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美学在中餐厅空间环境中的应用与设计研究
The Application and Design Research of Huizhou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in the Space Environment of Chinese Restaurant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各项需求提高,餐饮空间设计越来越有特色,但部分餐饮空间为了寻求独特,采用多风格混合设计,出现了杂乱的现象。本论文重点研究徽派建筑美学,其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将徽派建筑美学应用于中餐厅空间设计,以增强其文化特色和美学价值。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s of people, the design of catering spac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stinctive. However, some catering spaces, in order to seek uniqueness, adopt a mixed design of multiple styles, resulting in a chaotic phenomen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Huizhou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which i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al culture. It applies Huizhou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to the design of Chinese restaurant spaces to enhance their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value.
文章引用:朱华晨, 叶景伟, 郭凤茜. 徽派建筑美学在中餐厅空间环境中的应用与设计研究[J]. 设计, 2024, 9(6): 1120-1132.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6787

1. 引言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长河中,建筑艺术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精致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其白墙黛瓦、马头墙、木雕窗花等美学元素,不仅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地域特色。

随着徽州文化的发展,以徽派建筑为主题的中餐厅建设异常迅速。中餐厅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场所,其空间环境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用餐需求,更要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特色。但大多数餐厅不能有机的融合文化,关键是没有建立餐饮与文化的契合点,造成了无主题、无内涵、无特色的局面[1]。通过挖掘徽派建筑美学元素的深层含义和历史背景,不仅可以提升中餐厅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还可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徽派建筑美学探析

2.1. 空间之美

徽派建筑的空间之美,犹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这种美感不仅体现在宏观的建筑布局上,更融入到了每一个细微的空间设计中。

徽派建筑善于利用地形地貌,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院落、天井等设计元素,巧妙地连接了室内与室外,使得空间得以延伸和拓展,这种空间布局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单体建筑是较为灵活的以天井为中心围合的院落,高耸的宅院,幽深的天井,宽敞的大厅组成多进院落式布局, 结合其不同的功能、规模与地形,因地制宜,灵活编排,使原本复杂而巧妙的空间形态更加富有律动感[2]。经典的粉墙黛瓦马头墙,依山就势的巧妙构思,空间结构的韵律美,富有美感的建筑外观,无不传达徽派建筑的清雅美学。徽派建筑的空间设计还非常注重细节处理。无论是门窗的雕花、梁枋的彩绘,还是墙面的装饰,都体现出了匠人们精湛的工艺和对美的追求,层次分明,栩栩如生。

2.2. 文化之美

徽派建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在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依山傍水的选址,还是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宇宙关系的深刻理解。徽派建筑中的木雕、砖雕、石雕等雕刻艺术精美绝伦,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雕刻图案寓意深远,往往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神话人物等为主题,展现了徽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楹联是徽州古建筑内部空间装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楹联内容多伴有教化含义,如安徽宏村的桃园居厅堂挂的楹联“黄金叠楼非为贵,寿桃满园便是福”。又如树人堂的“诗书经世文章,孝弟传家根本”等。反映了徽州人虽以商为生却崇教尚学的儒士思想,将传统伦理纲常的文化精神反映在物质生活中[3]

2.3. 色彩之美

徽派建筑在外观上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粉墙黛瓦—一种民居天然之美,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错落有致,色调总是那么素雅清淡,很像一幅水墨画[4]。徽派建筑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形成了一种宁静而幽远的色彩氛围。这种色彩搭配看似简单,实则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黑色代表着稳重与庄重,白色则寓意着纯洁与高雅,灰色则是一种过渡色,使整体色彩更加和谐统一。这种色彩搭配不仅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也体现了徽州人民追求自然、崇尚朴素的生活态度。黑与白的强烈对比,使建筑在视觉上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同时又通过灰色的过渡,使这种对比变得柔和而不突兀。这种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不仅使建筑本身更加醒目,也使其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地融为一体。

2.4. 造型之美

徽派建筑以木构架为主,这一结构体系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木构架不仅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还能使建筑空间更加灵活多变。在徽派建筑中,木构架的设计非常精细,梁架用料硕大,横梁中部略微拱起,形成独特的“冬瓜梁”造型,既增加了建筑的美感,又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结构随着屋顶坡度层层叠叠,以坡度长度为几档。这种设计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还能使建筑外观更加独特、富有韵律感。同时,墙顶采用三线排檐砖覆盖小青瓦,并安装各种苏样座头如鹊尾、印斗、坐吻等,更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无论是梁托、爪柱、叉手等木构架构件,还是墙角、天井、栏杆等石构件,都经过精心雕刻,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图案和造型。这些雕刻作品不仅展示了徽派建筑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也体现了徽州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审美。

