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商助力丹寨县吊瓜产业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E-Commerce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anging Melon Industry in Danzhai Coun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意义。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商发展态势迅猛,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丹寨县吊瓜产业在电商的助力下,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电商发展仍存在产品竞争力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电商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Abstrac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alizi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Rural revital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lectricity development momentum, injected new momentum for the r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Danzhai Hanging Melon industry under the help of electricity, created obvious economic benefits, social benefits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but electricity development still insufficient product competitiveness, imperfect infrastructure, electricity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we propose solution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and strengthen policy support and guidance.
文章引用:杨雪梅. 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商助力丹寨县吊瓜产业发展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1): 1555-1561.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1191

1. 引言

为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如城乡二元结构、城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医疗教育资源不同、社会保障相异、乡村衰落等,党的十九大报告创新性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展开,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关键环节[2],具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提供物质基础的重大意义,乡村产业已逐渐成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柱。2014年国家正式启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和2015年首次提出“支持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农村电商发展越来越得到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的重视[3]。随着农村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不断拓宽了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4],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激发农村致富潜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农村电商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了产品的流通环节,提高了农民的经济利益,通过培育电商业态,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实现弯道超车[5]。农村电商的发展对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电商如何助力丹寨县吊瓜产业发展,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行的思路与政策。

2. 丹寨县吊瓜产业发展现状

2.1. 吊瓜与丹寨县

吊瓜学名栝楼,属葫芦科,是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果实近球形,熟时橙红色,有扁平形种子,采摘期为9~11月,栝楼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根、果皮和种子皆可入药,另外,吊瓜地下块茎富含优质淀粉,是酿造和开发保健养生酒的优质原料[6]。主要分布于中国辽宁、华北、华东、四川、陕西、云南、贵州等地,随着需求量的增加,现以人工栽培为主。

丹寨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西部,因海拔较高,自然气候凉爽,素有“云上丹寨”的美誉。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丹寨县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这里民风淳朴,自然环境优美,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度假的胜地。但是作为地处大山深处的小县城,丹寨县的脱贫致富之路走得并不容易,该县土地资源相对贫乏,以丘陵和山地为主,不宜进行大规模的机耕。以排调镇为例,全镇几乎没有一块超过百亩的连片耕地,现存农田中,15~25度的农田占30%,25度以上的农田占60%,且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7]。因此丹寨县想要靠发展产业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进而带领当地贫困居民实现脱贫致富,选择适宜的产业就变得非常关键。

2.2. 产业由来与规模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是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丹寨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选择是发展农村产业的关键一步,只有选准与本地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产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8]。丹寨县一直积极探寻适宜的山区产业品种和与之配套的发展模式,从2015年开始,在党政班子成员的带领下,丹寨县各乡镇建立起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各类瓜果蔬菜例如白菜、辣椒、哈密瓜等等,贫困户收入有了大幅提高。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针对吊瓜产业投入成本较少、技术要求不高、对土地要求不严可以利用山坡、沙滩、沟坎等成片种植及市场成熟稳定和经济价值高等优势[9],丹寨县于2018年选择吊瓜这个“药食两用”产业,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计划引进了浙丹食药用菌开发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推广发展吊瓜种植产业。

截至2022年,丹寨县吊瓜种植总面积达10,700亩,年产吊瓜子950吨,产值达2850万元,覆盖全县4782户19,606人1。吊瓜种植范围辐射全县,龙泉镇、扬武镇、兴仁镇、排调镇、南皋乡、雅灰乡均有种植,其中雅灰乡2022年种植吊瓜面积达1316.2亩,产值达517万元以上2

2.3. 吊瓜种植模式

丹寨县吊瓜的种植以吊瓜套种板蓝根模式为主,套种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一种种植方式。吊瓜是攀援型作物,植株之间距离较大,秋冬季可在行间空余的土地上套种其他作物,比如绿肥、油菜或其他蔬菜。板蓝根耐阴喜阴,它的根系是有名的中药材,茎叶则可制作成当地苗族蜡染的染料;吊瓜生长的藤蔓在瓜架上铺设出大片天然的绿幕刚好可以为板蓝根遮荫,两种作物习性互补、共生共荣,因此丹寨县选择在吊瓜田里套种板蓝根,达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能的效果。吊瓜每亩产值6000块左右,板蓝根每亩产值4000块左右,吊瓜套种板蓝根每亩总产值在9,000~10,000块之间3,发展吊瓜套种板蓝根立体农业,不仅有利于提高山区土地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还使得种植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为产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2.4. 产业发展效果

