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语法理论下的汉语“是”字句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The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 of Chinese “Shi” Sentences in Uyghur under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e Grammar
DOI: 10.12677/ml.2025.131017, PDF, HTML, XML,   
作者: 刘嘉颀: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 “是”字句维吾尔语对应表达“Shi” Sentence Uyghur Language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s
摘要: 在汉语中,“是”字句是一种非常常见且重要的句型,用于表达事物的属性和特征。而由于汉语和维吾尔语在语言形态上存在差异,维吾尔语中虽然也有一些与“是”字句相似的句型和表达方式,但它们在具体用法和表达含义上存在一些不同,维吾尔语中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词汇能够与汉语中的“是”字拥有对等的含义。维吾尔语中,“是”字的对应表达会因语境和语法的不同而存在多种表达形式。本文将对不同类型的汉语“是”字句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进行分析,以期为汉语和维吾尔语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Abstract: In Chinese, “shi” sentence is a very common and important sentence pattern, which is used to express the attribut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ng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Uyghur in language morphology,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sentence patterns and expressions in Uyghur that are similar to “shi” sentences,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ir specific usage and meanings, and there is no fixed vocabulary in Uyghur that can have equivalent expressions to the Chinese word “shi”. In Uyghur, the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s of the word “shi” may exist in various forms depending on the context and grammar. In this paper, we will analyze different types of Chinese “shi” expressions in Uyghur,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Chinese and Uyghur.
文章引用:刘嘉颀. 构式语法理论下的汉语“是”字句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1): 112-120.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1017

1. 引言

汉语中的“是”字句使用频率极高且功能多样,不仅在表达判断、确认等语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广泛存在于各类语境中,如存在句、比喻句等。然而,由于汉语和维吾尔语在语系归属、语言形态、结构以及表达习惯上存在显著差异,汉语中的“是”字句在维吾尔语中往往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形式,这给汉维语言的翻译和教学带来了不少挑战。近年来,随着构式语法理论的兴起和发展,语言学家们开始从全新的角度审视和分析语言现象。构式语法认为,句子不仅仅是词汇的简单堆砌,而是由词汇和构式本身的意义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每一个句式都有其独特的构式义,而“是”字句作为现代汉语中的重要句式之一,其构式义的揭示和分析对于深入理解汉语句式结构以及汉维语言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汉语中“是”字句的界定

语法学界对于“是”字句的定义存在两种说法。广义上来说,“是”字句指的是形式上含有“是”字的句子。而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对“是”字句的定义又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个观点认为,“是”字句是指由动词“是”作为谓语中心而构成的句子,或者是作为述语或述语中心而构成的句子。另一个观点则认为,“是”作为谓语部分开头的句子就是“是”字句,这种情况与“是”的词性有关。也就是说,“是”的词性影响了我们如何对“是”字句下定义[1]。因此,在界定“是”字句时,最关键的是要考虑“是”的词性以及它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在汉语中,“是”的含义非常丰富,可以在很多种句型里出现。它既可以表示概念,也可以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它既有实词性,也有虚词性。作为实词的“是”,可以单独成句来回复别人的提问,并充当句子的成分。同时,它也可以附属于其他词,构成短语或句子结构。而作为虚词的“是”,可以单独使用、连续使用或与其他词搭配,来表示各种关系。在逻辑学上将具有这种含义的“是”称为“肯定联项”,在修辞学上,“是”又被作为暗喻句中的比喻词。但在语法学上,学者们对于“是”的词性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有的称之为系词、判断词、动词,有的称之为特殊的动词,也有的称之为副词、形容词、代词、连词或语气词[2]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是”字在句子中具体起到什么作用,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观点:(1) “是”在句中可以作为动词或系词。作为动词时,“是”表示肯定的意义,表达事物的存在或发生。例如:“我是学生。”这里的“是”肯定了“我”的身份,表示“我”是一个学生。(2) “是”字可以作为系词,连接主语和宾语。在这种情况下,“是”字并不表达肯定的意义,而是用于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他是我的老师。”这里的“是”字连接了“他”和“我的老师”,表达了两者之间的关系。(3) “是”字可以作为助词,帮助表达句子的语气和结构。例如:“是的”,“确实是”。这些情况下,“是”字并不表达任何具体的意义,而是用于加强语气或连接句子。(4) “是”字在句子表示判断,强调肯定“是”字之前的事物或内容。例如:“这本书是很好的教材。”这里的“是”字强调了前面提到的“这本书”,“是”字后面的内容是对前者的判断。(5) “是”字句在汉语中表达存在、判断或等同的核心意义[3]

