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当今社会,大学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群体,是热搜的“常客”。正如网上最近很火的“孔乙己焦虑”、毕业即失业,都是关于大学生的话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新冠疫情的爆发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对人的选择产生巨大影响[1]。大学毕业后,部分学生会选择就业,但疫情爆发后,绝大多数行业受到疫情的冲击,就业岗位大量减少,企业裁员严重,随时面临着失业,给人带来极大焦虑,选择就业的学生越来越少,甚至找不到匹配的工作,大家纷纷选择考研或者考公[2]。近几年“考研热”兴起,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暴涨,由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继续深造,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就业竞争力[3]。
本研究重点分析疫情对大学生考研选择的影响。在大量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疫情条件下环境进行分析,并通过访问调查进行深入分析。
2. 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文重点分析疫情对大学毕业生考研选择的影响,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疫情条件下的大环境进行分析,采用访问调查法通过访问大三学生对大学毕业生考研的选择有了大致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疫情对大学毕业生未来选择想法的影响。通过具体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根据大学毕业生不同的选择给出建议。
本次调查采用访问调查法和方差分析法,以商丘师范学院统计学(大数据方向) 2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面对面访问的方式收集数据,询问被调查者开放式问题,如今后有什么打算,为什么这样选择,自己的选择是否受疫情影响,是否经过深思熟虑做出选择等问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结果和文献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Table 1.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on changing ideas
表1. 疫情影响下对改变想法造成影响的原因分析
方差分析结果 |
|
疫情是否让你改变想法(平均值 ± 标准差) |
F |
p |
是(n = 36) |
否(n = 14) |
提升自己,提高自身竞争力 |
0.69 ± 0.47 |
0.36 ± 0.50 |
5.072 |
0.029 |
企业裁员严重,工作不稳定 |
0.50 ± 0.51 |
0.07 ± 0.27 |
8.951 |
0.004 |
岗位缩减、竞争激烈 |
0.83 ± 0.38 |
0.36 ± 0.50 |
13.357 |
0.001 |
从上表1可知,利用方差分析(全称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去研究疫情是否改变您的想法对于提升自己,提高自身竞争力受到影响。企业裁员严重,工作不稳定,岗位缩减、竞争激烈共3项的差异性,从上表可以看出:疫情影响对于提升自己,提高自身竞争力受到影响,企业裁员严重,工作不稳定,岗位缩减、竞争激烈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p < 0.05),意味着疫情影响对于提升自己,提高自身竞争力受到影响,企业裁员严重,工作不稳定,岗位缩减、竞争激烈均有着差异性。具体分析可知:疫情影响对于提升自己,提高自身竞争力受到影响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F = 5.072, p = 0.029),以及具体对比差异可知,“是”平均值(0.69),会明显高于“否”平均值(0.36)。疫情影响对于企业裁员严重,工作不稳定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F = 8.951, p = 0.004),以及具体对比差异可知,“是”平均值(0.50),会明显高于“否”平均值(0.07)。疫情影响对于岗位缩减、竞争激烈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F = 13.357, p = 0.001),以及具体对比差异可知,“是”平均值(0.83),会明显高于“否”平均值(0.36)。总结可知:疫情影响对于提升自己,提高自身竞争力受到影响,企业裁员严重,工作不稳定,岗位缩减、竞争激烈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Figure 1. The number of applicants for graduate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s over the past 20 years
图1. 近20年考研报名人数
Table 2. The growth rate of graduate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over the past six years
表2. 近6年考研报名人数增长率
年份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报名人数(单位:万) |
238 |
290 |
341 |
377 |
457 |
474 |
增长率 |
1.18 |
1.22 |
1.18 |
1.11 |
1.21 |
1.04 |
Figure 2. Motivation survey for graduate school
图2. 考研动机调查
如图1所示,202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74万,约为2019年的1.6倍,自从疫情爆发后,每年的考研人数以几十万的增量增长,尤其是2022年,比2021年增加80万人,从表2中可以看出近几年考研热度居高不减,报名人数逐年增加。“考研热”可视为契合当下教育需求的新型教育现象[4]。
从图2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考研动机。近几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受阻,就业岗位减少,学生在校期间,或许一直处于封校状态,与社会脱轨,或许在大学期间,没有对未来的明确规划。当大三时期,学生对未来一片迷茫,不知怎样选择,尤其是在考虑是否继续深造时,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考研动机[5]。
Figure 3. Whether there is a firm goal in choosing to go to graduate school
图3. 选择考研是否有坚定的目标
如图3所示,选择考研的部分学生没有坚定的目标,据调查了解到,由于全球经济增长的滞缓,导致大量企业裁员,工作岗位减少,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教育行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更多的应往届毕业生加入到考研队伍中。对学生而言,没有坚定的目标容易半途而废,考研是场持久战,如果没有坚定的目标,足够的意志力支撑的话,是很难坚持到最后的。
受疫情影响,工作的稳定性变差,随时面临失业的风险[6]。经调查显示,对于985,211这些一流大学受影响较小,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大学生中的少数人,对于高职高专和普通本科学生受影响较大,这些学生大部分会选择升学提升自己的学历,而且在找工作时不占优势,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引发焦虑心理,长此以往,陷入恶性循环[7]。
疫情前后大学毕业生未来道路选择意向发生明显变化,受影响最严重的还是普通本科大学生,选择就业的人数明显减少,因为疫情缘故,与自身匹配的就业岗位减少,竞争力加大,普通本科不占优势,造成不上不下的局面。
4. 总结与建议
根据对大学毕业生未来道路选择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就业岗位的缩减以及应聘要求的提高,大部分人会选择考研提高自己的学历以提高未来就业时的竞争力或选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提高工作的稳定性。二是大学毕业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知识储备较差,实践能力较弱。这也促使他们增强学业规划意识,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准备。考研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高校教师可以向学生分享自身经历,让学生对未来有充分了解。老师要合适的引导学生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制定好学习计划,全力以赴,风雨兼程,坚持下去。
教育工作者在为考研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社会支持或心理干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对不同类型学生社会支持的度,尽可能发挥社会支持的有利作用,抑制社会支持的不利影响,防止“美不胜收”效应产生[8]。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通过合理的个人选择与规划、高校的科学培养与分类培养,可以引导考研向更加合理、科学的方向发展,创造更为健康、可持续的研究生教育和就业环境。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商丘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子空间多窗口弱Gabor标架理论的一些问题”(70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