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当代数字化信息社会中,语言作为意义表达的单一模态基础正逐渐被丰富多样的多模态特征所补充和扩展。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1]。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MDA)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旨在探讨并揭示不同模态如图画、声音、动作等在构建意义、传达信息和实现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一研究方法不仅扩展了传统语言学的研究范畴,也为理解和解释复杂的信息交流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融合了视频、音频、旁白、字幕等多种模态,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文本。由中国网制作的大型双语微视频系列纪录片《中国范儿》,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为主要内容,选取易于为外国观众接受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进行展示和介绍,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世界了解更真实的中国,感受中国文化底蕴。该纪录片包含动态图像、中英字幕、背景音乐和英文解说等多种模态,是文化特征极其显著的多模态语篇。
本文将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觉语法构建中国传统文化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纪录片《中国范儿》进行多模态分析,揭示其在传达文化信息、塑造观众认知和情感体验方面的独特方式和效果,为文化传播研究和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2. 理论框架
话语,作为语言交际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下受到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文化思维影响的言语表达[2]。它不仅仅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还可以通过画面、旋律、味道等非语言模态来呈现。多模态话语分析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它超越了传统的语言文字分析,将研究视野拓展到了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在内的多种感官模态,旨在解析和阐释文本中多种模态的协同作用。
系统功能语法由韩礼德提出,主要关注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系统的功能和用途。该理论认为语言的主要意义包括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并通过这些实现社会交流和意义构建。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Gunther Kress和Theo van Leeuwen对视觉图像、色彩等多模态要素相互作用进行探究。视觉语法关注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通过这些分析揭示图像在语篇中的功能和作用,分析视觉图像中的意义构建方式。
由此可见,系统功能语法提供了分析语言模态的方法,而视觉语法则提供了分析图像模态的工具。通过结合这两种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多模态文本中不同模态的协同作用及其在意义构建中的具体表现。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用于分析本文选取的中国传统文化纪录片《中国范儿》中的多模态特征。该框架包括三个主要层面:语境层面,通过分析纪录片中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揭示其如何传达和再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观念;内容层面,通过分析纪录片中的镜头使用和字幕呈现,理解其如何通过视觉和语言模态共同构建意义;表达层面,通过分析背景音乐、字体和旁白的使用,探讨其在营造整体氛围和增强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如下图1所示:
Figure 1.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multimodal discourse context, content, and expression
图1. 多模态话语语境、内容与表达分析框架
通过对这一纪录片的多模态分析,可以理解其在传达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独特策略和效果,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具体的应用实例,同时也为文化传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3. 《中国范儿》多模态话语分析
3.1. 语境层分析
3.1.1. 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指的是一种通过社会符号系统(如语言、图像、声音等)实现的深层次交流背景。文化语境包括“由人的思维模式、处世哲学、生活习惯及一切社会潜规则所组成的意识形态和可以具体实现这种意识形态的交际程序或结构潜势”[3]简而言之,文化语境在系统功能语法中不仅关注交流内容本身,还关注内容背后的社会和文化框架,如何通过语言及其他模态构建和传达意义。
在浏览该系列纪录片后,可以看出文化语境的存在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其一该系列节目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手工艺、服饰和建筑等方面的展示,观众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例如,节目详细介绍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此外,像剪纸、京剧、扎染、京绣等传统工艺,通过精美的画面和详细的解说,展现了中国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和技艺的传承过程。第二,节目中涉及到的现代科技成就如高铁、跨海大桥、中国天眼等,体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方面的巨大进步。这些现代文化元素不仅展示了中国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也反映了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快速发展和与世界的紧密联系。
