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师素养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2013~2023年知网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Review and Prospec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Literacy Research—A Visual Analysis of Journal Literature from 2013 to 2023
DOI: 10.12677/ml.2024.12121201,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邢晓丽, 吴白音那*: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关键词: 外语教师素养CiteSpace研究热点阶段特点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Competence CiteSpace Research Hotspots Stage Characteristics
摘要: 外语教师素养是教育学和二语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近几年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2013~2023年知网期刊有关外语教师素养领域212篇文献的时间分布特点、研究热点及突现词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1) 国内研究经历了缓慢发展阶段、稳步发展阶段,目前还亟需更多专业学者深入探究;2) 近年来国内研究热点涉及外语教师、信息素养、课程思政、专业素养四个主题;3) 国内外语教师素养领域的主题主要聚焦于三方面:教师专业研究、人才培养研究及文化建设研究;4) 课程思政是外语教师素养领域的关键议题。本研究成果对我国学者近十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变路径进行了清晰的展示,以期为进一步开拓国内外语教师素养领域拓宽研究思路,为外语教师素养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Abstrac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competence is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educational and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research, and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domestic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help of CiteSpace software, this paper comb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research hotspots and burst terms of 212 documents in the field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competence in CNKI journals from 2013 to 2023.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Domestic research has gone through a slow development stage and a steady development stage, and at present, more professional scholars are urgently needed to conduct in-depth exploration; 2)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research hotspots involve four themes, namely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3) The themes in the field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competence in China mainly focus on three aspects: teachers’ professional research, talent cultivation research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research; 4)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is a key issue in the field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competence. The research results clearly display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evolutionary paths of Chinese scholars in this field in the past decade, hoping to broaden the research ideas for further developing the field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competence in China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competence.
文章引用:邢晓丽, 吴白音那. 外语教师素养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2013~2023年知网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12): 690-69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121201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速推进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加快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强调必须“强化师德建设,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当前,打造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离不开教师素养的实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推动学生素质与能力全面发展的核心环节。在外语教育领域,其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外语学科的卓越发展对于实现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1]。因此,探讨外语教师素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近年来,国内外语教师素养研究逐渐成为教育学及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焦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国内相关重要研究成果较少,对于该领域的大规模数据分析较少。鉴于此,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依托,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论文发文量、关键词共现、聚类及突现图进行研究,旨在梳理国内研究阶段特点、热点及前沿,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新思路。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可视化分析的方法,对2013~2023年期间的外语教师素养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期为我国外语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鉴于此,本研究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2013~2023年间国内外语教师素养研究现状如何?

(2) 2013~2023年间国内外语教师素养研究热点是什么?

(3) 2013~2023年间国内外语教师素养研究主题有哪些?

(4) 2013~2023年间国内外语教师素养重点关注的话题是什么?

2.2.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资料源自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通过高级检索功能,将关键词设为“素养”与“外语教师”,并限定时间范围为201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文献类型为学术期刊,共检索出中文文献347篇。逐条对检索结果进行人工筛选,剔除不相关文献后,共得到有效文献212篇,最终将筛选后的期刊论文以Refworks格式导出,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来源。

2.3. 研究工具和研究步骤

本研究运用Excel与CiteSpace 6.3.R1(64-bit)可视化软件进行了详尽的数据分析。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高效的可视化工具可以系统地识别并解析学科领域的关键议题、前沿动态以及演变轨迹,并以直观图谱形式展现研究结果[2]。笔者绘制了多个维度的可视化模型,包括时间序列分布图、关键词关联网络、聚类图谱及突现词检测图表,并且还生成了论文发表数量的趋势线与高频率关键词清单,以此来全面揭示相关学术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脉络。

研究步骤如下:1) 将知网筛选后的文献进行发文量统计绘制曲线图;2) 将CNKI导出的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格式转换;3) 软件时间设置为2013年1月到2023年12月,时间切片设置为“1”,在Node Types选择Keyword运行软件,采用Pathfinder (寻径算法)、Pruning sliced networks (对每个网络进行修剪)等裁剪方式绘制关键词聚类及共现图谱;4) 借助burstness功能生成关键词突现图谱,以此直观地呈现外语教师素养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3. 数据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对11年(2013~2023)外语教师素养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解了外语教师素养的发展情况,并探讨了未来外语教师素养的发展前景。