2.4.1. 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农民增收

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和工农产品剪刀差的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很多青壮年人选择外出务工,据统计2022年丹寨县农村劳动力共有7.68万人,在省外务工人员达4.5万人,剩下的3.18万人大多都是留守的中老年人和妇女4。由于丹寨县是一个以苗族为主,水、汉等多民族聚居的县城,少数民族占比高达89.69%,且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很多中老年人和妇女文化水平不高,留守农村,他们基本上没有工作机会,经济收入为零。但是随着吊瓜等产业的发展,以建档立卡户为主的村民可以在基地上务工,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例如:兴仁镇烧茶村的吊瓜产业,让306户村民享受到了乡村产业振兴带来的红利,每年的用工人数大概在13,000人次5,每人每天的工钱为100元,工作时间10个小时,大幅提高了留守老人和妇女的幸福感。

2.4.2. 提高闲置土地资源利用率助力增产增收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的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80后不想种地,90后不懂种地,00后不问种地的社会现象屡见不鲜[10]。农村的衰退造成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落后使很多人不愿意留在农村继续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农民工进城务工然后把子女接到城里上学的数量十分庞大,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已经在城里买房安家,虽然在户籍上还是农民但基本不从事农业生产了。同时还有很多农村的年轻人也选择外出打工,因为务工所得年收入远远高于在农村务农的年收入,并且还有机会学习各种专业技术,增长见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土地抛荒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吊瓜产业的发展让这些土地有了用武之地,重新焕发出生机。在丹寨县政府的带领下,种植吊瓜的村子都建起了合作社,村民可以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也可以流转给村里的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农户每年都能拿到租金,一方面扩大了吊瓜的种植面积,另一方面也激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的价值,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2.4.3. 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提高生态效益

产业生态化,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底蕴”。绿色发展是一场发展观的深刻变革,是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生态产业化是乡村振兴的“绿色动能”,良好生态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1]。生态产业化就是遵循产业发展的原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对绿水青山的产业化开发与管理。

丹寨县吊瓜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吊瓜套种板蓝根的套作方式,充分利用了土地、阳光和水等自然资源并且对污染物质的排放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在确保产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了环境污染。同时丹寨县政府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与浙江省浙丹食药用菌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县域内建立了吊瓜子加工厂,农户生产出来的吊瓜在短时间内就能加工成产成品并上市,省去了长途运输的过程,既可以减少运输损耗又能节省运费。吊瓜产业与加工产业的紧密结合,保障了农户的销路,为农户种植吊瓜增强了信心,使得吊瓜产业得以持续发展。同时加工业的介入有利于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了吊瓜的经济效益,实现农户与企业的双赢。

3. 电商助力吊瓜产业发展机制

3.1.扩大市场范围,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丹寨县吊瓜的初级产品主要有三种销售模式:第一种是农户直接销售,也就是农产品生产者通过自家人力、物力把农产品销往周边地区。农户可以将吊瓜卖给企业,也可以自己在周边市场上寻找出价更高的买者进行交易。第二种是依托合作社销售,通过合作社销售,农民的产品有了销量保障,同时合作社的统一管理也有利于产品规模的形成。第三种是企业统一收购,浙丹食药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对合作社和农户生产的吊瓜实行保护价收购,吊瓜子的收购价格为15~20元/kg。公司与农民签订合作协议,针对农民生产的吊瓜的不同等级、质量、规格等提前商定不同水平的收购价,一方面可以激发农户的种植热情,提高吊瓜的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有力保障了种植户的收入,解决了产业发展中农户强生产弱销售的难题。

精加工吊瓜产品的销售方式有线上和线下两种。线下主要依靠批发市场、大中小型超市进行销售。经过工厂深加工的吊瓜子通过批发市场直接销往全国各地,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市场交易,但是由于缺乏品牌优势交易价格往往偏低,经济效益不高。丹寨县农村电商发展迅速,2022年以来,丹寨县通过“政府搭台、行业助力、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方式,引入贵州电商云团队,共同建设电子商务直播基地,利用“互联网+”推动农特产品出山,增加丹寨县旅游资源的曝光度,推动农旅结合发展,吊瓜作为特色产品,其销量在电商的作用下大幅提升。

