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Analysis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Aging and Health Industry in the New Era
DOI: 10.12677/ar.2024.116394, PDF, HTML, XML,   
作者: 马欣雨: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Aging and Health Industry in the New Er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摘要: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于2024年1月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优化老年健康服务。老龄健康产业能为优化老年健康服务提供物质保障,新时代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既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又能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但当前老龄健康产业仍存在资金流、人才、技术等问题,因此要从政策扶持、人才培养和资源整合方面探索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旨在为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Abstract: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ssue of population aging, and in January 2024, issued the “Opinions of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Developing the Silver Economy and Improving th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which clearly pointed out the optimization of health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The aging and health industry can provide material guarante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health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and promoting it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not only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but also improves the happiness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the aging and health industry in terms of capital flow, talents, and technology, so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pat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aging and health industry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cy support, talent training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aiming to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aging and health industry in the new era.
文章引用:马欣雨. 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6): 2684-2690.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6394

1. 引言

依据《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已经占总人口的21.1%。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也意味着老年人的消费将占全国消费市场相当大的比重。消费需求的增长必然会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老龄健康产业是极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老龄健康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还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本文梳理了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困境,分析了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 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的概念界定

对于老龄健康产业的概念定义,学界众说纷纭。依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健康产业被定义为:以医疗卫生和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为基础,以维护、改善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与健康直接或密切相关的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集合[1]。综上,笔者认为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就是以老年人健康需求为核心的现代健康产业体系,满足老年人在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心理健康、营养膳食、等多方面的需求。

3. 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发展的现状

在经济体制处于转型之际,产业结构不断进行优化升级的宏观大背景下,老龄健康产业呈现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它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拥有难得的发展机遇。笔者对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需求之变:老龄健康市场扩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17亿人,随着第二次“婴儿潮”(1962~1975年)的出生,人口即将进入老年阶段,老年人口增长将进入快车道,老年人口分别在2034年和2052年突破3亿人和4亿人,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4左右,因而我国是世界第一老年人口大国[2]。2023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约10.5万亿元,其中老年用品市场规模达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 [3]。据测算,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到2030年将突破22万亿元,对GDP的贡献为8个百分点;到2050年将增长至106万亿元,占GDP的比例升至33%,成为全球银发经济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4]。这些数据表明老年人是潜在消费的群体以及老年健康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在老年医疗产业、护理产业、体育行业、旅游业等多种老年健康产业领域,均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以老龄保健品行业为例,企业虽抓住老年人对保健养生的需求,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虚假宣传问题频发。为了应对这一现象,老龄健康产业突破传统疾病治疗的核心模式,逐步朝着多元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方向转变,不仅包含前期的健康体检与疾病预防,还覆盖中期的精准治疗和专业护理以及后期的健康跟踪。同时,老龄健康市场也在不断满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积极推动文娱产业与老龄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彩的生活体验。

3.2. 供给之态:多元协同格局初显

在老龄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老龄健康产业展现出多元协同的全新格局。坚持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各尽其责,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5]。其中,政府在老龄健康产业中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范老龄健康产业的市场机制,提升社会资本参与度,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与此同时,企业积极响应政府的相关政策,凭借自身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自主研发先进的老龄健康产品如:智能化医疗设备、便捷的康复器具。社区利用服务设施和闲置房屋等资源,打造一批食材可溯、安全卫生、价格公道的标准化社区老年食堂,比如,浙江省聚焦老年人的就餐实际,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平台。

3.3. 模式之新:融合创新活力涌现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用数字技术赋能康养,实现养老智慧化。在技术层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如5G、区块链广泛运用到老年健康医疗领域。通过5G连接的智能将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快速传输至医疗中心,方便医生能够及时进行诊断治疗。同时,区块链技术则为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安全提供了保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也便捷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治疗。在产品创新方面,新质生产力催生一系列智能化、个性化的老龄健康产品。服务模式方面:新质生产力推动了老龄健康产业从传统的医疗服务向综合体系化的健康管理服务转变。线上线下融合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的健康服务。产业融合创新方面:开发出适合老年人的养生旅游产品,让老年人在旅游中享受健康服务;与金融产业合作:推出创新的老年健康保险产品和金融理财产品,为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提供经济保障;与教育产业融合,开展老年大学教育和培训,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

4. 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面临的挑战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对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提出了明晰的指导,推动了中国老龄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老龄健康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4.1. 资金之困:产业发展的瓶颈枷锁

老龄健康产业存在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以建设一家综合性老年康复中心为例,前期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租赁场地、购置设备以及招聘专业人员等方面。老龄健康产业的服务群体主要是老年人,他们的消费能力相对较低,对价格较为敏感。他们的健康状况复杂多变,需要长期的服务和关怀,这使得产业的资金回笼速度较慢,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有可能收回成本。由于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受到经济状况、健康意识以及家庭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老龄健康产业的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了投资风险。此外,老龄健康产业融资渠道较为狭窄,目前融资的主要途径是政府拨款、银行贷款以及社会资本等。但政府的投资难以满足该产业快速发展的庞大需求;银行在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时较为严格,许多老龄健康项目因缺乏抵押物或者无法被评估的盈利能力,所以很难获得贷款支持;社会资本对老龄健康产业的认识程度和参与度尚且不高,投资意愿较为薄弱。

