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民族区域特色化康养旅游品牌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the Brand Strategy of Featured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in Ethnic Regions of Nanning City
DOI: 10.12677/mm.2025.151002, PDF, HTML, XML,   
作者: 李婷婷, 张 婷:广西演艺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南宁市民族区域特色化康养旅游品牌策略Nanning City Ethnic Regions Specialization Health Tourism Brand Strategy
摘要: 本文以南宁市民族区域特色化康养旅游品牌策略为研究内容,首先介绍生态资源型、医疗科技型、产业资源型等康养旅游发展类型,然后分析南宁市康养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索民族区域特色化康养旅游品牌的构建策略,分别为优化顶层设计,做好要素保障、基于本地资源特色,打造一流康养品牌、做好人才培养,发挥服务优势、坚持原真性,提高旅游产品质量等,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branding strategy of ethnic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in Nanning City as the research content. 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types of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such as ecological resource-based, medical technology based, and industrial resource-based. Then, taking Nanning City as an example, it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ethnic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brands, including optimizing top-level design, ensuring elements, building first-class health and wellness brands based on local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ng talents, leveraging service advantages, adhering to authenticity, and improving tourism product quality. Finally,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industries through this study.
文章引用:李婷婷, 张婷. 南宁市民族区域特色化康养旅游品牌策略研究[J]. 现代管理, 2025, 15(1): 11-15. https://doi.org/10.12677/mm.2025.151002

1. 引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对身体健康更加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康养产业快速发展,康养旅游作为康养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旅游资源,具备发展特色化康养旅游的条件,为此,需要基于民族区域特色化资源,塑造康养旅游品牌,以满足游客需求,增加当地旅游收入。故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康养旅游发展类型

为保证老年人的健康养老,康养旅游业作为一种将养老、旅游、养生结合到一起的养老服务体系,受众数量逐步增加,康养旅游产业正在逐步完善。近年来,为更好地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康养旅游业在产业主体布局逐步调整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生态资源、医疗科技、产业资源等类型为主要发展方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了老年人对于特色养老的需求[1]

2.1. 生态资源型

此类康养旅游,主要是将地区拥有的自然植被、民族文化等资源作为依托,通过开发设计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游客。现阶段,为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价值,在建设康养旅游业的过程中,可以从开发森林湿地康养旅游体系、发展温泉康养旅游体系以及建设生态田园康养旅游体系入手。其中,森林湿地康养旅游体系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依托湿地资源,开发特色化旅游产品,比如,森林疗养、湿地休闲等。同时,建设配套设施,推动森林康养旅游服务体系的配套发展。温泉康养旅游体系在建设过程中,以当地温泉资源为基础,通过完善当地医疗、餐饮、住宿等服务体系的方式,打造兼具医疗卫生、养生保健的“泉养”品牌,在满足客户旅居养生需要的基础上,使康养旅游业的影响力得到提升。在建设生态田园康养旅游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在整合田园、乡村及其周边自然、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形成兼具农耕文明、田园风光等内容在内的有机生态康养旅游空间。

2.2. 医疗科技型

医疗科技型康养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先进的医疗科技为基础,通过加强自身与高端医疗体系之间联系的方式,吸引国内外对于养生有着较高需求的客户群体,达到增强自身吸引力,构建医疗康养体系的目的。现阶段,为保证这一康养旅游业得到健康发展,首先,需要不断开发康养医疗服务市场,其次,需要不断优化医疗产品的组合。最后,需要构建专业的医疗服务体系[2]

2.3. 产业资源型

产业资源型康养旅游业在建设过程中,以全域化产业链布局为基础,在明确康养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具体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康养农业、服务业或制造业等行业的方式,在发挥康养旅游业价值的基础上,构建更具特色的度假养生基地。在实践环节,生态农场是较为典型的康养农业,这一康养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为客户提供与农业相关的康养产品与服务。康养药品与食品、康养装备制造业等产业,是较为常见的康养制造业,这类产业在发展阶段可以为康养产品服务提供与加工、服务相关的产业。康养服务业是一种为客户提供包含休闲养生、文化娱乐、观光休闲等内容在内的服务业[3]