3.2. 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增加就业岗位

近年来,丹寨县政府通过“三抓手”推动电商产业发展。一抓企业入驻,充实电商主体。目前共有贵州黔锦盛世科技贸易有限公司、贵州省丹寨县羊甲农产品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黔锦盛世科技贸易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入驻电商创业园,电商主体不断壮大,为农特产品销售打通必要渠道。二抓电商培训,提高人才素质。通过开展农特产品销售技能提升培训和就业创业辅导,吸引更多有识青年返乡创业。三抓基地建设,搭建直播平台。丹寨县电子商务直播基地以1 + 7 + X的模式建设运营,已建成1个县级直播基地,县级直播基地建设含:专业直播间7间、培训中心1间、剪录中心1间、选品中心1间、企孵中心1间、运营中心1间、交流中心1间6。同时,专业直播间均配备专业直播设备,满足多功能多场景应用直播使用。在7个乡镇(街道)分别建设一个镇级村播中心,目前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电商创业园为丹寨县的发展注入新动能,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吸引大批青壮年返乡创业,人才兴则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3.3. 强化品牌意识,提升经济效益

丹寨县政府积极推进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定期或不定期通过微信公众视频号开展电商直播,将县域文旅文化、农特产品、休闲景区景点等进行网络直播宣传,打造网红打卡点。同时,引导黔丹硒业、硒锌商薯、千里苗疆、浙丹食用菌、国春银饰、宁航蜡染等农特产品企业开设网络直播,开辟销售市场。电商直播和短视频的火热为丹寨县带来了流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锦鸡舞、蜡染、古法造纸、鸟笼工艺;自然资源如龙泉山杜鹃花、排廷瀑布、高要梯田;文化资源如芦笙、苗歌、刺绣;农产品如吊瓜、城江西瓜、富硒辛米、茶叶、黑毛猪、酸制品、蓝莓等为主要内容的短视频及直播,其浏览量、点赞量、转发量突增。

丹寨县深入挖掘农产品特色,进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策划,打造网络农产品精品,先后建成“云上丹寨”系列特色馆、旗舰店、网店、微商、微店454个,为发展“数字经济”插上了“线上 + 线下”的安全翅膀,使“云上丹寨”系列品牌生根发芽,为丹寨县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数实融合基础。

3.4.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乡村物流脉络

2016年8月,丹寨县凭借“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开始积极推进全县电子商务发展,制定丹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方案,通过电商基础支撑体系建设、物流仓储冷链冷库体系建设、电商运营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等,开展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系统、电商精准扶贫专项活动、电商产品物流管理系统、电商服务站点运营服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运营服务、电子商务培训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系统等农村电商发展子项目,推进项目实施。截至2020年11月,在乡镇及行政村设立便民店、邮政服务站点、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共84个,覆盖4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辐射10万余人口7。目前,丹寨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物流运营配送服务网络基本能满足农村电商物流需求,能实现1~3天内送到农村,农村电商快递物流脉络基本打通。

4. 丹寨县电商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4.1. 农业基础薄弱,产品竞争力不足

丹寨县山多地少,土地零散,农业基础落后,县域内大部分农特产品只能小规模发展,质量不优,无法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虽然近年来有企业入驻带动吊瓜等产业发展,在种植、加工、包装、品牌认证等环节有所优化,但在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仍旧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农产品当前仅有外观图片展示而缺乏营养指数、质量追溯、安全保证、售后服务等详细介绍,而且农产品规模小、结构单一、产销环节信息不对称、加工及运输成本高等情况使得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产品电商难以满足消费体验需求,想在短时间内解决农产品货源短缺及产品标准化等问题使电商销售可持续运转依然存在较大困难。

4.2. 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成本高

丹寨县地处偏远山区,道路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滞后,乡镇道路狭窄、路面不平整、急弯路段多,乡村网络信号弱、网速慢、网费高等问题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大规模运输和电子商务开展。物流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是农产品出山的重要保障,但丹寨县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无法满足不同类型农产品在冷藏和运输等方面的需求,生鲜产品运输时间长,容易出现变质和破损现象,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问题丞待解决。物流资源缺乏共享,电商之间竞争大,物流成本偏高。近年来,各大电商积极开发乡镇资源,设立服务网点,但农村人口较为分散,网点大多集中在乡镇中心,导致农村物流资源配置不均与浪费现象并存。

4.3. 电商专业人才匮乏,发展势能弱

丹寨县村级电商服务平台基本搭建,但负责管理和运营的负责人文化程度较低,且电商知识不足,导致少数村级电商服务站建成后存在业务开展不畅的情况,同时,县内电商服务企业及电商经营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电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迫切需要既了解农业产业又精于网络、物流和营销全能高端人才领航,受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具备能力的电商精英倾向于在城市中谋求发展,不愿迁徙至农村地区。针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项目多为短期课程,这些项目主要解决农民在电商平台上的基本操作问题,却难以培养真正引领行业的电商人才,造成农村电子商务领域人才短缺问题显著。