4.2. 人才之缺:服务质量的制约短板

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但我国老龄健康产业面临着人才普遍短缺的难题。这主要体现在供给数量不足,老龄健康产业需要具备护理学、康复学和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的人才[6]。然而,我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导致人才供给严重短缺。例如,在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老年医学专业占比相对较低,培养出的专业人才数量极为有限;同时,康复治疗师和护理人员职业发展空间狭窄,待遇不高,进而导致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由于老龄健康产业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行业标准与规范尚未健全,使得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比如,一些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在未经专业培训的情况下就上岗工作,对老年人的护理难以到位,容易引发意外事故。此外,老龄健康产业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高,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同时,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活条件较差,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例如,一些偏远地区的养老机构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生活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很难招聘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4.3. 协同之难:融合发展的障碍壁垒

老龄健康产业是一个综合性领域,涉及卫健委、民政等多个政府部门。但目前,各部门间协同合作不够紧密,存在政策衔接不畅、资源共享困难、信息交流受阻等问题。卫健委主要负责老年医疗,民政部门主要负责养老服务,二者合作机制不完善,致使老年人在医疗和养老服务中面临诸多困难。此外,老龄健康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成熟的融合模式和机制。例如,老龄健康与旅游产业的结合虽然潜力巨大,但目前的融合实践较少,缺乏创新和特色,未能充分抓住市场发展趋势。同时,老龄健康产业在信息技术、金融等领域的融合也显得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限制了产业的全面发展。从地域角度,老龄健康产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城乡不平衡。受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扶持、自然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凭借优势条件,老龄健康产业发展迅速,服务质量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面临产业发展滞后、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老龄健康产业的协同发展。这种区域间的发展差异,为老龄健康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5. 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政策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提升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指数。

5.1. 政策之优:保驾护航助力发展

政府应当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规划老龄健康产业的顶层设计时要坚持全面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为老龄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宏观指导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口老龄化动态发展趋势以及老年人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大对老龄健康产业的直接投入。除了继续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老年医疗设备购置进行补贴外,针对新型老龄健康服务模式,设立专项补贴项目。例如,在《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导下,开展上门医疗服务、社区日间照料与健康管理融合模式的机构,根据服务质量、服务人数和服务项目的评估结果进行补贴。税收政策的优化同样重要,对于从事老年康复护理、老年慢性病治疗等具有显著公益属性的服务企业,给予更为慷慨的税收减免幅度,降低其运营成本,保障这些关键服务的稳定供给。最为重要的是:政府要构建高效政策协调机制。比如说,政府可以划分涉及老龄健康产业的各个政府部门,如民政部门、卫健部门、财政部门、人社部门等具体职能。老龄健康产业因其复杂性,横跨多个政府部门。为确保政策顺畅执行,政府可以搭建专门的老龄健康产业政策协调沟通平台,如定期召开跨部门会议、设立联合工作小组或利用数字信息化系统建立线上沟通渠道,能够高效化解执行中的矛盾冲突,保障政策高效落实。同时,政府可以统一制定关于老龄健康产业的政策标准,这些标准包含政策实施的范围、老龄健康产业的资格认定条件、补贴发放流程、服务质量要求、监督考核机制等关键环节。老龄健康产业包含了大量数据信息资源,像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数据、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状况以及老年医疗服务的资源配置数据等。政府部门应当构建统一的信息共享机制与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壁垒。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考核机构或小组,对政策协调机制的运行情况以及各部门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与考核。

5.2. 人才之强:专业支撑筑牢根基

加强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高质量的人才体系。我们必须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加大相关学科的建设力度如:扩大医学、护理学、康复学等领域的招生规模,满足市面上的专业人才需求。其次,不断完善人才培训体系并努力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同时,加强对老龄健康产业在职人员的专业培训,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手段,全面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结合行业发展新业态,动态调整增设相关专业并完善教学标准体系,确保他们能够快速适应行业发展的最新要求。针对专业人才流失问题,我们需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如:调整薪资机制,提升老龄健康产业从业人员的待遇水平,还可以设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将服务质量、满意度、工作效率等纳入考核范畴中。在老龄健康企业和机构内部为员工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上升空间,鼓励他们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老龄健康产业要注重为产业人才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行业协会活动,在协会中担任职务或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技术研发等工作。要确保老龄健康产业人才享有完善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基本保障。同时,努力建立针对养老服务行业的特殊保险制度,如长期护理保险、职业伤害保险等,为人才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除规定的法定福利外,企业和机构可根据自身情况设计个性化的福利,如提供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