3. 徽派建筑美学在中餐厅空间设计中的设计策略

3.1. 徽派建筑美学的空间设计原则

徽派建筑的空间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亲水性、遮荫性、开敞性和对称性”等。其中,亲水性强调建筑与水的联系,遮荫性注重建筑的遮蔽和遮挡功能,开敞性则体现建筑的通透性和开放性,而对称性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精细的对称设计使建筑体现出协调和谐的美感。

在中餐厅空间设计中,也有一些重要的设计原则,例如“气势、风水、通透、灵活、创新、文化特色”等。其中,气势指空间的氛围和格局要大气,让人感受到厚重和尊贵;风水则强调空间的能量流动和流畅性;通透性则是让人感觉空间开放和自由,让人感到舒适;灵活性则是考虑到空间的多功能性和可变性;创新则是体现设计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文化特色则是将空间设计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5]

徽派建筑的对称性和中餐厅空间的气势、文化特色有相通之处,都是通过精细的设计和布局,营造出独特的美感和氛围。徽派建筑的亲水性和中餐厅空间的风水都关注空间的能量流动和流畅性,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装饰,达到空间和谐、自然的效果。此外,徽派建筑的开敞性和中餐厅空间的通透性有相似之处,都注重空间的自由和开放,让人感受到舒适和自在。徽派建筑的遮荫性和中餐厅空间的灵活性有相通之处,都注重空间的多功能性和可变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灵活的变化和调整。

3.2. 徽派建筑美学的空间特征

3.2.1. 空间形式

徽派天井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围合空间的典型代表,是徽派建筑的精华和重要特征之一[6]。在中餐厅空间中,庭院可以作为入口、休闲区、餐饮区等。同时,在徽派建筑中常使用悬山、穿堂等形式来增加空间的深度和变化。徽派建筑强调室内外的连通性,通过布局合理、天井设置等手段,将室内与自然空间相连,让人们沉浸在舒适自然的氛围中。在中餐厅设计中,可以考虑利用天井设置、绿植点缀等方式,营造出舒适自然的用餐环境,让顾客感受到绿意盎然、自然宁静的氛围。

3.2.2. 空间结构

徽派建筑的木构结构和砖木结构是其主要结构形式,在中餐厅空间中的应用可以展现徽派建筑的古朴、精致和舒适的特点,使顾客在其中获得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受。徽派建筑讲究细节和装饰的精致,通过木雕、砖雕等手法,打造出精美、华丽的建筑装饰风格。在中餐厅设计中,可以通过精美的陈设、装饰品、摆设等方式,营造出高贵、华丽的用餐氛围,使顾客感受到独特的文化气息和境界。

3.2.3. 空间布局

徽派建筑的布局讲究合理、严谨,通常按照对称、轴对称、中轴线等规则来设计。在中餐厅空间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餐厅的功能需求,还可以展现出中餐厅空间设计的优雅、精致和高贵的特点。

3.2.4. 空间比例

徽派建筑中常用“进深比”、“高宽比”、“梁柱比”等来确定空间的比例和尺度,从而达到协调、谐调的效果。在中餐厅空间中的应用,可以使空间更加和谐、自然、舒适。徽派建筑注重结构和比例的协调,强调对称、轴线等原则,营造出稳定、平衡的空间氛围。在中餐厅设计中,可以在空间布局、摆设等方面采用对称、平衡的设计,让顾客感受到空间的稳定和和谐。

3.3. 徽派建筑美学的应用方式

3.3.1. 应用方式

模仿徽派建筑的形式,徽派建筑独特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中餐厅的空间设计中。例如,餐厅的门窗、屋顶和墙壁的装饰、摆放和使用等都可以参考徽派建筑的设计,从而营造出一种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中餐厅氛围。在深入探讨徽州民居的厅堂设计时,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于其堂中央精心布局的条桌。此条桌的东侧,往往陈设一盆花卉,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而西侧则摆放一面古镜,寓意着历史的沉淀与反思。这种布局被形象地称为“东瓶西镜”,它不仅是一种装饰手法,更是徽派建筑中深刻文化内涵的物质体现。这种将无形的文化内涵通过有形的物质载体巧妙融合的表达方式,在徽派建筑的每一处细节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徽派建筑中,讲究的是色彩、图案、装饰等细节的处理。这种注重细节的特点也可以运用到中餐厅空间的设计中。例如,将徽派建筑的图案和色彩巧妙地融入到餐厅的墙壁、地面、家具、灯具等元素中,从而使整个餐厅空间具有浓郁的徽派建筑的文化氛围。