总之,“是”字在句子中具有多种作用,需要使用者根据当时的情况和语境来判断具体该怎么运用。但从实际运用来看,在句首、句中或句末,“是”都可以出现。它能构成许多静态格式,这些格式在句中又会发生许多的变化。这些都应被认为是“是”本就的功能,而不是像动词名用或名词动用那样临时变动词性或因习惯而改变的用法。

近些年,一直有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所掌握的理论来对“是”字句这一重要句型进行了详尽的探究。由于汉语和维吾尔语所属语系不同,二者在语言形态和结构以及表达习惯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参考一定文献,对汉语中的“是”字句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进行了分析研究。

3. 构式语法理论下汉语“是”字句的类型

() 判断构式

“是”字最基础的用法是作为判断动词被使用,因此表示判断意义的“是”字句也是最常见的。在这类句中的“是”充当谓语,用于连接主语和宾语以表示判断意义。

1) NP1 + + NP2

例句:(1)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2) 他是一个喜欢穿衬衣的男生。

(3) 他是一名老师。

(4) 书籍是知识的源泉。

(5) 他是十岁。

2) NP + + 小句

例句:(1) 短信的内容是他今天请假了。

(2) 他的想法是我们明天就把东西搬走。

3) NP/VP + + n./VP/adj. +

例句:(1) 他是做生意的。

(2) 这束花是买的。

(3) 毛巾是湿的。

(4) 那扇门是木头的。

(5) 不吃饭是伤胃的。

4) NP + + VPVP + + NP

例句:(1) 学生的任务是认真踏实地学习。/认真踏实地学习是学生的任务。

(2) 最好的方法是按时吃药。/按时吃药是最好的方法。

判断构式“是”字句中的“是”通过连接主语和宾语,来体现主宾之间的等同或类属关系[4]。其中的“NP1 + 是 + NP2”是我们最常使用也最常见到的句式,它可以表示等同、归类等,此时,其前后的内容可以互相交换位置而整句话的意思不变,而当“是”表示类属时,“是”前后内容则不能互换。

() 焦点构式

焦点构式“是”字句中,“是”的作用就是将重点聚焦,从而直观地重点突出“是”字后面的内容,通常是用于突出强调句子所讲述的事件中的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状态等。除此之外,该构式所讲述的事件只能是已经发生过的、确切的事件,并且内容中必须含有动词。表强调意义的“是”字句,其原型结构是表判断意义,在历时作用下,通过隐喻机制慢慢地扩展其表意功能,逐渐演变成一个适应性很强的句式结构,方便适应各种复杂的表达需要[5]

1) NP + + 施事主语、受事宾语/时间/方式/地点 + VP +

例句:(1) 这件衣服是他买的。

(2) 这件衣服是去年买的。

(3) 他是坐公交车去的吗?

(4) 这件衣服是在商场买的。

2) VP + + NP/VP/小句;

例句:(1) 说的就是你。

(2) 幸运的是赶上了公交车。

(3) 可惜的是他在去学校的路上把身份证丢了。

3) + 小句

例句:(1) 是猫把盘子打碎了。

(2) 是我把灯关掉的。

(3) 是医生救了他。

(4) 是他捡到了你的包。

4) NP + + V,小句

例句:(1) 我是说,这个帽子不适合我。

(2) 他是问,明天的安排是什么。

若“是”字句中有疑问词,“是”字后的疑问词就是要聚焦的重点。这种情况下“是”字可以省略或轻读,对原句意义没有影响。

() 存在构式

表示存在关系的“是”字句是存现句中的一种,存现句表示的语义关系主要分为:一表示存在的方位、处所或是存在的时间;二是表示存在的状态或是存在的方式;三是表示存在的事物。所以在表存在关系的“是”字句中,“是”在句中充当动词的成分,相当于表示存在方式或存在状态的意义[6]

1) 处所性词语(处所词/方位词/介宾短语) + + NP

例句:(1) 抽屉里全是垃圾。

(2) 教学楼的前面是操场。

(3) 在客厅的角落是一把吉他。

存在构式“是”字句中,表示某处存在某物时,“是”字还可以替换为“有”。例如例句(3)还可以表达为“在客厅的角落有一把吉他”。此外,“是”所表达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存在,当强调了某空间与某物之间的对应关系时我们还可以在“是”之前加上表示范围的副词,如“就、都、全、净”等。

