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智慧金融驱动与路径
The Drive and Path of Smart Financ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摘要: 我们现在正处在新兴技术和金融服务浅层次融合的开始阶段,但现阶段我国农村智慧金融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商业银行的不良贷率高、农村百姓的保险意识缺乏、农业金融机构普惠化水平程度低、农业金融机构商品和服务供给短缺、农业金融服务效率和品质亟待提高等,这些都使得智慧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智慧金融助力发展的动力要素以及智慧金融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
Abstract: We are currently in the beginning stage of shallow integra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but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finance in rural areas in China still faces many challenges: high non-performing loan rates in commercial banks, lack of insurance awareness among rural residents, low level of inclusiveness in agricult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hortage of goods and services supply in agricult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financial services. All of these have limited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finance in rural areas. This article will propose the driving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financ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for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smart finance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文章引用:侯浚轩. 乡村振兴中的智慧金融驱动与路径[J]. 金融, 2025, 15(1): 190-198. https://doi.org/10.12677/fin.2025.151021

1. 概述

我国农业经济与过去四十年相比已取得重大成就,但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之路受阻,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很难满足社会需求、人民需要,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健全。因此,如何推动农村金融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一环。政策提出把资金支持视为帮助化解农村发展问题的主要方式,同时也能够帮助农业发展良好的成长。农村振兴政策的提出给整个农业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政策上的支撑与保证,也促进了智能金融服务在农业地区的顺利进行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农业地区的发展情况,着手于当前现实的思考,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使农业智能金融服务在经济增长的道路上创新和提高。

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并驾齐驱,农村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消费需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兴的金融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以农村金融消费新主体、新要求为导向,不断创新金融发展新形态,提高新时期农村智慧金融发展水平[1]。近年来,无论是传统金融或是新型金融机构,智慧金融都是提高整个金融整体效益的必经之路,加强智慧金融的推进和发展也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举措。对此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我们现在正处在新兴技术和金融服务浅层次融合的开始阶段,但现阶段我国农村智慧金融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商业银行的不良贷率高、农村百姓的保险意识缺乏、农业金融机构普惠化水平程度低、农业金融机构商品和服务供给短缺、农业金融服务效率和品质亟待提高等,这些都使得智慧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智慧金融助力发展的动力要素以及智慧金融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

2. 智慧金融发展综合分析框架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经济,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乎民生国计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金融系统提供动力支持,但目前的金融模式不能满足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暂时难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产业与金融不断融合,诞生出一个更高形态的金融模式,即智慧金融。

智慧金融的发展改变了金融的服务方式,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服务办事效率,降低了金融成本,增强了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推动了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智慧金融有望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之一,因此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智慧金融产业快速发展(见表1),为智慧金融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指引。

Table 1. Relevant policie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finance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1. 近年来推动智慧金融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2015年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探索互联网企业构建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在

保证技术成熟和业务安全的基础上,支持金融企业与云计算技术提供商合作开展金融公共云服务,

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产品。

2016年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积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促进金融信息服务业

健康发展。

2017年

国务院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建立金融大数据系统,提升金融多媒体数据处理与理解能力。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金融

新业态。鼓励金融行业应用智能客服、智能监控等技术和装备。建立金融风险智能预警与防控系统。

2018年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

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

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

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提升监管效能。

2019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

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支持金融机构有序开展金融创新,提供多样化、综合化金融服务。

2020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

2021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健全和推广金融领域科技、产品、服务与基础设施等标准,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022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编制出台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完善信用

信息标准,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机制,形成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

类别、全国所有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

金融科技的三次发展(见图1)促进了金融与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并诞生了智慧金融。

Figure 1. The three stages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1. 金融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国智慧金融受到产业政策的倾斜性支持[2],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智慧金融向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方向发展,有望在农村地区建立完整的金融服务系统,盘活农村地区金融死水,从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动力支持,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智慧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广东基金在2016年率先推出名为机制理财的智能投顾产品,接着理财魔方、招行等机构也陆续投放出相关产品;工行于2017年提出智慧银行战略,与京东金融联手推出数字银行服务,想以此为契机构建智慧金融生态圈[3]。银行在智慧网点的基础上,加快构建智慧银行的脚步,满足自身转型升级的需要;农信社积极探索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智慧应用;保险机构也积极探索智慧保险。随着用户心理需求由单一转向多样,更加关注服务的体验和感受,智慧金融依托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具有智能化、高效率、普惠化、个性化等特点,更加注重用户需求,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在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还会洞察产业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改变趋势,打造金融服务平台,解构金融服务交易,扩展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虽然我国很早提出智慧金融的概念且受到政府大力的政策支持,但其发展依旧存在问题,首先我国智慧金融还未出现标杆性金融机构,我国智慧金融的实践尚处于不断摸索阶段,智慧金融的发展道路仍然处于困境中;其次我国智慧金融人才缺口巨大,智慧金融行业需要同时具备现代前沿信息技术和经济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由于人才的培养生长周期漫长,因此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也成了智慧金融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4]

