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文献计量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研究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Digital Economy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 CiteSpace-Based Visualization Study
DOI: 10.12677/ecl.2025.141152, PDF, HTML, XML,   
作者: 任 霞: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江苏 镇江
关键词: 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知识图谱CiteSpace农村经济Digital Economy Rural Revitalization Knowledge Graph CiteSpace Rural Economy
摘要: 本研究以CiteSpace软件为工具,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研究。首先是发文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紧接着,关键词突现表示出了与“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研究相关的高频词,揭露了变化与演进;关键词时间线分析更加直观地表示了不同时期的研究主题情况,从“淘宝村”到“区块链”、“数字平台”,再到“直播电商”;最后,关键词共现进一步揭示了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多样化应用,显示了这一推手巨大的潜力,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Abstract: This study uses CiteSpace software as a tool and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as a data source to visualize the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related to digital economy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keyword emergence, posting volume, keyword timeline and keyword co-occurrence, it systematically reveals the dee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as a pusher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文章引用:任霞. 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文献计量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1): 1225-1231.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1152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国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振兴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此之后,乡村振兴也被反复提及,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1]。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2],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夯实乡村信息化基础、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等来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相继多项政策的出台,高度体现了国家对这一战略的重视和执行的决心。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经济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显示出它的巨大潜力[3]。数字经济涵盖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通过这些新兴技术的应用,有望提升农村经济的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市场渠道、提升服务水平。总而言之,数字经济的应用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实现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结合。例如,通过支持农村电商的发展,帮助农产品拓展销路,提升农民收入;通过推广智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数字鸿沟”[4] [5]。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现在为止已经有诸多学者讨论了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如刘颖,赖凯丰[6]基于1804个县域的数据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和乡村治理数字化未展现出应有的效果。吕萍[7]研究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逻辑机理、制约因素及实现路径。农村就业机会少,女性就业更是难上加难,许玲丽等[8]研究了在数字经济发展下,对农村女性就业特征的影响研究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机制[9]、路径[10] [11]、影响因素[12]研究,缺乏对整体研究趋势和热点的全面把握。

尽管现有论文的研究在机制、路径和影响因素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这些研究往往侧重于某一特定方面,缺乏对整体研究趋势和热点的全面把握。因此,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揭示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研究的总体趋势和热点,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2. 研究设计

2.1. 文献来源

笔者在着手文献计量分析时,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主要数据来源。CNKI关键词设置为“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2017年首次出现“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关键词,所以时间跨度设定为2017~2024年。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文献检索和筛选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步骤:检索时间定为2024年6月,确保数据的最新性和时效性;在检索到的文献中,手动删除了会议论文、报纸文章等无效文献;筛选后的有效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以便在CiteSpace软件中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可视化处理。通过上述步骤,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和研究热点,为后续的文献计量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文的研究工具为CiteSpace软件,该软件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是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专为分析和可视化学术文献的引文网络和关键词共现网络而设计,具有强大的文献计量分析功能。通过使用它,可以对特定领域的文献集合进行计量,从中揭示出学科领域的演化路径、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13],使用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不仅可以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还能够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极大地提升了文献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从发文量、关键词突现、关键词时间线、关键词共现四个维度对近15年的专利合作网络领域进行研究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发文量

可以由图1所知,“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相关论文的初现是在2018年,究其原因,是基于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明确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自2018以后,相关的研究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发文量呈现指数增长,2021年论文数量又是一个激增的转折点,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相关要求[14]。但“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相关的论文在此之后也无疲软现象,因为农民的民生问题还是亟待解决的,相关领域发文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2024年发文量会高达757篇。

Figure 1. Number of publications

1. 发文量

3.2. 关键词突现

笔者对“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振兴”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关键词突现分析。如下图2,分为4个时间段,它呈现以下这些特点:

在2017~2021年间,大数据、现代农业成为研究热点,反映了这一时期内,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以及电商平台的兴起。而且,一些新技术如物联网可被用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2018年至2021年期间,电子商务是本研究的热点词,其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农业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拼多多等等有机会“走出大山”,并且减少中间环节,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益。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出现也改变了农村支付系统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展。值得注意的还有2019~2022年的“淘宝村”(如浙江省义乌市青岩刘村、河北省保定市高桥村等)依托于电商平台,很多农村青年开始创业并做大做强,年轻人觉得除了打工,还有另一条出路。“淘宝村”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先行者。淘宝村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这也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产生的对农村经济刺激的一次成功尝试。

与此同时,政府还做了许多种不同类型的尝试来促进农村经济,20年是“共享”,21年“金融科技”成为热点,说明国家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视,也反映了金融技术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方面的重要性。22年的关键词“建设、策略、金融服务、路径、区块链、数字平台”等等,反映了技术进步在农村服务和管理中的重要性。

2023年和2024的主旋律是直播电商,反映了新的销售模式已经成为助力农村经济的另一大支柱。通过电商直播,农产品可以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并且消费者可以看到种植环境,这种方式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也缩短了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提升了交易效率。