3.1. 时间分布图谱

科研论文的发文量是衡量其特定领域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研究的历史、发展速度,预测其发展趋势[3]。从时间分布图谱可知,我国外语教师素养的相关研究较少,但该领域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从2013年开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缓慢发展阶段(2013~2018年)、稳步发展阶段(2019~2023年) (见图1)。

Figure 1. Annual publication curve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literacy research

1. 外语教师素养研究年度发文量曲线图

2013年中国相关领域缺乏系统的理论,一直到2018年都处于比较缓慢的发展状态;2019年教育部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指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普遍应用”和“培养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一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外语教师在素养领域的研究热潮,在这一年关于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论文相对较多。2019年以来,论文产出呈现平稳、稳步增长的趋势,表明外语教师素养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总之,国内外语教师素养领域整体发展趋势呈现积极态势,说明相关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学界得到更多关注,但总体发展还有所欠缺,论文产出量未呈现出繁荣趋势,说明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有待更多专业学者深入探究。

3.2. 高频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内容重要信息的体现,在某一时期频繁出现的关键词可能是当时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或重点[4]。本文利用可视化软件将节点类型Node Phrases设为“关键词”Keyword,统计了外语教师素养领域中出现频次前15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除了高频词外,CiteSpace还提供了这些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值,这一指标用于衡量网络中节点位置的重要性,具体依据是经过节点的最短路径数量。一般来说,具有高频率和强中心性的关键词代表着在特定时间段内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主题,即研究热点和前沿[5]

Table 1. Statistical chart of high-frequency keywords

1. 高频关键词统计表

序号

频次

中心性

高频关键词

年份

1

65

0.78

外语教师

2013

2

47

0.4

信息素养

2013

3

13

0.04

专业发展

2013

4

12

0.09

核心素养

2016

5

11

0.07

评价素养

2014

6

10

0.07

外语教学

2013

7

9

0.11

课程思政

2021

8

9

0.08

信息技术

2013

9

7

0.12

专业素养

2020

10

6

0.03

英语教师

2016

11

5

0.12

素养

2015

12

5

0.05

教师

2017

13

4

0.05

大数据

2016

14

4

0.01

教师素养

2020

15

4

0.03

提升途径

2016

根据表1可以总结出2013~2023年国内相关话题的热点:1) “外语教师”的词频和中心性排名第一,这表明其受较高的关注度、它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也很强。主要归因于外语教师承担了多重关键职能,他们既是学科研究方法创新的领航者、跨学科研究的积极实践者,还肩负着推动外语学科人文发展及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6]。2) “信息素养”的频次位居第二,这表明通过教育技术及其他先进手段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知识及技术能力等在线教学技能成为研究的重点。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高等教育机构、师范院校以及中小学对于提升教师各类信息素养能力的研究显得尤为关键。3) “专业发展”次居第三,“核心素养”次居第四,“评价素养”次居第五,如果合计这三个关键词(专业发展、核心素养、评价素养)则出现频次仅次于外语教师和信息素养,可见提升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其核心素养及评价素养的重要性。由此表明为了推动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外语教师应注重自身育人素养的提升。4) “课程思政”的使用频次和中心性排名也较靠前,根据杨金才[7]的观点,重视外语课程思政有助于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立场,客观评价外来文化和思想。学生在学习外国语言和文化的过程中要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掌握正确对待中外文化的方法,外语课程思政由此显得格外重要。这些热点问题反映了外语教师素养研究的多元化和跨学科特点。

与高频关键词相比,关键词共现网络(见图2)对这一领域展示了更为清晰的关键词关联度,共有关键词203个,连线343条,网络密度0.0167。但同时关键词共现图谱与高频关键词表格互为印证。结合表1图2可以看出,“外语教师”“信息素养”“专业素养”“课程思政”等影响力和重要性较强,且几个关键词之间关联度较高,这反映出我国教育政策规划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外语教育信息化地位也不断提升[8]。这也表明外语学科要真正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的融合,着重开展国家立场教育,帮助师生从中国视角看待世界问题,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9],培养兼具思想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外语人才。