3.1.2. 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是指交流中所涉及的特定背景和环境因素,根据系统功能语法,可以将其分成三个部分进行分析:语场指交际活动所涉及的社会活动类型和内容领域,即谈话的主题和参与者所从事的活动;语旨为交际活动中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角色配置,包括权力关系、情感态度和交际目的;语式则是交际活动的媒介和交际形式。
纪录片《中国范儿》的语场是关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视传播活动。这种语旨使纪录片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工具,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媒介。拍摄者围绕中国的历史遗迹、传统艺术、民俗风情、现代城市建设以及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通过影像记录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向观众呈现一个全面且真实的中国形象。制作团队深入中国的各个角落,采访不同背景的中国人,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想法,他们兼具广泛的专业知识背景和研究能力,通过影像艺术展现中国的独特风貌和发展成就。
《中国范儿》的语旨主要体现在角色关系和交际目的上。导演与观众构成了角色关系的最主要的部分。导演作为信息的传递者,扮演了教育者和讲述者的角色,向观众传达关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知识和见解。观众则是信息的接收者,处于被引导和被教育的地位。其次还有受访者和观众。这些受访者包括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专家学者以及文化传承者等,他们作为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代表,与观众分享他们的故事和观点。观众则通过这些受访者的讲述,获得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第一手了解。从交际目的来看,该纪录片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播和交流,导演通过素材的拍摄、剪辑和编排,展示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承,让更多的国内外观众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分析语式可以得出,作为一部纪录片,《中国范儿》主要通过视频和音频进行信息传递。影像包括实地拍摄的画面、历史资料、动画等,音频则包括旁白解说、受访者的访谈、背景音乐等。同时,该纪录片采用叙述性的表达方式,通过旁白或字幕来解释和补充画面信息,采用具体的画面和现场录音来展示真实的场景和人物。这种多媒体形式能够直观、生动地呈现信息,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和理解力。
3.2. 内容层分析
3.2.1. 形式
镜头作为纪录片的表达形式之一,为观众展现真实生动的图像。下文将依据视觉语法的三大意义展开分析。
1) 再现意义
再现意义是指视觉图像能像语言一样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中的人、地点和事情以及人类内心世界的活动[4]。根据图像模态中是否存在矢量,再现意义可以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叙事再现主要涉及动态事件和角色之间的互动,通常表现为一系列动作或事件的连贯呈现。概念再现则侧重于静态的类别、特征或关系,通常用于展示某个主题或概念的结构和特点。以“川剧变脸:喜怒哀乐一张脸”为例。
叙事再现侧重于动态的、事件性的描绘,用于展示变脸艺术在川剧表演中的实际运用和其对观众的影响。视频中,表演者通过一连串快速的变脸动作,瞬间展示出不同情感的面具转换,如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表达。这种变脸技艺通过迅速变化的面具来表现人物的情感波动,展示了情节的跌宕起伏和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快速变化的面具通过动态的叙事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情感的变化。
概念再现主要关注静态的、描述性的特征,用于表达川剧变脸的固有特性和文化内涵。川剧演员的服饰和面具是概念再现的一个重要部分。视频中的演员穿着传统的川剧服饰,头戴华丽的头饰,面具颜色鲜艳,具有强烈的视觉符号。演员所带面具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戏曲脸谱和当地风俗,红、黑、黄等色彩交替出现,代表了角色的多样性格和内心世界。色彩鲜艳、样式独特的服饰和多变的面具,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也是对角色性格和身份的标识。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川剧变脸的独特形象,静态地再现了川剧的传统和艺术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戏剧的艺术魅力。
2) 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是指通过视觉元素的排列和组合,增强观众与内容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下文将从接触、社会距离和视角这三个方面以“中国鼓文化:鼓舞千年的精神力量”为例进行分析。
视频中展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鼓乐表演。镜头展示鼓手的面部表情和击鼓的手部动作,观众通过屏幕与鼓手“直接接触”,感受到表演者的专注和激情。这种直接接触使观众能够深入体验鼓文化的精髓。同时远景和近景镜头展示整个表演场景和鼓阵,使观众能够全面了解鼓文化的集体性和壮观性。观众通过镜头与整个表演团队和环境进行间接接触,感受到鼓文化的宏大氛围。
