重点置于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和表现手法上。构成艺术强调理性分析与感性创造相互融合,通过精心规划元素布局,达成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进而创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效果的艺术作品或设计产品[1]。
2.2. 俄国构成主义
俄国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是构成艺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时期。构成主义者们反对传统艺术的审美标准与表现形式,主张以工业化的材料和工艺为基础,通过抽象化、几何化的元素构建新的艺术语言。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与未来主义倾向,追求形式上的简洁、明确与功能性,对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构成主义运动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一小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与设计运动。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因素干扰,构成主义运动没有产生世界性的影响。一批构成主义、前卫艺术的探索者离开俄国前往西方,将俄国的构成主义传入西方,对艺术和设计新形式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这个构成主义团体的创作是一种全新的视觉交流方式,他们希望这种方式可以替代语言而更加直接地与观者交流。他们倾向于图像化的表达——那是“大众的交流(mass communication)”,它能够将艺术融合到新社会中。在风格方面,这种新的语言强调动态,它是反重力的、大胆的、刚硬的,似乎脱离于自然界柔美的曲线形体。在功用方面,他们将抽象绘画利用到更为实用和日常的家居用品和建筑设计中。他们的设计小至文具,布料,家居用品,大至城市建筑和公共纪念碑。俄国构成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塔特林、考尔德、阿基本科等。俄罗斯当时典型的构成主义作品很多是简单原始的几何形体的复杂拼接。它们比起之前的艺术流派更加抽象,也更加难以直接解读。红与黑的颜色、圆圈与三角的形体,钢铁和玻璃的材料是这些作品的标志性元素。即便完全抛开政治的语境和政治上的意图,这些辨识性极强的构成本身就足以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
2.3. 荷兰“风格派”
荷兰“风格派”(De Stijl)是构成艺术在欧洲的另一重要分支,以荷兰艺术家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为代表[2]。风格派强调纯粹性、简洁性和功能性,主张通过水平线、垂直线和原色(红、黄、蓝)的组合,创造出一种冷静、理性的视觉风格。他们的作品在形式上追求极致的简洁与秩序,体现了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深刻反思与理性追求。
荷兰风格派是现代主义的重要实践来源,而红蓝椅正是风格派从二维到三维的标志。在形式上,红蓝椅的设计语言很好地反映了风格派推崇的纯粹几何抽象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主张以及大胆革新的创造性思维。分割了功能与形式,摆正了设计中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从整体结构到色彩造型,都在彰显风格派抽象几何的特质。
红蓝椅以最简洁的造型语言和色彩,集中体现了风格派哲学精神和美学追求,以一种实用产品的形式解释了风格派抽象的艺术理论,符合后续的现代主义思想,对整个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4. 包豪斯时期的构成主义
包豪斯设计学院,自1919年在德国魏玛创立以来,便以其独特的使命感和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成为了全球设计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这所由建筑巨匠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精心构建的学府,不仅是世界上第一所专注于设计教育发展的学院,更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核心驱动力。历经十多年的蓬勃发展,包豪斯逐渐汇聚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精髓,将其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了现代主义设计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要里程碑。
在包豪斯的教育体系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础教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3]。这些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造型与色彩理论知识,更为他们后续的专业设计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系统的训练,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在二维与三维空间中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出既富有美感又具备实用价值的作品。