() 领属构式

1) NP1 + + NP2 (“是”可以省略)

例句:

(1) 我是姐姐,她是妹妹。 = 我姐姐,她妹妹。

(2) 这张桌子是三条腿。 = 这张桌子三条腿。

(3) 他是短头发。 = 他短头发。

2) NP1 + + NP2

(1) 这把伞是我的。

(2) 我们都是出版社的。

(3) 这个杯子是咖啡馆的。

领属构式“是”字句强调的是“是”字前后事物的领属关系,只有名词在此类句中可以作主语,一般也可以省略“是”字而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 断定构式

1) 主语 + + 谓语 + ()

(1) 他是去图书馆了的。

(2) 我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3) 在学校学习是比在家有效率得多。

2) VP1/小句 + + VP2

(1)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2) 互相问候是表示关心。

(3) 老年人学英语是不容易。

3) (X+) + NP/VP ()/小句

(1) 首先是领导讲话,其次是同学们表演节目。

(2) 我们在家里接了两桶水,即便是突然停水也不怕了。

4) NP/VP/小句 + + PP

(1) 我第一次见他是在宿舍。

(2) 新中国成立是在1949年。

(3) 我妹妹写作业是用铅笔。

5) NP/小句 + + X + VP/小句

(1) 他出去打工是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

(2) 家长们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考虑。

断定构式“是”字句可以表达两种不同的语义:一种表示对于一件事情的准确性的肯定或认同,含有“确实”、“的确”的意思;另一种则表达解释隐含深意的含义,先对已发生事实的存在表示肯定,接着再对事件做展开说明,然后通过让步或转折来引出另一个事实或观点。

4. 汉语“是”字句不同句型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 判断构式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1) 汉语中的名谓句通常必须有“是”字连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是”字是连接两个语言片段的一个根本标志。然而在维吾尔语中,由于和汉语的语法体系大有差距,可以仅通过词序来体现清晰的主谓关系,因此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都可以直接作谓语。所以在汉语中表示等同和类属等关系的“是”字句,通常可以用词序排列的方式来表达。例如:

(1) 《呐喊》的作者是鲁迅。<ʧuqan>niŋ aptori luʃyn.

本句中<ʧuqan>niŋ aptori即“《呐喊》的作者”,luʃyn即“鲁迅”,二者之间没有表示“是”的词,其等同关系直接通过语序表达。

(2) 他是我的班主任。u meniŋ sinip mudirim.

本句中u即“他”,meniŋ sinip mudirim即“我的班主任”,二者之间的等同关系直接通过语序表达。

(3) 他们俩是好朋友。u ikkisi jaχʃi dost.

本句中u ikkisi即“他们俩”,jaχʃi dost即“好朋友”,前者被包含于后者,二者之间的类属关系可直接通过语序表达。

(4) 新疆的首府是乌鲁木齐。ʃinʤaŋniŋ mɛrkizi yrymʧi.

本句中ʃinʤaŋniŋ mɛrkizi即“新疆的首府”,yrymʧi即“乌鲁木齐”,前者被包含于后者,二者之间的类属关系直接通过语序表达。

在这些例句中,例句(1)和(2)表达等同关系,所以主谓语可以互相替换位置来进行翻译,对所要表达的语义没有影响。而例句(3)、(4)表达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类属关系,主语和谓语并不完全对等,所以其前后两部分内容不能交换位置进行互译。

2) 动/形谓语句中的“是”,也可以表示等同和类属的意思,这类句子和名谓句的翻译方法是一样的。例如:

(1) 我们的任务是好好学习。bizniŋ wɛzipimiz jaχʃi ɵginiʃ.

本句中bizniŋ wɛzipimiz即“我们的任务”,jaχʃi ɵginiʃ即“好好学习”,前者包含后者,二者之间的类属关系直接通过语序表达。

(2) 子女的美德是孝顺。pɛrzɛntlɛrniŋ gyzɛl ɛχlaqi wapadarliq.

本句中pɛrzɛntlɛrniŋ gyzɛl ɛχlaqi即“子女的美德”,wapadarliq即“孝顺”,前者包含后者,二者的类属关系直接通过语序表达。

3) 当“是”用于解释说明前句内容时,可以借助bol-, degɛn来表达“等同”的意义。

(1) 他是我的朋友。u bolsa meniŋ dostum.