Figure 2.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2. 关键词共现图谱

3.3. 研究热点聚类分析

可视化软件的聚类分析有助于发现某个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话题。CiteSpace中针对网络结构特征和聚类分析方法的清晰度,给出了衡量知识图谱有效性的主要依据,包括模块值(Q值)和平均轮廓值(S值)两个指标,一般认为S > 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S > 0.5意味着聚类合理,S > 0.7则表明聚类结果令人信服[10]。笔者基于LLR算法对所选文献进行聚类分析(见图3),图3聚类网络的Q值为0.6884,S值为0.8937,表明聚类结果结构显著、令人信服。

通过CiteSpace对十一年间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可知,外语教师素养领域的热点主题或领域包括:“外语教师”“信息素养”“语言文化”“外语教育”“核心素养”“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大学”“文化强国”。以上九个高频关键词按照研究视角可以分为三类:“外语教师”“信息素养”“核心素养”“信息技术”体现针对外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研究;“外语教育”“人才培养”“大学”可以体现对人才培养的研究;“语言文化”“文化强国”可以展示提升外语教师素养的最终落脚点。因此,上述高频关键词从三个视角展示了国内外语教师素养领域的研究全景。综上所述,国内外语教师素养研究主题主要聚焦以下几方面:教师专业研究(#0#1#4#6)、人才培养研究(#3#5#7)、文化建设研究(#2#8)。

(1) 教师专业研究(#0#1#4#6)。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关乎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教师各类素养综合发展对建设教育强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领域聚类规模最大的是“外语教师”,这反映出学界对构建外语教师队伍的高度重视。鉴于外语教育工作者数量众多,他们在探索科学教学方法与发展路径的同时,也在积极尝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11]。在信息素养领域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初期,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成为焦点,将“信息素养”融入学科教学中,旨在培育外语教师的信息技能,这对促进外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信息素养”教学与专业学科之间融合,培养外语教师信息素养技能,对推进外语教师群体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相关政策的推动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和外语教育紧密联系,不断更新着外语教育模式,如人工智能等的应用。比如,王丹[12]探究人工智能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根据胡萍英[13]的观点,高校外语教师品格素养良好,但存在相关学科知识不足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所以“核心素养”一直是教师群体所研究的热点话题。

(2) 人才培养研究(#3#5#7)。“外语教育”、“人才培养”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关注[14],当前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我国外语教育体系急需更新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是龙头,因此“大学”在这一领域也属于研究热点。

Figure 3. Keyword clustering diagram

3. 关键词聚类图谱

(3) 文化建设研究(#2#8)。“语言文化”、“文化强国”这两个关键词与现行的外语教育宏观政策相吻合,彰显了外语研究的目的性和应用性,尤其是课程思政等培养机制[15] [16],强调了外语教学的人文关怀、社会功能以及传播价值,并突显出国家需求与中国英语学习者独特性的紧密联系[17] [18]

从上述研究热点分析可知,尽管国内对外语教师素养的研究还亟待发展,但学者对该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由图3关键词聚类图谱可知,外语教师素养研究聚类较为具体、紧密,呈现出点多线多的分布特征,表明相关研究领域较为具体,也表明外语教师建设与提升教师综合素养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3.4. 突现词分析

关键词突现能够反映前沿研究领域或及研究热点的变化。通过分析关键词在时间上的分布及演变趋势,CiteSpace能够从庞大的文献数据中提取出突现词。这些突现词以其动态特性,有效地揭示了特定学科的研究前沿[19]。借助CiteSpace算法,研究者绘制出了关键词的突现图谱(见图4)。

Figure 4.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4. 关键词突现图谱

图4显示,课程思政、提升路径、测评素养、教师素养、核心素养等是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体现出这一领域近些年来的研究趋势:一是关注外语教师群体自身建设,从多种素养提升外语教师群体综合能力;二是与国家发展要求相结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国际话语权。比如课程思政目前突现强度最高(强度为2.93)。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是当前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议题。其兴起与我国近年的国情及政策导向息息相关,预计在未来的研究中仍将保持重要影响力。