3.3.2. 特点

着重对细节的处理,徽派建筑的设计注重对细节的处理,这一特点也在中餐厅的空间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餐厅的门窗、屋顶、墙壁和家具等的细节处理,以及装饰和图案的巧妙运用,都体现了徽派建筑注重细节的设计风格。

3.3.3. 注重氛围的营造

徽派建筑追求的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设计理念。在中餐厅的空间设计中,也可以通过摆放家具、使用灯光和音乐等手段,营造出具有浓郁徽派建筑风格的氛围,从而提高消费者用餐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4. 徽派建筑美学在中餐厅空间环境中的设计实践

4.1. 徽派中餐厅空间布局设计

徽派元素在餐饮空间中要选择合适的设计元素去丰富设计内涵。本文在对设计进行初步的分析后,将徽派元素和餐饮文化结合,对餐饮空间的布局设计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之后进行设计。

4.1.1. 平面布置图

在餐饮空间的布置的方面(如图1),以顾客进店后的流线为考虑,因为良好的流线设计可以提高顾客的用餐体验。这包括入口、服务区、用餐区、洗手间等。在视觉效果方面,餐饮空间的视觉效果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因素,通过光线、颜色、装修等方面来增强。比如,拥有明亮的灯光和鲜艳的色彩可以提高空间的活力和热情度。在功能性布局方面,餐饮空间的布置充分考虑到了其功能性,包括餐桌、座位、服务区等具体的设施布置。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用餐效率和顾客的舒适度。在空间分区方面,空间分区是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群体的需求,例如展示区、包间、单人用餐区等。这可以提高顾客的用餐体验,满足不同的需求和要求。

Figure 1. Layout plan

1. 平面布置图

4.1.2. 天花布置图

餐饮空间的吊顶设计(如图2)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创造出舒适、优雅的就餐环境。此次餐饮空间的吊顶满足了实际的需求和能,比如保暖、隔音、通风、照明等。在色彩和材料上,吊顶的色彩和材料与整个餐饮空间的徽派装修风格相一致,整体效果协调。在照明方面,吊顶上的照明设计符合餐饮环境的需要,能够营造出徽派的氛围和气氛。造型和装饰上,吊顶的造型和装饰与整个空间的徽派风格和中式主题相符合。

4.1.3. 地面铺装图

餐饮空间的地面铺装设计(如图3)按照实用性、安全性、环保性原则,符合餐饮空间的实际需求和功能,易清洁、防滑。大面积使用800 * 800的大理石瓷砖,在餐饮区的餐桌下使用木地板与瓷砖形成划分,过道与餐饮区既协调又统一。

Figure 2. Ceiling layout plan

2. 天花布置图

Figure 3. Ground paving diagram

3. 地面铺装图

4.1.4. 功能分区图

在功能分区设计方面(如图4),整个餐厅分为大厅、餐饮区、包间、走廊、展示区、厨房等部分,餐饮空间充分利用了空间,并且在区域之间建立清晰的分界,使得不同的功能区域不相互干扰或产生混淆。在餐饮区附近设计了徽派文化展示区,是用餐者可以在就餐时体会到浓郁的徽派文化。

4.1.5. 人流动线图

在人流动线设计方面(如图5),不同区域之间设置了合适的通道和距离,不会影响人流的流动和顾客的用餐体验。餐饮空间的动线流畅,不会出现拥挤和堵塞的情况。

Figure 4. Functional zoning diagram

4. 功能分区图

Figure 5. Pedestrian flow diagram

5. 人流动线图

4.1.6. 立面图

餐饮空间的立面图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会拍的特征,如包间(如图6)、卫生间(如图7)、吧台(如图7)等的立面图。

Figure 6. Elevations of private rooms A and B

6. 包间A、B立面图

Figure 7. Toilet and bar elevations

7. 洗手间与吧台立面图

4.2. 徽派中餐厅空间效果设计

餐厅整体借鉴徽州建筑的室内环境室外化,进一步淡化传统设计中的室内外分明界限,在餐厅室内多选用白墙黑瓦和木制结构,营造风格偏向中国传统建筑风,给人一种历史韵味,让人进一步接近自然,铭记传统建筑文化。

结构上以满月形的园林造园手法、天井造型天花以及马头墙装饰元素为主,虚实相应,意境唯美,让餐厅空间更为宽敞,消除人们的压力感。色彩上以温馨暖光为主,意在营造一种戏剧化就餐氛围。

徽州建筑私密性较强,天井和庭院等内部空间要素犹如建筑的“宝藏窗口”,在具有实用功能的同时也满足“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本餐厅设计在徽州建筑的内部空间要素上进行创新,主要运用手法为去繁求简,精益求精。

