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智能手环产品消费研究分析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Consumption of Smart Bracelet Products in Beijing
摘要: 智能手环因其在健康监测、运动追踪等方面的强大功能,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使用多重对应分析、多维标度法、联合分析、对数线性模型等方法,研究北京地区智能手环产品发展现状并尝试挖掘潜在市场机会,推动市场发展。研究发现:第一,智能手环市场主导品牌定位清晰,产品设计多样;第二,智能手环消费群体特征鲜明,产品偏好各异;第三,消费者对产品的科技信任感不足,导致其犹豫不前;第四,消费者重视产品体验,产品研发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最后,基于此研究结论,从产品打造和市场营销两方面为北京地区智能手环市场发展提出建议。
Abstract: Smart wristbands have brought many conveniences to people’s health and life due to their powerful functions in health monitoring, sports tracking, etc.,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ers and uses methods such as multipl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joint analysis, and logarithmic linear models to study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smart bracelet products in Beijing and attempt to explore potential market opportunities to promote market development.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firstly, the dominant brands in the smart bracelet market have clear positioning and diverse product designs; Secondly, the consumer group of smart bracelets ha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diverse product preferences; Thirdly, consumers’ lack of trust in the technology of the product leads to hesitation; Fourthly, consumers value product experience,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is a key factor in attracting consumers. Finally, based on this research conclusion,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mart bracelet market in Beijing from both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perspectives.
文章引用:朱蕾. 北京市智能手环产品消费研究分析[J]. 统计学与应用, 2024, 13(6): 2572-2585. https://doi.org/10.12677/sa.2024.136248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智能手环走进大众视野,并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与广阔的应用场景。智能手环因其在健康监测、运动追踪、消息通知等方面的强大功能,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据中国智能手环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智能手环行业规模增长至约167亿元,然而,从市场规模增速来看,近几年来我国智能手环市场规模增速却呈现逐年下降态势,从2017年2021年,其市场规模增速从59.09%下降至16.78%。分析其原因,消费者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是需要引起我们着重关注的因素。

国内学者对智能手环有关问题的研究始于2013年,有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智能手环行业的发展现状,学术界普遍认为智能手环行业具有可观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同时也对该行业背后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刘禹(2024) [1]指出智能手环在产品设计方面存在着功能服务单一、不可替代性较强和技术问题;王宗岳等(2015) [2]认为智能手环在用户数据安全、系统和应用软件安全以及社会安全三方面存在风险;张群等(2024) [3]指出智能手环行业尚未形成分工明确的产业链、厂商的标准化意识不强、没有检测要求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对智能手环未来发展的建议。刘泽正等(2023) [4]指出为推动智能手环产品在体育消费领域的发展,需注重产品的技术创新和人性化设计,同时加大其在体育领域的推广力度;倪晨旭等(2023) [5]发现智能手环对老年人在生活满意度、自我健康评价等多维度有正效应,并从政策制定角度提出建议,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购买智能手环等设备进行补贴、完善该类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用户权益规定等。

综上,学者们大多从宏观行业角度了解目前我国智能手环行业的发展,真正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来研究智能手环发展现状与前景的文献较少。本文拟在对消费者购买偏好、产品属性等方面进行调查,深入了解消费者市场现状,尝试揭示出消费者购买行为背后的深层次规律,分析产品发展的驱动与障碍,为智能手环市场的继续扩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2. 智能手环消费现状分析

2.1. 数据来源及质量控制

本文数据来源于发放的调查问卷得到的一手数据,共计有效问卷702份。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借助SPSS软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Table 1.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of questionnaire

1. 问卷信效度检验

变量

信度检验

效度检验

Cronbach’s Alpha

项数

KMO

近似卡方

自由度

显著性

重要性

0.919

10

0.828

2976.84

45

0.000

满意度

0.928

10

0.840

3239.21

45

0.000

根据上表可知,两个维度的Cronbach系数均大于0.9;KMO值均大于0.8,且p值小于0.05。说明检验通过,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较高,利用该问卷进行后续数据分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2. 消费者认知情况分析

