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工会维权与服务的着力点研究
Research on the Focus of Rights Protection and Service of Trade Un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DOI: 10.12677/ass.2024.13121143,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梁 鑫, 郭聪聪, 史梦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关键词: 高校工会教职工服务工作维权工作University Trade Unions Faculty Service Work Rights Protection Work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为应对高校教职工更加多元化的权益需求,强化维权与服务职能,文章以工会的发展及其职能的新发展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高校工会在维权工作与服务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包括维权意识薄弱、维权能力不足、维权机制不完善以及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并深刻剖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高校工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路径,提出了通过加强法律培训、完善组织结构和维权机制、优化服务流程、丰富服务形式等策略,以提升工会的维权能力和服务质量,确保教职工的多元化权益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增强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高校工会向更加高效、专业、贴近教职工需求的方向发展。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more diversified rights and interests needs of college faculty and staff, and strengthen the rights protection and service functions, this paper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unions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ir function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faced by college trade unions in rights protection and service work, including weak awareness of rights protection, insufficient ability to protect rights, imperfect rights protection mechanism, low service quality and weak service awareness, etc.,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university trade union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legal training, improv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rights protection mechanism, optimizing service processes, and enriching service forms, so as to improve the rights protection abi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of trade unions, ensure that the diversified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aculty and staff are effectively met, enhance the sense of gain, happiness and security of faculty and staff,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rade unions in a more efficient, professional and close to the needs of faculty and staff.
文章引用:梁鑫, 郭聪聪, 史梦蝶. 新时代高校工会维权与服务的着力点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12): 587-591.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121143

1. 引言

高校工会作为工会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职工自觉组成的群众组织,是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维护者,是工会服务的提供者。要做好高校工会工作,就必须把握好职工利益的维护者和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两个角色之间的平衡,扮演好学校党委密切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这一重要角色,为推进党委工作落实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做好组织者和实践者,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落实。

2. 新时代高校工会职能新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作为法律基石,明晰了工会作为劳动者权益的代表者与捍卫者的角色,赋予了其依法自主运作的权利,并确立了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这四大核心社会职能。

高校工会在新时代背景下,承担着更为广泛而深刻的维权使命。在继续巩固教职工经济权益保护的基础上,工会必须敏锐捕捉并有效回应教职工在政治文化、社会保障及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多元化权益需求。这意味着,工会不仅要确保教职工的劳动报酬权得到切实保障,还要积极促进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密切关注社会保障政策动态,为教职工争取更完善的福利待遇[1],孙贝等(2023)认为,全面推进高校民主管理,要强化方向引领,健全高校工会工作体制机制,促进多元参与,深化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密切沟通联系,增强教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徐丽红(2021)认为,法律服务是工会发挥职能的基本方式,法律服务的全面优化和扩展,应成为现阶段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1]。周大智(2020)认为工会组织的维权能力尚且存在一定的问题,认为引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新时期从内部强化高校工会维权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提出了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强化高校工会组织维权能力的有效路径[3]。同时,关注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与心理健康,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助力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Rongmei Shuai (2022)指出,工会作为高校教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体现,要继续发挥全体教职员工集体组织的作用,服务学校大局,服务教职员工,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精神境界[4]。除此之外,针对高校教师特有的学术研究与职业发展需求,工会应加强与学校管理层的沟通协作[5],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培训资源,助力其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这些举措,高校工会将更好地服务于教职工的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稳定、富有活力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3]

3. 高校工会维权工作、服务工作的问题

3.1. 维权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工会在其职能履行与自我定位上,与广大教职工对其实际作用的认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错位现象。这种错位不仅体现在工会角色认知的模糊性上,还深刻影响着工会工作的有效性和教职工的满意度。主要问题体现在:

(1) 利用工会进行维权意识薄弱。维权意识不强是当前高校工会面临的一个显著问题。部分高校工会在面对教职工的维权需求时,往往表现出反应不够敏感、缺乏积极主动的维权意识,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值得深究。

