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地方文化资源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数字化技术将这些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生动性和实践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地方文化资源,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实现路径。通过对数字化地方文化资源的概念、特点和价值进行阐述,明确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利用数字化地方文化资源创新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探讨数字化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和方法,以及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意义
(一) 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吸引力
地方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故事、名人传记、民间艺术等多种形式,将这些内容通过数字化手段呈现,可以极大地丰富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生动和具体。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地方资源中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的艰辛与伟大,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
(三)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接触和学习地方文化资源,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历史、风土人情,从而拓宽视野,提升人文素养。地方文化资源中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仅是对过去革命历史的记录,更是对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革命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这些资源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核心价值,对于当今的高校思政课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时代价值。
3. 数字化赋能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一) 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通过收集、整理地方文化资源,建立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为高职思政课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这些素材可以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便于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灵活选用。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合成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质量的关键。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数字化地方文化资源库,将其与高校思政课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还能够有效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是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基础。这要求我们对
散落在各地的地方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和分类,通过数字化技术将这些珍贵的资源转化为可在线访问和学习的数字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开展思政课教学的宝贵素材。
首先,建立地方文化数据库,将地方的历史、民俗、艺术等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其次,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创建沉浸式学习环境,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地方文化。再次,通过云平台建立在线教学系统,实现地方文化资源的共享与在线教学。系统需支持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如在线问答、小组讨论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最后,整合各类在线教学资源,如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等,形成丰富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以上步骤,可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为高职思政课提供丰富、生动、互动性强的教学资源。
(二) 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利用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创设沉浸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历史场景中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同时,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在数字化地方文化资源的赋能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们需要运用数字化地方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模拟历史事件和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例如,通过VR技术让学生进入革命历史遗址、纪念馆等场景,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从而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不仅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
在数字化地方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评价体系的设置应当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既要考量学生对地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关注他们在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除了传统的笔试成绩,还应将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研究报告、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纳入评价体系,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要实施动态化的评价过程[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同时,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合作精神。要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评价结果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2]。教师应认真分析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同时,学校也应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的重要参考,以推动思政课程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善评价体系是保障数字化地方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实施动态化的评价过程以及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推动思政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3]。
首先,建立由教师、学生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评价团队,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专业性。其次,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地方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内容的融合程度、学生参与度、教学效果等。在具体实施中,可利用数字化平台,如在线课程系统、学习管理系统等,实时收集教学数据,包括学生互动情况、学习时长、课后反馈等。同时,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全面评估教学效果。此外,还应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对教学效果进行持续改进。
以某高职院校为例,通过构建上述多元化评价体系,成功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文化自信,为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4. 促进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对策
(一) 整合地方文化资源
(1) 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各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民俗风情、地方戏曲等。应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深入挖掘这些资源的内涵和价值。
(2) 建立地方文化资源库:将挖掘到的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建立地方文化资源库,为高职思政课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二) 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1) 结合地方文化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将地方文化资源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使教学更加生动、具体。例如,可以在讲述爱国主义时,引入地方英雄事迹。
(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培训教师地方文化知识:对教师进行地方文化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鼓励教师实地考察:组织教师实地考察地方文化资源,增强教师的实地教学能力。
(四)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 开展地方文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地方文化遗址、参加地方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2) 撰写地方文化相关论文或报告:引导学生撰写关于地方文化的论文或报告,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文化素养。
(五) 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
(1) 建立课程评价机制:对融入地方文化资源的思政课程进行评价,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
(2)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地方文化资源更好地融入高职思政课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性和时代性,为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做出贡献。
5. 案例分析
以某高校为例,该校在思政课程中积极引入数字化地方文化资源,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显著提升了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该校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红色文化教育体验[4]。通过VR设备,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参观历史遗址、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与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互动,深刻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思政课程的学习中。
该校还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地方文化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快速检索和筛选相关资源,为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同时,数据库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该校还通过建立线上地方文化社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思想感悟,还能够与其他高校的学生进行跨校交流[5]。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引入数字化地方文化资源,该高校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不仅证明了数字化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6. 结论
数字化赋能为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通过探索有效的实现路径和促进对策,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地方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推动高职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健全人格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
数字化赋能: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现路径和促进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4hlsz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