同时,在关于鼓类乐器的展示中,特写镜头和近景镜头使观众感觉与鼓手的距离很近,仿佛身临其境。这种亲密距离拉近了观众与表演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观众能够感受到鼓手的情感和表演的细节,加深了他们对鼓类乐器不可或缺作用的认识。远景镜头展示整个表演场地和背景,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宏大的场景,能够感受到表演的规模和影响力。这种社会距离突显了鼓文化在集体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并且通过不同的视角,视频展示了鼓类乐器的多样性与表现力。正面视角展示鼓手的表演,使观众能够正面对视表演者,体验到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交流;俯视镜头则展示整个鼓阵的布局和整体效果,观众从上方俯瞰整个场景,感受到表演的秩序和壮观;仰视镜头则通过突出单个鼓手的力量与气势,进一步表现了鼓文化的震撼力和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多重视角的结合展示了鼓类乐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既是文化传承的体现,也是集体活动中激励人心的象征。
3) 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指的是图像的再现意义和互动意义一起协作整合成一个有全新意义的整体[5]。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信息值由图像中不同区域传递的信息量决定。一般来说,左上角和右下角是信息密度较高的区域,观众自然会先关注这些区域。图像中的元素应根据其重要性和观众的视觉路径进行排列。显著性可以从图像中某些元素在视觉上比其他元素更突出的特性方面进行分析,比如大小、颜色、对比度、位置等。取景是指摄影或绘画时选择和安排图像内容的方式。通过选择不同的角度、距离和构图方法,可以影响图像的整体效果和信息传递。例如,近景拍摄可以突出细节,而远景拍摄则可以展示全景和背景。
图片来源:中国网《中国范儿》——甲骨文:中华文明律动数千年的脉搏。
Figure 2. Cover of “Oracle Bone Script: Feeling the Pulse of the Time-honored Chinese Civilization”
图2. “甲骨文:中华文明律动数千年的脉搏”封面
如图2所示,这张封面左侧的文字和右侧的甲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左侧的文字信息传递出这是一张关于甲骨文的图片,可以让观众明确主题;而右侧的甲骨图像提供了直观的文化信息,展示了甲骨文的实物形态,增强了图像的文化内涵。甲骨作为图像的中心元素,通过其复杂的纹理和古老的质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文字部分则通过清晰的排版和较大的字体尺寸,确保了重要信息的易读性和视觉突显。本图片也采用近景拍摄,细节清晰,突出了甲骨文的历史感。背景采用简洁的灰色,使主体甲骨和文字更加突出,避免了视觉干扰。
如图3所示,这张封面则采用了特写镜头,细腻地展示了牡丹花的细节和纹理,突显了其美感,将其作为背景,配上右边的标题和描述,明确传达了主题是关于牡丹的美丽和芳香。并且,牡丹花占据了图片的主要部分,吸引了观众的目光。牡丹的鲜艳颜色和细节突显了其美丽和细腻。文字部分的黑白对比使得信息更加醒目,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图片来源:中国网《中国范儿》——牡丹:流芳千载 国色天香。
Figure 3. Cover of “Peonies: Unmatched Beauty and Fragrance Never Fading Away”
图3. “牡丹:流芳千载 国色天香”封面
3.2.2. 意义
字幕作为视频的核心元素之一,是纪录片最重要的语言输出方式。不仅传达了画面中的信息,还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内容。根据系统功能语法,字幕具有人际意义、概念意义和语篇意义。下文将以其中“匠心国礼 外交名片”为例分析三大意义在该集的体现。
1) 人际意义
人际意义指的是语言在表达和建立社会关系、交流态度和情感、以及在交际中管理互动方面的功能。说话者利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身份、社会地位、情感态度和内在动机,同时具备对事物进行分析、推断和评价的能力[6]。通过人际意义能够表达立场、邀请合作、影响他人,并在沟通中调整语气和态度,以此帮助理解说话者和听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在互动中的社会功能。
(1) China is a “land of etiquette” and has many exquisite skills.
(2)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has become China’s signature item in diplomatic exchanges to the world—the state gift.
(3) The fruit plate in the name of “Harmony” is made of a whole silver plate that has been hand-engraved for tens of millions of times.
句(1)使用陈述语气,主语为“China”第三人称,表达了对中国文化和技艺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同时保持了客观和权威的语气,有助于建立一个中立且可信的语境。句(2)也采用了陈述语气,同时使用现在完成“has become”表示一种已经实现的状态,进一步强化了陈述的确定性用于提供信息。通过陈述语气,传达了一个事实,即这两者的结合已经成为中国在国际外交交流中的标志性物品。传达了中国在外交交流中的自豪和信心,强调了国家礼物的重要性,帮助建立了权威和可信赖的语境,同时表达了对国家文化和外交策略的高度评价。句(3)使用“is made”被动语态,描述了客观事实,使得陈述更为中立和正式,突出其珍贵和工艺精湛。
2) 概念意义
概念意义关注语言如何表达现实世界的经验和信息,包括人物、事物、事件、状态等。它主要通过及物性系统来分析,包括过程(processes)、参与者(participants)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ces)。
(4) China presented a bronze ware named “the treasure cauldron of the century” as a gift.
