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我国进入了大众旅游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人们对旅游消费也逐渐从“有”向“精”转变。旅游公路作为交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建设内容,引起全国交通行业和旅游行业的高度关注[1],而旅游公路驿站作为旅游公路重要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首先,从整体来看,旅游公路驿站的客流量在持续增长。根据2024年的数据显示,公路旅客运输量占比明显增长,特别是自驾出行的比例更是大幅提升。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驾旅游,而旅游公路驿站则成为了他们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旅游公路又有交通和旅游双重作用,兼具交通、生态、游憩、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2],所以功能单一的传统驿站已经不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同时国外由于自驾游兴起较早且发展趋于成熟,对于旅游、自驾游服务公共服务的研究已形成较完备的理论体系[3],而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旅游驿站研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4]。随着鼓励旅游消费政策的出台,公路驿站作为一个重要节点,其市场需求空间巨大,总体发展也呈现出积极的态势。
所以为了顺应旅游消费政策的出台以及全域旅游的倡导,此次设计了一个为“旅游观景为主的游客”与“行路为主的过客”打造的集餐饮、居住、交友、娱乐等多种功能集于一体的多功能型公路驿站。
该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建筑的形式构成、该驿站空间的人文关怀和当地文化的表达。怎么样将建筑的形式触动感受表现到驿站的里外设计上,以及如何把建筑和环境完美地相结合,并最大化地利用环境,如何将多种功能区巧妙地融入住宿环境,以实现空间的合理划分。为了实现目标,该设计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了解了目标群体的特征与需求,从而确保设计的实用性。并将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研究理论应用到公路驿站设计中,有助于研究公路驿站使用者的需求,提高驿站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提供给使用者一个愉快的旅途体验。
2. 旅游公路驿站设计的目的与群体分析
2.1. 旅游公路驿站的目的和意义
公路驿站具备停车、休息、购物、如厕等服务功能[5],它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在漫长的旅途中,一个温馨舒适的驿站能给人带来家的感觉,让旅行更加愉快。
由于乡村治理理论化研究的不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6],而交通路网建设往往会优先考虑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和产业资源[7],所以旅游公路驿站的建设不仅服务于公众出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助力乡村振兴及区域经济发展,它还有着展示交通和文化形象的作用,是服务社会公众、展示交通行业形象和传递公路文化的窗口。在驿站中,游客不仅可以尽情品味地道的美食,还能选购到独具特色的纪念品,从而深入领略当地的文化魅力及风土人情。
旅游公路驿站对于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驿站的建设可以将原本分散的旅游资源得以有效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周边区域的繁荣发展,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2. 受众群体分析
受众群体主要分为旅游观景为主的游客和赶路为主的过客。
对于旅游观景为主的游客来说,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历史以及自然景观怀有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好奇心,同时旅游的本质在于审美与愉悦[8],所以他们选择驻足旅游公路驿站,并非仅仅为了短暂的进行休息与补给,更是为了领略沿途的美丽风光,因此旅游公路驿站不仅要满足游客基本出行的心理和安全需求,更要提供休闲便捷的旅游享受、景观体验及服务设施。这些游客主要有以下特征:
