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Visualization and Analysis of a CiteSpace-Based Study on Aging in Place in the Community
DOI: 10.12677/orf.2024.146586, PDF, HTML, XML,   
作者: 金 乐, 盛梦雅: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社区居家养老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研究热点Community-Based Home Care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Research Topic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区居家养老逐渐成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模式。相比于传统的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以其低成本、高灵活性和亲社会性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和文献计量方法,选取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中文核心及CSSCI期刊上的研究文献,进行知识图谱的绘制与分析,对社区居家养老的热点、演进和趋势进行探讨,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the trend of population ageing in China, community-based home care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mode of addressing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eing.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institutional care, community-based home care can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in their old age with its low cost, high flexibility and pro-so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Based on the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software and bibliometric methods, the article selects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in Chinese core and CSSCI journals on community-based aging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past ten years, and conducts knowledge mapping and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hotspots, evolution and trends of community-based aging,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ubsequent research in this field.
文章引用:金乐, 盛梦雅. 基于CiteSpace的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运筹与模糊学, 2024, 14(6): 879-888. https://doi.org/10.12677/orf.2024.146586

1. 引言

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2.8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9.8%;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2.1亿,占比达到14.9%,此数据表明我国已全面迈入老龄化社会阶段[1]。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社会养老压力与负担持续上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深入发展[2]。面对我国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国家已将积极应对这一挑战明确提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当前阶段,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涵盖了多种模式,主要包括传统的家庭养老、日益规范化的机构养老以及新兴的社区居家养老。在这些模式中,社区居家养老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融合了家庭养老的亲情关怀与社会养老的专业服务,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不仅能够有效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如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从而提升养老服务的整体效率与质量,还极大地增强了养老服务的可及性,使得老年人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就能享受到全面而贴心的服务[3]。此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还能够精准对接老年人的个性化养老需求,无论是生活照料、健康管理还是情感交流,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与满足。正因如此,社区居家养老已成为当前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关于其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正在不断深入,以期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本研究通过运行CiteSpace软件对近年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核心数据库中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方向、研究热点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历程。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研究发展。

2. 数据工具和数据来源

() 数据工具

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CiteSpace软件的全称叫Citation Space,在中文意思为“引文空间”,是当今国际上用来进行可视化分析的主流软件之一。CiteSpace主要依托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该手段能够展现出多元化、细致分段且动态变化的复杂网络结构,从而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能够绘制某领域发展的知识图谱,借助各类图谱展现特定专业的研究历程、研究热点、研究作者与机构等相关内容,为该领域未来发展提供积极参考[4]

()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主题词,时间范围限制为2012至2023年,搜索相关文献,剔除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等无关结果,只保留期刊文献。为了保证文章质量,使分析结果具有代表性,本研究只保留发表在中文核心以及CSSCI来源期刊上的文献。因此,本研究在剔除无关文献之后,一共检索获得2012~2023年350篇核心期刊文献作为研究数据。

3. 研究动态及趋势

() 年度发文量统计

文献发文量随时间的变化是衡量某一学术领域研究进展的关键指标,对文献分布实施统计分析并构建相应的分布曲线图,对剖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具有显著意义[5]。通过对CNKI 2012~2023年有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文献进行整理,形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文趋势图(见图1),从整体上来看,可观察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文量总体呈现出波浪式递增态势,并于2018年达到峰值。具体而言,2012~2014年期间发展较为迟缓,2012年与2013年的发文量均仅为23篇。自2014年起,相关发文量开始逐步增长,至2015~2018年间,发文量显著提升,标志着社区居家养老步入了快速发展期。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在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17年,国务院等部门在政策制定、规划纲要发布、发展意见提出及指导方针确立等方面,对智慧化养老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全面指导[6]。2019~2021年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与程度的加剧,政府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视为“十三五规划”的核心要务,明确提出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3],在此期间,学术界对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呈现出更为深入与细致化的趋势,其研究数量在经历平缓增长后有所回落。

