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设计理论指导下即墨老酒文化中心室内外空间设计
Indoor and Outdoor Space Design of Jimo Laojiu Cultural Center under the Guidance of Revitalization Design Theory
摘要: 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两创”的必由之路。“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才能实现以文化人,汲古润今。本论文以即墨酒香非遗文化中心的空间环境设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即墨老酒的传统酿造工艺和文化中心建设。通过对即墨老酒的“古遗六法”传统酿造工艺的深入研究,结合文化中心的功能需求,提出了一种符合即墨酒文化特色的空间环境设计方案。本研究旨在通过空间环境设计,展示即墨老酒的独特魅力,传承和弘扬即墨酒文化,提升即墨酒香非遗文化中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Abstract: Under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the new era, “finding the connection point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life” is the only way to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two innovations”. “Only by not forgetting history can we open up the future, and only by being good at inheritance can we be good at innov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ultural people, learn from the past and run the present. This thesis takes the spatial environment design of Jimo Liquor Arom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ent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iscusses the traditional brewing proces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ural center of Jimo Old Liquor. Based on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traditional brewing process of “Six Methods of Ancient Relics” of Jimo Old Liquor, combined with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cultural center, a spatial environment design scheme in line with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Jimo Liquor was propos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how the unique charm of Jimo old liquor through the design of space environment, inherit and promote the culture of Jimo liquor, and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and influence of the Jimo liquor fragranc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enter.
文章引用:何丽娇. 活化设计理论指导下即墨老酒文化中心室内外空间设计[J]. 设计, 2024, 9(6): 1651-1659.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6835

1.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2021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即墨老酒非遗文化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研究。提出一种符合即墨老酒非遗文化特色的空间设计方案——活化设计。结合原有建筑文化特色,对旧建筑“再设计”,将其打造成一个开放、和谐、共享的文化空间。以解决原建筑非遗特色性不强、文化底蕴挖掘不深;建筑功能设施不完备、空间设计的不合理;建筑文化知名度过低、非遗展示效果不佳等问题,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即墨老酒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保护。

2. 相关概念

2.1. “古遗六法”非遗技艺相关概念

“古遗六法”是即墨老酒传统酿造工艺的核心,主要是要“守六法、把六关”。它包括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艺要素:

“黍米必齐”——酿造老酒必须用米中之王,颗粒饱满整齐、色泽金黄均匀的优质大黄米(黍子去壳而成)做原料,这是即墨齐鲁老酒与其它黄酒的根本区别。

“曲蘖必时”——酿造老酒的曲种,必须选用三伏天用优质小麦在透风采光、温度适宜的室内踏成并陈放一年的麦曲做糖化发酵剂,即中医所用之“神曲”。

“水泉必香”——这水是酒中之血,好水才能酿好酒。即墨酿造齐鲁老酒,采用的是甘甜爽口的崂山麦饭石矿泉水,当然与众不同了。

“陶器必良”——酿造齐鲁老酒的容器,要选用质地优良、无渗漏的陶器或无毒无味的其它现代容器。

“湛炽必洁”——酿造、陈储老酒的器具必须严格杀菌消毒,防止杂菌污染。

“火齐必得”——酿造老酒的火候必须调剂适度,使温度能升能降,散热均匀,恰到好处[1]

2.2. 文化中心相关概念

文化中心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内用于呈现文化艺术作品的建筑群体。通常围绕剧院或音乐厅修建,配备艺术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等。借指文化兴起和发展的发祥地时,则与文化源地同义。《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用“某区域内的文化特质最集中的部分”来定义“文化中心”一词。但它在这里仍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并不是很明确。作者整合各种资料后简要概括为:文化中心是某城市或区域里用来表现文化艺术作品的建筑群。它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文化民生、推进文化发展,提高城市的吸引力起着重要作用[2]

2.3. “活化设计”相关概念

活化设计是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创新理念,旨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活力。近年来,“非遗文创”“活态传承”“活化设计”等关键词频繁出现,凸显了这一概念的重要性。活化设计强调以非遗形态及文化价值为核心,通过创新设计和社会化推广,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3]

3. 项目概况

3.1. 基地现场环境分析

即墨老酒博物馆,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开河路666号,占地面积约为3亩,始建于2009年,总建筑面积近2000 m2。建筑与周围建筑环境的联系性弱,整体造型呆板老旧,亟需改造创新再设计(见图1图2)。

Figure 1. Location analysis map

1. 周边环境区位分析图

Figure 2. A photograph of the original site of the building

2. 建筑原址实景照片

3.2. 基地自然环境分析

即墨市地处黄海之滨,东半岛西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大,空气干燥,雨量较小,易发生春旱;夏季雨量集中,灾害性天气较多;秋季常受旱涝威胁;冬季雨雪稀少。年平均降水量708.9毫米,其中夏季约为年降水量的65%。多年平均气温12.1˚C,极端最高气温38.6˚C,极端最低气温−18.6˚C。年积温4410˚C (见图3图4),年均无霜期自西向东196~234天不等,年均2726小时,适宜多种作物生长[4]

Figure 3.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linear trend of Jimo station and reference station

3. 即墨站与参考站年平均气温逐年变化和线性趋势

Figure 4. Annual average wind speed and linear trend of Jimo station and reference station