5.3. 协同之畅:资源整合激发潜能

老龄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协同发展,激发产业潜能。首先是产业内部协同。促进老龄健康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主体良好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链。增加对产业链上游环节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根据下游需求的变化按需供给,避免产能过剩,构建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其次是跨产业协同。加强老龄健康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与科技产业融合,利用数字技术为老龄健康产业赋能。例如,开发智能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实时收集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和生活状态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为老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紧急情况预警。同时,可以开展区域协同,推动不同地区之间的老龄健康产业协同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6. 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成本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

6.1. 成本分析

6.1.1. 政策优化的成本

政府制定前瞻性的发展规划,需投入大量专业人力物力进行社会调研,这一过程的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均较高,比如,组建一个跨学科、跨部门的规划团队,该团队可能需要数月时间进行深入研究,期间的人员薪资、办公费用及其他相关开支可能高达数百万元。此外,构建高效的政策协调机制,如定期召开跨部门联席会议、设立专项工作小组及开发数字化共享平台等,其平台维护成本亦不容小觑,预计在数十万元至数百万元之间。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老年医疗设备购置及新型老龄健康服务模式推广方面,政府提供的补贴数额巨大且需持续投入。以中等城市为例,每年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补贴可能高达数千万元,而专项补贴要根据服务机构的具体数量和规模而定,范围也在数百万至数千万元之间。

6.1.2. 人才激励的成本

老龄健康产业企图以提升薪资水平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假设城市拥有万名老龄健康产业从业人员,每人年薪提升1万元,则支出增加1亿元。建立绩效评估体系、职业发展规划等,需企业和政府共同投入资金,年度成本高昂。此外,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并建立特殊保险,政府补贴部分保费或推动企业参保,年度补贴金额根据参保人数和费率而定,可能高达数千万元,企业承担的保险费用也增加。个性化福利如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按每人每月200元,万名员工年度支出为6000万元。

6.1.3. 协同顺畅的成本

要增加产业链上游研发资金的投入,企业需要筹集大量资金用于科研创新,政府也要通过科研资助、产业扶持等方式提供助力,有些老龄健康产业需要的研发资助达到数千万元。在推动老龄健康产业与科技产业融合方面要开发智能健康监测系统等项目,这些项目中资源共享、搭建产业合作交流平台等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6.2. 效益分析

6.2.1. 政策优化的效益

科学合理规划和高效协调机制促进了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的规范化发展,能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有望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附加值。其次,稳定的养老服务供给能够提升老年人的健康保障水平,节省大量公共医疗支出,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6.2.2. 人才强化的效益

老龄健康行业人才队伍的壮大提高了老龄健康服务的质量,减少了因服务质量导致的健康恶化和医疗事故。同时,人才的创新能力带动了老龄健康产业的技术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促进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2.3. 协同顺畅的效益

产业内部协同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跨产业融合为老龄健康产业注入了新活力,如智能健康监测系统等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了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区域之间的协同实现了资源互补,避免了恶性竞争,促进了区域老龄健康产业的均衡发展,提升了区域整体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6.3. 风险评估

6.3.1. 政策优化的风险

政府领导班子换届或经济形势变化可能导致政策调整,影响产业发展规划和补贴政策的连续性,进而对企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尽管建立了协调机制,但不同政府部门间的利益诉求和工作重点存在差异,可能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推诿扯皮、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影响政策执行效率。

6.3.2. 人才强化的风险

虽然有激励政策,但其他地区或行业可能提供更优厚的条件,导致人才外流。像一线城市的高房价等因素可能使老龄健康产业难以长期留住人才。同时,教育培训体系很难快速适应老龄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

6.3.3. 协同顺畅的风险

产业内部上下游企业之间,可能因利益分配不均、商业机密泄露等问题导致合作信任破裂,影响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不同地区在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上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区域协同发展中出现地方保护主义、资源共享困难等问题。

7. 结语

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能够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难题,更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当前老龄健康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着资金流、人才、技术等挑战,笔者深入剖析了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困境,积极探索了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创新、建设专业人才和整合资源。

当然,我们仍需持续创新老龄健康产业的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刘伟, 高华华, 聂蕊. 新时代老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桎梏与纾困路径[J]. 卫生经济研究, 2024, 41(11): 28-31.
[2] 原新, 陈友华, 李志宏, 等.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跨学科专家笔谈[J/OL]. 人口与经济, 2024: 1-2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115.f.20241105.1119.002.html, 2024-11-25.
[3] 工信部: 2023年我国老年用品市场规模已达5万亿元[EB/OL]. 中国新闻网.
http://tradeinservices.mofcom.gov.cn/article/shidian/lxhy/202401/160818.html, 2024-01-23.
[4] 李连友, 李磊. 构建积极老龄化政策体系释放中国老年人口红利[J]. 中国行政管理, 2020(8): 21-25.
[5]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J]. 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2(8): 43-60.
[6] 黄乾. 老龄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J]. 人民论坛, 2024(13):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