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发展困境及其对策
Dilemma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lderly Care Service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ing
摘要: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好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是实现我国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后备储蓄军,能够满足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市场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同时,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的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发展面临着招生困难、人才培养定位模糊、教学软实力欠缺的问题,应采取扩展招生渠道、精准办学、优化师资队伍、产教融合等措施促进其发展,解决我国老龄市场庞大的服务需求。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population 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elderly care service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pension industry. As the reserve force of China’s elderly care service industry, the elderly care service professional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meet the diversified needs of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and the elderly care service market for elderly care service tal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care servic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motes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elderly care service students. The development of elderly care service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faced with problems such as difficulties in enrollment, ambiguous positioning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lack of soft power in teaching. Measures such as expanding enrollment channels, running schools precisely,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staff, and integrating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development and solve the huge service demand of China’s aging market.
文章引用:季银. 老龄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发展困境及其对策[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6): 2510-2515.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6366

1. 引言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老龄产业的发展。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与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支撑。高度发展的经济使我国养老服务产业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养老专业人才的短缺严重阻碍了我国新时代养老服务产业工作的建设进度,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目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养老服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决定着我国养老服务体系蓬勃发展与否。以我国老龄事业与养老服务体系为导向建设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体系,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作为我国老龄化人才服务市场的后备储蓄军,应当加强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建设,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专业课程设施,填补养老服务业人才缺口,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2. 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的必要性

2.1. 满足人口老龄化需求

2024年9月13日,人社部部长王晓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97亿,占总人口比重21.1%,65岁以上人口超过2.17亿人,占比15.4%。我国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据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口将以年均约1000万人的规模持续增长。截至目前,我国人口结构已然是老年型,这必将对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公共健康等方方面面提出新要求,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公共难题[1]。我国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今后长期处于的基本国情。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是关系到每个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是社会民生的重要保障。养老服务业人才储备对我国未来养老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

2.2. 满足老龄市场服务专业人才需求

根据最新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目前全国有4000多万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能和半失能情况,这一数字占到了整个老年人口的两成左右[2]。随着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对养老产业服务能力和发展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养老服务人才个性化培养是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60后”群体在我国第二个人口高增长阶段出生,于2022年正式步入老年期。相比于“传统老年人”,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具备学历较高、接受新鲜事物程度高、经济更独立等特征。传统养老侧重于生活基础服务,然而“60后新老人”不同,除了基础服务,他们内心更渴望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期望能实现自我价值,对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出更高的层次。养老服务产业目前面临着劳动力“断层”与需求“壕沟”之间的巨大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其发展进程。实现养老服务人员从数量稀缺到充足,进而迈向专业化、精英化,开展养老服务业人才个性化培养是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2.3. 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2014年,教育部、民政部等九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其目的在于从发展职业教育角度出发,着力培养能够契合养老服务业需求的人才队伍。高职院校作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关键培养基地,需以就业为导向强化课程建设。设立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既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助力毕业生就业,又满足社会需求、顺应发展趋势[3]。目前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短缺与供需矛盾严重阻碍行业发展,而高职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准确把握养老市场人才需求、改进培养策略、完善课程体系意义重大。这不仅能缓解社会养老人才需求,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关键作用。在高职院校完善的培养体系下,学生能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增强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现从知识到能力、从校园到社会的全面成长,同时促进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达成“双重发展”目标。

3. 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发展困境

3.1. 招生困难,无法满足专业壮大发展需要

我国拥有10,340所中职院校以及1423所高职院校,然而其中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院校占比极小。当前的实际状况是,尽管开设此类专业的学校数量不少,但报考人数却少得甚至不能组成一个独立班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呈现出一种看似受关注实际却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4]。即使是在北京,每年的养老专业毕业生也不到300人[5]。养老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由于其工作性质、服务对象、社会认可度的特殊性,使得高职院校在专业招生与推广中面临不小的挑战。根据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情况调查报告,我国至少需要1300万名养老服务人才,而现实情况人才数量少于50万[6]。养老服务业中,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的短缺与社会旺盛的养老服务需求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反差。从老龄事业管理人才到养老机构经营人才,再到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均无法满足当下强烈的养老服务人才需求。这种相关人才的匮乏状况严重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7]

3.2. 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养老服务专业的综合性极强,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是多种学科相互融合的专业。在养老服务行业中,既需要在一线提供服务的、具备技术技能的养老护理人员,同时也离不开拥有高素质的复合型养老服务人才。与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相比,高职院校旨在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在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具实际操作能力与管理能力的老年服务专业人才。但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专业定位模糊,难以满足老龄市场的多元化服务需求,导致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和养老服务产业需求“两张皮”。养老服务专业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训时间偏短,培训内容单一,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难以适应当代个性化养老服务需要。并且院校学生实习的内容多为服务老年人的项目,与市场实际服务需求相差甚远,不能满足提供除生活照料以外的心理健康、自我实现等生活愿景的服务需求。

3.3. 教学软实力欠缺,无法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养老服务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型产业,它全方位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点滴。从日常的衣食住行照料,到健康管理的精心呵护,从心理层面的耐心疏导,再到医学护理的专业服务,众多领域紧密交织,共同为老年人构筑起安心舒适的服务体系。从业者只有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才能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这对于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的师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师资存在诸多问题:许多教师从其他相关专业转行,系统的老年学基本理论缺失,养老服务职业技能不扎实;许多养老服务专业的课程由非专业教师兼任,他们对养老行业认知浅薄。由于这一情况,相关任课教师对养老产业的理解存在偏差,“师出旁门”导致教学理念滞后,呈现出“重理论技术轻人文”的现象,且没有从养老专业视角出发。这一系列问题使得整体养老服务水平难以提升,并且人才培养目标也偏离了正确方向。目前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院校数量有限,这使得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教材,市面上能见到的仅有由人社部门推出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材。此外,养老照护技术实操实训课程缺乏统一标准的操作流程以及规范演示,教师难以将科学的实操方法传授给学生。并且,由于缺乏实践基地培训,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实践机会,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一系列状况如同重重枷锁,严重制约了养老服务专业的发展。