在设计理论层面,包豪斯提出了在网格布局基础上进行设计的主张,这一理念极大地推动了平面设计的规范化与理性化进程。网格布局的运用,使得设计作品呈现出简洁明了、功能性强、准确无误且高度理性的特点,为现代平面设计树立了新的标杆。这一理念的推广与实践,不仅提升了设计作品的整体品质,也促进了设计行业向更加专业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此外,包豪斯时期还是构成主义理念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实践的重要阶段。学院强调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鼓励设计师在追求美观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作品的实用性与耐用性。同时,包豪斯还注重材料与工艺的创新探索,通过引入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拓宽设计的边界与可能性。这种对创新与实用的双重追求,不仅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设计师,更为现代家具设计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构成艺术在家具设计中的元素应用
在现代家具设计的广阔领域中,构成艺术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色彩与质感,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与创造力。这些看似抽象的几何形态,在设计师的巧妙构思下,被具体化为家具的每一个细节,从坚固的结构件到实用的功能件,再到精致的装饰件(如流畅的拉手设计、富有寓意的图案装饰),无不彰显着构成艺术的精髓。
3.1. 构成艺术在家居设计中的元素应用
现代家具设计追求的不仅是舒适与美观的和谐共生,更强调经济性与适用性的完美结合[4]。设计师们通过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构成艺术的形式法则,通过比例与尺度的精准把握,确保家具既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又能融入各种空间环境;均衡与对称的运用,赋予家具视觉上的稳定感与和谐美;调和与对比的巧妙处理,让家具在色彩与材质上展现出丰富的层次与变化;节奏与韵律的融入,则使家具形态充满动感与生命力;而稳定与轻巧的平衡,则体现了设计师对材料力学特性的深刻理解与运用;最终,统一与变化的原则贯穿始终,确保了家具设计的整体协调与细节亮点并存(见图1)。
这种理性的造型方法,不仅体现了构成艺术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核心地位,更是现代家具设计主流趋势的生动写照。它不仅在空间利用上实现了高效与合理的最大化,有效提升了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与实用性,同时在经济效益上也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构成艺术手法的运用,现代家具设计在视觉效果上呈现出浓厚的现代精神,简约而不失精致,时尚而不失内涵,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向往。因此,构成艺术不仅是现代家具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创意源泉,更是推动家具设计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5]。构成艺术的元素包括点、线、面、体、色彩和质感等,这些元素在家具设计中被巧妙运用,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家具形态。
Figure 1. Composition and space
图1. 构成与空间
3.2. 点要素
点是现代家具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造型要素,它可以作为功能件出现,可以是结构的需要,也可以是装饰构成的一部分。结构类型包括点、圆点、半径的点、正方形的顶点、圆环、变异形点等。外观上分为硬质、软质、透明等。
点的立体空间学解释表现是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可以包含纯直线,三点可以包含纯平面,四点可以包含体。在目前许多现代定制家具产品的设计和应用范畴里,点几乎都可以被明确地认为仅仅是一个家具产品中某些具有功能性的零部件、五金中的链条和各种金属的连接件、装饰品等。
点在家具设计中可以起到点缀、聚焦视线的作用。例如,丹麦设计师汉斯·瓦格纳的“Y型椅”,其靠背顶端的木榫头就如同点元素,为椅子增添了精致感。向日葵沙发的设计用18个独立的圆形软垫组成座椅和靠背,“漂浮”在沙发框上。软垫的拆卸也很方便,可以更换各个软垫的位置以保持均匀的使用度。自由选择软垫的颜色,就可以拼出全新的外观,非常具有趣味性,色彩的大胆使用和明确的集合形式都预示着60年代波普艺术的到来。
点是现代家具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造型要素,它可以作为功能件出现,可以是结构的需要,也可以是装饰构成的一部分。结构类型包括点、圆点、半径的点、正方形的顶点、圆环、变异形点等。外观上分为硬质、软质、透明等(见图2)。
点的立体空间学解释表现是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可以包含纯直线,三点可以包含纯平面,四点可以包含体[6]。在目前许多现代定制家具产品的设计和应用范畴里,点几乎都可以被明确地认为仅仅是一个家具产品中某些具有功能性的零部件、五金中的链条和各种金属的连接件、装饰品等。
点在家具设计中可以起到点缀、聚焦视线的作用。例如,丹麦设计师汉斯·瓦格纳的“Y型椅”,其靠背顶端的木榫头就如同点元素,为椅子增添了精致感。向日葵沙发的设计用18个独立的圆形软垫组成座椅和靠背,“漂浮”在沙发框上。软垫的拆卸也很方便,可以更换各个软垫的位置以保持均匀的使用度。自由选择软垫的颜色,就可以拼出全新的外观,非常具有趣味性,色彩的大胆使用和明确的集合形式都预示着60年代波普艺术的到来。
3.3. 线要素
线具有引导视线、划分空间和表现动态的功能(见图3)。直线简洁硬朗,曲线优美流畅。密斯·凡·德·罗于1929年设计的巴塞罗那椅,从侧面角度来看,两条相互之间交叉的两条“X”形立体轮廓和弧线,与其他各种直线形的圆形坐垫和座椅靠背形成了一个鲜明的视觉对比,这条圆形坐垫上两个“X”形的立体轮廓和弧线也逐渐发展成为这件家具艺术品的一个国际驰名注册商标。中国建筑师马岩松设计的以“流星”命名的单椅,流畅灵动的设计充满未来感。以单色3D打印聚氨酯材质,糅合出艺术又自然的立体结构,凸显出更有建筑感的创作风格,唤起情感共鸣。
