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压力性尿失禁是当今社会中年、老年女性一种高发、普遍的盆底疾病。据最新统计表明,尿失禁在美国的发病率大于17.1%,在我国,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的概率高于18.9%。压力性尿失禁疾病已经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以及正常人际交往的能力,对女性患者产生了严重的精神负担以及心理负担。近十年左右,伴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和生活健康状况的要求逐步提升,人们开始追求生活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SUI因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满意度而开始逐渐被重视,因此SUI的治疗开始作为现代医学界分析研究的热点。本文章通过对杨东霞老师运用“秩边透水道”针法结合电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验案一则的临床治疗方法特点加以分析,论述杨东霞老师运用“秩边透水道”针法结合电针治疗的临床经验总结。
Abstract: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is a high-incidence and common pelvic floor disease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women today.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statistics,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greater than 17.1%, and the probability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adult women in China can reach higher than 18.9%.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normal quality of life and normal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female patients, and has caused serious mental and psychological burden to female patients. In the past decade or so,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status, people have begun to pursue life happin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SUI has gradually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ecause it affects people’s daily life satisfaction, so the treatment of SUI has begun to become a hot topic of analysis and research in the modern medical commun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 of Yang Dongxia’s use of “Zhibian Permeable Channe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discusse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Yang Dongxia’s use of “Zhibian Permeable Channe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1. 引言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是指在患者打喷嚏、剧烈咳嗽、大笑、剧烈运动或进行其他行为活动导致腹压升高的时候,发生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口漏出的状况[1];尿动力学检查体现为充盈性膀胱检测压力时,在腹压升高而无逼尿肌收缩的状况下发生不可控制的漏尿且未发生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伴随症状。其产生本病的诱因复杂多样,发病的高危诱因可由于年龄的逐步增长导致膀胱括约肌收缩无力而松弛继而发生漏尿情况,也可由于女性患者在分娩时因胎儿体重过高、第二产程过长导致本病的发生,高危诱因还包括自身肥胖、尿道和阴道手术等致使疾病产生[2]。SUI在西医中通常指的是“压力性尿失禁”,在中医疾病中本病归类为“小便不禁”“遗尿”范畴。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可知,在中国,SUI于成年女性中的发病率已超过18.9%,且由于当今时代高龄孕产妇越来越多,本病的发病几率也由于社会因素逐渐上升[3]。SUI的发病症状虽不足以严重到威胁患者自身生命安全,但由于本疾病所产生的相关症状及其伴随症状和并发症,导致患者不自主地漏尿而产生的尴尬情况出现窘迫、不自信的负面情绪,对患者自身心理方面、精神方面、人际交往方面造成不良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满意度,该疾病也被称为“社交癌”[4]。对此,杨东霞老师采用“秩边透水道”针法结合电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获效良好,兹举验案如下。为方便医学从业者及医学生从中收获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经验,为临床提供多样治疗方案。
2. 治疗方案
截至目前,SUI在临床中的治疗方案可分为两大类,分别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疗效欠佳或病情严重者,手术治疗的现有方案主要是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通过纠正膀胱颈后尿道的错误位置,使其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增加后尿道内压力,提高后尿道的括约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手术疗法虽治疗过程快速,效果立竿见影,但其适应证局限,且有诸多弊端,例如术后出血、尿潴留和盆底神经痛等;保守疗法包括行为疗法、运动疗法、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针灸治疗等。药物治疗可能导致药源性肝损害及其他副作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是目前患者对于SUI的认可度较高的疗法,因其操作简单,借助盆底肌仪器的电刺激治疗进行有意识地、重复的肌肉舒张和收缩以改善括约肌松弛状态,从而改善盆底肌结构支撑,增加肌肉耐力,改善肌肉静息张力,提高尿道稳定性,以达到治疗SUI的目的。但由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其治疗周期过长,部分患者缺乏自律性,治疗时间不足,故其治疗效果欠佳。针灸疗法通过医师针刺行针并配以电针治疗能够起到固摄膀胱、调理冲任的作用,且可刺激尿道括约肌,使其张力增强,从而减轻尿液自主外溢的症状[5]。针灸治疗具有副作用小、治疗起效相对较快、作用范围广、还可以起到平衡阴阳的作用。