4. 未来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以我国老龄市场服务需求作为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深入分析当前养老服务相关产业的情况和未来发展状况,把握市场对养老服务业不同类型人才和不同层次的需求。既有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又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养老服务业人才匮乏的现状,满足我国老龄市场多元化需求,推动我国养老产业的稳步前行。

4.1. 扩展招生渠道,引导人员就读

就目前我国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断层”与旺盛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壕沟”之间的巨大反差,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当前国家高职扩招政策扩展招生渠道,例如:借国家高职扩招政策“东风”,学校要结合自身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与优势资源。一方面,针对不同生源创新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吸引如退役军人等群体报考养老服务专业;另一方面,减轻人才学习成本,以此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养老服务事业,最终达到增加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储备的目的。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学费减免、提供助学金等措施来提升养老服务专业报考率,增强养老服务专业的吸引力。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放开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计划、招生地区限制,增加贫困地区招生指标,提供多种入学方式给贫困地区学生,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推动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降低养老服务人才流失率,提高养老服务人才社会地位,提升养老服务行业人才吸引力。

4.2. 精准办学,培养养老专业复合型人才

我国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数量和服务质量不能够满足社会养老服务行业的基本需求,社会养老服务行业急需经过系统综合学习的,具有服务道德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8]。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时,应将我国老龄市场服务需求作为教育改革起点,深入剖析当下养老服务相关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以育人为本、跨界融合服务需求为原则,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为培养养老专业复合型人才筑牢根基。与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相比,高职院校旨在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具实际操作能力与管理能力的老年服务专业人才。当代老龄服务行业更加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集职业素养、专业服务和人文关怀为一体的综合人才。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培养应当具备多方面特点。其一,培养学生对老年群体需求的认知,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层面;其二,让学生熟悉国家在养老产业方面的政策法规;其三,使学生掌握诸如健康促进等一系列与养老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其四,引导学生能够依据老龄群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服务,最终实现培养“懂专业、会管理、能经营、善服务”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4.3. 优化师资队伍,提升养老服务专业教学水平

截至2022年,“60后”——我国第二个人口高增长阶段出生的人群正式步入老年期。“60后新老人”相比于“传统老年人”,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具备学历较高、接受新鲜事物程度高、经济更独立等特征。根据国内老龄化群体的特性和各个层级的需求,我国高职院校在开设养老服务专业课程时,不仅要注重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知识的教授,更要结合相关学科如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老龄化群体,细致地呵护每一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高职院校应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技能强、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通过创建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在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和实践能力[9]。因为养老服务行业岗位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的特点,所以专业教师需具备养老行业独特视角。结合职业教育生源特点和就业岗位类型,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找准职业定位,实现精准就业。鉴于此,在办学过程中,要提升养老服务专业相关教学人员的福利待遇以吸引人才就业;借助国家政策扶持优化师资队伍,进而提升教学水平,这有助于建设复合型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4.4. 产教融合,促进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是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后备储蓄军,在其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把市场需求和职业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让高职院校的养老服务专业课程更具针对性,人才培养过程更加全面化。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培养养老服务业人才时,需要有清晰的流程规划。首先从学习借鉴入手,积极汲取国外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与经验,通过深入剖析国际优质教育项目,来明确那些领先的养老服务理念。之后在课程设置环节,重视理论与实操课程的结合,从职业需求出发精心选取课程内容,并且确保育人理念契合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需求,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置于核心位置,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且严格的教学计划和安排。接下来依据市场需求对课程和教材进行优化改进,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出符合当下养老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后通过深度合作,增强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丰富他们的就职经历,实现产业与教育的高度融合,最终能够有效为老年群体提供细致化服务。

5. 结语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以及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养老服务产业如今已跻身黄金产业与朝阳产业之列。高职院校作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储备军,应当正视自身养老服务专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其问题从供给侧视角开展对策分析,促进专业人才与院校自身的发展,以期满足我国老龄化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郑婷. 人口老龄化视域下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 陕西教育(高教), 2024(9): 66-68.
[2] 王亦君. 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口近两成[N]. 中国青年报, 2016-10-10(04).
[3] 王兰. 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可行性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 33(6): 114-115.
[4] 法制日报. 修法能否打破职校“低人一等”形象[EB/OL].
http://www.legaldaily.com.cn/rdlf/content/2019-08/13/content_7963730.html, 2019-08-03.
[5] 北京晚报. 养老院喊缺人专业人员却跳槽: 护理员需求1300万 从业人员仅不到30万[EB/OL].
https://www.takefoto.cn/viewnews-1512189.html, 2018-07-09.
[6] 赵雅恒.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J]. 现代企业, 2021(7): 152-153.
[7] 肖来付. 职业教育改革视角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策略思考[J].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21(5): 143-145.
[8] 刘晓红, 胡善菊. 从提高老年人幸福感角度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21): 6299-6301.
[9] 许丽遐, 陈楠, 王丽君, 等. 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30(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