金融科技为智慧金融的发展提供驱动力,智慧金融很难摆脱金融科技而单独发展,其中大数据为智慧金融提供大量用户需求趋势,为智慧金融提供用户画像,使智慧金融对用户需求把握更加精准[5];互联网扩大智慧金融服务范围,为智慧金融提供便捷的线上、线下服务,创新智慧金融服务,使智慧金融能够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提供物质支持;通过云计算等信息平台,有效降低智慧金融的运行风险和投资风险,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智慧金融提供了数字化生态圈,为智慧金融的数字化建设框架构建(见图2)奠定了基础。

Figure 2. Digital transformation framework

2. 数字化转型框架

但是目前国内金融科技尚处于整体效益显现较慢阶段,金融科技整体创新驱动不足,难以进一步推动智慧金融发展。金融科技研发投资力量不够、设计缺乏前瞻性、高精尖人才缺失等问题阻碍金融科技的开发度和创新度,导致金融科技难以推动智慧金融转型升级,无法促进智慧金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对农村地区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因此,金融科技创新治理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需要政府捋清各部门的治理责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专门的金融科技创新机构,从而促进金融的长向发展[6];健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科技的落地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加大人才激励政策,为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使金融科技有效应用在智慧金融上,从而增强智慧金融的科技创新力量[7]

综上,将智慧金融发展作为整体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智慧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智慧金融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了动力,并且政府针对智慧金融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对其扶持。接着分析了国内智慧金融发展现状,在智慧金融产品多样化,金融业务形态丰富,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也分析了智慧金融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满足其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发展障碍因素;最后分析金融科技作为智慧金融发展的基础,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智慧金融的进步提供了动力支持,对推动智慧金融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指出智慧金融提供的技术支持和阻碍金融科技发展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3. 智慧金融发展的动力因素

乡村振兴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村金融问题,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农村智慧金融发展的动力因素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发展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我国金融科技领域仍有重大发展机遇,国家出台一系列重要措施发展智慧金融,金融科技发展将被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这表明,金融支持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在创新金融产品、再造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效的同时,智慧金融的持续发展将出现新的难题与挑战。

(一) 智慧金融发展有利条件

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于农业发展角度,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有序推进,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农业经营范围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对农村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需求的多类型、多层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农村金融的创新发展迫在眉睫。通过农村智慧金融的发展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8]

二是信息技术的革新。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互联网时代催生了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和智慧金融,三者的服务主体、特点等各不相同(见表2)。

Table 2. Differences among internet finance, digital finance and smart finance

2. 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和智慧金融的区别

区别/名称

互联网金融

数字金融

智慧金融

定义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

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

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

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

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数字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及

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服务业态相结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务

智慧金融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

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使金融行业在

业务流程、业务开拓等方面得到

全面的智慧提升,实现金融的智慧化

特点

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

发展快、管理弱、风险大

线上化、移动化、

数字化、智能化

透明性、便捷性、灵活性、

即时性、高效性、安全性

金融服务

融资、微金融、移动支付、

知识产权金融等

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

网上银行等

智慧银行、智能投顾、消费金融

服务主体

互联网金融服务客户里最主体的客户就是实体经济的客户,包括制造业,还有其他一些行业

数字金融服务的供给主体包括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等

金融服务的形式呈现多对一的服务

关系,形成一个共同体,各尽所长,共同服务同一个用户

演进动力

技术与金融的协同演化机制

传统金融供给短缺、国家政策的支持

系统内部内各主体之间的竞争和协同

而如今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热潮促使金融业进入数字化时代,为金融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空间,智慧金融成为金融业变革的风向标。智慧金融本质上是技术对金融业的赋权,在于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给消费者带来的行为习惯的改变,如移动支付[9]。这一系列变化都给传统金融的变革增添压力,但科技助力金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传统金融的升级迭代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伴随着信息技术与金融的不断融合与金融业数据的快速累积,由此传统金融才能逐渐实现智能化、数字化。

三是市场需求的推动。智慧金融的数据分析决策更能与消费者需求贴近,网络化的便利也使得消费者对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是每个行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智慧金融可以根据客户不用的偏好、资金等级以及服务需求为客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更能提高金融产品的销量,由此不仅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进一步也降低人工成本和物力成本。所以智慧金融发展不论是在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上都超越传统金融机构,发展智慧金融是大势所趋、必然选择[10]

四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现实需要。其一,目前我国传统金融体系仍然存在低效率问题,通过运用科技手段金融业可以运用高速网络化的信息处理,整合市场数据,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配置效率、降低金融风险[11]。其二,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精准对接客户需求、控制风险溢价,对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在效率和成本的驱动下,金融业正在向智能化、无实体化方向转变。