(5) In September 2016, silk scarves gained the favor of the wives of the heads of state attending the G20 Hangzhou summit.
(6) The unique state gift is a national cultural symbol.
句(4)属于物质过程,主事者(Actor)是China;过程(Process)是presented受事者(Goal)为a bronze ware named “the treasure cauldron of the century”,还有环境成分(Circumstance):as a gift。描述了中国执行的一个具体动作(赠送礼物),强调了动作的对象(青铜器)和背景(作为礼物)。句(5)属于心理过程,包括经验者(Senser):silk scarves;过程(Process):gained;现象(Phenomenon):the favor of the wives of the heads of state attending the G20 Hangzhou summit;环境成分(Circumstance):In September 2016。这句话尤其是“gained the favor”,强调它们受到了国家元首夫人的喜爱,突出了丝巾的受欢迎程度和认可度。这表明丝巾不仅有高品质,还具备文化和礼仪价值。句(6)属于关系过程,载体(Carrier)是The unique state gift,过程(Process)为系动词is,属性(Attribute)是a national cultural symbol,有效地传达了国家礼物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
3) 语篇意义
语篇意义关注的是语言如何在语篇中组织和连贯,以实现有效的交流,可以通过主位-述位结构(Theme-Rheme Structure)实现。
(7) China is a “land of etiquette” and has many exquisite skill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has become China’s signature item in diplomatic exchanges to the world—the state gift.
(8) In November 2014, the APEC Summit was held in Beijing. A cloisonne vase, with a design message of global peace, was selected as the state gift. The vase, with a maximum diameter of 21 centimeters, represents 21 economies, reflecting the inclusiveness and common progress of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9) China is the homeland of porcelain, which was introduced to Europe through the ancient Silk Road. Porcelain, which combines practicality and aesthetics, has its presence in the G20 Hangzhou summit gift of celadon amphora, the state banquet tableware during the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s well as the household tea sets.
句(7)中的第一句话主位(China)提供了主题,引导读者聚焦于中国。述位(is a “land of etiquette” and has many exquisite skills)进一步描述了中国的特征和技能。第一句的述位“land of etiquette”和“exquisite skills”又成为第二句的主位“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第二句里主位(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承接了前句中的两点(礼仪之邦和精湛技艺),继续讨论它们的结合。述位(has become China’s signature item in diplomatic exchanges to the world—the state gift)指出了这些结合在外交交流中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性。句(8)主位(In November 2014)提供了时间背景,引导读者关注APEC峰会的时间。述位(the APEC Summit was held in Beijing)说明了事件的具体内容和地点。接着主位(A cloisonne vase, with a design message of global peace)引出要讨论的对象,即掐丝珐琅花瓶,并提供了其设计理念。述位(was selected as the state gift)说明了这个花瓶被选择作为国礼的事实。然后主位(The vase, with a maximum diameter of 21 centimeters)继续延续了第二句的主位,即该掐丝珐琅花瓶,并提供了尺寸信息。述位(represents 21 economies, reflecting the inclusiveness and common progress of different civilizations)解释了花瓶的象征意义和它传达的信息。句(9)主位(China)提供了主题,引导读者关注中国。述位(is the homeland of porcelain, which was introduced to Europe through the ancient Silk Road)进一步描述了中国与瓷器的关系及其历史背景。第一句的述位“porcelain”成为第二句的主位(Porcelain, which combines practicality and aesthetics)介绍了瓷器的特点,确保了信息的连贯性。这种安排帮助读者从了解瓷器的历史背景自然过渡到理解其现代应用。第二句的述位(has its presence in the G20 Hangzhou summit gift of celadon amphora, the state banquet tableware during the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s well as the household tea sets)展开描述瓷器的特点及其在现代外交中的应用,使读者能够层层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3.3. 表达层分析
3.3.1. 场景建构