Figure 2. Keyword Emergence

2. 关键词突现

3.3. 关键词时间线

紧接着,笔者进行了本图Q值为0.3738,S值为0.7261,说明结果显著以及可信。关键词时间线图3展示了从2017年到2024年期间,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振兴领域的关键词变化情况。这一时间线图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方式来观察研究热点的演变和变化趋势。时间线图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每条线段表示关键词在特定时间段内的频繁出现。颜色的深浅表示关键词出现的强度,越深表示出现频率越高。本文选了11个关键词:“数字经济、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共同富裕、困境、数字农业、农村电商、大数据、数字金融、产业振兴、数商兴农”,这些关键词涵盖了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振兴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首次出现“数字经济”、“乡村振兴”这两个关键词,标志着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研究的起步。2018初现“数字乡村”,标志着数字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初见端倪。2019~2023年间出现了爆发式的热点关键词“智慧农业、数字化、数字赋能”等等,表明了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在于数字技术如何具体应用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值得指出的是,这个时间段内,还有高频词“共同富裕”的出现,21年8月,中共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了“共同富裕”的重要性[15],并明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用数字经济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塑造了农村地区共同富裕的新图景,激发出农村经济的新活力,主要表现在:通过建立“平台 + 农户”的模式[16],促进了农民的集体增收。

以上这些关键词的出现和发展,揭示了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角色和前景。

Figure 3. Keyword timeline

3. 关键词时间线

3.4. 关键词共现

为了更加细致地识别出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主题和研究趋势,笔者接着进行了关键词共现分析,如图4,基干图谱节点数375个,连线1205条,网络密度值为0.0172。本文时间切片为1年,便于对不同年份间关键词的演变进行细致观察。关键词共现分析有助于揭示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应用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字体和节点越大,说明关键词的出现频率越高。除却本文的关键词“乡村振兴”、“数字经济”外,“数字乡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其节点较大,而且与其它关键词的连线较多,说明“数字乡村”在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是一个关键的研究方向,反映了数字技术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此外,农村电商、数字技术、数字赋能、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等节点起到连接各个分支的作用,代表着相关的热点。

可以看到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多样化应用和研究领域的广泛,研究热点集中在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提升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村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

4. 结论与展望

笔者以CiteSpace为工具,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来源,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求探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数字经济为抓手的研究方向,并发现2017至今的研究热点和趋向。根据习书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学界先后多位学者提出了我国数字农业的建设思路和实践探索。

Figure 4. Keyword co-occurrence

4. 关键词共现

总的来说,研究趋势可分为三大阶段:前期(2017~2019年),主要话题是“淘宝村、电商、新型产业”等方面,在这一阶段,电子商务平台,尤其是淘宝,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主要的根据推手作用,甚至出现了“淘宝村”,利用淘宝这种电商大平台,实现特色农产品交易和线下人才不流失的双赢,促进了农村经济。中期(2020~2022年),研究热点转向:“金融科技、区块链、数字平台、信息化”,在这一阶段,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学者们主要关注如何通过数字平台整合资源和提高安全性、便捷性。后期(23年至今),通过直播平台,农民能够直接与消费者互动,实时展示和销售农产品,极大地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销售效率和农民收入。直播电商不仅成为一种新的销售模式,还促进了农村地区的数字化进程和电商基础设施的建设。

以上都可以说明,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智能农业等多个方面。特别是最近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表明了数字经济新模式对乡村经济的巨大推动力。

尽管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揭示了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多种应用和发展趋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时间跨度较短,无法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全面分析长期趋势和变化。此外,数据来源单一,仅限于中国知网,可能未能涵盖所有相关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扩展:

1) 本研究目前只考虑了本国的数据库,未来的研究应综合利用多种数据库,包括Web of Science等,这将从更加广泛的视角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2) 本文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应该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那么未来的研究笔者更加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应该结合经济学、社会学、金融、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提供更加深入的剖析。

应该有具体的案例研究,通过大规模实地调研,如农民作为数字经济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他们的参与和反馈非常重要。通过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对数字经济应用的认知、接受度和实际使用情况,收集他们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这将有助于探讨数字经济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对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效果,更好地了解数字经济在农村推广中的障碍和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2018-02-04.
[2] 新华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2018-09-26.
[3] 安海燕, 马成燕, 何金彪.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以吴忠市为例[J]. 物流科技, 2024, 47(13): 75-78.
[4] 吴鹏, 刘慧君. 数字鸿沟对老年人就业不平等的影响研究[J]. 西北人口, 2024, 45(6): 100-113.
[5] 郭萌萌, 徐子才, 余建宇, 等. 电商发展对中国家庭消费差距的影响[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4, 41(9): 92-110.
[6] 刘颖, 赖凯丰. 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基于1804个县域经验证据[J].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36(7): 1694-1708.
[7] 吕萍, 孔凤竹.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逻辑机理、制约因素及实现路径[J]. 区域经济评论, 2024(3): 98-106.
[8] 许玲丽, 陈云菲. 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女性就业特征的影响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4, 44(9): 2902-2918.
[9] 冯清林.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保障路径[J]. 当代农村财经, 2024(7): 6-10.
[10] 张文珂, 张琳雪, 万立全, 等. 数字经济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J]. 南开经济研究, 2024(5): 14-30.
[11] 李治燕.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路径探索[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17): 20-21.
[12] 严海益. 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J]. 村委主任, 2024(11): 180-182.
[13] 郑茜, 王钤, 王明树.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1996~2020) [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 102-109.
[14] 新华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2024-06-24.
[15] 新华网.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EB/OL].
http://www.banyuetan.org/yw/detail/20210818/1000200033137441629249658276276313_1.html, 2024-06-25.
[16] 王轶, 魏巍. 数字经济推动农村地区共同富裕研究[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24(2): 85-9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