Figure 1. Community aging in place research publications over the years

1. 社区居家养老研究历年发文量

()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作者共现分析

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文献作者实施可视化分析,可揭示该领域内发文频次较高的作者及其间的合作网络结构。具体操作步骤概述如下:将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并筛选的350篇文献导出,依据CiteSpace转换格式导入以展开分析。运行软件实施可视化分析,获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内的作者分布及其合作网络关系,见图2。图中,各节点均代表一位作者,节点大小与其发文数量正相关;连线则表示作者间的合作态势。在图1中,节点总数达174,连线总数为73,网络密度则为0.0049,据此可直观反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作者的发文量概况及其合作态势。图2显示,国内已有众多学者进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但高产作者数量相对有限。表1列举了该领域发文量达3篇及以上的学者名单,依据普莱斯定律,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M由公式M = 0.749 (Nmax) 1/2计算得出,Nmax代表检索时段内最高产著者的发文量[7]。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占比超检索文章总数的50%(符合约束条件),表明该领域已形成核心作者群体。据CNKI数据,最高发文量是甘肃政法大学李长远和东南大学张建坤的5篇,随后是华中科技大学丁建定的4篇及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马朵朵的4篇。Nmax设定为5,对应的M值为1.873。发文量在三篇及以上的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的核心作者,其中核心作者群共11人,共计发表文章39篇,占总发表文章数量的11.1%,明显低于普赖斯定律所设定的50%指标,反映出社区居家养老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充分形成聚合态势,学者们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探索尚需深化。

Figure 2. Author distribution and collaboration mapping of community-based aging research

2. 社区居家养老研究作者分布及合作图谱

Table 1. Core authors of the aging in place in the community study

1. 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核心作者

作者

发文量

作者

发文量

李长远

5

郭清

3

张建坤

5

郑吉友

3

丁建定

4

邢凤梅

3

马朵朵

3

封铁英

3

青连斌

3

任宗伟

3

() 国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机构共现分析

Figure 3. Distribution and cooperation mapping of community home care agencies

3. 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分布及合作图谱

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内发文量相对较多的机构以及这些机构之间可能存在的合作关系,在保持所有其他设置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在CiteSpace软件中选择了节点类型为“机构”的选项,并随后运行了该软件。这使我们观察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内的机构分布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合作网络图谱,具体结果见图3,图中节点总数为158,连线总数为77,网络密度为0.0062,说明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机构之间的合作较为缺乏,仍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潜力。就发文机构而言,见表2。发表6篇及以上的科研机构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16篇)、吉林大学(11篇)、东南大学(9篇)、武汉大学(8篇)、东北大学(7篇)、西安交通大学(7篇)、浙江中医药大学(6篇)、复旦大学(6篇)、华中科技大学(6篇)。在机构合作方面,绝大多数机构在图中呈现出点状分布,部分机构之间有连线,以两点一线相交的情况居多,如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有合作关系,以及同一研究机构内部之间的部分合作,如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物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之间的合作。这体现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研究虽然已经赢得了众多研究机构的广泛重视与深入探索,然而,目前的研究状况多以各个机构独立研究为主。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意识相对匮乏,彼此间的协同合作并不多见,这直接导致了研究成果的产出力度相对较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集成优势。因此,针对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研究现状,需进一步加强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起更为紧密和有效的合作机制。通过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创新成果的共享与流动,从而推动整个领域的研究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发展。

Table 2. Highly productive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on aging in place in the community

