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国内积极老龄化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展望——基于CNKI期刊的文献计量法分析
Research Hot Spots of Positive Aging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and Future Prospects—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CNKI Journals
DOI: 10.12677/ar.2024.116391, PDF, HTML, XML,   
作者: 靳芳芳: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新时代积极老龄化可视化CiteSpace文献计量法New Age Active Aging Visualization CiteSpace Bibliometrics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其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社会参与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全面展示了新时代背景下国内积极老龄化的研究热点及研究现状,既有助于深化对积极老龄化的理解,也为应对老龄化挑战、促进老年人福祉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aging globally, China, as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country, has a particularly acute problem of aging. The concept of active aging has emerged in this context, aiming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of aging 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and promoting their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self-worth realization. Through the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of CiteSpace software,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demonstrates the research hot pots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active aging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which not only help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active aging, and also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coping with the challenges of aging and promoting th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文章引用:靳芳芳. 新时代背景下国内积极老龄化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展望——基于CNKI期刊的文献计量法分析[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6): 2663-2671.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6391

1.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老龄化进程尤为引人关注。近年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对社会经济、家庭结构、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积极老龄化的理念逐渐兴起,成为应对老龄化挑战、促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途径。“积极老龄化”是“健康老龄化”的升级,它的基本含义是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创造健康、参与、保障(安全)的最佳机遇,使老年人尽可能多地发挥其能力,实现人生价值,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1]

当前,国内对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热度持续攀升,诸多研究热点不断涌现,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国内积极老龄化的研究热点,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我国积极老龄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CNKI)进行数据收集,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研究数据,在中国知网(CNKI)利用高级检索进行检索,将主题 = 国内积极老龄化,期刊来源为所有期刊,时间跨度为2012年至今,采用人工阅读筛选和CiteSpace 6.3.1软件的除重功能(Remove Duplicates)剔除重复引用基低相关的无效文献,最终筛选出654篇学术期刊,将这些学术期刊分两次导出并转化为数据文本,进而进行相应的分析。

2.2. 研究方法

可视化分析能够把关键词、作者、机构等内容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某研究方向的整体情况[2]。因此,本文通过借助CiteSpace 6.3.1软件,对积极老龄化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和发文关键词四个维度进行可视化分析。在发文量方面,运用统计分析法描述当前国内积极老龄化研究的数量趋势图;在发文作者和发文机构方面,通过重要研究者和机构共线图谱分析高产作者和机构;在发文关键词方面,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突现图、聚类图和时间线图发掘研究的焦点,显示研究的演进脉络和前沿变化趋势。具体处理方法为:将时间片段(Time Slicing)设定为1年,节点类型(Node Types)分别设置为关键词(Keyword)、机构(institution)以及作者(Author),从而通过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连线阈值数据目标强度,而角度则选择余弦距离(Cosine),最终通过以上设置的步骤来完成相应的知识图谱绘制与分析。

3. 文献统计结果

3.1. 发文趋势分析

对于文章发文量的分析可以比较清晰明了地反映出一段时间内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以及现状,能够在整体上把握研究主题的研究分布以及变化趋势。笔者依据检索到的654篇文献,通过CNKI的可视化分析,能够得到近年来目前国内有关积极老龄化这一主题的历年发文量的总体趋势图(见图1)以及关键词共现时间图谱(见图2)。

图1可知,新时代以来国内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12~2015年我国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由图2可知,这一时期国内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重点主要在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这一方面的内容,而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2012年召开的“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上公布了每年55岁以上老年人自杀的数量超过了10万人,超过了每年自杀总人数的30%。而根据调查,在这些自杀的老年人中,只有不到1/10的人曾接受过专业机构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治疗[3]。因此,这一时期国内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这一方面;而在2015至今这一段时期,国内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发展得较快,其中2021~2022年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有小幅度的下降,但是整体依旧是呈现上升的趋势,到2023年关于积极老龄化的发文量达到了110篇。由图2可知,这一时期关于积极老龄化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关于养老服务以及老年教育的研究,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的加剧,我国所要面临的养老问题更加严峻,而传统的养老模式无法满足当前我国的养老形势。与此同时,随着2015年11月《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及2016年和2017年围绕医养结合发布的一些系列具体的政策文件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当前我国老龄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养老服务的建设。因此,这一时期关于积极养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方面。

