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为例
Th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Pronged Education”—Taking 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4.14122391,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毛宁: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工作部,四川 成都
关键词: 三全育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Three Pronged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摘要: 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正处于发展阶段,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现状,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为例提出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路径,通过“凝聚育人合力–创新育人方式–完善教学内容–激发学习潜力”四个方面来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思政体系,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in the curriculu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currently in the developmental stage. 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and current statu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curriculu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an example,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curriculum is propos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improved through the four aspects of “consolidating the joint force for education, innovating the educational approach, perfec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stimulating the learning potentia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文章引用:张毛宁.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为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12): 1131-113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22391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三全育人”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统称和综合概括,在践行具体思想的过程中,首先从人员出发,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形成育人合力,能有效提供育人的保障效能。其次,就教育的过程来说,从始至终的过程都贯穿,极大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局限于某一个层面。最后,就教育空间而言,“三全育人”明确提出了育人要落实在全方位全角度。“三全育人”机制的提出,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支撑,不再是单一作战,而是加强家校社协同联动的有效依托[2]。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推动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大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2.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

(一) 价值引领和心理成长相结合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类课程教学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它旨在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将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和思政元素有效结合,打造育人、育德、育心相互交融的新时代育人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和心理健康维护,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培养职业心理素养与职业道德

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应从多角度、全方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养,如职业适应能力、压力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诚信意识、责任担当等,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基础。

(三) 强化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青年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的热情和动力。

3.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随着课程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思政的理念逐渐得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传授心理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但其中依然存在一些建设困境。

(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定位有待明确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育心实现育人[3]。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思政教育关系不大。这种认识偏差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思政教育的融入,影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虽然部分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但整体上融入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缺乏系统的设计和深入的挖掘。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标与思政教育的课程目标在融合上仍不够紧密,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注重心理危机预防而忽视了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系统培养。

(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有待丰富

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参与度容易受课程组织方式的影响[4]。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过度强化教师的课堂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授课过程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此外,在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PPT等,缺乏对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影响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队伍有待加强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生源和学情越发复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此外,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元素,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入,但是当前任课心理健康的教师这方面能力参差不齐,这就影响了心理健康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

(四) 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有待加强

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于有效挖掘、有效融入。当前心理授课教师对于思政元素的挖掘比较片面,只是简单地将一些表面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不与学校、与学生紧密联系。有些在融入思政元素时往往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缺乏对思政元素的深入分析和解读,这样的融入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无法达到课程思政的预期效果。

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 完善育人机制建设,凝聚育人合力

1) 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协同配合。学校党政领导对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掌握更加准确,因此需要发挥统筹性作用[5]。成立由学校领导、相关部门、心理健康教研室等组成的课程思政建设小组,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形成育人合力。如:教务处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对课程教学的指导和监督;学生处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宣传部要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宣传报道,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影响力。

2) 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构建全面的心理健康课程思政育人机制,要坚持以育人成效作为基准,设立全过程考核评价准则。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设立准确、精准的考核系统,从教师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两个层面展开。对教师的考核评价要注重考查教师的思政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方面。通过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 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创新育人方式

1) 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力军”,心理健康教师团队不仅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满足课程的思政建设需要[6],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除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外,可以吸纳有心理学背景的思政教师、辅导员等加入到教学实践中,可以覆盖到学生课上课下的教育管理。加强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思政素养,通过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磨课多方面的培训,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此外,通过搭建教师教学互动平台,加强心理健康教师与思政教育教师、职业素养等其他课程教师的交流互动,打通协同课堂的渠道,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2) 创新教育教学渠道

心理健康课程与心理学专业课有本质的不同[7],因此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思政需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准确分析高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源自西方,因此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其内容本土化,更要结合学校特色、学生需求,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改革实验等教学研究活动,通过专题方式精心设计,以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加强课程的互动性,同时利用网络教学,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三) 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习潜力

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就需要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成长需求,当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以学生成长为方向,就能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配合教师开展课堂活动。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整体教学中考虑个性化的存在,尊重差异性的出现,鼓励学生能积极发表个人观点,“罗森塔尔”式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在课程准备中,尽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政元素的融入也能有声有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2) 建立健全学生自我教育机制

面向高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思政要明确其对象已经是成年人,因此开展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自我教育意识,通过课堂案例分析和主题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自我教育在心理健康和思政素养提升中的重要性。其次,搭建自我教育平台,如心理健康社团、线上交流论坛等,鼓励学生分享心理成长故事和思政感悟,互相启发和支持。再者,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布置课后实践作业,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发现不足并积极改进。最后,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教授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方法,让学生在面对心理困扰和价值冲突时,能够自主进行调节,实现心理和思政素养的共同提升。

(四) 精准提炼思政元素,完善教学内容

1)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心理健康课程的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等待挖掘。一方面,可以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中提炼思政元素。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积极品质和潜能,如乐观、坚韧、感恩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积极品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与思政教育中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例如,通过讲解乐观的心理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积极心态,就如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所倡导的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另一方面,从心理健康案例中提炼思政元素。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案例往往涉及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从道德、法律、责任等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在分析人际交往案例时,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 结合时事热点丰富教学内容

时事热点是精准提炼思政元素、完善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在授课中可以将时事热点与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发展,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例如,在讲解情绪管理时,可以结合重大事件中人们的情绪反应,如在抗击自然灾害、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等过程中,人们所表现出的恐惧、焦虑、勇敢、坚强等情绪,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力量和人民的团结。

3) 结合校本知识挖掘思政元素

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中,结合校本知识挖掘思政元素至关重要。首先,可以深入研究学校的历史文化、校训精神等校本资源。例如,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的校训“理财至诚 精业至能”,在心理健康课程中便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诚信对于个人成长、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培养至善至能积极进取的心态,这与思政教育中的奋斗精神相呼应。其次,结合学校专业建设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专业财会管理类较多,在心理课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等都是个人成长过程中需要锻炼的特质,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最后,利用校园活动和先进个人等典型事迹,将其融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正能量,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

5. 结论

打造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思政,要充分考虑育人体系的建设,通过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充分参与。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将思政元素与心理健康有效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课程思政浮于表面、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索,未来仍需不断总结经验,促进心理健康与思政实现“盐溶于水”的润物无声,让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真正实现同向同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态,强化育人成效。

基金项目

2024年度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一般项目”(KCSZ20240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国外文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2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379.
[2] 徐姗姗.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的有效开展[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4, 33(5): 66-69.
[3] 姜松梅, 王冰洁.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2(3): 107-112.
[4] 林艳.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探索[J]. 西部素质教育, 2023, 9(22): 30-33.
[5] 张媛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23.
[6] 何倩倩, 郑皓鑫.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建设路径探析[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 23(1): 107-109, 118.
[7] 马丽丽, 林飞.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安徽省某高校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23, 44(15): 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