本句中u即“他”,meniŋ dostum即“我的朋友”,bolsa强调主语,翻译时可代替汉语中“是”的作用,表达其前后二者的等同关系。

(2) 幸福是什么?bɛχt degɛn nemɛ?

本句中bɛχt即“幸福”,nemɛ即“什么”,degɛn等于汉语中“是”的意义,强调后者对前者的解释说明作用。

() 焦点构式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1) 由“的字短语”和“是字短语”构成的主谓句,其中“是”字用于表示等同意义,表示“是”字后面的内容就是前面的短语所指代的内容,以此来体现强调和突出的色彩。这种构式通常在维吾尔语中这样表达,例如:

(1) 可惜的是时间全浪费了。ɛpsuslinarliqi waqitniŋ hɛmmisi israp bolup kɛtti.

本句中ɛpsuslinarliqi即“可惜的是”,waqitniŋ hɛmmisi israp bolup kɛtti即“时间全浪费了”,后者是前者所指代的内容。

(2)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事故没有伤人。χuʃallinarliqi bu qetim wɛqɛdɛ adɛm jarilanmidi.

本句中χuʃallinarliqi即“值得庆幸的是”,bu qetim wɛqɛdɛ adɛm jarilanmidi即“这次事故没有伤人”,后者是前者所指代的内容。

2) 强调时间、地点、人物、状态等要素时,维吾尔语中直接将此类代词加在主语后面,并用语气或用dɛl表示程度的加强和情感的变化。例如:

(1) 这本书是他买的。bu kitab dɛl u setiwalɣan.

本句中bu kitab即“这本书”,u setiwalɣan即“他买的”,dɛl可直译为“正是”,用于强调后文代词。

(2) 这支笔是昨天丢的。bu qɛlɛm tynygyn jytyp kɛtkɛn.

本句中bu qɛlɛm即“这支笔”,tynygyn jytyp kɛtkɛn即“昨天丢的”,二者直接通过语序表达隐含的“是”的意义,并通过语气变化强调时间。

(3) 我的钥匙是在他的车上找到的。meniŋ aʧquʧum dɛl uniŋ maʃinisidin tepilɣan.

本句中meniŋ aʧquʧum即“我的钥匙”,uniŋ maʃinisidin tepilɣan即“在他的车上找到的”,dɛl用于强调后文代词。

(4) 做饭的是我,生孩子的是我。tamaq etkyʧimu mɛn, bala tuɣquʧimu mɛn.

本句中tamaq etkyʧimu即“做饭的”,bala tuɣquʧimu即“生孩子的”,其中的“mu”表示语气上的强调,mɛn即“我”。

(5) 我要的是那本书。meniŋ alidiɣinim dɛl muʃu kitab.

本句中meniŋ alidiɣinim即“我要的是”,muʃu kitab即“那本书”,dɛl可直译为“正是、就是”,用于强调后文。

() 存在构式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1) 汉语“是”在存现句中表示存在,主语一般为处所词语,含有“有”的意思,在维语中译为bolsa, idi, bar。例如:

(1) 山上全是松树。taɣniŋ hɛmmɛ jeridɛ qariɣaj bar.

本句中taɣniŋ hɛmmɛ jeridɛ直译为“山上所有地方”,qariɣaj即“松树”,bar即“有”,等同于汉语存现句中表示存在的“是”字。

(2) 靠墙是一排书架。tamɣa jɵlɛkljk turɣini bolsa kjtab ʤazjsi.

本句中tamɣa jɵlɛkljk turɣini即“靠墙的”,kjtab ʤazjsi即“书架”,bolsa起强调作用,表示存在意义,等同于汉语存现句中表示存在的“是”字。

(3) 他的包里是书。somkisiniŋ iʧidɛ kitab bar idi.

本句中somkisiniŋ iʧidɛ即“他的包里”,kitab即“书”,bar idi直译为“有”,表示存在意义,等同于汉语存现句中表示存在的“是”字。

2) 句末“是”字句的“是”表示存在或存在的范围大、数量多,维语一般用ʤiq\kɵp, bar表达。例如:

(1) 试卷到处都是。imtihan qɛɣizi hɛmmɛ jɛrdɛ bar.

本句中imtihan qɛɣizi即“试卷”,hɛmmɛ jɛrdɛ即“到处”,bar即“有”,体现存在的范围大。

(2) 这种水杯我那有的是。bundaq istakan mɛndɛ ʤiq.