家庭型游客:多以家庭为团队展开旅行,家庭旅游中的亲子旅游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旅游形式,主要动机之一是通过旅游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连接。且消费和预算较高,他们渴望在旅途中找到既安全又舒适的休憩之地。
中青年游客:游客的素养和要求都比较高,而且有偏年轻化的趋势,同时中青年游客对旅行有着更高的追求和期待。他们的特征表现为消费升级和爱好广泛,所以在休闲设施方面有着多样化的需求,渴望在旅途中得到更好的放松和享受。
中高收入群体:旅游公路驿站的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中高收入阶层。这些游客在旅游消费方面具有较高的支付能力和消费意愿,倾向于为卓越品质的旅游体验买单,旅游公路驿站提供的服务品质和舒适度能够满足这些游客的需求。
追求自然和休闲的游客:这些游客喜欢亲近自然、享受户外生活。对自然风景有着很大的渴求,他们会更关注是否有观光场所,室外空间。
而对于行路为主的过客,他们往往疲惫不堪,因为时间紧迫,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到达目的地,所以行动迅速,不会过多停留。对驿站内的其他设施或服务可能兴趣不大,他们更期望驿站能提供基本的休息设施、清洁的卫生间、食物和饮料供应以及准确的交通信息。而这些基本服务与旅游游客的需求是高度重合的。
3. 旅游公路驿站设计分析
3.1. 旅游公路驿站的设计理念与设计风格
进行室内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人们创造宜人的、健康的生存空间环境[9],该驿站设计理念主要是“以人为本”。而室内空间布局设计是与以人为本理念融合度最高的部分之一[10]。所以该驿站非常注重对于空间布局的设计,在大的层面保证动静分离以及路线的合理规划。其次室内照明设计也是本次设计研究的一个重点,路易斯·康在建筑设计中就特别注重自然光的运用。他认为,自然光能够给空间带来温暖和生机。自然光的运用可以使城市中疲惫的工作者、在公路上疲惫奔波的赶路人等都可在此感受到温暖的氛围,自然的感觉。同时采用自然光也减少了建筑对能源的依赖,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该驿站采用并不平整的立面(见图1),为室内引入更多的自然光,也扩大了开敞区域,便于旅客更好的欣赏当地风景。对于公路驿站设计风格主要采用工业风格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形式,加入工业风是因为工业风这种粗狂复古的感觉,能更好的融入到公路的风景之中,达到建筑与周边风景的融合,提升驿站的审美价值。
Figure 1. Partial view of the exterior elevation of the stagecoach
图1. 驿站外立面局部图
3.2. 旅游公路驿站的设计元素与设计灵感
作为旅游公路驿站,于繁华的都市之外,与大自然衔接,以山水之乐,也更容易让人感受到与自然的融合,自然与建筑的融合。所以该公路驿站以“山水、方体”为设计元素(见图2),将建筑赋予山水的特征。由于驿站位于山间,所以也在室内采用了石头、木材等自然材料,如咖啡厅,书房,将自然之美融入设计中的同时展现该公路伴山伴水的特点。
Figure 2. Design element evolution chart
图2. 设计元素演变图
3.3. 旅游公路驿站的色彩设置与选用材质
色彩是点缀生活空间的灵魂[11]。在色彩的选用上,用象征工业的深灰色混凝土水泥为基调,采用象征现代风的克莱因蓝进行点缀,两者强烈纯净色彩对比的同时也是一种新旧融合与对话的姿态,其次蓝色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它代表着天空和大海,让人联想到辽阔、深邃、纯净和美好,能够有效地突显这些自然元素的视觉特性,其深沉与广阔的特质也能够引发人们的宁静感受。
不同材质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温度。该设计在材质的选择上主要运用水泥、原木、金属、钢板、玻璃和一些当地的石块,水泥大面积用于墙面,而原木有自然、温馨、舒适的感觉,它作为天然材料,有着环保性和耐久性,也是与人体接触最舒服的材料之一,可以很好的融合在工业风中。而金属材质的运用为空间赋予了独特的质感和光泽,能够巧妙地凸显出工业风格的魅力为空间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使得整体设计更加具有层次感和艺术感
4. 驿染山水旅游公路驿站设计方案
