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高中英语学习中,阅读与写作是两项关键技能,但同时也是许多学生面临的难题。当前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学用分离”的问题[1],即学生往往仅关注语言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语言使用当中。这种偏重于语言输入而忽略输出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针对这一问题,王初明和亓鲁霞提出读后续写这一题型,应强调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紧密结合,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2]。此外,《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也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等更高的要求[3]。尽管如此,作为一种新兴题型,读后续写在教学与学习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李斌的研究显示,考生在读后续写题型中的得分普遍不理想[4]。基于当前读后续写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的读后续写教学设计,旨在为英语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并帮助学生提高读后续写的质量。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中国学者文秋芳于2015年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5]”。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核心;“学用一体说”,主张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全人教育说”,倡导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目标的教育。教学假设则涉及输出驱动假设,认为产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输入促成假设,强调通过提供材料来促进学生的知识产出;以及选择性学习假设,主张根据产出需求选择适当的学习材料。教学流程分为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驱动阶段包括展示交际场景、体验产出任务和明确教学目标;促成阶段涵盖描述产出任务、引导选择性学习以及指导产出练习;评价阶段则包括即时和延时评价,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5]。
目前,有很多学者将各种不同的教学理论应用到了读后续写当中,主要有逆向教学设计、支架式教学、思维导图等。比如,马超结合实例将逆向教学设计应用于高中英语读后续写当中,他认为基于此设计理论,可以更好的确定教学目标、评价标准,进行活动设计与教师反思,以促进学生核心素质的提升[6]。刘伶基于支架式教学在课堂上对读后续写进行了情节、思维、语言和评价方面的搭建,并证明了其有效性,为读后续写提供了一条可行性路径[7]。龚胡娟探究了思维导图式板书在读后续写中的应用,提出首先在读前进行“头脑风暴图”板书,在读中进行“鱼骨图”板书,在读后进行“内容分解图”板书,之后借助板书进行续写活动[8]。但是这几种教学理论存在不足,逆向教学设计强调从最终的学习目标出发,反向设计教学活动[9]。这种方法有助于确保所有教学环节都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展开,但可能过于侧重于结果,忽视了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和互动。产出导向法(POA)在读后续写中的应用相比逆向教学设计、支架式教学和思维导图具有独特的优势。与逆向教学设计相比,POA不仅关注最终产出,还强调通过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实现语言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10]。支架式教学法强调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支持作用,通过逐步减少对学生的帮助,促进学生独立完成任务[11]。这种方法适合个别化教学,但在大班教学中可能难以实施。但POA鼓励学生自主挖掘阅读文本的内涵和知识点,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求知欲望。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将抽象的思维具象化,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关键信息,但这种方法可能无法充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相比之下,POA不仅关注内容的组织,还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2]。
总的来说,产出导向法在读后续写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产出、强调互动和反馈等方面。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用分离”的问题,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1.2. 读后续写
读后续写由学者王初明于2012年提出,这种题型提供一篇不完整的文章,要求学生在理解已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续写。它结合了阅读理解与写作技能,结合了语言理解与产出,既包含输入又包含输出。在读后续写的任务中,学习者首先需要深入理解提供的材料,然后根据理解和给定的指引,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语言技巧来延续文章内容。这一方法特别强调语言的一致性,涉及内容、主题、风格、表达、结构及语法等方面。完成读后续写任务,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良好的语言能力,还需具备一定的创造力。这一训练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促进了他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13]。
2.1.3. POA与读后续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POA的研究并不多,主要集中于POA发展建议与实验研究方面,比如Ellis为POA进一步发展提出适当的评估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POA培训、社会互动的重要性等[14]。国内对POA在写作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写作教学、写作模式构建和有效性研究方面。在写作教学方面,张翼和陶立军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基于POA的写作教学对于提升学生作文中的语法、内容等方面有显著效果[15]、王颖在其论文中运用POA理论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英语写作教学中,构建了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体系[16];在写作模式构建方面,关成勇和郭万群以POA为教学理念,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构建了英语应用文写作多元评价理论框架[17]、李楠楠基于POA理论,对英语写作思辨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构建[18];在有效性研究方面,张文娟对运用POA理论对大学英语写作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证明了实验班学生对单元语言项掌握更好[19]。POA研究的阶段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对中等教育阶段的POA写作研究较少,关注读后续写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更少。
