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供应链已经成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自“十四五”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推进绿色发展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绿色供应链相关的政策制定步伐明显加快。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提出“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构建供应链绿色管理体系,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企业顺应时代要求,纷纷将绿色供应链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目标,推动了企业从传统的以成本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向以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为中心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转变[1]。
电力行业是我国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其能源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比为48%。电力装备制造企业作为我国碳排放主要组成部分,积极打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将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以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和系列国家标准为指引,深入电力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链全业务环节,针对计划、采购、物流、回收等重点环节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分析,识别绿色供应链转型的关键点,形成系统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并提出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建议,帮助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紧抓供应链绿色转型机遇,建立和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绿色供应链理论发展
2.1. 理论基础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涉及上下游的供应商、生产厂、销售商和用户。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供应链管理,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在1996年正式提出,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传统的供应链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能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工作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绿色供应链是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从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对产品在从原料获取、加工、包装、存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供应链过程进行生态设计,通过企业内部及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采取技术和管理等手段,减少各业务环节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具体内容通常包括六个方面:绿色设计、绿色材料选择、绿色制造工艺、绿色回收、绿色包装与绿色消费等。
2.2. 企业实践
近年来,在绿色低碳理念倡导下,众多知名企业开展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如联想、京东等,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为企业提升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提供了典型案例和宝贵经验。通过对比总结典型企业实践案例发现,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涉及供应商、生产企业、消费者、回收利用企业等产业链上下游相关方,企业通常结合绿色供应链管理、环境信息管理和相关文件、标准等要求,立足设计、生产、采购、回收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等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对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节能环保设计,减少各个环节的能耗和污染,保障资源、环境、健康安全等全要素的绿色低碳,建立系统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2.3. 借鉴启示
通过研究借鉴绿色供应链相关理论和企业实践经验,发现电力装备制造企业要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须将绿色理念贯穿于设计、生产、采购、回收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等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深化企业内部业务部门和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信息贯通和业务协同,推动全链条技术创新、装备升级、节能减排和环保循环,形成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推动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
3.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3.1. 绿色供应链管理框架设计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计划、采购、物流、回收等全生命周期主要环节,主要相关方涉及供应商、制造企业、物流商、销售商、回收处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基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关注企业产品及重点物料生命周期绿色制造属性,见图1。内部视角将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融入到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管理中,外部视角关注上下游供应商、服务商的产品和服务过程绿色信息,选择绿色程度高的相关方进行合作,引导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2]。
Figure 1.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green powe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图1. 电力装备绿色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框架
3.2. 绿色计划
3.2.1. 绿色规划
制造企业向绿色供应链转型,其根本是要做好源头规划,建立企业绿色经营战略,将绿色理念融入到采购、生产、物流、回收等供应链全过程,强化供应链全面计划协同,构建基于电力装备生产制造与历史采购的需求精准预测模型,动态优化采购目录清单,对供应链需求实现实时统筹分析。打通数据链条,强化供应链从需求、采购、生产等环节一体化协同,实现需求预测、采购安排、生产制造、运输交付等供应链全过程的精准规划、科学排程,实现电力装备制造供应链全环节协同高效,降低活动碳排放[3]。