2.2.1. 使用状态

图1显示,在本次调查中,64.1%的受访者表示正在使用或曾经使用过智能手环,35.9%的受访者从未使用过智能手环。

Figure 1. Consumers using smart wristbands

1. 使用智能手环消费者

Figure 2. Multipl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hart between user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2. 使用者与背景信息多重对应分析图

运用多重对应分析方法探究产品使用人群背景信息,结果如下图2所示,曾经或现在正使用产品的消费者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下,学历主要集中在本科、大专、高中、中专,月均收入在8000~50,000元之间;未使用过的消费者年龄主要集中于60岁以上、学历较低且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由此发现,产品受众度广,且学历、收入相对较高。

2.2.2. 了解渠道

图3显示,消费者了解产品的主要渠道比较平均,主要为社交媒体和他人推荐,占比分别为27.73%,26.25%。说明消费人群比较注重网络媒介宣传,以及周围人的影响。

Figure 3. Understand channels

3. 了解渠道

2.2.3. 消费障碍

图4显示,消费者不愿尝试智能手环的主要原因是对科技信任度低、功能需求低、价格与预期不符,均在50%左右,这表明这三方面因素很大程度上阻碍消费者尝试;产品隐私、外观设计、电池寿命、佩戴舒适度的影响程度仅次于前三项,占比30%左右。

Figure 4. Reasons for not wanting to try smart bracelets

4. 不愿意尝试智能手环的原因

2.3. 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2.3.1. 购买渠道

图5显示,66%的消费者喜欢通过网购途径购买智能手环,34%的消费者喜欢在产品实体店进行购买。

Figure 5. Purchase channels

5. 购买渠道

2.3.2. 主要用途

图6显示,消费者使用智能手环的主要用途是进行运动记录与追踪,占比61.4%;其次是智能提醒与通知,占比60.2%;消费者使用智能手环的其他主用途依次为支付与生活便利、健康监测与管理,占比分别为51.63%、48.12%。

Figure 6. Main purpose

6. 主要用途

2.3.3. 可接受价格

图7显示,智能手环产品可接受最高定价主要集中于1001~2000元,占比45.74%;可接受最高定价在1000元以下的占比在23.76%。

Figure 7. Acceptable maximum price

7. 可接受的最高价格

2.3.4. 产品特征偏好

运用卡方检验与交叉分析方法,发现消费者的不同背景信息与产品特征偏好间有显著差异。

图8显示,女性消费者更倾向方形表盘的手环,而男性对表盘形状没有显著差异。

Figure 8. Cross analysis diagram of dial shape and gender

8. 表盘形状与性别交叉分析图

图9显示消费者的不同职业对产品腕带材质的需求不同。其中学生、产业工人比较偏好硅胶材质;事业单位工作者和家庭主妇/夫更倾向于橡胶材质;皮质材质的腕带更受企业、技术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喜爱;而金属和尼龙材质的腕带材质受欢迎程度较低。

Figure 9. Cross analysis diagram of wristband material and occupation

9. 腕带材质与职业交叉分析图

此外,消费者的不同职业对屏幕分辨率偏好也有显著差异。图10显示学生、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员偏好高分辨率,产业工人、自由职业者和退休人员比较倾向一般分辨率。同时也可以看出消费者对超高和最高屏幕分辨率需求度不高。

Figure 10. Screen resolution and occupational cross analysis chart

10. 屏幕分辨率与职业交叉分析图

2.4. 消费者品牌了解情况

2.4.1. 品牌了解度

图11显示了消费者对各个智能手环品牌的了解程度,排名前三的品牌是:小米、华为、荣耀;OPPO、Keep两个品牌的消费者了解程度差距不大,了解、非常了解程度占比不高,在45%左右;乐心、佳明两个智能手环品牌的消费者了解度均较低,近六成的消费者对这两个品牌都不了解。由此可知,智能手环市场上存在消费者并不熟知的品牌,吸引消费者关注、建立顾客忠诚度是提高品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Figure 11. Brand awareness

