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实践现状与改进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Practice Status and Improvement Path of Community-Based Home Care Model
DOI: 10.12677/ar.2024.116368, PDF, HTML, XML,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 周 静, 吕蕾莉*: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关键词: 社区居家养老实践现状改进路径Community-Based Home Care Practice Status Improvement Path
摘要: 本文对于社区居家养老当前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法规、服务体系建设和资源配置三方面出发进行了分析,并相对应地提出了改进政策、加强管理以及提高服务的水平等一些实用的建议以及改进方法,这些建议和方法对于帮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更加符合当前老年人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具有实际意义。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研究也具有理论上的丰富作用。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community-based home care from three aspect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correspondingly puts forward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and improvement methods to improve policies, strengthen management and improve service level. These suggestions and methods are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helping the community-based home care model better meet the current needs of the elderly and better serve the elderly. The research on the community home care model also has a theoretical enrichment role.
文章引用:周静, 吕蕾莉.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实践现状与改进路径研究[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6): 2522-2528.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6368

1. 引言

在2021年3月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长远目标纲要》。该纲要明确提出,需要打造一个融合居家、社区与机构服务于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并且强调医疗服务与康养服务的结合,从而在国家的宏观战略规划中进一步巩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核心地位[1]。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需要坚定地执行国家的相关战略,全面发展养老事业和产业,这样做不仅为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我们指明了具体的行动方向。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际行动,也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关键举措。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把养老服务作为重点工作,不断完善和改进养老服务体系,确保每位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舒适的晚年。

2.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概述

2.1. 定义与背景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亦称为居家社区养老,构建了一种以家庭居住环境为核心,依托社区资源,辅以多元化社会力量支持的城镇养老服务体系。该模式主要以提供上门服务和对社区日间照料的需求满足为服务形式,实现了一种融合居家舒适与社区关怀的养老方式。

我国正面临着老年人口基数巨大且增速快的挑战,根据2023年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高达51,373万,这一数字占据了总人口的36.5%,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显著增长[2]。在这个大环境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更符合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和愿望。这种模式主要是帮助老年人保持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和参与社区活动,通过在社区提供方便快捷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也能得到专业的照顾和关心。

2.2. 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比

在国内,近年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家政策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内容不断丰富,涵盖了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多个方面,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在人才运用方面,通过加强监管和培训,提升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国外,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都较为成熟。在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方面,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制定和实施政策手段,有效地调配社会资源、监管服务机构,并资助社区照护设施,与此同时,政府还通过招募志愿者或专业工作人员、补贴老年人养老费用、组织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组织等措施,确保老年人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在多元化服务供给方面,通过动员志愿者、民间组织和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形成职责分明、分工协作的格局,这不仅有效缓解了政府的压力和成本,还提升了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促进了养老服务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在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这些发达国家通过高等教育和专业资格制度,培养了一支规模化、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他们具备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全面性、专业性和优质程度[3]

3. 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实践现状

3.1. 政策法规支持情况

在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进程中,政策法规的支持显得尤为关键。为了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普及和优化,政府从多个维度给予了显著的政策倾斜和实质性支持。正如郭林(2019)所指出的,中国养老服务的发展理念经历了显著的演变,最初侧重于家庭和个人在养老服务中的责任,逐步转向强调多元主体责任的同时并重。此外,从单一政策的推进转变为关注构建全方位的政策体系,以及从宏观层面的改革转向追求更为精细和深入的发展模式,这一系列变化标志着中国养老服务发展理念的持续优化与进步[4]

3.1.1.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

通过精简和优化行政程序,大幅降低了民间力量设立养老机构的门槛,从而为社会资本投入居家养老行业提供了便利。此措施不仅激活了市场动能,同时也推动了养老服务供给的多样化发展。

3.1.2. 财税优惠政策

政府实施了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费减免和专项资金支持等,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了实质性的经济支持。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运营机构的成本压力,提高了其服务的可持续性。