2. 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高产机构

序号

机构

发文量

1

中国人民大学

16

2

吉林大学

11

3

东南大学

9

4

武汉大学

8

5

东北大学

7

6

西安交通大学

7

7

浙江中医药大学

6

8

复旦大学

6

9

华中科技大学

6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5

4. 研究热点分析

() 关键词共现分析

Figure 4. Keyword co-occurrence visualization mapping

4. 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

关键词是对整篇文章核心内容的强调和突出,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可以反映出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趋势及潜在方向[8]。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社区居家养老主题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图4为展示了社区居家养老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共现图谱可直观看出关键词的分布及其相关性。其中节点越大,该关键词出现的频率也就越高,反之越低。并且节点间连线的粗细反映了共现频率的高低,连线越粗表示共现越频繁。图4中,“居家养老”节点最为突出,其次是“养老服务”,初步揭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共现图谱网络中节点数量N = 243,各作者间的连线E = 328,密度Density = 0.0112。最大的5个节点是“居家养老”“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医养结合”。此外,“社区(0.09)”“老龄化(0.17)”“养老模式(0.10)”等节点也比较突出。这说明学者主要从宏观层面及顶层设计上对社区居家养老进行研究,响应政府老龄化相关政策,以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

一般情况下,关键词共现频次与节点中心性呈正相关,频次及中心性越高,该关键词在研究领域的受关注程度也越高[9]。结合中心性和频数,对本文关键词进行汇总筛选,整理出排名前10的关键词,结果见表3。其中居家养老的中心性最高,达到了0.51,出现频数也最高。排名第二的是养老服务,中心性为0.15,出现频数达到40次。接着是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频数分别为28和20次。与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现状基本一致。

Table 3. Keyword frequency and centrality statistics

3. 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统计

序号

关键词

频次

中心性

序号

关键词

频次

中心性

1

居家养老

81

0.51

6

社区

14

0.09

2

养老服务

40

0.15

7

老龄化

12

0.17

3

社区养老

28

0.21

8

养老模式

12

0.10

4

机构养老

20

0.12

9

影响因素

11

0.09

5

医养结合

18

0.08

10

老年人

10

0.10

() 关键词聚类分析

Figure 5. Keyword clustering mapping

5. 关键词聚类图谱

关键词聚类分析深化并发展了关键词共现分析,数值越小意味着聚类涵盖关键词越多,各聚类由紧密关联的多词构成。在此分析中,模块值(Q值)与平均轮廓值(S值)作为评判聚类图谱质量的标准[10]。为了进一步追踪探索智慧养老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见图5。CiteSpace聚类分析结果为Q = 0.6743 (>0.3),S = 0.92743 (>0.5),可以看到聚类图谱效果较好,聚类合理。本次共得到8个聚类群,分别为#0医养结合、#1互联网+、#2居家养老、#3社区养老、#4养老模式、#5互助养老、#6社区治理、#7战略应对以及#8社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养老难”问题日益严峻,受传统文化与多元养老观念冲突及养老机构高成本运营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成为老年人重要选择[11]。由此表明,这9个聚类有效体现了近年来我国社区居家养老领域的研究热点。每一个聚类都代表了该领域内一个具体而重要的研究方向,从而为我们全面理解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 关键词突现以及研究趋势分析

Figure 6. Keyword emergence mapping

6. 关键词突现图谱

Citespace具备检测突变词的能力。突变词定义为短期内频次激增或使用频率显著提升的关键词,涵盖强度与年代两个维度,展现关键词随时间演进的发展迭代态势[12]。CiteSpace运用突变词探测算法,能从大量主题词中有效识别出频次变化率较高的突变词,进而揭示特定研究领域前沿热点的动态变迁[13]图6为经过CiteSpace运行分析后得出的排名前15的关键词突变图谱,图谱中清晰地展示了该突变词出现以及结束的年份,红色加粗线段便很直观地显示所代表突变词的突变年段。根据时间线,将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演进历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2~2014年,其间涌现的突现词包括社区服务、社区照顾、家庭养老、社区与家庭等,显示出此阶段研究聚焦于不同养老模式间优势的比较。第二阶段:2015~2018年,该阶段的突现词如智慧社区、服务需求、需求等,揭示了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成为该时段的研究热点。第三阶段:2019~2023年,此阶段出现的突现词有社区居家、失能老人、供给等,表明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惠及失能老人,是当前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前沿动态与未来趋势。