4.2.1. 大厅效果图

在大厅的设计中(如图8),餐厅四周墙壁是对“粉墙黛瓦马头墙”装饰工艺的提炼,马头墙是对称状的二层叠式,增强了餐厅墙壁的层次性,而左侧墙采用简化的各形式的木制镂空雕花的简约格栅窗进行装饰,不但增强了餐厅的采光通透性,其装饰性更是为微菜餐厅增添了一丝文化韵味。

Figure 8. Hall rendering

8. 大厅效果图

大厅上方类似于天井结构的造型是结合现代技术下提炼其空间特质与内涵而设计的,解决了室内普遍封闭、压抑的空间缺陷,进而赋予餐饮空间设计一定的精神文化内涵。

4.2.2. 走廊效果图

走廊的设计(如图9)大量采用了马头墙装饰元素,顶部设计为徽州街巷空间顶部的“一线天”矩形状,与天井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进一步增强空间透视感。左侧设计了自然景观元素,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其可以弱化建筑空间本质的生冷和呆板特征,进而为餐饮空间增添美感。

4.2.3. 包间效果图

大厅左右两侧设计了包厢区域(如图10),其大小包厢设施齐全,墙面是仿古砖的基础上设马头墙造型元素,空间较为素雅。就餐氛围极强,顶部选用是典型的天井造型,墙面为中国水墨山水画。吊顶的天井设计与墙面的仿古砖设计,强化了空间效果。

4.2.4. 餐饮区效果图

餐饮区的设计为半封闭性散座区(如图11),地面高于卡座区,空间属性介于散座和包厢之间,其特色是采用徽州建筑内部庭院的借景、框景造园技巧,半透明屏风等给餐厅内外空间增添虚实相应的意境美。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散座区几何圆形较多,寄托人们团圆美满的情感愿望。同时,采用静谧的木色座椅与具有中国特色的吊灯以及零星的绿色点缀在色彩上的冲击力打破了散座区原本寂寞孤独的气氛。

Figure 9. Corridor rendering

9. 走廊效果图

Figure 10. Private room rendering

10. 包间效果图

Figure 11. Catering area rendering

11. 餐饮区效果图

配以中式元素的餐桌餐椅装饰,每张餐桌上面摆放一个盆栽点缀(如图12图13),使本来显得严谨的餐饮空间顿时充满生气。

Figure 12. Pavilion Renderings

12. 廊亭效果图

Figure 13. Scattered seat rendering

13. 散座效果图

4.2.5. 展示区效果图

展示区(如图14图15)运用马头墙装饰元素和木质格栅为主,展具大多为木质结构,为展现徽派文化的历史底蕴,强调文化传承,加强人们对徽派文化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吊顶采用徽派古建筑结构,进一步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同时,采用让光线来做设计的原则,让光线最大程度的进入室内,打破了室内室外的局限感,室内的光影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筒灯以及中式灯笼吊灯来集中性产生温暖照明。

4.2.6. 开放式包间效果图

开放式包间布局(如图16)不再拘泥于儒家思想的“中正规矩”,而是统一中富有变化,吊顶设计为天井造型,筒灯为点缀,墙面设计有马头墙装饰元素,并有几处木制隔断,后面设计了一处展示区,主要展示有关徽派的字画和书法,使整个空间既统一又富有变化。整个空间大气敞亮,使人在用餐期间,

Figure 14. Display area rendering

14. 展示区效果图

Figure 15. Display area rendering

15. 展示区效果图

Figure 16. Open private room rendering

16. 开放式包间效果图

也能体会到徽派建筑那如梦如幻般的视觉体验。

5. 结论

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需多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对现代建筑规划与艺术装饰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当代建筑设计与艺术构造不可或缺的灵感之源。通过对徽派民居建筑的美学精髓进行深入挖掘并将这些元素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使传统精神在现代设计中得以体现,焕发新的生机。将徽派建筑的美学特征与餐饮空间设计实践相结合,不仅是对徽州地域文化的一种全新解读,更是对徽派建筑及其背后文脉的一种传承与创新,为现代设计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注 释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刘培育. 中餐厅空间意境的营造[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方工业大学, 2011.
[2] 余维君. 徽派建筑的艺术特色与审美评价[J]. 池州学院学报, 2018, 32(5): 112-114.
[3] 王皖皖, 胥恒, 张新蕙, 等. 徽派建筑美学特征在主题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设计, 2023, 36(15): 150-154.
[4] 冯念军. 论徽派建筑的美学元素[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3(2): 126-128.
[5] 田苗苗. 民族文化融合背景下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探析——以拉萨市中华文化公园为例[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11): 89-91.
[6] 凌倩瑜. 天井空间在酒店设计中的运用探讨——以青阳县酒店设计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