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背景下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构建——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例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 Teachings” Reform—Taking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Economic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ve.2025.141049,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赵树敏, 韩瑞亭: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黑龙江 牡丹江
关键词: “三教”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Three Teachings” Reform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摘要: 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高职院校陆续开展了“三教”改革,但改革的方式、内容、程度如何,如何进行有效评价,成为一个新的课题,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决定着改革的质量及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入手,研究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填补评价体系空白,完善评价内容,更好地解决改革缺陷,完备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根据文件要求,具体分析学院“三教改革现状”、评价体系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mplementation Pl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successively carried out the “three teachings” reform, but the way, content, degree of reform, and how to conduct effective evaluation have become a new topic.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the reform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is paper mainly starts with how to build a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studies and formulates a scientific and perfect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ills the gaps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improves the evaluation content, better solves the reform defects, completes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improves the teaching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ocument, the “three teachings reform status”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college are specifically analyzed,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method is studied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文章引用:赵树敏, 韩瑞亭. “三教”改革背景下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构建——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例[J]. 职业教育发展, 2025, 14(1): 336-340. https://doi.org/10.12677/ve.2025.141049

1. 前言

2019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 4号)”[1]文件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当前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为导向,建立健全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等办学标准,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适应“互联网 + 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需要将“三教”改革作为强化内涵建设的切入点和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来解决新时代经济下人才培养供需矛盾[2]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完善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创新学生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适应国家教育评价要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创新建设势在必行[3]

2. “三教”改革现状

截止目前,学院开展了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国家政策要求,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方面:学院多措并举,开展了系列教师改革活动。一是师资培训,以双高建设为契机,学院选派大量专兼职教师赴全国各地进行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拓展教师改革创新渠道;二是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每位教师都必须对所任课程进行思政改革,将思政教育典型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将技能大赛内容及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四是双师锻炼,学院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必须进行企业锻炼,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五是开展“1 + X”培训,提升教师双师能力,以利于学生获取“1 + X”证书。

教材方面:学院从教材编制、选用及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首先,在教材编制方面鼓励教师编制数字化、活页式等教材。目前已经编制数十部。其次,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十二五”、“十三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优先选用本院教师主编、主审教材。第三,打造项目式、任务式等精品教材,获得省级及国家级奖励。

教法方面:教师充分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边讲边练,同时积累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提升学习效果;开展虚拟仿真教学,对不适合大规模实操的课程进行学习;以典型案例为突破口,开展案例式教学等。

3.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

(1) 教师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教师建设方面主要体现在课程思政改革、师资培训、双师锻炼、技能大赛、1 + X证书培训等内容。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及培训,比如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教学、选派优秀专兼职教师外出培训、要求教师必须去企业实践锻炼、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培训教师开展1 + X证书培训等内容。但教学质量评价方面没有配套的评价制度、评价标准或者不完善,比如《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规划、主要措施等内容,但对教师的1 + X证书培训等没有更详细的评价及要求,不够完善,所以急需对原有制度标准进行完善或增补,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4]

(2) 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关于教材建设的管理制度中,偏向于宏观性管理内容的描述,对于具体的教材建设方面缺乏更科学、更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比如《学院教材管理暂行规定》中描述了教材的界定、教材管理体制、教材选用的基本原则、订购、印刷及教材建设等内容,但对于编制教材没有一个明确细致的规定,数字化教材的编制要求、体例及内容等,以及没有细致的评价标准予以评价,不能更好地保障教材的建设质量[5]

(3) 教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普通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及情境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随着信息化教学资源及教学平台的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比如线上线下结合、课证融通、信息化平台的运用等灵活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导致原有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不能很好监控及评价教学效果。比如《学院教学管理规范》中的教学过程管理及教学人员业务管理章节中,详细规定了教师课前、课中及课后应该从事的课上教学及课后准备工作,但对于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及信息化教学手段资源没有进行明确的说明,评价内容不完善、不具体,所以亟待改革及完善。

4.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针对目前存在的教师、教材及教法等方面的建设问题,必须建设更加科学的评价制度及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立体化监控及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改革的成效,为提升教学质量服务。下图从教师、教材、教法三者的关系入手,确定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在联系及评价内容,见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教”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及教法为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监控及评价制度也涵盖课内与课外,多维度、多层次对教师、教材及教法进行评价。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1.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示意图

按照双高校建设要求,本着“全人发展理念”,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理念、理论水平、实践技能进行全方位培养,突出新质生产力特点,全面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达到区别于示范校建设层次的更高维度教学水平。那么,对教师的评价也应提升到更高维度,所以,评价重点应聚焦教师的相关活动,与之相应的评价制度及评价标准也集中体现在教师方面;对教材的评价应更注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利用评价,纸质教材受限于纸张页数及容量限制,不能全方位展示专业内容的图片及视频资源。信息化教材能更充分地展示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及前沿动态,内容信息量庞大,明显优于纸质教材,利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查阅,充分利用闲散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对教法的评价应注重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利用水平及利用率,突出网络平台的使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的利用,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资源的利用水平及方法,紧跟时代步伐,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工作者。

根据图中内容,应该制定课堂教学管理办法、教材使用管理办法、教学效果评价办法、教材选用及出版管理办法、网络资源使用管理办法、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师资培训管理办法、“1 + X”证书培训管理办法、教学材料准备管理办法等评价制度。通过修订原有制度及制定新的制度,填补原有评价制度空白,提升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水平,摒弃原有过时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进一步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制定更加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制度,制定科学标准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更好地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5. 结语

总之,随着教师、教材及教法的改革,致使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及评价标准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评价及管理,存在教学质量监控盲区或缺陷,从而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修订及制定管理制度及评价标准,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及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地管理教学活动,全方位服务教学质量提升,为学院的教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重点课题,《三教改革背景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JB1423244。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 [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019-01-24.
[2] 王敏军, 姜如霞.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教材改革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22, 8(12): 7-9.
[3] 肖梦娜. “三教”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 9(18): 63-65
[4] 唐静娴.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汽修专业教学评价模式探究[J]. 南方农机, 2021, 52(6): 167-168.
[5] 胡悦.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新形态教材建设探索与实践[J]. 山西青年, 2021(20): 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