11. 品牌了解度

根据消费者对7个智能手环品牌了解度的打分,运用多维标度法对各品牌的差异性进行了解。

Figure 12. Brand perception map

12. 品牌感知图

图12显示,荣耀和小米、佳明和OPPO分别相距较近;华为、荣耀以及小米均位于横轴的正半轴,这三个品牌功能更全面、性价比较高、受众更全面;乐心、佳明、OPPO、Keep四个品牌在横轴的负半轴,这四个品牌有各自突出的产品特点,如佳明主打运动健康功能和GPS定位、乐心注重健康追踪、Keep定位为健身运动监测设备、OPPO注重外观设计,四个品牌均有不同侧重点,相较于另外三个品牌,有更加明显的品牌特色,但产品功能的丰富性相对较差。

2.4.2. TOP品牌分析

1) 品牌综合评价分析

下面采用TOPSIS法对品牌进行优劣排序,以品牌排名、产品种类、店铺综合评分、淘宝关注度、消费者了解平均程度、消费者了解差异度六个方面的参数为评价指标,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分析结果如下表2所示:

Table 2. TOPSIS data analysis results

2. TOPSIS数据分析结果

正理想解距离D+

负理想解距离D−

相对接近度C

排序结果

小米

281.933

4684.511

0.943

2

华为

1511.323

3454.949

0.696

3

乐心

4966.223

5.840

0.001

7

荣耀

11.666

4966.211

0.998

1

OPPO

2386.371

2579.913

0.519

4

Keep

4764.138

202.165

0.041

5

佳明

4932.828

33.774

0.007

6

由上表可知,各品牌综合排序为:荣耀 > 小米 > 华为 > OPPO > Keep > 佳明 > 乐心。

2) 对荣耀、小米、华为的案例分析

对上述排名前三的品牌从SWOT四个维度进行深度分析,具体内容如下图13所示。

Figure 13. SWOT analysis of top brands

13. Top品牌SWOT分析

综上所述,从消费者使用角度来看,消费者对智能手环的运动追踪和健康管理功能需求增加,更加关注产品性能和品质,对产品个性化需求日渐凸显。消费者对智能手环的需求和期待将推动市场的发展和创新,使智能手环在智能穿戴设备市场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 智能手环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与机会挖掘

3.1. 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从消费者关注的产品因素出发,利用联合分析估计消费者对产品不同属性的重视程度和各个属性水平的偏好程度,寻找出影响消费者购买智能手环产品意愿的主要因素。

根据表3可知,皮尔逊相关系数和等级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773、0.638,大于0.6,并且p值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说明通过了相关系数是否为0的检验,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Table 3. Model fitting effect

3. 模型拟合效果

显著性

皮尔逊R

0.733

0.000

肯德尔tau

0.638

0.000

Figure 14. The importance of each attribute

14. 各属性的重要性

图14显示了各个产品属性的效用值,数值越大,说明消费者更看重这个属性,则该属性会主要影响消费者的产品购买意愿。从图中可知,产品的购买使用体验是消费者最重视的因素,其次依次是:产品价格、续航能力、售后服务、品牌口碑、功能种类、营销宣传、促销活动、产品质量和外观设计。

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各种属性水平的偏好程度,得到消费者对智能手环属性的偏好特点如下:独具特色、吸引眼球的外观设计,性价比高,质量需符合标准,功能种类丰富且具有创新性,较长的续航时间,覆盖面较广泛的营销宣传,人性化的体验感受,优秀的产品品牌,力度较大的促销活动,全方位保障用户权益的售后服务。