3. 南宁市康养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1. 南宁市旅游发展现状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拥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区位优势极为显著,且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故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诸多成果。在查阅资料后得知,南宁市自2020年起,大力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投资金额超过1400亿元。以七彩世界为代表的12个康养旅游项目已经成为重点项目,并逐步开始建设。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南宁市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迈向新的台阶。

3.2. 南宁市康养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南宁市康养旅游发展尚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康养旅游产品相对单一,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在调查后得知,一日游是南宁市康养旅游的主要产品形式,所针对的对象以中老年人为主。此外,政府部门大力扶持康养小镇,具有观光类和短期休闲体验度假产品多的特点。就产品开发角度而言,南宁市康养旅游产品无法带给游客参与感,娱乐性和互动性不足,对游客精神和心理的关注较少[4]

第二,旅游资源未被充分整合。近些年,南宁市康养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不仅是政府大力扶持的结果,与金融市场助力同样存在密切的关联,在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支持下,以大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推动产业发展。但在发展的背后,却潜藏着客源把握不到位和市场调研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注重利用自然资源,但缺乏对传统文化、养生文化、民族文化的有效开发利用。

第三,专业人才匮乏。目前,南宁市康养旅游从业人员,多以传统旅游人员为主,尚未掌握康养旅游服务技能,故无法带给游客良好的体验。

第四,宣传力度不足。目前,南宁市康养旅游产业营销宣传主要采取传统的宣传方式,如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宣讲,此类方式受众面狭窄,无法吸引年轻人。此外,南宁市康养旅游宣传品牌意识相对匮乏,未充分宣传重点康养旅游项目,导致品牌建设效果大打折扣[5]

4. 民族区域特色化康养旅游品牌策略——以南宁为例

结合上文分析可知,南宁市民族区域特色化康养旅游发展尚存在诸多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4.1. 优化顶层设计,做好要素保障

第一,民族区域特色化康养旅游品牌的构建,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相互协同,构建工作机制,以促进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主体职责进行明确,形成思想合力,方能为康养旅游品牌的构建提供助力。此外,在发展康养旅游品牌时,应将规划作为导向,以创建旅游示范点为目标,做好产业链规划和布局,与生态环境、城镇、林地、土地和湿地等规划相互衔接,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多个规划相融合的目的。

第二,可以学习先进地区发展康养旅游的方法,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如生态资源、人才引进和资金支持等,以此吸引社会资本,扩大旅游市场规模,形成政府主导,多主体参与的发展格局。

比如,南宁市在2023年1月17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自该政策实施以来,南宁市把握机遇,顺势而为,持续增加康养旅游产业投资,推动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政策实施后,南宁市基于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任务分解表,将责任落实到各级单位,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比如,在春节期间,南宁市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消费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相较于2022年,2023年南宁市旅游人数和消费总额高出一倍。此外,南宁市还以打造康养休闲度假旅游品牌为切入点,推出一系列新型旅游产品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6]

4.2. 基于本地资源特色,打造一流康养旅游品牌

在查阅资料后得知,南宁市拥有十分丰富的康养旅游资源,其中,长寿之乡的数量冠绝全国,与周边省市地区相比,优势显著。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国内康养旅游发展依然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建立成熟的市场体系,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人们愈加重视健康的背景下,人们旅游需求逐渐发生变化,不仅重视产品质量,还要求旅游产品满足其个性化要求。南宁市民族地区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还拥有独特的民族习俗,在构建品牌时,可以挖掘民族文化中的养生文化,丰富游客的体验,同时,满足其调养身体,放松身心的需求。康养旅游品牌的构建,有利于使景区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虹吸效应,使地方经济收入大幅度提升。建议康养旅游所在地区依托土地资源特色,构建康养产业体系,明确康养主题,基于民族区域特色化康养资源,开发康养旅游特色产品。与此同时,还要将健康养生、优质服务为切入点,使旅游和医疗服务相互融合,赋予康养旅游更多的功能。