本句中bundaq istakan即“这种水杯”, mɛndɛ即“我那里”,ʤiq即“很多”,表示存在的数量多。

() 领属构式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在维吾尔语中表示领属关系时,通常用领属格niŋ表达。例如:

(1) 这房子是我妈妈的。bu ɵj apamniŋ.

本句中bu ɵj即“这个房子”,apamniŋ即“我妈妈的”,通过领属格直接体现领属关系,省略的“是”字可通过语序和语气表达。

(2) 那个包是我的。u somka meniŋ.

本句中u somka即“那个包”,meniŋ即“我的”,通过领属格直接体现领属关系,省略的“是”字可通过语序和语气表达。

() 断定构式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1) 如果要突出强调意义,就用rast, rastinla, hɛqiqɛtɛn, mana等表示强调性的词语。如果强调意义并不明显,可以按照维吾尔语的表达习惯直接将“是”省译,直接用语气来体现要强调的内容。例如:

(1) 养花是不难。gyl beqiʃ hɛqiqɛtɛn tɛs ɛmɛs.

本句中gyl beqiʃ即“养花”,tɛs ɛmɛs即“不难”,hɛqiqɛtɛn直译为“确实”,以此突出强调意义。

(2) 他是从这条路逃跑了。u rastinla bu joldin qeʧip kɛtti.

本句中u即“他”,bu joldin qeʧip kɛtti即“从这条路逃跑了”,rastinla直译为“当真、的确”,以此突出强调意义。

(3) 法律是这样的无私和公正。qanun mana ʃundaq ʃɛχsijɛtsiz wɛ adil.

本句中qanun即“法律”,ʃundaq ʃɛχsijɛtsiz wɛ adil即“这样的无私和公正”,mana直译为“这里、这样”,在此用于强调语气。

2) 把“是”字放在开头引导后面主谓句的,“是”有“凡是”的意思,用于强调主语,翻译成维吾尔语时一般可以省略,或用其他语法形式代替,来体现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联系。例如:

(1) 是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oquɣuʧi bolɣandikin jaχʃi ɵginiʃ kerɛk.

本句中oquɣuʧi即“学生”,bolɣandikin即译为“是”,jaχʃi ɵginiʃ kerɛk即“应该好好学习”。

(2) 是什么种子就收获什么果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nemɛ terisaŋ ʃuni alisɛn.

本句中nemɛ terisaŋ直译为“你如果种什么”ʃuni alisɛn直译为“就会得到它”,通过条件式表达了主谓语之间的联系。

3) “是……的”结构,意在把语气加重来体现对内容的强调。维吾尔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固定搭配,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直接用语气体现强调意义。例如:

(1) 他是一定愿意去的。u beriʃqa ʧoqum unajdu.

本句中u即“他”,beriʃqa unajdu即“愿意去”,ʧoqum即“一定”,可通过加重语气来体现对内容的强调意义。

(2) 北方的雪是很美的。ʃamalniŋ qarliri nahajti gyzɛl.

本句中ʃamalniŋ qarliri即“北方的雪”,nahajti gyzɛl即“非常美”,通过加重语气来体现对内容的强调意义。

(3) 我是不会唱这种歌的。mɛn bundaq naχʃini hɛrgiz ejtmajmɛn.

本句中mɛn即“我”,bundaq naχʃini ejtmajmɛn即“不唱这种歌”,hɛrgiz即“绝不”,可通过加强该词的语气来体现强调意义。

5. 结语

任何一种语言的结构规律都是基于语言事实进行概括的,无法脱离现实语言而仅从逻辑观点去探讨语法,故对实际日常的语料进行对比分析才是得出结论的最优路径。本文主要探究了汉语“是”字句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种语言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也有一些差异和独特之处。我们可以得出,“是”是汉语中一个特有的语言现象,所以在维吾尔语中没有固定的能够与之对译的词,翻译方法也多种多样。因此,我们还需进一步对比大量的语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以发现“是”字句的学习和翻译规律,为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为语言学习和应用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燕. 汉语“是”字句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D]: [硕士学位论文].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 2013.
[2] 常雅文, 海丽恰姆·买买提. 汉语“是”字句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 6(23): 49-52.
[3] 张和友. “是”字结构的句法语义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4] 胡诗晨. “是”字句的句法语义功能及教学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20.
[5] 宋晨晨. “是”字句的认知理据探析[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2016.
[6] 程程. 基于三个平面理论的“是”字句维译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喀什: 喀什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