3.1.3. 金融产品与服务扶持

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低成本的融资解决方案,缓解了资金紧张问题,为服务的持续优化和升级提供了资金保障。

3.1.4. 推动运营体制改革

政府鼓励公办与民办、机构与社区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协作,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养老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陆杰华和黄钰婷(2022)认为,可通过完善全国性专项法规、让渡基层更多自主空间、激发经营主体活力、重视社会工作专业能力等构建新时代社区养老共同体[5]

3.2. 服务体系建设进展

3.2.1. 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养老服务,满足了他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这种服务模式因为离家近,不仅让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轻松,还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舒适温馨的养老环境。

3.2.2. 医养结合服务的推进

郑研辉和郝晓宁(2021)对医疗与养老联合运营、医疗养护一体化以及家庭上门照护这三种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比较与探讨。他们建议,为了推动我国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持续与健康发展,应当从提升供给策略、完善资金保障体系以及加强服务监管这三个方面着手。通过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有效整合,能够为老年人群提供全面性的健康管理以及医疗护理服务[6]。这种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也增强了他们应对各种健康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晚年享受到更加健康、充实的生活。

3.2.3.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现在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用得越来越多,这让服务变得更方便、效率更高。比如,智能家居系统让老年人可以轻松操控家里的各种设备,享受智能化的生活。还有,远程医疗技术让老年人随时随地都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护理,这让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

3.3. 资源配置与利用状况

3.3.1. 人力资源配置

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的人才队伍与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对保证服务质量非常重要。现在居家养老服务的团队在慢慢变大,但人才的专业性和经验还需要继续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办专业培训、设立奖励机制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加入这个行业,给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

3.3.2. 设施资源利用

改进养老服务设施的资源分配,让设施得到更好的利用是现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确保设施功能齐全且布局合理。同时,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以及减少运营成本也能够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4. 存在问题及挑战分析

4.1. 服务质量问题及原因剖析

4.1.1. 服务内容不丰富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的服务目前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照顾和基本的医疗护理上,这些服务往往没有覆盖到老年人更广泛的需求,特别是在精神文化需求和心理健康方面。这样的服务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也影响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4.1.2. 与此服务标准的不统一

因为缺乏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有效的监管机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稳定可靠的服务体系。服务提供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也进一步加剧了服务质量的不稳定性。

4.1.3. 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对服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知识和技能,服务质量难以达到老年人的期望。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意识也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4.2. 资源整合难度与瓶颈探讨

在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尽管其作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重要策略,但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4.2.1. 基础设施的薄弱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依托完善的设施网络,如日间照料中心、康复中心等,现实中这些设施的数量明显不足,且现有设施往往条件简陋,分布零散,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4.2.2. 跨部门协作的不畅

由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的参与,如民政部门、卫生部门、社区居委会等,这些部门之间在职责划分、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等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导致资源整合的难度加大,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

4.2.3. 资金投入的不足

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人员培训、服务内容拓展等多个方面。目前政府和社会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仍然有限,这直接影响了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4.3. 专业人才缺乏现状透视

4.3.1. 专业人才缺乏

当前,养老护理员短缺现象愈发严重,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对于养老护理人员的总需求量高达600万人,然而目前该领域的在职人员数量仅有50万人,尤其是那些具备医养结合专业能力的长期照护服务人员严重短缺。整体而言,这一行业呈现出“三低三高”的显著特征:即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普遍偏低、年龄结构偏大;薪酬待遇不高、工作强度较大;社会认可度较低、人员流动性较强。这些护理人员往往只能提供基础的日常生活照顾,这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的刚性需求[7]

4.3.2. 专业人才流失

由于养老服务行业待遇相对较低,且职业发展前景有限,许多具备专业技能和经验的从业者选择转行,这无疑加剧了专业人才匮乏的困境。这种人才流失不仅影响了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4.3.3. 现有培训机制落后

培训内容陈旧以及方式单一无法有效满足服务人员提升专业素质和技能的需求。同时,培训资源分配不均与部分地区和机构缺乏必要的培训支持和指导也导致服务人员整体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4.4. 政策法规完善需求