Figure 1. Study of publication volume on active aging research in China

1. 国内积极老龄化研究发文量研究

Figure 2. Co-occurrence time map of keywords for active aging in China

2. 国内积极老龄化关键词共现时间图

3.2. 研究作者以及研究机构分析

3.2.1. 研究作者分析

通过对发文及其合作网络的可视化分析,能够有效地揭示该领域中核心作者的身份以及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而判断该学科的发展现状并跟踪其发展趋势[4]。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对发文作者进行分析,首先将数据导入软件中,将时间区间(Time Slicing)设定为2012~2024年,时间切片(#Year per Slice)设为1年,节点类型(Node Types)设置为“作者(Author)”,网络强度选择Cosine算法,数据选择标准(Selection Criteria)选择“Top N”,阈值设定为默认值“前五十”(Top 50,选择每个切片中频次最高的前50个数据)。为确保数据运行流畅,本研究将网络裁剪方法设置为讯径网络(Pathfinder),其余为默认值,运行CiteSpace软件,新时代以来关于国内积极老龄化研究的高产作者合作知识图谱见图3,以及发文量在两篇以上的作者见表1。从图3可以看到,节点(Node)一共有193个,网络密度(Density)为0.07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之间的互引不强、合作较弱,其中较多作者之间存在连线,这说明作者之间有一点的合作,但是大多的连线都是几个作者之间的内部连线,并没有向外蔓延,这表明当前关于积极老龄化的跨学科联系并不强。

根据普赖斯文献作者分布规律可知,在同一个研究主题中,有50%的文献来自于核心作者[5]。核心作者的数量计算公式为: M p =0.749 N p max ,其中 M p 为本文统计时间段内核心作者应当发表的文献数量, N p max 为本文统计时间段内最高产作者发表的文献数量,由表1可知,发文量最多的是张艳,一共发了6篇。将数据带入之后,就可知发两篇以上的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由表1可知,一共有136位核心作者,并没有占总发文量的半数以上,由此可知当前国内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还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

3.2.1. 研究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的知识图谱能够构建出各个机构的发文现状以及彼此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在CiteSpace软件中,其它设置参数不变,将核心作者(Author)换成机构(Institution),共得到节点(Node)为113个(见图4)。

Figure 3. Co-occurrence map of authors’ collaboration on active aging research in China since the new era

3. 新时代以来国内积极老龄化研究作者合作共现图

Table 1. Table of publications by authors of research on active aging in China since the new era

1. 新时代以来国内积极老龄化研究作者发文量表

发文量(篇)

发文作者

6

张艳

4

付雪连

3

王三秀、赵敬、李宏洁、王荣华、杜灿灿、余自娟

2

黄益民、侯培娇、夏辛萍、李燕、张晟炜、贺莎莎、孙韵杰、谢晖、张岩松、陈沁鸿、汪玲、刘丽琼、张俊、管玉梅、孙沁洋、王灵娜、李瑛、张开宁、徐明江、孙建娥、赵晓芳、胡萱婷、吴善玉、张琪、黄苏红、闫冰冰、邱亚君、覃凤莲、高畅畅、刘志敏、杨垚、曾琪君、罗杳芬、杨丽娜、李福仙、宋亚亚、韩丽娜、尹皓、王攀攀、郭玉江、邓菲林、张倍倍、冯春梅、高矗群、李祥

图4可知,目前国内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大高校,其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与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节点较大,因此这两所高校的发文量最多,但是发文量较高的机构之间并没有连线,而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福建江夏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福建江夏人文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希之间有连线,因此这些机构之间有一定的合作,但是总体来看,机构之间连线较少,这说明各大高校之间的合作强度不足,学科之间的合作较少。

Figure 4. Collaborative co-occurrence map of research ınstitutions on active aging in the new era

4. 新时代积极老龄化研究机构合作共现图谱

4. 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分析

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文献高度概括的核心词,它可以直接体现该文献的中心概念与研究方向[6]。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积极老龄化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其相关参数设置如下:时间区间为2012年1月至2024年,时间切片设为1,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连线强度使用Cosine算法,阈值设定为Top 50,并在运行前进行网络裁剪,裁剪后形成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中关键词的网络节点越大,表明其出现的频率越高,连线的粗细表明两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程度越强、共现次数越多(见图5),并由此得到出现频次较高的表格(见表2)。由图5以及表2可知,一共有145个节点,其中老年人的节点最大,出现的频次高达85次,剩下依次为老年教育、社会参与、农村、互助养老以及智慧养老,这说明当前我国对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主要侧重在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以及社会参与度和农村地区的养老。

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分析上进一步研究,把联系紧密的关键词聚成一类,目的是要观察积极老龄化形成的研究聚团,从而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选择LLR算法,将K值设为10,增强聚类的说服力,从而生成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这些聚类反映出我国积极老龄化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见图6),规模较大的几个聚类分别为#0老年人、#1老年教育、#2社会参与、#3互助养老、#4文化养老、#5健康促进、#6智慧养老

