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结构及其提升策略
The Structure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f English Core Literac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DOI: 10.12677/ass.2025.141024,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徐淑燕:商洛学院人文学院,陕西 商洛
关键词: 英语核心素养中小学提升策略English Core Literac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omotion Strategy
摘要: 英语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一系列关键能力和品质。本研究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几个方面对英语核心素养的结构、状况及其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借鉴。
Abstract: English core literacy refers to a series of key abilities and qualities that students need to have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learning. This stud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structure, statu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English core literacy from the aspects of language ability, cultural consciousness, thinking quality and learning abilit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文章引用:徐淑燕. 中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结构及其提升策略[J]. 社会科学前沿, 2025, 14(1): 182-18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5.141024

1. 引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掌握英语不仅是学业成功的必要条件,更是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提升中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领域内,个体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在英语学习中,核心素养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掌握,还涉及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于2014年3月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1]。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新的技术、知识和观念不断涌现,对个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核心素养如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信息素养等,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持续学习和成长。核心素养不仅关注个体的知识掌握,更强调其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发展。通过培养这些素养,可以帮助个体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这种竞争实质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通常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挑战,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升个体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使其更加尊重他人、理解多元文化,从而有助于减少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研究核心素养并将其融入教育体系,有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的双重提升,通过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缩小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中小学英语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2],它关系到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综合核心素养和英语学科的特点,英语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一系列关键能力和品质[3],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涵盖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这些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策略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中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结构,分析中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策略。

2. 中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结构

中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2.1. 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包括语言知识和技能。具体而言,它涉及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语言意识、语感、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交际策略等方面。这是学生在各种情境下运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培养其他素养的基础。研究英语语言能力不仅对个人发展有深远影响,也对社会、经济乃至文化交流产生广泛作用。掌握英语能够打开通往世界顶尖学府和职业机会的大门,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能显著提升个人在教育和职场中的竞争力。学习英语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掌握英语意味着能够直接享受这些文化产品,丰富个人生活,提升审美和情感体验。英语能力强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掌握英语能够增强企业和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学习英语,个人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其他文化,促进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减少文化冲突。掌握英语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促进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2.2. 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体现英语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它强调对中外文化的习得、理解、比较、吸收,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包容心态,学会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提升社会责任感。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够帮助学习者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加得体地表现自己,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交流障碍。通过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学习者能够发现英语学习的乐趣所在,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和动力。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掌握英语并具备文化意识的人才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国际事务,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具备文化意识的学生通常具有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更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全球化的就业市场中,具备英语文化意识的人才通常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掌握英语并具备文化意识的人才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寻找职业机会。

2.3. 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反映英语核心素养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观察、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它涉及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活动,如辨析现象、分类总结、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正确判断、创造性表达等。在中小学英语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助于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英语知识,更准确地运用语言技能,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通过培养英语思维品质,学生能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认识问题,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会利用英语资源进行探索和发现,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从而在与英语国家人士交流时更加得体、准确。通过培养英语思维品质,学生能够学会用英语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观点,这种能力在跨文化交流中至关重要。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可以推动英语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4.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能力。它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等。在中小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反思与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并主动做出调整,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升学习效率。研究英语学习能力有助于发现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如记忆技巧、听力训练、口语练习等,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快地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通过研究英语学习能力,学习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流利度。对英语学习能力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教育者发现更适合不同学习者的教学方法,如基于任务的教学、合作学习等,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具备良好的英语学习能力意味着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更有效地交流,增强职场竞争力。学习英语不仅是语言技能的提升,更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掌握英语并能够流利地运用它,能够极大地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使他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不迫。

这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共同构成了中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完整体系[4]。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并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中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状况

3.1. 中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状况

通过对部分中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目前中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状况如下。

3.1.1. 语言能力状况

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中小学生在这四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听力方面,多数学生能够基本听懂课本、课后练习以及试卷中的听力材料,但对于更复杂的、涉及生活话题的对话或段落,部分学生可能感到困难。