5.推动丹寨县电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5.1. 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提升产品质量

农产品销路不畅,主要问题在于农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参差不齐,产品无法实现批量产出,以次充好,包装不规范,不统一,品牌意识差,无法满足互联网市场的消费者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措施:首先,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转变农民的生产经营理念,让农民了解标准化生产对农产品可持续经营的意义,由政府牵头制定标准化生产规范,积极引进农业保险制度,分担农业风险,引导农户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生产。其次,在农村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省内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派技术骨干到乡镇进行培训,普及科学技术,根据农产品种类、农产品生长周期与生长环境等对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用量进行统一规定,在保证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保障质量,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最后,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与溯源体系,通过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生产、包装、销售、运输等全流程进行实时监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发现农产品质量问题能够做到实时追溯,保证问题高效解决。

5.2. 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运输成本

首先,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包括道路硬化、拓宽、改造等,解决农村道路不通、路面坎坷、交通网络结构混乱等问题。规划合理的交通布局网状结构,构建能够高效运转、适应物流配送的农村交通网络结构。其次,整合城乡电商服务网点资源,对其进行合理规划,辐射范围扩大,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搭建农业数字平台,明确不同类型农产品的品质、存储等特点,健全冷库、冷链运输体系,结合农产品追溯系统,使消费者能够随时、便捷查询农产品信息,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品质的消费期待。最后,优化电商配套服务,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建设电商小院、电商服务站等服务点,引入“站长”或“合伙人”模式,搭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农村电商产业发展与农村数字服务相融合。

5.3. 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提升电商人才素养

一方面,政府应出台针对电商人才的专项政策,如设立电商发展专项资金,为电商人才提供资金支持、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财政扶持。制定人才引进、培养和留用的优惠政策,如设立人才引进奖励、提供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配套措施,增强电商人才的归属感和吸引力。另一方面,鼓励电商企业与高校、职业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模式,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开设电商专业课程,将电商相关内容纳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电商人才。支持电商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扶持、市场开拓等服务,帮助他们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6. 结语

本文阐述了丹寨县吊瓜产业发展现状,对电商助力产业发展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丹寨县电商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产业兴旺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但农村电商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期间会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政府、企业、银行等多方机构通力合作,才能使其高效、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在电商的推动作用下也会早日成为现实。

NOTES

1数据来源:黔东南日报——丹寨县:小小吊瓜铺就群众致富路。

2数据来源:丹寨县人民政府网新闻中心——乡镇风采|雅灰乡:“三个三”壮大村集体经济。

3数据来源:天眼新闻:“小吊瓜”成为“大产业”——丹寨县吊瓜产业实现持续发展三步走。

4数据来源:丹寨县人民政府网政务公开专栏。

5数据来源:【聚焦】贵州丹寨:吊瓜喜迎丰收 农民致富有路。

6数据来源:丹寨县人民政府网新闻中心:丹寨县“三抓手”推进电商产业大发展。

7数据来源:天眼新闻:部门动态|丹寨县积极发展电商推动县内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立胜. 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系统性把握[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4): 36-38.
[2] 朱启臻.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产业——产业兴旺的一种社会学解释[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5(3): 89-95.
[3] 张硕, 乔晗, 张迎晨, 等. 农村电商助力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管理学报, 2022, 19(4): 624-632.
[4] 洪勇.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促进政策[J]. 商业经济研究, 2016(4): 169-171.
[5] 邱子迅, 周亚虹. 电子商务对农村家庭增收作用的机制分析——基于需求与供给有效对接的微观检验[J]. 中国农村经济, 2021(4): 36-52.
[6] 沈俊剑, 庄贺, 唐春蓉, 宗琪, 雷泞菲, 成涛. 不同产地瓜蒌子中脂肪酸GC-MS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52(10): 2414-2416, 2419.
[7] 张海鹏. 要素资本化、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基于贵州省丹寨县的调查研究[J].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7, 8(5): 133-155.
[8] 刘红岩. 中国产业扶贫的减贫逻辑和实践路径[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36(1): 156-167, 205.
[9] 左清文, 廖任娅. 四川巴州吊瓜套作羊肚菌高效种植模式[J]. 农业工程技术, 2019, 39(8): 52-54.
[10] 农发行粮食安全战略研究课题组, 修竣强. 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问题研究[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21(12): 32-37.
[11] 吴晓华, 郭春丽, 易信, 等. “双碳”目标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22(5):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