4.3. 做好人才培养,发挥服务优势

民族区域特色化康养旅游品牌的打造,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持。基于此,本研究围绕民族区域康养旅游品牌打造,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开拓旅游服务人才培养渠道,鼓励市内各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并适当增加招生数量。与此同时,还要为医疗和康养机构相互合作提供支持,鼓励医生到康养旅游机构兼职,满足游客的医疗需求。此外,还应积极与社会组织合作,建设志愿者团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志愿者队伍的力量。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将其转化为康养旅游人才[7]

2) 构建旅游从业人员培养团队,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其中,以提升人才综合素质为目标,实施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3)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与职业等级相匹配的薪酬制度,鼓励主体单位探索薪酬补贴方式,落实优秀人才奖励制度。

4) 定期开展职业资格和等级考试,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建立由初级到高级的培养制度,为康养人员上升提供通道,使养老护理员成为受到欢迎的岗位,以此吸引人才。

4.4.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品牌知名度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者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故南宁市旅游部门应注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依托大数据技术对游客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游客类型的划分,从而开发针对性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为使康养旅游产品的特点被凸显,需要将民族资源作为依托,对文化内涵进行充分挖掘,同时与各类群体相结合,开发不同的产品类型。此外,还应做好市场需求调查,针对不同的受众,采取差异化的宣传方式。比如,可以拍摄优美的宣传视频,投放到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并在节假日期间推出优惠套餐,吸引游客[8]

南宁市旅游部门还应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使科技赋能的作用充分发挥。比如,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产品或软件,建立民族地区智慧康养示范基地,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赋予康养旅游智能化和数字化内涵。

4.5. 坚持原真性,提高旅游产品质量

南宁市应大力发展乡村康养旅游,究其原因,主要是乡村康养旅游属于全新的旅游方式,且保留了独特的民族地区资源,容易受到游客的青睐。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时,应规避同质化问题,应始终秉持原真性原则,保证旅游产品质量,最终打造特色化康养旅游品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民族和地区康养旅游的受众不同,应根据受众差异,开发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比如,针对老年人可以为其提供长期居住服务,选择环境优美的地区作为康养点,让其放松身心。针对亚健康的中年人,可以将其身体情况作为依据,为其提供多元化的疗养方式,如提供壮族、瑶族特有的治疗方法,消除他们身体中的疲惫感,达到预期的目的。针对青少年群体,则让其感受和参与民族活动,增强旅游体验感[9]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人们健康意识持续增强的时期,康养旅游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分析了生态资源、医疗科技和产业资源等康养旅游类型,然后对南宁市康养旅游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存在康养旅游产品相对单一、旅游资源未被充分整合、专业人才匮乏和宣传力度不足,最后提出促进南宁市康养旅游品牌建设和发展的建议。南宁市应立足于民族区域资源,大力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特色康养旅游品牌,以此吸引游客,促进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此外,康养旅游还应与多个行业相互融合,如医疗、保健、文化和体育等,打造产业链条,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并增强其旅游体验感。

参考文献

[1] 温彩凤. 基于游客体验的广东南昆山温泉旅游区康养旅游提升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22.
[2] 吴育俊. 基于RMFEP模式的南昌湾里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发展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桂林: 桂林理工大学, 2022.
[3] 周杨. 基于GPCA模型的岳阳市康养旅游竞争力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岳阳: 湖南理工学院, 2022.
[4] 马东跃, 马伊莎. 品牌创新感知对游客康养旅游行为的影响[J]. 商业经济研究, 2022(10): 82-85.
[5] 李成红. 森林康养旅游发展水平测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2.
[6] 冯永幸. 基于游客体验的五华山康养旅游提升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师范大学, 2021.
[7] 陈馨. 广西民族地区乡村康养旅游发展研究[J]. 市场论坛, 2021(4): 74-78, 86.
[8] 张雅雯, 张杰, 李思铭, 等. 后疫情时期翠华山乡村休闲康养旅游保护与开发[J].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4): 24-26.
[9] 尹萍. 产业链视角下康养旅游发展模式及路径[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 34(1): 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