首先,从制度层面来看,部分高校工会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及激励机制未能充分发挥其作为教职工权益维护者的作用,对教职工的维权需求关注不够、回应不及时;另一方面,高校工会在维权体制和权责划分上也存在不清晰、行政化倾向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教职工对工会的信任度和依赖度,进而削弱了他们利用工会进行法律援助的意愿。

其次,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工会维权意识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职工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即便工会提供了法律援助服务,也可能因为教职工的不了解而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工会可能因缺乏有效的信息收集渠道而难以掌握教职工的真实诉求。这种信息不对称不仅加剧了教职工与工会之间的隔阂,也使得工会难以在第一时间介入并解决教职工的维权问题。

(2) 维权能力不足。维权能力不足是高校工会在履行其维护教职工权益职责时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不仅关乎工会自身的专业性和效能,也直接关系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具体而言,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法律知识的匮乏是制约工会维权能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法治社会的建设,教职工的维权诉求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由于资源有限,许多高校工会难以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导致在应对教职工的维权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部分高校工会干部在法律知识掌握上存在短板,这种专业能力上的欠缺,使得工会在处理复杂维权案件时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充分满足教职工的维权需求。

其次,沟通机制不畅和程序繁琐也是导致高校工会维权途径不畅的重要原因。在实际操作中,教职工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繁琐的程序才能向工会提出维权申请,而这些程序往往耗时较长、效率低下。此外,工会与教职工之间的沟通渠道也可能存在不畅的情况,导致教职工的维权诉求难以及时传达给工会,或者工会的处理结果难以及时反馈给教职工。这种沟通机制上的障碍,不仅增加了教职工维权的难度和成本,也降低了他们对工会法律援助的信任度和依赖度。

(3) 维权机制不完善。维权机制不完善是当前高校工会在履行其维护教职工权益职责时面临的一大挑战。具体而言,这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维权体制权责不清晰是制约工会维权效能的关键因素。缺乏有效的维权指引和清晰的操作流程,导致工会在接到教职工的维权诉求后,往往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难以迅速、准确地判断问题性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其次,维权规范的缺失使得工会在维权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依据。在缺乏明确规范的情况下,工会干部在处理维权问题时可能会凭借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行事,导致处理结果的不一致性和不公平性。

再者,维权资源的不足也是导致维权机制不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工会在维权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法律、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资源来支持其工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高校工会在这些资源的获取和配置上存在困难,导致其在维权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

3.2. 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工会服务无法适应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教师的切实需要,无法完成工会与教职工的有效交流和沟通,问题主要体现在:

(1) 服务质量不高。其根源在于高校工会在服务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往往未能充分把握教职工的真实需求和期望。在提供服务时,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忽视了教职工群体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差异。这种服务内容的单一性和形式化,不仅难以激发教职工的参与热情,更无法有效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教职工可能期待的是关于职业发展、心理健康、家庭关怀等多方面的支持,而工会提供的可能仅限于传统的文体活动或节日慰问,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服务意识不强。这反映出部分高校工会干部在服务观念上的滞后。他们可能将工会工作视为一项例行公事,缺乏主动深入教职工群体、了解他们需求和困难的意愿。这种被动等待教职工上门求助的服务模式,不仅降低了服务效率,也削弱了教职工对工会的信任和依赖。同时,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放思维,也使得工会在服务内容和形式上难以有所突破,无法跟上教职工日益增长的需求变化。

(3) 服务资源整合不足。这也凸显了高校工会在资源整合能力上的短板。工会作为教职工的“娘家”,应当成为连接学校各部门、社会各界资源的桥梁和纽带。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沟通机制不畅、协作意识不强等原因,工会往往难以充分调动和利用这些资源。这导致服务内容和形式受到局限,无法满足教职工对高质量、多元化服务的期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工会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资源整合能力,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教职工提供更加全面、优质、个性化的服务。