完善政策法规是面对现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面临的关键挑战。目前这方面的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缺少具体实用的指导和监管,这让提供服务的人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不知道怎么办,也保证不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虽然政府在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还需要加大力度。就财政补贴的范围和标准来说,它们可以更高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也需要更具体。另外,现有的政策法规在执行上存在问题,存在执行不力、监管责任不明确等问题,这就使得一些违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5. 改进路径与建议提出

5.1. 提升服务质量路径设计

5.1.1. 标准化服务流程的建立

这个做法不仅让服务内容、标准和时间更清楚,还能保证服务过程是有序和规范的。实施了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后,每位老年人都能得到同样高质量的服务,这样就避免了因为服务流程不规范而导致的服务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5.1.2. 加强服务人员培训

专业的技能培训可以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熟练度,同时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服务老年人。定期为服务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对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质量非常重要。

5.2. 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5.2.1. 建立系统、科学的培养体系

通过开展专门的培训课程让专业社工参与实际操作和经验分享,建立一个专业社工人才库,可以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同时我们也要开辟更多的人才引进途径吸引那些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加入社工组织,这样可以让整个服务团队的水平得到提升。

5.2.2. 推广医养结合模式

老年人的养老偏好是决定各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类型及其发展路径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审视当前国家政策的指引、国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背景,以及老年人对于养老观念的变化后,可以预见,未来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重心将逐步转向由政府主导的社区居家医疗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模式。这一模式预计将成为未来养老服务发展的关键趋势和主要方向[8]。鉴于老年人群健康需求的多样化趋势,传统的单一养老服务模式已无法充分满足这些需求。为此,我们必须强化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医疗知识教育,确保他们在提供日常照护服务的同时,也能有效处理老年人普遍面临的各种健康挑战。此外,我们应当倡导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部门之间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共同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5.2.3. 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晋升机制

正因为合理的薪酬和明确的晋升机会是留住优秀居家养老服务人才的关键,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设定薪酬标准并建立清晰的晋升途径和奖励机制,这样不仅能激发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还能保证他们长期稳定地投入到居家养老服务中。

5.3.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考虑到老年人经济条件与他们的服务需求的差异化,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既合理又灵活的服务补贴政策,通过提供适当的经济援助减轻他们居家养老的负担,从而使他们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方面,需要通过制定严格的服务规范,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以及对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和纠正。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应该提供上门服务,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足不出户获得司法援助,对于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失独家庭和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我们可以减免他们的一些诉讼费用。同时,我们可以鼓励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用老年人容易理解的方式普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并培养他们的权益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加强法律宣传和法制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认识和关注,从而营造一个支持居家养老的社会氛围[9]

6. 结语

结合我国现有国情,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未来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创新实践模式,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这个目标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资本下乡驱动下的‘乡村经营性治理’的运行机理与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BZZ049)。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范逢春, 邱铃惠.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变迁: 历程、逻辑与展望——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 社会保障研究, 2024(3): 41-51.
[2] 王萍萍. 人口总量有所下降人口高质量发展取得成效[N]. 中国信息报, 2024-01-19(002).
[3] 陆杰华, 陈炫齐. 国际社会社区居家养老主要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启示[J]. 人口与健康, 2024(4): 8-11.
[4] 郭林. 中国养老服务70年(1949-2019): 演变脉络、政策评估、未来思路[J]. 社会保障评论, 2019, 3(3): 48-64.
[5] 陆杰华, 黄钰婷. 新时代构建社区养老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探究[J]. 晋阳学刊, 2022(2): 40-47.
[6] 郑研辉, 郝晓宁. 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比较研究[J]. 兰州学刊, 2021(1): 201-208.
[7] 岳静. 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J]. 中国物价, 2024(2): 105-108.
[8] 居晨浩, 张浩成, 方纪元, 等. 中国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类型[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 42(10): 2532-2535.
[9] 王艳. 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研究——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J]. 行政与法, 2022(12): 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