3. 典型案例
笔者跟随杨东霞老师出诊学习期间,发现“秩边透水道”针法结合电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良效,现分享如下。
患者甲,女,54岁,顺产有2女。初诊日期:2024年6月18日。主诉:尿失禁2年,加重3个月余。现病史:自诉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时欲小便症状,且大笑后自觉有少许尿液漏出,未给予重视随后渐加重,不敢咳嗽言笑、拎重物,否则必小便不禁。曾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建议患者入院进行手术治疗,但患者恐惧手术治疗,故拒绝手术。其中间曾服用中药(补中益气汤)效果不佳延医至今。该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5年,每日于餐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史。现患者小便不禁,拎重物或者大笑、咳嗽时症状加重,腰膝酸软,四肢不温,食欲欠佳,睡眠欠佳,睡后易醒,大便溏泄,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中医诊断:小便不禁,脾肾阳虚证
西医诊断:压力性尿失禁
针灸治疗:采用臀部秩边穴透水道穴(双侧)结合电针治疗。治疗操作:患者上衣脱掉,呈俯卧位姿势,颈部至臀部需要充分暴露针刺部位。首先,确定进针点在髂后上棘的内侧缘至股骨大转子的内侧缘连线上,于连线的上2/5、下3/5交界处进针,此处为秩边穴,秩边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进行针灸前的消毒,用华佗牌长芒针(规格:40 × 150 mm),沿病人躯体的水平面,针身与患者躯体矢状面呈20˚夹角进针,进针方法采用双手夹持进针法进针,深刺100~115 mm (6寸左右)后将芒针的针尖朝向水道穴的方向透刺,直至患者会阴或小腹处产生酸麻胀痛等得气感觉为宜;针刺完成后,在双侧秩边穴连接电针仪两电极,电针仪频率设置为疏密波,疏密波可以刺激肌肉,从而影响盆底、下尿道和尿道括约肌,达到改善SUI的目的。频率为20 Hz,电流强度为2~6.5 mA,操作时,从0开始逐渐增大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治疗时间持续40分钟,嘱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一个疗程6天。
患者甲于2024年6月30日复诊:患者自述其大笑及拎重物时小便不禁症状较前明显减轻,腰膝酸软,大便溏泄的症状明显改善,四肢转温。嘱患者继续针灸结合电针疗法,放松心情,保持生活愉悦感。
4. 祖国医学研究概况
SUI所对应的中医疾病在中医古籍记载中可分类于小便不禁、膀胱咳、遗溺、遗尿等范畴[6]。膀胱咳的病名首次出现在《黄帝内经》中,具体描述为:“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书中记载此病以咳而遗溺为主要症状。在《素问·宣明五气》中最早出现“遗溺”名称的原文为“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在《妇人大全良方》中:“妇人产褥,产理不顺,致伤膀胱,遗尿无时”[7]。阐述遗尿的病因病机。《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该条文阐述了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与膀胱的气化作用。肾气充足,则膀胱开阖有度,尿液能够正常储存和排泄。若肾气不足,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常,可导致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综上所述,该疾病的产生发展与肾气的固摄调控作用紧密联系,小便不禁病位在膀胱,病变部位与肺、脾、肾三脏有紧密的联系。人体津液的生成与运行输布,有赖于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过程、有赖于脾的运化功能和肾的气化及固摄功能相配合,正如《素问·经脉别论篇》所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膀胱的主要功能为贮尿和排尿,膀胱得以正常行使功能依靠肾与膀胱之气相互协调及配合。若津液输布失调,肾气化不利,封藏不及,则导致膀胱不固,小便失司[8]。冀来喜教授从《灵枢》中得到灵感,从病在中者,取以长针中得“秩边透水道”针法[9],此方法采用芒针,芒针的针体长度特殊,可补肾填精、疏通人体经络,因此在临床中应用可以得到很好的疗效。芒针在针刺治疗时医者一针可透两穴,一针可透多经,长针深刺使针感随针体移动,可激发人体经气,血脉运行通畅,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针刺调整阴阳、通经活络、补阳填精,畅通气血的用处,达到治疗的目的。“秩边透水道”针法属透穴刺法[10],《玉龙歌》称其为“一针两穴世间稀”;秩边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可疏通膀胱经经气,使膀胱气化功能恢复;水道穴为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对于通畅下焦具有重要意义,善治水液代谢障碍之疾,“秩边透水道”针刺法对于疏通膀胱气机、固摄水液代谢有重要作用。电针疗法是将毫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上接通电麻仪,运用针和电的双重刺激以防治疾病,相较于普通针刺具有效果更显著的通经活络、调节气血的功效,对于多种系统疾病的治疗均有意义[11]。针灸与电针共同在背部腧穴治疗,具有统摄诸阳,最终有平衡阴阳、温阳健脾的疗效[12]。
5. 小结与展望
现代研究认为,在剧烈运动后不自主漏尿的症状,其主要原因是尿道结构及其肌肉松弛和功能性的退变。在临床上所提过的“压力性尿失禁、张力性尿失禁、应力性尿失禁”均是同一种疾病。发病原因与生活环境及其温度、饮食习惯、吸烟、饮酒、身体肥胖、分娩次数及分娩方式、是否绝经、尿路感染、长期憋尿、便秘等均有关联。排尿功能主要受骶2~4神经节段的影响[13],而采用“秩边透水道”针法则可用芒针透过坐骨大孔使其针感传到会阴部或小腹部,达到气至病所,通过刺激阴部神经、盆丛神经,促使膀胱括约肌收缩;此外,还通过促进局部血运促进身体局部微循环,使松弛的膀胱平滑肌恢复正常的收缩功能[14]。在针刺过程中患者感受到的酸麻胀痛感觉也激起了阴部神经的反应。另外在针刺中配毫针针刺健脾补肾的穴位,使得调形与调神同治,共同改善收缩无力症状。目前,“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机制相对完善,此方法可治疗术后尿潴留、卵巢早衰、前列腺炎、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15]。杨东霞老师在前辈的基础上创新,将秩边透水道针法与电针治疗相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效果显著,且预后尚可。现如今,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高但就诊率相对来讲依然较低,应加强对此疾病的宣传教育,患者应早期干预及治疗,针灸对于早期治疗的患者改善症状好转率高且安全有效、无副作用,可改善小便不禁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幸福指数。
声 明
该病例报道已获得病人的知情同意。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