3.2.2. 绿色标准制定
制造企业以采购为抓手,通过完善一系列的产品绿色设计、制造工艺、材料选型等标准及规范,优化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绿色采购目录管理,建立专项绿色低碳采购目录清单,深化绿色采购技术标准应用,引导上游企业关注物料绿色程度、改进制造工艺、升级节能低碳产品能效技术,促进供应链标准整体协同提升[4],可带动上游供应商共同推动供应链绿色发展。
3.3. 绿色采购
3.3.1. 绿色物料
原材料是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碳排放重要组成部分,保障绿色原材料采购是企业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应识别特定物料在利用效率、废物转化、节能和其他环保效率相关的性能,甄选出高效节能、对环境影响小的原材料,探索使用更环保的材料替代现有材料,确保采购物料符合绿色要求。
3.3.2. 创新采购模式
传统的线下采购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业务活动和纸张等资源消耗,是采购环节重要的碳排放组成部分。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应在做好绿色规划、选型的基础上,创新采购模式,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采购业务场景搬到线上,推动招标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无纸化,业务在线办、移动办,推动采购业务协同高效,减少招标采购活动产生的碳排放。
3.3.3. 绿色供应商管理
绿色供应商管理是选择绿色供应商进行合作,从供应链源头保证供应链绿色环保的重要手段。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宜建立绿色供应商绩效评价制度及指标,组织采购相关部门,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监督,除了考核供应商的产品物料质量、交货期、持续供应能力以外,将降碳、减污、扩绿等绿色评价要素纳入评审条件。评估结果与公司采购联动,以采购为切入点,以市场机制推动供应商绿色转型和创新发展[5]。
3.4. 绿色物流
3.4.1. 绿色仓储布局
物流作为供应链重要环节,其仓储物流网络布局是提升供应链流通效率效益的关键。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可综合供应商生产基地、物流仓库等地理位置、配送距离等因素,结合碳减排、提高效率效能、降低仓储物流成本等目标,规划仓储物流网络,在最优位置布局仓库,设置物流路线。同时,提升仓库建筑绿色程度,通过优化仓储空间布局、铺设屋面光伏、新能源设施设备(如电动叉车)等,提升清洁能源使用占比,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减少仓储温室气体排放。
3.4.2. 智慧物流方案
优化物流路线和物流车辆配载方案是提升物流环节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可深化应用智能软硬件、大数据、北斗定位、数字孪生等智慧化技术手段,在物流精准定位、路况勘察、路径优化等领域开展应用,为电力装备物流环节提供更多绿色高效的运输策略,实现物流各环节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管理,提高物流系统智能化分析决策和自动化操作执行能力,尽量避免空载返回,提升运输工具装载率,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环节能源消耗和污染物及噪声排放。同时可以通过物流过程碳足迹数据的采集和获取,实现对物流环节碳排放监测和跟踪,帮助减碳目标实现[6]。
3.4.3. 绿色设施设备
绿色设施设备、绿色包装是绿色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可围绕绿色物流的发展目标,对既有的物流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新能源货车运输占比,拓展节能型电气化设备的应用。同时,在物流过程中,减少一次性包装的使用,增加可生物降解、可堆肥的环保包装的使用,降低物流运输环节中的废弃物污染。
3.5. 绿色回收
3.5.1. 回收利用
绿色回收利用强调的是在产品生命周期末端对其进行回收,进入再使用、再制造,以提升供应链资源利用率。企业可凭借自身平台和产业链资源优势,建立完善的回收、拆解、再利用的管控模式,形成专业回收逆向物流体系。通过设置绿色拆解分拣中心,将回收设备由整台处置拆解为原材料处置。识别全环节过程废品、废弃物或消耗品回收的可能性,盘活废旧资源,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7]。
3.5.2. 绿色处置
作为供应链末端,电力装备制造的处置环节重点关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应对没有再回收、再利用价值的废弃物,统一进行无害化绿色环保处理,减少废油、废电池等处置环节造成的环境影响;有害或危险废弃物应交给有相应资质的组织处理,并保留相关记录,最大程度降低电力装备制造供应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帮助实现全环节环境排放最优。
4. 绿色供应链实施建议
4.1. 健全企业管理机制
为保障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顺利建设和实施,实现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企业应在遵循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法规、行业通则、标准等基础上,结合企业主要战略目标,针对企业供应链具体情况和现有关于采购、物资等方面的现行规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机制建设。制定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内容,进一步形成专门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实行完善统一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为保障绿色供应链管理全面落实,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或安排专门负责人,对接协调各职能部门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执行机制[8]。
4.2. 深化绿色标准应用
标准化是推动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应以绿色供应链相关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行业标准为指引,以现有标准体系为基础,围绕绿色低碳发展方向,系统性规划、制定贯穿全链业务环节、产品服务的统一绿色供应链标准体系。深化绿色标准应用,以需求侧倒逼上游企业开展绿色管理、改造生产工艺、升级低碳产品等绿色建设,引领供应链共同绿色低碳转型。
4.3. 强化全链数智协同
信息数据融合是开展全链信息交流协作,共同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础。需要加强工业互联网、5G、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打通供应链信息壁垒,将供应链数据互联范围延伸至供应链上游原材料、产品服务供应商及下游销售、回收处置等相关企业,推动跨专业、跨层级、跨企业、跨行业数据贯通和集中归集使用,促进全链条信息交流和协作,共同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
5. 结束语
本文以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及相关国家标准为指引,开展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围绕电力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链全链条各业务环节,以资源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为原则,构建了绿色供应链框架,从计划、采购、物流及回收开展分析,建立一套适用于电力装备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并提出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打造绿色供应链体系样板,为企业供应链绿色转型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