Figure 2. Dot-shaped seats
图2. 点状座椅
Figure 3. Line-structured chair
图3. 线构椅
3.4. 面要素
面是几乎所有家具设计都不可缺少的造型要素,与几何中的点、线相比,始终占有重要的主体地位。其在家具造型中的应用以多种方式出现,或是以板面等实体形式出现,或是由条形零件排列构成[7]。
面可以分为平面和曲面。平面简洁大方,曲面富有动感和变化。家具的表面、椅背、桌面等都可以通过不同面的组合来营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像THONET品牌的14号椅,其平面的座面与弯曲的靠背形成鲜明对比。
潘顿椅外观时尚大方,这些座椅因奇异的不规则切割造型构成,用单纯的抽象几何形体做实验,立方体、球体、圆锥体去构成系列的座椅。有种流畅大气的曲线,符合人体的身材,潘顿椅色彩也十分艳丽,具有强烈的雕塑感,至今享有盛誉,被世界许多博物馆收藏。
3.5. 体要素
体是由面围合而成的三维空间。家具的整体造型就是一个体,通过对体的塑造,可以实现家具的不同功能和风格。比如,伊姆斯夫妇设计的“伊姆斯休闲椅”,独特的体块构成提供了舒适的坐感体验。
LAKE是一款专为现代家居环境设计的具有运动倾向的茶几。灵感来源于设计师对实木家具的长期沉思,总能呈现出一种沉稳静谧的氛围。该设计赋予木材全新的3D曲面造型,将美学元素与功能和谐融合[8]。视觉流动为现代家居空间增添了一种空灵的感觉,并为用户传达了一种别致而充满活力的感觉。
感觉椅felt chair设计于1989年,好像一个弯曲的套筒。主体使用的是玻璃纤维材质,凳脚为抛光铝合金,色彩鲜艳,有黄色、橙色、红色、绿色、白色和黑色六种选择。感觉椅被设计界誉为世界十大最值得收藏的椅子。
4. 构成艺术在家具设计中的形式
4.1. 构成艺术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构成艺术的形式法则在家具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家具具有更强的形式美感和艺术表现力。
4.2. 重复形式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重复形式,作为家具设计中的一种基本构成手法,强调基本形状或元素的重复排列。这种设计方式因构成因素相对单一,若处理不当,易使造型显得单调乏味。因此,在设计实践中,应避免简单的二方或四方连续堆积,而应通过变化重复元素的方向、位置乃至大小、质感、色彩等属性,来创造多样化的视觉效果。例如,THONET品牌的214号曲木椅,其靠背部分通过木条的重复排列,不仅强化了设计的秩序感与节奏感,还通过微妙的差异变化,打破了单调,展现出独特的视觉魅力。
4.3. 近似形式赋予家具设计的独特韵味
近似形式,则是一种在统一中求变化的设计策略。它允许家具造型在保持整体一致性的同时,融入微妙的差异元素,形成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视觉效果。这种变化可以通过形状的加减、尺寸的调整、质感与色彩的相似、内部与外部结构的差异,或是空间位置与方向的变换来实现[9]。近似形式的运用,使得家具组合既具有个性特色,又不失统一和谐的美感。例如,一套由多个近似形状靠垫组成的沙发,既保持了整体的协调,又在细节上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4.4. 渐变形式在家具设计中的动感表达
渐变形式,则是通过形态、色彩等元素的循序变化,赋予家具设计以动态美感。在家具造型中,渐变可以体现在方向、位置的逐渐移动,面积的增减,以及色彩的层次递进等多个方面。这种设计手法不仅遵循了自然界中生命运动的法则,还因其带来的视觉流动性,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与接受度。无论是柜体位置的微妙调整,抽屉与沙发尺寸的渐进变化,还是色彩的温柔过渡,都能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富有动感的视觉效果。此外,结合穿插与空间造型的设计手法,更能让家具形态变得奇巧、多样且实用,充分展现渐变形式在家具设计中的无限魅力。
日本设计工作室YOY的作品BLOW(吹),看起来像是经风吹动的纸做的壁架。设计师将一张张A4尺寸的薄钢板弯曲并用钩子固定在墙上,通过细微变化将各个位置联动起来,形成了具有序列感的渐变形式。位置的渐变将基本形在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形式进行有秩序的变化,这种带有一定序列感的变化形式,使整个画面产生了一种波澜起伏的视觉效果,使家具设计产生了一种节奏感和运动感。
4.5. 辐射形式
辐射形式可以说说是渐变的一种特殊形式,体现为一个主导中央空间和几个向外辐射的形组合而构成。通过骨式辐射组合向外延伸,并与特定的场地空间、特定的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的辐射形式有向心式辐射、同心式辐射、离心式心辐射[10]。辐射在构成的动态意义上,具多方位的对称,它的造型可通过旋转、发射造型的分离、联合运动。这类家具造型统一、呼应性好。由于辐射形式的家具常常成为室内中心,其多为中心式家具造型。
以一个中心点向外辐射的形式能够吸引注意力,增强家具的视觉冲击力。比如,具有辐射状支撑结构的餐桌。
5. 结论与展望
构成艺术应用于现代家具设计,一方面使家具造型具有了独特的形式美感,另一方面这种具有强烈几何形态的现代家具也更加符合机械加工的需求,在后期的生产过程中同时具备了经济性的特征。在现代家具的设计上,构成艺术得到了充分地应用和推广。未来,随着设计的不断进步,各种构成艺术的使用也必将更加广泛,其艺术魅力与商业价值也将不断得到提升。
构成艺术为家具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意和方法,使家具设计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11]。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构成艺术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设计师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将构成艺术与新的材料、技术和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独特魅力的家具作品。
注 释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