国外对读后续写的研究虽然不多,但是在阅读与写作的相互关系方面研究相对较多,可以为读后续写提供借鉴。比如Steve Graham提出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写作和写作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反之亦然。因此,他提出应该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相结合[20]。国内对读后续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策略探究、理论应用和协同效应研究与有效性研究方面。在策略探究方面,郭鑫钰结合实例,对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要遵循实践性、指导性、开放性原则来创设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21]、张文圣提出在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读后续写策略,即梳理细节,预设主题;逆向设计,构建主题;围绕主题,评价写作,通过此策略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22];在理论应用方面,陈彩燕结合实例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高中英语读后续写当中,她认为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探索现实世界;借文本之力,促进其知识与能力构建;凭情境之助,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热情[23];在协同效应研究与有效性研究方面,姜琳,陈锦用实验证明了读后续写可以提升学习者的语言产出表现,对学生写作语言的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都有影响[24]。这些都可以为POA之下的读后续写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发现,POA理论之下的读后续写教学模式设计研究及应用比较少,因此,笔者将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
2.2. 读后续写现存问题
尽管读后续写有其显著优势,但作为一种新型题型,它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在教学层面,众多教学方法的涌现让教师们难以迅速确定最适合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由于教学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不成熟的现象,这要求教师们持续进行学习和研究。同时,一些高中未设置专门的读后续写课程,导致教师无法充分投入时间于此,长此以往,可能会降低对读后续写的重视程度[25],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的写作成效。
在学生学习方面,他们在阅读和理解给定续写材料时,常常出现理解不深入的问题。他们可能没有充分把握原文的内容、风格或语境,结果导致续写内容与原文不吻合、逻辑不一致或文章结构不连贯。另外,受语言技能所限,学生在词汇、语法和句型运用上遇到困难,无法运用更丰富的词汇和句型,这影响了续写质量。有些学生可能过分依赖原文内容,仅是简单延伸原故事情节,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挥。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在续写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需要教师予以关注和指导。
2.3. 产出导向法的适切性
产出导向法(POA)理论建立在输入假设和输出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作为学生输入,从而在语言、内容和结构方面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句型和结构。这要求教师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原文的内容、风格和语境。在输出阶段,学生利用这些输入材料进行创作,在此过程中,他们不断反思和识别自己写作中的不足,并进行改进,以更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而促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POA强调“学用一体”的理念,既注重学生的输入,也关注他们的产出,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POA的评价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这不仅能促使学生相互反思和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推动他们在写作方面的持续进步。
3. 产出导向法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设计
3.1.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基于产出导向法(POA),分为三个主要环节:驱动、促成和评价。在驱动环节,教师将播放一段视频并提问,鼓励学生进行口语展示并讨论视频主题;在促成环节,将从内容、语言和结构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输入;在产出环节,学生将有十五分钟的时间进行续写;最后的评价环节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反馈进行作文修改。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两个课时,每课时40分钟。
3.2. 课例设计
本文以2022年新高考I&II卷读后续写真题为例,展示如何应用产出导向法来设计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
3.2.1. 基本信息
(1) 文本分析
What:文章讲述了十岁小男孩David,尽管患有脑疾病且行动不便,却因不愿被疾病限制而决定参加越野跑比赛。虽然他训练时速度不快,但从未缺席,比赛中也坚持到了最后。
Why:David之所以决定参赛,是因为他有着非凡的决心和毅力。他在学校被视作普通孩子,得到同学们的鼓励并参与各项活动。作为特殊教育老师,作者对David的挑战有深刻理解,并对他的决定感到自豪。文章通过描述David在比赛中的表现和训练中的坚持,展示了他面对困难的积极态度和坚强意志。
How:本文是记叙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和描述性语言,通过清晰的时间线和情节连接词,按事件、子事件和支持要点的层次结构组织信息,使用情境嵌入来介绍背景信息,增强文本连贯性。
(2) 学情分析
Know:学生之前已学习过关于坚持和人物情感方面的短语及写作逻辑词。
Want: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学习如何基于产出导向法构建读后续写文章框架,积累词汇和实用句型。
Learn:学生将掌握产出导向法下的读后续写框架,并学会依据评分标准评估作文,同时认识到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坚持的重要性。
(3) 教学目标
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将能够:
① 语言能力:恰当使用连接词,提升文章连贯性和流畅性。
② 文化意识:关注文中的情感表达,领会作者意图,并升华主题。
③ 思维品质:从内容、语言、结构三方面构建续写内容,全面考虑文本一致性。
④ 学习能力:根据读后续写评分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2.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阶段一 驱动环节(15')
活动一:导入
教师播放运动员高弘博在脚踝骨折情况下仍坚持参赛的视频,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邀请学生口头回答以下问题:
Q1: What impresses you most in this video and why?
Q2: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Gao Hongbo who were injured at the 2022 Winter Olympics?