3.2. 消费机会挖掘

下面利用因子分析和IPA分析法对消费市场进行机会挖掘。通过SPSS软件进行产品公因子提取并构建IPA象限图,直观地展示出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及其表现,帮助智能手环品牌挖掘潜在市场机会。

3.2.1. 产品特征提取

1) 模型变量与事前检验

运用因子分析模型,从产品特性和商家营销策略方面出发,选取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变量,各个被量化的原始变量见下表4所示。

Table 4. Factor analysis of original variables

4. 因子分析原始变量

变量名

变量含义

取值

量值

X1

外观

1~5

1 = 很不重视,2 = 不太重视,3 = 一般,4 = 比较重视,5 = 非常重视

X2

价格

1~5

1 = 很不重视,2 = 不太重视,3 = 一般,4 = 比较重视,5 = 非常重视

X3

质量

1~5

1 = 很不重视,2 = 不太重视,3 = 一般,4 = 比较重视,5 = 非常重视

X4

功能

1~5

1 = 很不重视,2 = 不太重视,3 = 一般,4 = 比较重视,5 = 非常重视

X5

续航

1~5

1 = 很不重视,2 = 不太重视,3 = 一般,4 = 比较重视,5 = 非常重视

X6

宣传

1~5

1 = 很不重视,2 = 不太重视,3 = 一般,4 = 比较重视,5 = 非常重视

X7

体验

1~5

1 = 很不重视,2 = 不太重视,3 = 一般,4 = 比较重视,5 = 非常重视

X8

品牌

1~5

1 = 很不重视,2 = 不太重视,3 = 一般,4 = 比较重视,5 = 非常重视

X9

促销

1~5

1 = 很不重视,2 = 不太重视,3 = 一般,4 = 比较重视,5 = 非常重视

X10

售后

1~5

1 = 很不重视,2 = 不太重视,3 = 一般,4 = 比较重视,5 = 非常重视

对数据进行检验,其中,KMO统计量值为0.828,大于0.8,Bartlett球形度检验p值小于0.05,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 选择因子与解释因子变量

根据累计方差贡献率和公因子特征值,选择提取前三个公因子来反映10个原始变量,根据旋转后的成分矩阵与题目之间的关联程度对三个公因子命名,具体内容见下表5所示。

Table 5. Product related feature common factor table

5. 产品相关特征公因子表

符号

原始变量

因子名称

解释

f1

X1、X3、X4、X5

产品特性

外观、质量、功能、续航

f2

X2、X6、X9、X10

商家策略

宣传、价格、促销、售后

f3

X7、X8

外界因素

品牌、体验

3.2.2. 产品消费机会挖掘

1) 指标选取

将十个评价因子分为三个维度来分析产品评价情况,指标选取如表6所示。

Table 6. Indicator selection

6. 指标选取

评价维度

序号

评价因子

产品特性

A1

外观

A2

质量

A3

功能

A4

续航

商家策略

B1

宣传

B2

价格

B3

促销

B4

售后

外界因素

C1

品牌

C2

体验

2) 整体IPA分析

在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前,需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计算各题项的偏度和峰度系数,偏度系数绝对值在0.2到1.2间,峰度系数绝对值在0.05到0.91间,数据均达到标准,可进行后续分析。表7展示了各维度重要性和满意度间是否存在差异性。

Table 7. Overall mean paired sample t-test

7. 整体均值配对样本t检验

维度

重要性(I)

满意度(P)

均值差(I-P)

t

p值

均值

排序

均值

排序

产品特性

3.8275

1

3.5675

1

0.2600

5.149

0.014

商家策略

3.6650

3

3.5175

2

0.1475

2.034

0.135

外界因素

3.6850

2

3.4950

3

0.1900

1.583

0.359

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产品特性维度p值为0.014 < 0.05,表明消费者对产品特性的满意度和重要性存在显著差异;产品特性的重要性与满意度均值之差大于0,即消费者对产品特性的满意度低于重要性,表示他们认为目前产品的外观、质量、功能、续航不尽人意,有待加强。品牌需深入消费者市场,创新拓展,把握现下消费者对产品的主要需求。