5. 结论与未来展望

() 结论

本研究基于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功能,对2012~2023年社区居家养老领域的350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发文量的年度统计分布情况上,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文献总量,呈现出一种持续攀升的显著趋势。这一增长态势不仅反映了学术界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日益增长的关注与重视,更彰显了社区居家养老研究作为有效应对老龄化危机之策的积极态势。通过深入研究社区居家养老,可以为构建更加全面、高效、人性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第二,在作者与科研机构共现分析上,自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社区居家养老领域涌现出一批核心作者群,其发文数量总体上升,但核心作者间跨领域、跨机构的合作匮乏,阻碍了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严重束缚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未来,研究者及机构间的交流合作亟需强化。此外,研究机构高度集中于高等院校,鲜见社会研究机构涉足社区居家养老领域,亟需社会各界合力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

第三,从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和聚类图谱来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最新研究前沿聚焦于“社区居家”“居家养老服务”“服务需求”“医养结合”“农村社区”及“智慧社区”等相关主题,且紧密贴合国家政策导向。

第四,从关键词突变图谱上来看,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发展趋势,近10年来我国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2~2014年,围绕社区服务、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及养老模式等核心主题展开,旨在对比分析不同养老模式的优势;2015~2018年为第二阶段,进入快速发展期,初期伴随我国老龄化初现,研究者多借鉴国外经验探索适应国情的养老模式,并且围绕信息化助力社区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研究领域扩大,“互联网+养老服务”得到进一步深化。第三阶段为2019~2023年,此阶段研究者们着重关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可及性与均等化问题,研究主题持续深化。

() 未来展望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在社区居家养老领域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丰厚的学术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社区居家养老研究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展望:

第一,鉴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独特特点及复杂国情,我们应当致力于探索更加本土化的养老理论。这一理论不仅要能够深刻反映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实际情况,更要能够有效地指导中国特色社区居家养老事业的实践发展,确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第二,关于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方面的研究亟待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具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在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及资源整合方面。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将这些方面作为重点,深入探讨如何提升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以及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

第三,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主体合作方式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养老服务的提供已经不再是单一主体能够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因此,如何创新多主体合作方式,进一步激发不同主体的参与优势,提升养老资源的整合效率,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6. 结语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社区居家养老已成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一环。而社区居家养老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持续探索。通过不断深化研究,有望构建一个更加高效、人性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尊严、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从而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社会愿景。

参考文献

[1] 孔泽宇, 严新明. “老有所养”能否促进“老有所为”——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45(11): 1-16.
[2] 崔钰鹏, 何有世. 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3(3): 48-60.
[3] 刘晓梅, 李蹊. 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 学习与探索, 2022(3): 33-40.
[4] 薛松. 我国适老化研究可视化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4): 172-175.
[5] 高慧. 基于知识图谱的信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与启示[J]. 江苏科技信息, 2024, 41(20): 56-63.
[6] 张泉, 李辉. 从“何以可能”到“何以可行”——国外智慧养老研究进展与启示[J]. 学习与实践, 2019(2): 109-118.
[7] 时丹丹, 杨浩天.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乡村治理热点及前沿探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 33(9): 16-25.
[8] 荆玲玲, 安淑. 我国智慧政务研究文献计量分析及发展思路进路[J].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4(10): 61-65.
[9] 贾巧枝, 辛自平, 陈一嘉, 等. 基于Citespace的学校党建工作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 教育科学论坛, 2024(32): 3-9.
[10] 李妍漫, 郑在勇, 姜清陆, 等. 2017-2023年全球心力衰竭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 32(1): 9-17.
[11] 徐叶梅, 郑峰, 张玉珠, 等. 基于CNKI数据库的中国积极老龄化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24, 40(10): 1324-1330.
[12] 王卉卉. 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研究的热点、演进和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4, 43(5): 129-134+139.
[13] 张宇婷, 孙换. 外来者劣势研究脉络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3): 15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