Figure 5.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of research literature on active aging in the new era

5. 新时代积极老龄化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

Table 2. Frequency of keywords i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active aging in the new era

2. 新时代积极老龄化研究文献关键词出现频数

关键词

频数

老年人

85

老年教育

74

社会参与

37

农村

14

社区

13

互助养老

13

智慧养老

10

以及#7保障,由于Q值是用于评估图谱聚类结构是否显著的参数,Q值 > 0.3表明结果显著,S值可以用来评估图谱聚类的信度效果,一般以S值 > 0.7表示聚类结果的信度较高[7],而该聚类图谱的模块值Q = 0.7836,平均轮廓值S = 0.9461,均大于标准值,因此该图谱是可信的。因此,对于积极老龄化聚类进一步归类可知,当前我国对积极老龄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老模式以及养老保障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养老模式中,该主题的聚类主要包含#3互助养老、#4文化养老、#6智慧养老,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多的养老模式被提出来解决我国当前的老龄化问题,其中互助养老作为新的养老模式,近些年来广泛被人们所提起,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互助养老是指以老年群体为主体,在政府引导下,基于自愿原则,以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为目标,以互惠互利为主,以互动服务为核心,

Figure 6. Keyword clustering map of research literature on active aging in the new era

6. 新时代积极老龄化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

自主参与养老服务[8];而文化养老则是用文化的力量实现活跃老化、尊严老化和幸福老化,要关注和满足老年人积极向上的多样化精神、情感和心理需求,发现和创造老年生活的趣味和价值[9];智慧养老则是在传统的养老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出的一种新型业态[10]。除此之外,学者在研究积极老龄化的过程中将养老模式作为研究热点来主要研究。

另一方面在养老保障中,该主题的聚类主要包含#0老年人、#1老年教育、#2社会参与以及#5健康促进,由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对象为老年人,因此老年人出现的频次较高,并且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是养老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同时,要解决我国当前的老龄化问题,养老保障也必不可少,由于当前我国有绝大部分的老年人年轻时并未接受较好的教育,因此老年教育也被学者重点关注,而养老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故而,在养老保障中,#0老年人、#1老年教育、#2社会参与和#5健康促进必不可少。

5. 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结论

文章借助CiteSpace软件,以可视化图谱的形式直观地体现新时代背景下积极老龄化的发文态势、研究协作以及热点前沿等诸多方面的情况,并得到了如下结论。

首先,关于积极老龄化的发文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到2023年文章数量为110篇,达到了其发文量的顶峰,而这为积极老龄化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通过高产作者及研究机构合作可发现,国内在积极老龄化方面的研究人员以及机构虽然较多,但是学者以及机构之间缺乏合作,没有实现创新协同发展。

最后,从关键词共现以及聚类方面来看,研究热点聚焦于老年人、老年教育、医养结合等关键词;而在关键词聚类方面,以健康促进、互助养老、智慧养老等为主。这说明目前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较为注重具体的实践路径的探析,而较少关注相关的理论内容。

5.2. 展望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国内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将会随着政策、科技以及社会参与度的提高而不断发展。

在政策方面,未来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更加完善的养老保障政策,提高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水平,同时,出台更多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政策措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来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在社会层面,全社会对积极老龄化的认识将不断提高。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社会各界将更加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和权益。企业也将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他们在健康、娱乐、学习等方面的需求。社区将成为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和丰富的社交活动。

在科技层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养老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的健康管理、安全监护和生活服务。远程医疗、智能康复设备等将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老年人也将越来越多地使用智能设备,参与在线学习、社交娱乐等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 邬沧萍, 彭青云. 重新诠释“积极老龄化”的科学内涵[J]. 中国社会工作, 2018(17): 28-29.
[2] 龙江燕. 我国干部网络教育研究热点主题与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4, 29(2): 23-27.
[3] 张璞, 郭嘉平. 老龄化背景下积极心理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 运动, 2018(4): 139-140.
[4] 李伯华, 罗琴, 刘沛林, 等.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 经济地理, 2017, 37(9): 207-214, 232.
[5] 宗淑萍. 基于普赖斯定律和综合指数法的核心著者测评——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 27(12): 1310-1314.
[6] 曾莉, 唐雪琼. 近年来我国村落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7(3): 187-191.
[7] 梁永康, 宋阔.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J]. 生产力研究, 2024(3): 77-81.
[8] 范艺禧, 赵莉, 曾豪洁, 等.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互助养老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 2023, 38(21): 122-125.
[9] 穆光宗. 文化养老的指向[N]. 北京日报, 2016-05-09(14).
[10] 孙晴, 刘姜.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智慧养老领域研究文献综述[J]. 对外经贸, 2024(6): 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