Q3: What spirit is worth learning from Gao Hongbo?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问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口语回答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词汇、短语或句式方面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弥补不足,促进后续学习。)
活动二:讨论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视频中展现的主题,如勇气、坚持等,并思考这些主题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每个小组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故事的主题和情节进行可视化表示,为接下来的写作活动做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为后续写作做好准备。)
阶段二 促成环节(25')
活动一:内容促成——阅读四大要素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找出叙事的四大要素,见表1。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明确文章的四大要素。)
Table 1. 4 elements
表1. 四大要素
Content |
4 elements |
Who: I, David, students from seven different primary schools, coach |
Where: thick evergreen forest |
When: the day of the big cross-country run |
What: David decided not to run due to the fear of being laughed at by others. |
活动二:内容促成——阅读细节
教师利用阅读圈给每个小组的成员分配任务。阅读组长负责组织小组阅读和讨论,并展示问题。单词大师负责获取与坚持和人物情感相关的词汇,比如determination,uncomfortably。情节跟踪者负责整理故事情节,并深入理解与分析。语篇解读大师则负责分析篇章的衔接手段,如after、then等。实际生活联系者负责将故事与现实相联系,并预测故事的结尾。小组阅读圈任务结束后,总结者负责展示小组的阅读成果[25],见表2。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圈促进小组合作,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Table 2. Reading circle
表2. 阅读圈
角色名称 |
任务描述 |
单词大师 |
获取与坚持和人物情感相关的词汇 |
情节跟踪者 |
梳理故事情节 |
总结者 |
展示本阅读圈的阅读成果 |
阅读组长 |
组织小组阅读和讨论,展示问题 |
语篇解读大师 |
分析篇章的衔接手段 |
实际生活联系者 |
联系实际,预测故事的结尾 |
活动三:语言促成——单词、短语和句型学习
第一自然段的情节是“我”和David坐在一起,但是他并不看“我”。整体基调是偏矛盾和焦虑的,但是后续又出现转机,David的心情有所好转。第二自然段的情节是David决定走上赛场,参加比赛,整体的基调是令人激动和振奋人心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情绪、动作、心理描写及主题这四方面的单词(不限制词性)、短语与句式。小组讨论,以列框架的形式写出这四方面的内容。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结构和句子,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与模仿。
(1) 单词
Emotional description:___________
Action description:______________
Mental description:_____________
Theme: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短语
Emotional description:___________
Action description:______________
Mental description:_____________
Theme: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句型
Emotional description:___________
Action description:______________
Mental description:_____________
Theme: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结束之后,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展示。然后,教师向学生呈现更多单词、短语和句型,供学生学习与积累。
活动四:结构促成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四句式”确定续写框架,见表3。
Table 3. “Four-sentence pattern”
表3. “四句式”
Step 1 |
先写最后一句(主题句) |
Step 2 |
再写衔接句(第一段的最后一句) |
Step 3 |
根据所给段首句写角色的情感 |
Step 4 |
补全续写每段的中间内容 |
之后,教师给学生解释3 principals (action-response, conflict-solution, negative-positive)方法的运用,比如Para. 1 We sat down next to each other, but David wouldn’t look at me. (根据conflict-solution原则和action-response原则)“我”和David一起坐下,但是David不看“我”,David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会说什么?做什么?接下来之后“我”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会说什么?应该做什么?Para. 2 I watched as David moved up to the starting line with the other runners. (根据conflict-solution原则)“我”看着David和其他选手一起站上起跑线,David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根据negative-positive原则)结合上文所写,思考本文体现的主题是什么,对文章进行升华。通过了解三大原则,更好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与续写。
(设计意图:利用“四句式”引导学生写出续写框架,并给学生提示3 principals,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续写。)
第二课时
阶段三 产出环节(15')
教师要求学生在十五分钟之内完成这篇读后续写,并提醒学生注意内容、语言、结构和标点符号。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产出,以完成续写内容。)
阶段四 评价环节(23')
活动一:学生自评
写作完毕之后,教师在PPT上为学生呈现读后续写评分标准,并引导学生自己对作文进行评价与打分。
活动二:同伴互评
写作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与同桌交换作文,并引导他们根据评分表仔细评估手中的作文,提醒用红笔标出并纠正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等错误。
活动三:教师评价
在学生完成自评后,教师将从内容、语言和结构三个方面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估,最后给予分数。
(设计意图:不同主体评价可以让学生注意到自己续写中的问题,进而改进并提高续写质量。)
阶段五 作业布置(2')
学生根据读后续写评分标准及课上同伴和教师的建议进行仔细修订与改正,并写下反思。
(设计意图:改正续写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润色,完善续写内容,提高续写质量。)
4. 产出导向法下读后续写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产出导向法下进行读后续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 驱动环节:在产出导向法中,驱动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创建有意义的交际场景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5]。在读后续写任务中,“这意味着教师需要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续写任务的实际应用价值”[7]。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故事中的主角,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既贴近学生的实际,又能激发他们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和想象。
(2) 促成环节:教师在设计此环节时,需要考虑内容、语言和结构三方面的促成。教师应该尤其注意对原文的阅读,注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比如内容、风格、语境等方面的理解,确保学生写作的语言风格与原文一致,以保持内容的协同性。在产出导向法的促成环节,教师应提供适当的输入材料,帮助学生在理解与产出之间建立连接。这包括引导学生如何从原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语言形式,以及如何在续写中使用这些资源。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情节发展和语言运用方面的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支持。
(3) 评价环节:评价环节是提升学生写作质量的关键。在产出导向法中,评价不仅是对最终产品的评估,更是一个包含师生共同参与、以评促学的过程[5]。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
5. 结语
综上所述,读后续写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产出导向法作为一种注重输入和产出的教学模式,在设计时可以从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方面入手,同时应注意相关问题,以充分发挥产出导向法下读后续写的优势,并提高教师读后续写教学与学生续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