商家策略和外界因素维度p值均大于0.05,则认为消费者对商家策略和外界因素的满意度和重要性无明显差异,表明消费者对商家策略和外界因素的满意度和重要性持有相一致的观点。品牌需保持现今销售和营销策略,同时关注消费者的购买和使用体验,持续调整改进,保证口碑的持续向好发酵。

3) 评价IPA分析

将完善细节落实到因子个体,分析明确具体哪些方面需要改进。IPA [6]结果如下图15所示。

Figure 15. Importance and satisfaction IPA analysis of smart bracelets

15. 智能手环重要性与满意度IPA分析图

第一象限为优势区,即重视度和满意度都较高,表明消费者认为智能手环的购买使用体验、质量、续航和售后方面比较重要且对现状感知比较满意;第二象限为保持区,即重视度较低,但满意度较高,这表明消费者对智能手环促销力度和品牌的重视度较低,但对其现状感知较满意;第三象限为机会区,即重视度和满意度都较低,这表明消费者对智能手环的宣传不太重视且对现状感知并不满意;第四象限为改进区,即重视度较高但满意度较低,这表明消费者对智能手环的外观、价格、功能重视度很高但对其现状感知不满意。而产品的功能指标很接近各测量指标的均值,产品品牌可着重对其功能进行改善,即可将该指标划分至优势区。

3.3. 深层消费需求探索

基于消费者对目前购买智能手环的使用体验和评价情况,进一步运用对数线性模型研究消费者目前使用感受与未来是否愿意再次购买该产品之间的交互效应情况。

3.3.1. 变量作用分析

表8数据可知,对变量的主效应和变量间的交互效应作用进行检验,得到似然比检验和皮尔逊检验的p值为0.000,均小于5%的显著性水平,则可以认为目前评价和是否愿意再次购买智能手环两个变量的主效应和两者之间的交互效应均存在。

Table 8. K-order effects and higher-order effects

8. K阶效应和更高阶效应

K

自由度

似然比

皮尔逊

迭代次数

卡方

显著性

卡方

显著性

K阶效应和更高阶效应a

1

9

776.928

0.000

595.343

0.000

0

2

4

682.804

0.000

536.000

0.000

2

K阶效应b

1

5

94.123

0.000

59.343

0.000

0

2

4

682.804

0.000

536.000

0.000

0

根据表9数据显示,两个变量(目前评价、是否愿意再次购买智能手环)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目前不同的评价打分之间有显著差异,不同的再次购买意愿之间也存在差异。

Table 9. Partial association table

9. 偏关联表

效应

自由度

偏卡方

显著性

迭代次数

目前评价

4

33.874

0.000

2

是否愿意再次购买智能手环

1

60.249

0.000

2

3.3.2. 交互效应分析

综合前一小节中两个方面的检验,认为当前不同的使用感受打分和是否愿意再次购买智能手环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下面根据表10的参数估计值得到具体作用的大小和方向。

Table 10. Parameter estimate

10. 参数估计值

效应

参数

估算

标准错误

Z

显著性

95%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目前评价*是否愿意再次购买智能手环

1

2.998

0.635

4.722

0.000

1.754

4.242

2

3.363

0.634

5.307

0.000

2.121

4.606

3

2.096

0.634

−3.306

0.001

−3.338

−0.853

4

−2.162

0.634

−3.411

0.001

−3.404

−0.919

由上表可知,各变量水平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各变量水平间有明显作用。由γ21 = 3.363说明目前对智能手环使用评价总分为4分的消费者对愿意再次购买该产品有正向作用,且正效应最强;由γ11 = 2.998可知,目前打分为5分的消费者对再次购买智能手环也有比较强的意愿,但作用强度低于打分为4分的消费者;由γ41 = −2.162可知,目前对智能手环打分为2分的消费者对再次购买该产品的意愿有负向效应,而对不再次购买智能手环有正效应;通过γ11γ21γ31γ41的值计算得到γ51 = −6.295,说明目前打分为1分的消费者对再次购买智能手环有很强的负效应,负效应值最大,说明其不愿意再次购买智能手环。