4. 研究展望

通过对2013~2023年知网期刊有关外语教师素养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笔者认为外语教师素养领域未来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课程思政建设与外语教师素养提升相互渗透。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外语类专业回答时代之问“强国建设,外语何为”的关键举措[20]。外语教育蕴含深厚的政治意义,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在这一领域已经获得广泛关注,但仍有待发展。外语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不断锤炼其专业素养,从而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第二,外语教师综合素养提升探究。近年来,“素养”一词在我国教育界属于热门词汇,一些学者从测评素养、教师素养、核心素养等角度做了开拓性研究,然而从外语教师综合素养的角度的研究并不多见。在当前教育转型大背景下,建设高素养的外语教师师资队伍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于保障外语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外语教师+”多元素养发展路径。“素养”这一话题在国内外语教师领域有所涉及,但直到近年来才被国内学者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外语教师素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探讨,研究内容多涉及素养的概念、内涵以及相关素养教学实践等等,仍然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去指导外语教师多元素养综合发展路径,需要学者去进一步探究。

5. 结语

本文通过可视化分析的方法,对国内11年外语教师素养研究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国内外语教师素养研究仍处在稳步发展阶段,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亟需更多专业学者深入探究;国内研究热点主要涉及外语教师、信息素养、课程思政、专业素养等主题;国内外语教师素养领域的主题主要聚焦于三方面:教师专业研究、人才培养研究及文化建设研究;课程思政是外语教师素养领域的关键议题。本研究是对外语教师素养可视化研究的初步调查,以期在教育改革中,对外语教师素养的提升有所裨益。未来研究可围绕课程思政建设与外语教师素养融合提升策略、外语教师综合素养提升探究、“外语教师+”多元素养发展路径等展开。本研究筛选的数据仅包括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未涉及硕博士学位论文等文献。因此,未来的研究可扩大数据来源,更加注重实证研究、跨学科研究和教师自主性专业性发展,以推动外语教师素养研究的深入发展。

基金项目

内蒙古社科规划项目外语专项课题“生态语言学视阈下高校蒙古族英语教师身份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2017ZWY011)的阶段性成果。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唐东旭, 李孝英. 高等教育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基于“新文科”与“有组织科研”的交叉视域[J]. 外语界, 2024(1): 41-48
[2] 李杰, 陈超美. 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 第3版.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22.
[3] 高翼, 彭爽. 国内教师信息素养研究可视化分析与展望[J]. 情报科学, 2023, 41(5): 161-168, 180.
[4] 李杰, 陈超美. 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6.
[5] 黄东晶, 毛竹君.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的国内体认语言学研究进展与热点可视化分析[J]. 外语学刊, 2023(6): 107-114.
[6] 马洁, 任学柱. 新文科建设中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身份建构研究[J]. 外语界, 2023(5): 73-80.
[7] 杨金才. 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之我见[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0(4): 48-51.
[8] 胡杰辉, 胡加圣. 大学外语教育信息化70年的理论与范式演进[J]. 外语电化教学, 2020(1): 17-23.
[9] 安丰存, 李柏年. 新文科视域下外语课程思政与外语人才核心素养培养[J]. 外语电化教学, 2021(6): 45-50.
[10]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胡志刚, 王贤文. CiteSpace 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11] 文秋芳. 新中国外语教学理论70年发展历程[J]. 中国外语, 2019, 16(5): 14-22.
[12] 王丹. 人工智能视域下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 内涵、挑战与培养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3): 91-96.
[13] 胡萍英, 张家秀. 高校外语教师核心素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 35(7): 70-81.
[14] 束定芳. 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J]. 外国语, 2020, 43(5): 8-20.
[15] 常俊跃, 李辰超. 发挥外语专业自身特殊优势, 促进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J]. 外语电化教学, 2020(6): 17-22.
[16] 胡敏燕, 戴运财. 国内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外语类核心期刊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2): 62-71.
[17] 孙有中.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外语教材设计[J]. 外语电化教学, 2020(6): 46-51.
[18] 王文斌, 柳鑫淼. 关于我国外语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1(1): 1-12.
[19] 单宇, 范武邱, 谢菲. 国内科技翻译研究(1985-2015)可视化分析[J]. 上海翻译, 2017(2): 34-42.
[20] 孙有中, 张莲, 陈法春.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目标、原则与路径[J]. 外语界, 2024(2):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