在口语方面,学生能够用简短的英语进行简单的个人介绍以及与他人交流日常话题,但在语音语调、流利度和准确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在阅读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大致看懂英语课本、课后练习和试卷的内容,但快速理解英语篇章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的阅读技巧仍需加强。

在写作方面,学生在看图写作题方面表现不一,部分学生能够获得较高分数,但整体而言,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书面表达仍需进一步练习。

3.1.2. 思维能力状况

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跨文化思维能力。调查结果显示:

在批判性思维方面,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总结,但能够提出自己观点、对文本进行反思和质疑的学生相对较少。

在创新思维方面,在利用课本知识编写新故事、根据学过的单词记忆新的单词等方面,学生的表现存在差异,部分学生能够展现出较好的创新思维。

在跨文化思维能力方面,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不一,部分学生能够知晓西方国家的穿戴和饮食习俗,但整体而言,对西方国家的风俗文化、沟通和交流忌讳等方面的了解仍需加强。

3.1.3. 文化意识状况

通过对中小学生英语文化意识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不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度和广度仍需拓展。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全球文化的多元性,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仍需进一步培养。

3.1.4. 学习能力状况

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保障。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能够积极预习和复习,善于寻找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但整体而言,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仍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3.2. 中小学教师英语素养与教学情况

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素养和教学情况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影响,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等。教师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综上,中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调查数据揭示了学生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不足。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提高。

4. 中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

中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提升语言能力的策略

4.1.1. 创设语言情境[5]

教师应将词汇、短语、句式等语言要素融入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帮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英语。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听说能力。

4.1.2. 加强阅读训练

阅读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英语故事、短文等,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阅读材料进行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4.1.3. 注重写作训练

写作是检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写日记、作文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书面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4.2. 培养文化意识的策略

4.2.1. 了解文化差异

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相似点,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4.2.2. 体验外国文化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影、听英语歌曲、参加英语角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外国文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外国文化。

4.2.3.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例如,在节日期间组织庆祝活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等。

4.3. 发展思维品质的策略

4.3.1. 鼓励独立思考

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3.2. 培养逻辑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逻辑推理题、分类概括信息等任务,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英语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4.3.3. 促进多元思维[7]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能力。

4.4. 提高学习能力的策略

4.4.1. 掌握学习策略[8]

教师应向学生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如记忆技巧、阅读技巧等,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4.2. 拓宽学习渠道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英语角等渠道进行英语学习,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英语竞赛、夏令营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4.4.3. 培养合作精神[9]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团队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英语水平。

综上所述,中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情境的创设、文化意识的培养、思维品质的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全面发展英语核心素养。实践结果表明,以上策略具有针对性、可行性。

5. 结论

本研究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几个方面对英语核心素养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英语核心素养的状况,并提出了提升中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有利于为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借鉴。

基金项目

陕西乡村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编号:SXJY202221)、陕西省教育学会2022年度一般课题(编号:SJHYBKT2022211)、商洛学院横向课题(编号:24HSKY038)和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S20241139611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10): 1-3.
[2] 马会军. 英语核心素养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基础外语教育, 2018, 20(3): 46-53, 109.
[3] 郑少颖. 普通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J].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17(1): 52-55.
[4] 万书霞, 韩波. 英语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途径研究[J]. 英语广场, 2020(1): 111-113.
[5] 单菊艳. 情境课堂: 英语核心素养的基本需求[J]. 英语广场, 2019(3): 128-129.
[6] 顾亚芬. 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J]. 小学教学参考, 2021(27): 43-44.
[7] 倪丽元.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J].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15): 118-119.
[8] 余佳. 转变英语学习策略, 提高英语核心素养[J]. 校园英语, 2021(13): 215-216.
[9] 夏翠云. 借助合作学习, 培养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J]. 英语画刊(高中版), 2021(18): 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