综上,消费者目前对智能手环产品使用体验的打分情况与其未来是否愿意再次购买间有明显的作用关系。目前打分越高,对再次购买意愿的正效应越强,而分数越低,则更倾向于不愿意再次购买。这也提醒各个智能手环品牌,通过从产品设计、营销宣传、促销活动等方面提供给消费者良好舒适的购买感受和消费体验,才能增加顾客粘性,赢得消费者的长期关注和购买。

4.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结论

根据上述数据研究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1) 智能手环市场消费群体年轻、教育及收入水平较高,偏好各异,主要需求为运动追踪与智能提醒,接受价格在1001~2000元间,线上渠道成主流。

2) 主导智能手环品牌凭借多样设计、明确定位及持续创新脱颖而出,各品牌特色鲜明,如荣耀的时尚智能、小米的高性价比与家居联动、华为的科技感与健康监测,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3) 隐私泄露担忧影响消费者对智能手环产品的信任问题,科技信任感不足成为智能手环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4) 产品体验、价格合理性及续航能力是消费者选购关键。当前,功能单一、价格不合理等问题影响消费者满意度,进而影响复购意愿。企业需聚焦消费者需求,加强产品研发,提升产品体验与独立性,以吸引并留住顾客,增强市场竞争力。

4.2. 主要建议

从产品打造上,智能手环市场首先应强化安全监管:建立全面的安全检测认证体系,确保用户数据安全,增强消费者信任;其次要精准把握需求: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特别是健康监测和运动记录方面的需求,推出功能强大、创新突破的产品,同时关注非智能手环用户群体,如老年群体,提升其健康监测能力;最后建议智能手环品牌优化数据处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加强数据智能处理分析能力,提高产品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从市场营销上,智能手环品牌首先要完善服务机制:优化用户服务流程,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增强用户忠诚度。同时,建立在线用户社区,定期举办活动和促销,提升购物体验;其次要强化功能性营销:突出智能手环数据的准确性和功能的丰富性,强调其“省时省力省负担”的优势。联合专业团队研发,附上科学验证报告,增强消费者信任。招募产品体验官,通过社交媒体提高产品知名度,邀请明星体验官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最后设计全方位营销活动: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交叉营销,与热门IP、网红博主合作,设立多样化活动,举办线下互动活动,线上与运动、健康类APP合作,传播品牌理念,增加品牌曝光度,打造专业良好的产品形象,实现对目标顾客的精准投放。

参考文献

[1] 刘禹. 可穿戴设备发展现状及设计趋势[J]. 创意设计源, 2015(5): 59-63.
[2] 王宗岳, 傅山, 潘娟. 可穿戴设备发展现状及安全性分析[J]. 互联网天地, 2015(10): 5-8.
[3] 张群, 赵菁华. 可穿戴产品及其标准化重点[J].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5(4): 21-24.
[4] 刘泽正, 董良山, 陈良杰, 等. 从智能运动手环到智能穿戴设备: 互联网技术推动下的体育消费升级与变革探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墙报交流(体育产业分会). 2023: 1058-1059.
[5] 倪晨旭, 汤佳, 邵宝魁, 等. 智能穿戴设备与老年健康——来自智能手环的证据[J]. 人口学刊, 2023, 45(6): 50-67.
[6] 梅铭君, 燕亚飞, 许欣璐. 基于IPA分析法的文博体育公园评价[J]. 现代园艺, 2024, 47(9): 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