4.1. 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江苏常州溧阳1号公路,该公路串联起当地整个旅游资源,同时它也被称为溧阳最美丽的景观公路,在这里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到美丽的山水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吸引了许多旅客的前来。它周边交通便利,且拥有众多旅游景点。因此在途中设立一个可以供人休息娱乐的公路驿站是个很好的选择。
4.2. 建筑设计
该建筑在设计中采用了山水、方体的元素,利用不同方体叠加,营造出山的层峦叠嶂,潺潺流水的感觉,此外,从上方看,两个卧倒的不同山形部分重合并划分出封闭空间、半开敞空间和开敞空间,满足了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同时由于建筑上方立面是凹凸的形态,可以引入更多的自然光,减少了建筑对能源的依赖(见图3、图4)。
Figure 3. Exterior construction effect 1
图3. 外建效果图1
Figure 4. Exterior construction effect 2
图4. 外建效果图2
4.3. 平面规划
该公路驿站建筑设计部分总面积约3200平方米,加上屋顶花园共有5层,一层设置了自助餐厅(见图5),提供多样化、口味丰富的餐饮选择,其中还有地方特色专区。满足了不同游客的口味需求。
而且为了促进大家的交流沟通,二层三层四层住宿区都有公共休闲区(见图6)。
Figure 5. First floor plan
图5. 一层平面图
Figure 6.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floor plans
图6. 二、三四层平面图
一层功能主要是解决旅游观景为主的游客和赶路为主的过客重合需求,即餐厅、休息、卫生间等基本需求,此外还有接待、当地特色文创区(见图7)和休闲娱乐的台球厅,健身房,棋牌室等。
二层为大床房(见图8),三层为双床房,由于其位于二、四层居住区之间,加上有凹进去的半开敞空间,自然光充足,因此在三层还设置了书房(见图9、图10)、小超市、咖啡厅,以满足二、三、四层住户需求。
Figure 7. Reception and specialty cultural and creative areas
图7. 接待和特色文创区
Figure 8. King room effect
图8. 大床房效果图
Figure 9. Study room effect 1
图9. 书房效果图1
Figure 10. Study room effect 2
图10. 书房效果图2
四层主要是家庭房和长期房,四层上方则是以柯布西耶提出的屋顶花园为参考,设置的观赏与休息放松的开敞式空间。
4.4. 功能分区与流线
功能分区是对不同功能空间进行深入、细致的划分,旨在实现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满足特定需求和目标。因此要明确每个区域的功能需求以及各功能区域之间的衔接,如要确保厨房和就餐区的位置,注意交通流线(见图11),确保动静分离。该旅游公路驿站设计中功能分区主要有公共空间、交通空间以及套内空间。
Figure 11. Traffic flow diagram
图11. 交通流线图
4.5. 房型介绍
该公路驿站的居住区共有四种房型可供选择,分别为A、B、C、D。
A房型为大床房,有独立卫浴,在二层,适合单人和双人入住,主要为赶路为主的过客或骑行者提供。
B房型为双床房,有独立卫浴,在三层,适合双人入住的标间,主要为结伴而行的中青年朋友提供。
C房型为家庭房,有独立卫浴,有客厅,在四层,适合家庭和需要更大空间住宿要求的人群。
D房型为长期房,有独立卫浴,在四层,主要为长时间居住的旅客提供。
4.6. 屋顶花园
该公路驿站的五层为屋顶花园(见图12),在这个区域,四周是玻璃围栏,可以最大程度观赏风景,并在场地中加入了花园视觉焦点的“水景”,既在形态上呼应场地设计主题,又能借助装置灯与人们产生互动,增加体验感。在植物种类选取上,选择乡土植物较多。在植物空间分布上,有开合关系对比,水景部分主要以溧阳香樟树作为点景,部分区域用植物或廊架增加人们的私密感和安全感。在屋顶花园,有专门打造的亲子空间,在景观绝佳的位置,有抬升空间的山水眺望台,人们可以在此凭栏远眺,美景尽收眼底,悬浮的木平台上还有精心挑选的绿树作为遮盖,为大家的活动提供放松的空间,此外还有桌椅,有泳池等,可以满足多种需求。
Figure 12. Roof garden effect
图12. 屋顶花园效果图
5. 结语
旅游公路驿站是公路上的重要节点,给旅客以及其他过路者提供各种需求的同时能够推动所在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展示交通行业形象。如今旅游公路驿站在我国的发展势头仍然强劲,除了自驾游,还有许多骑行爱好者也纷纷加入其中,所以旅游公路驿站更应实施创新升级战略,一个好的旅游公路驿站不仅能让旅客体验到自然生态、享受到自然美景,也会更加契合当代社会中人们生活以及心理上的需求,推动社会进步。最后希望未来国内的公路驿站建设能够越来越好。
注 释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