纪录片《中国范儿》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建构,成功地展现了中国的文化精髓和现代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场景:
(1) 文化背景与历史场景
该纪录片通过大量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场景,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镜头常常聚焦于一些历史遗址,展示恢宏的建筑风格和历史底蕴如山西大同云冈大佛、安徽歙县牌坊群、中国大运河等。或者通过拍摄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如舞狮子、赏花灯和吃月饼等,展现了中国人民丰富的文化生活和传统习俗。
(2) 社会生活与人物特写
纪录片通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特定人物的故事,使观众更好地理解现代中国社会。例如拍摄普通市民的生活场景,如逛庙会、逛夜市、生活聚餐等,都展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社区文化。并且穿插着对不同年龄、职业背景的人物的访谈,探讨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对这些像各地特色烧烤、美食文化的理解,增强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见图4)。
图片来源:图片来源:中国网《中国范儿》——“北京中轴线:一条线,一座城”;“鼓浪屿:中西文化的交融地”;“乌镇:千年水乡‘网罗’未来”。
Figure 4. Regional cultural scene
图4. 地域文化场景
(3) 地域文化与风俗构建
在纪录片中介绍地方特色的场景构建也是一种重要类型,通过展示特定地域自然景观和风俗文化,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些地方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以图十一为例,这三张图分别是北京的故宫、闽南的传统建筑和乌镇的古街,构建了丰富多样的地域场景。每个场景都通过建筑风格、文化背景和生活氛围,传达了各地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人文魅力。这些场景的构建不仅增强了纪录片的视觉效果,还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各地的文化精髓和历史底蕴。
安代舞、是中国蒙古族的一种传统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图中人们舞动红绸带,展现了安代舞的主要动作和风格。舞者们穿着色彩鲜艳、装饰精美的传统服饰。这些服饰不仅是文化的象征,也反映了当地人民在重要节日和庆典中的穿着习惯。服饰上的花纹和装饰品,如头饰、腰带、刺绣等也是精湛的手工艺和独特的文化符号。传统服饰、舞蹈表演、节庆场合、社会互动和文化象征等多个方面结合,生动地构建了一个丰富的民俗文化场景,传递了强烈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
3.3.2. 字体使用
该纪录片的中文字幕使用的都是白底黑体字,在视觉上非常清晰易读,特别是在展示重要信息时,它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且适用于屏幕显示。英文字幕使用的是常规Arial字体,具有简洁、现代的风格,没有额外的装饰线条,在视觉上显得干净、清晰,易于阅读。但是每一集的封面使用的是不同的字体颜色和风格,依据不同的背景图片或者视频主题选用不同的搭配,使得画面整体富有层次感和对比度,丰富了视觉效果,还有效地传达了核心内容,特别是书法字体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如图5)左边的图中文主标题“琉璃”使用的是一种具有艺术感的书法字体。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且金色的字体颜色增强了视觉效果,赋予文字一种高贵、庄重的感觉。这种书法字体在传达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表现出艺术品的精致和工艺的精湛,与琉璃这种传统艺术形式非常契合。右边的图则是具有特色中英文字体结合,使得画面整体看起来协调统一,具备古典与现代结合的美感,与纪录片想要反映的中国足球的往昔对比和文化传承相呼应,符合纪录片内容中对文化传承与现代诠释的双重需求。
图片来源:图片来源:中国网《中国范儿》——“琉璃:流淌千年的浴火艺术”;《中国范儿》——“蹴鞠:曾经辉煌的‘中国足球’”。
Figure 5. Different cover fonts
图5. 不同的封面字体
4. 结语
本文对纪录片《中国范儿》进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了其在语境层、视觉语法层和表达层的各方面特征。通过分析,发现该纪录片在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新方面具有显著的多模态魅力和感染力。在语境层中,纪录片通过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信息,深入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发展历程。这种背景信息的提供,使观众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影片内容,增加了文化传递的深度和广度。其次,纪录片通过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有序发展和工匠精神的延续与创新。同时,影片通过接触、距离和视角等多种表现手法,与观众进行互动,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和代入感。无论是近景展示还是远景叙事,均体现了导演对文化符号和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现。纪录片通过镜头和字幕的巧妙配合,建立了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连接,让观众真切体验到传统文化的幸福美满和宁静安逸。因此,对纪录片《中国范儿》多模态语篇的话语分析可见,受众在观看过程中,体验到了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并深刻领悟到文化符号背后的多彩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这不仅展示了我国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和提升外宣实践方面的显著成果,同时也揭示了镜头图像与字幕之间的默契配合对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