4. 高校工会维权工作、服务工作的着力点

4.1. 维权工作的着力点

(1) 营造高校法治氛围,提高教职工维权意识和能力

定期举办法律讲座,邀请法律专家或律师,针对教职工常见的法律问题,如劳动合同、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等进行讲解。利用网络平台,开设法律课程,教职工可以自主学习,内容涵盖基础法律知识、案例分析等。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法律题材电影,组织教职工观看并讨论。根据学院或部门特点,建立二级工会,明确职责和分工,加强基层工会建设。

对于研究型高校,可以侧重于科研权益保护的法律培训;对于教学型高校,则更注重教学权益的法律保障。

(2) 切实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明确维权流程,制定详细的维权工作流程图,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限要求。民主管理建设,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确保教职工在立法、选举、监督等方面的参与度。建立权益保障基金用于支持教职工在权益受损时的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费用。

对于公办高校,可以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对于民办高校,则需要更加注重自身机制建设和资源整合。

(3) 拓展教职工参与渠道,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定期发布学校重大决策、财务状况等信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学校行政、教务、后勤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教职工权益保障问题。利用学校官网、APP等线上平台,为教职工提供便捷的诉求表达渠道。

对于综合性高校,可以更加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沟通与协作;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高校,则可以侧重于本学科或专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4.2. 服务工作的着力点

(1) 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对现有服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去除冗余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建立工会服务管理系统,实现服务流程的线上化、自动化,方便教职工随时随地办理业务。根据学院、学科或教职工群体的特点,设立二级工会,明确职责和分工,加强基层工会建设。

对于研究型高校,可以侧重于科研能力提升、学术成果发表等方面的服务;对于教学型高校,则更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2) 丰富服务形式,提供多样化服务

定期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摄影比赛等,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举办学术讲座,拓宽教职工的学术视野,提升学术素养。根据教职工的职业需求,举办各类技能培训课程,如计算机操作、外语学习、教学技能等。

对于综合性高校,可以举办更多跨学科的学术讲座和技能培训;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高校,则可以侧重于本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学术讲座和技能培训。

(3) 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校内资源整合,与校内其他部门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共同开展服务活动。与其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积极申报政府相关项目,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与企业、社会团体等建立合作关系,争取社会捐赠和资金支持,为教职工提供更多的福利和待遇。

对于地处偏远地区的高校,可以更加注重校际合作和资源共享,以弥补地域劣势;对于地处城市中心的高校,则可以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为教职工提供更丰富的生活服务。

5. 结语

高校工会,作为教职工权益的坚实维护者,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广泛与深刻使命。依托其坚实的组织基础、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教职工日益增长的需求驱动,将维权工作与服务工作确立为工作的核心着力点,无疑具有高度的可行性。通过不断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持续优化维权机制、精心打磨服务流程、丰富服务形式以及强化资源整合等多元化策略,高校工会不仅能够有效捍卫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更能全方位促进教职工的个人成长与全面发展,从而显著提升教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展望未来,高校工会应持续发挥桥梁与纽带的关键作用,为构建一个和谐、稳定且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不断贡献其独特而重要的力量。

基金项目

2024年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会理论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4GHYJ03。

参考文献

[1] 徐丽红. 法律服务: 我国工会改革的着力点[J]. 山东工会论坛, 2021, 27(3): 40-51.
[2] 孙贝, 陈城. 新时代高校工会工作刍议[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3(2): 91-93.
[3] 周大智. 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强化高校工会组织的维权能力建设[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1): 56-60.
[4] Shuai, R.M. (2022) Exploration on the Path of College Trade Unions to Carry out Cultural and Sports Activities for Faculty and Staff in the New Er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w Developments in Education, 4, 1-6.
[5] 余欢欢. 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工会维权路径创新探究[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32(11): 104-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