(二) 智慧金融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是绿色金融意识和数字新基建问题。首先,随着碳中和绿色发展的加快以及绿色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绿色发展和低碳生活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任务,为此在不断完善农村智慧金融体系的前提下,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农户企业都应树立正确的绿色金融意识,以服务于国家绿色低碳项目的建设与发展以及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通过绿色金融向乡村振兴注入绿色资金,为农业农村提供绿色服务,构建农村产业绿色发展新业态,带动农村地区实现共同富裕[12]。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起步晚,农民普遍缺乏绿色金融意识、未掌握可持续发展理念,金融机构人员也对绿色金融认识不足等存在一系列阻碍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同时农村绿色金融服务机制尚未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产品也不齐全,工作人员也未树立正确的绿色金融发展观。绿色金融意识的欠缺不利于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其次,智慧金融的发展与数字化技术密切相关,依靠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我国农村地区信息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基于此,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但由于我国智慧金融发展起步较晚,很多数字基础设施都未建设完全,没有形成严密的数字服务体系,农村金融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13]。所以目前数字化新基建面临较大压力,对于资金成本问题亟待解决,建设要求亟须改善,这就需要全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一同促进新基建的完善,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经济增长。

二是政府对于智慧金融的治理机制不够完善。首先,近年来,我国对农村经济的重视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农村金融支持的重点将发生变化,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已不能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需求,普惠金融和金融精准扶贫等农村金融改革政策才是最有效的[14],因此我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出台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助推农业农村发展。如2020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提出要建立健全配套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责任分工,以政府主导搭建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金融机构与农户企业之间建立完整的合作通道。其次,由于在智慧金融治理过程中,其涉及部门较多,不乏出现职责交叉、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且在智慧金融领域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限制及政府监督,再加上不够完善的治理机制,导致金融领域的管理效率较低,智慧金融创新发展难以向前突破。

三是我国数字鸿沟问题。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服务向线上化、智慧化发展,人们在丰富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加重了数字鸿沟问题。当前智慧化服务要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因此便忽略了文盲、老人等理解力较弱的群体,让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灵活掌握数字技术的使用方法,而被数字社会所淘汰。数字鸿沟问题造成了服务的距离感,如何越过这条数字鸿沟成为智慧金融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四是数字核心技术和人才储备问题。首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智慧金融的发展依靠各种核心技术的支持,然而我国智慧金融发展晚于全球发达国家,技术相对落后,很多技术及发展思想都不太成熟,所以研发核心技术、创新金融产品是推动智慧金融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次,我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不断向现代农业发展,农村金融产品服务成为农户企业扩大经营的重要工具,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配套手段,受到金融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关注,同时也反映出农村金融领域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农村金融人才仅局限于金融领域,离新时代所需技术型综合人才略有差距,因此在人才培养环节可能需要进行优化调整。

4. 智慧金融的突破路径

随着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信息化程度最高、信息技术应用程度最密集的领域之一的金融服务领域在国家政策引导与内生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正加速推动智慧金融数字化转型进程。自2020年新基建横空出世并首次被写入国家政府经济发展政策文件以来,国家发布大力推动重点领域新兴技术创新,而智慧金融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引导着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更是重中之重,在此环境下,智慧金融发展空间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扩展,但我国智能金融的发展尚在启蒙摸索阶段,市场应用效应尚未广泛形成,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人才储备不足、治理机制不完善、发展环境不良等问题。因此,智能金融的发展和完善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 树立绿色金融发展观,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智能电子设备的迅速普及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传统金融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显著的转变,与此同时智慧化、绿色化的发展进程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期望。为了更好地处理上述情况,首先,政府需要重视金融产业智能绿色化转型的现实要求,树立绿色金融发展观,积极运用绿色AI等先进技术促进传统金融产品、服务和监管体系的转型升级,努力让智慧金融产品供给与消费者需求有效对接,在适应现代化金融市场发展规律的同时打造相应的服务与监管体系。其次,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也应出台政府奖励规划,增加我国企业与金融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愿,同时应提高环保信息透明度,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执行力不严等现象,促进生态宜居型乡村与绿色友好型产业的发展。最后,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立足区域发展特点,采用差异化参与策略,发展新基建,并协调财政、农业、科技、土地、生态等有关部门,探索合适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和配套措施,加快城乡数字化基础设施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智慧金融可持续发展。