4. 即墨站与参考站年平均风速逐年变化和线性趋势

3.3. 基地人文历史分析

即墨老酒的历史渊源即墨老酒作为中国传统的名酒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商代。

“酉”是酒的古称,现存最早的甲骨文,就有“酉”字记载《史记·律诗》中说“酉,八月也”。《说文》中解释一西,“酒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意思是说仲秋八月,黍米成熟之时,正是用黍米酿酒的最好时机。

纵观古今中外,用黍米为原料酿酒者,唯有即墨。即墨酿酒历史的悠久可见一般。商代提酒用的陶器一堤梁卤和喝酒用的一爵、周代温酒用的一舟、汉代行酒令用的一投壶和喝酒用的一角。建国后,国家对酿酒实行了专酿专卖制度,即墨县政府组建了即墨黄酒厂,并将其产品正式定名为一即墨老酒。

从此即墨老酒成为山东即墨黄酒厂的专有产品。渐渐发展,于2009年始建即墨老酒博物馆也就是今天我们所常见的即墨老酒博物馆[5]

4. 设计策略及实践构想

4.1. 设计策略

4.1.1. 织补——建筑肌理

设计注重新旧建筑之间的连续性、新建空间与历史空间的关联性、新建空间与人文活动的共享性。将碎片化的建筑空间重新整合,用文化与历史“织补”。其“织补”分为:

①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织补:建筑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设计,使其“亲自然化”,结合当地生态系统进行景观规划,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② 建筑与建筑环境的织补:建筑改造结合当地其他建筑形式进行规划,保留建筑“本土性”使其不“突兀”。和谐与建筑群之中,也便于之后建筑规划设计。

③ 建筑与生态环境的织补:“生态”这里指生命体(一切动植物),结合当下科研技术,打造新型展示中心设计[5]

4.1.2. 嵌入——新生活力

通过“织补”,对建筑嵌入新功能,在保留建筑本土性,利用当地原有便捷建筑材料进行改造设计。同时创新创造新设计形式,表现方式。分区设计,根据功能需求划分不同区域,设置较为流畅的人流动线。便于游客有条理、节奏学习游览。使其文化价值更好传播。展厅分别设置“酒源馆”“酒技馆”“酒韵馆”“酒俗馆”等等。便于游客“视”、“听”、“触”五感全方位感受其文化底蕴。

4.1.3. 延续——历史价值

注重即墨老酒文化历史价值的体现,在设计时考虑所赋予的新空间的之间的历史文脉延续性,使各个展示空间历史信息、“酒疗养生”“文史揽怀”“饮酒行令”“诗酒庄园”“摄影采风”“研学讲座”“黍香磨房”等等。充分发挥其文化历史底蕴,为其注入新生命力。功能相互呼应,更加便于保留理解其文化。

4.1.4. 融合——新旧结合

修复旧的,植入新的,不光是对建筑,更是对其文化。推陈出新的同时也要保留其原有文化瑰宝。对旧有文化以新方式、新手段展现(见图5)。

4.2. 实践构想

4.2.1. 设计灵感

通过即墨老酒形态、气味、工艺、原料进行总结,提出“黍浪滚滚”的建筑设计概念,以老酒制作原料“黍”进行创意再设计,形成粟浪形状建筑表皮(见图6)。

4.2.2. 平面分析

图7

Figure 5. Design strategy

5. 设计策略

Figure 6. Inspiration analysis

6. 灵感分析图

4.2.3. 建筑效果图

建筑效果图:(见图8~10)

Figure 7. Plane analysis diagram

7. 平面分析图

Figure 8. Rendering 1

8. 效果图1

Figure 9. Rendering 2

9. 效果图2

Figure 10. Rendering 3

10. 效果图3

室内效果图:(见图11~13)

展厅1:“酒器馆”

Figure 11. Rendering 4

11. 效果图4

展厅2:“酒源馆”

Figure 12. Rendering 5

12. 效果图5

文创商店:

Figure 13. Rendering 6

13. 效果图6

5. 结论

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知识的愈发重视,如何把握“新”“旧”结合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但因国内研究资料较少,且笔者知识储备不足,对进一步探索即墨酒文化与当地非遗文化之间的融合,以及如何在设计中更好地传承与展示非遗元素的理念研究还不够,还有待提高,设计过程中出现了在“非遗”特色的表达上还不够准确和强烈,公共空间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希望在以后有更深入的理论内容与更完善的设计方法。能够更好地展示即墨老酒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即墨酒文化。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非遗文化的重视,以期即墨酒香非遗文化中心的空间环境设计能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注 释

① 图1,图5~13来源:笔者自绘。

② 图2来源:网页引用, 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q=%e5%8d%b3%e5%a2%a8%e8%80%81%e9%85%92%e5%8d%9a%e7%89%a9%e9%a6%86&form=HDRSC2&first=1

③ 图3,图4来源文献[4].

参考文献

[1] 刘晓莉, 谭海刚, 李静, 等. 即墨老酒麦曲紫甘薯酒纯菌发酵工艺的研究[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5(2): 125-130.
[2] 郑亦杉. 会理古城文化中心的设计思路及构想[J]. 居舍, 2024(11): 114-117.
[3] 袁晨骁. 城市文化中心项目投资决策评价研究: 以ZJ项目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22.
[4] 付业理, 宋丙欣. 山东省即墨市近50a气候变化及与周围地区的气候对比[J]. 北京农业, 2015(33): 148-149.
[5] 王欣. 即墨老酒: 黄酒北宗的传承之路[J]. 走向世界, 2016(38):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