(二) 完善智慧金融治理机制,营造良好创新发展环境

智慧金融具有智能化、高效率、便捷化等特点,但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风险。为合理规避风险,首先,政府要健全智慧金融相关政策监管、进一步制定智慧金融发展计划、完善金融生态环境、营造智慧金融良好发展空间。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各监管部门需严格监控资金流向,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资金链断裂情况的发生,同时,其他政务机构需与农民做好上下对接工作,发挥广大农民的检举作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进行。此外,金融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标准管理部门等要及时研究制定和发布金融行业应用前沿信息技术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为智能金融领域应用前沿信息技术提供标准,促进智能金融领域应用前沿信息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稳定发展。

(三) 突破数字鸿沟问题,增强智慧金融普惠性

数字鸿沟系因信息技术发展的区间传播不平衡所造成的,它带来了新的机会不平等,使得人民之间无法均等地享受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在国家内部群体之间造成了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之分,阻碍了智慧金融的发展,因此数字鸿沟问题亟待解决。缩小数字鸿沟,首先要提高农村村民的文化素质,因此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扩大信息技术传播范围,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村民。其次,跨越数字鸿沟的根本在于跨越人的思想意识和信息智慧化上的鸿沟。最后,政府应加快出台相关政策补贴,鼓励人才入社,推广技术下乡,增加农村基础信息设备,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四) 开展技术合作研究,增加综合人才储备

智慧金融是技术密集度非常高的产业,通常由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识别、量子通信等多项前沿科技协同配合以提供技术支撑。因此,需要金融服务机构、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积极开展联合研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优势互补,形成研发协同效应,共同推动智慧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同时,智慧金融的发展还需要熟悉计算机技术且具备金融服务才能的复合型金融信息人才[15]。2008~2018年我国金融科技企业注册数量和投资事件(数)整体呈波动式增长,在2015年增长至顶峰,之后虽略呈下降趋势,却可以反映出金融科技发展的规模集约化程度和交易的规范化(见图3)。

Figure 3. Number of registered fintech companies and financing events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17

3. 2008~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注册数量及融资事件数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集中地,是培养复合型金融信息人才的主渠道。因此高校应根据智慧金融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特点,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自身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方法,积极推广研究性教学、国家相关政策探究、校企联合等教学方法和学习板块。还可以出台乡村振兴师生专项计划、搭建专业交叉的复合型实验教学平台、模拟乡村振兴中智慧金融运行机制、设计特色主题实验、提供金融市场交易系统与风险管控系统的实训平台等。这对推动学生熟知金融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了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至关重要。

5. 结束语

本文研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智慧金融发展金融推进的动力要素及其实现路径,并结合智慧金融发展的综合框架和动力因素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得出智慧金融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应从数字新基建、金融治理机制、环境人才储备等多方面进行发展和完善。在当前社会环境中,农村经济的发展处于关键地位,乡村振兴是智慧金融创新发展的重要制度背景。智慧金融大胆改革、不断创新,使得现有金融运行体系已经得到了重大突破,在此期间,应不断普及金融知识,加强智慧金融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实施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助力智慧金融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守祥, 李树博. 新时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思考[J]. 理论观察, 2017(11): 89-93.
[2] 李小庆. 数字金融视角下数据要素价值发挥路径研究[J]. 金融科技时代, 2024, 32(3): 40-44.
[3] 韩志雄, 冯学奋, 赵权. 智慧金融的产生、发展与前景探析[J]. 海南金融, 2018(8): 19-27.
[4] 田斌. 智慧金融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 2024(3): 19-21.
[5] 刘光仿. 从大数据到智能决策: 以人工智能驱动的智慧金融新业态建设[J]. 中国金融电脑, 2024(1): 13-15.
[6] 王娟. 新时期我国农村金融监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 农业经济, 2016(7): 114-115.
[7] 杨蕾, 唐飞.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基于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案例分析[J]. 河北金融, 2019(4): 22-24, 53.
[8] 宋志秀. 大数据驱动下我国商业银行构建智慧金融的策略研究[J]. 当代经济, 2020(1): 112-114.
[9] 周月书, 张龙耀, 李祎雯. 投融资体制创新与乡村振兴——第十二届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论坛会议综述[J]. 农业经济问题, 2018(12): 139-144.
[10] 赵全. 电子支付领域“数字鸿沟”问题探析[J]. 金融科技时代, 2021, 29(7): 76-79.
[11] 张勋, 万广华, 吴海涛. 缩小数字鸿沟: 中国特色数字金融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 2021(8): 35-51, 204-205.
[12] 丁志勇. 人工智能重塑智慧金融场景生态[J]. 中国金融, 2024(20): 60-62.
[13] 龚伟华. 标准引领提升智慧金融服务效能[J]. 中国金融, 2022(19): 71-72.
[14] 陈秋杉, 吴志坚. 数字化转型助力建设有温度的智慧金融[J]. 当代金融家, 2021(2): 63-65.
[15] 慈亚平. 依托金融科技, 加速发展零售智慧金融业务[J]. 中国信用卡, 2018(3):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