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地区某高校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ping Measures on Humanistic Care Capacity of Nursing Interns
摘要: 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关系到护理实习生将来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发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的现象学研究,对从粤东某高校中抽取的10名实习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其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运用Nvivo11.0软件进行主题分析。提炼出个人素养、教育影响、水平变化、社会影响四个主要因素。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受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需通过学校与医院共同努力,增强培训与人文关怀的实践。
Abstract: A good capacity to give humanistic care is linked to nursing interns’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of daily work. This study use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to conduct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10 nursing interns from a university in Eastern Guangdong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ir humanistic caring ability by thematic analysis utilizing Nvivo 11.0 software. Four main factors were extract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educational influence, level change, and social influence. The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of nursing interns is affected by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and humanistic care practice through the joint efforts of schools and hospitals.
文章引用:陈国正, 谭晓君, 曾佩之, 张莉, 柯晓婷, 施楚君, 李珏. 粤东地区某高校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 职业教育发展, 2025, 14(1): 508-515. https://doi.org/10.12677/ve.2025.141074

1. 研究背景

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明确指出护理人员应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加强基础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全身心的整体护理服务[1]。护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不仅包含医学科学技术,还包含社会及人文科学[2]。实习护生作为未来护理力量的后备军,其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其未来护理服务的质量与发展。因此,研究实习护生在人文关怀能力方面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护理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10月~2024年4月选取10位粤东地区某高校2019级应届护理学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遵循最大差异策略抽样,选取年龄、家庭状况、籍贯、家庭月收入等特征差异较大的护生纳入研究,以尽可能丰富所获得的资料。以采访信息饱和作为衡量样本量是否充足的标准。纳入标准:1. 临床实习时长大于10周;2. 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 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如重度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2. 中途休学或退学。

2.2. 研究方法

1. 制定访谈提纲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护生人文关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构建访谈提纲。结合已有研究框架,设计问题并通过预访谈进行修正与完善。最终访谈提纲如下:①您如何理解人文关怀?您的家乡文化或家庭文化背景对您的人文关怀有何影响?②在实习过程中,您的带教老师或导师是否对您的护理人文实践产生了影响?能否举例说明带教老师或其他临床教师在患者护理中体现的人文关怀事例?③面对繁重的临床任务与理论学习,您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④您如何建立并维护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当患者感到不安或焦虑时,您采取了哪些安慰与支持措施?⑤在实习结束后,您是否回顾自己的实习经历?其中是否有事件能够体现您人文关怀能力的变化?您愿意分享这些经历吗?⑥您是否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如果有,您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 预访谈

在拟定初步访谈提纲后进行预访谈,随机抽取2名护生进行访谈,实施过程与正式访谈完全相同,对访谈的整体结构和问题设计进行进一步完善,修正访谈大纲,删除和修改不合适的访谈内容。

3. 正式访谈

正式访谈采用“腾讯会议”平台与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每次访谈时间约为20~30分钟。访谈前向研究对象解释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隐私保密原则,征得访谈者的同意,平台全程录制访谈过程。研究者实施访谈时记录受访者的表情、语气、语调、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表达,全面记录访谈中的研究者的所有信息,分析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之间的关系,以确保资料收集更为真实准确。访谈结束前,研究者询问是否有需要补充的信息,如没有补充,研究者表达感谢并结束访谈。访谈后再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并留下联系方式。

4.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Framework Method框架分析法[3]进行资料分析。访谈结束24小时内,两名研究者对访谈内容进行逐字逐句地转录。将转录好的文本导入到NVivo 11.0进行资料的管理、编码和分析。资料的转录、编码与分析由两名研究者在反复阅读熟悉文字资料后独立进行,产生的分歧通过咨询第三名研究者加以解决,以确保与受访者所表达的意思一致。编码方式为自动编码和人工编码,编码过程为:①建立初始编码树(coding tree);②添加新编码以修改编码树;③无新编码生成后结束编码;④经研究团队讨论确定最终编码树;⑤研究者使用最终编码树对所有文字资料进行再次核实。形成节点层次后根据树状节点与子节点关系构建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三维图。

3. 研究结果

通过对10位实习护生访谈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按照访谈的先后顺序以N1~N10依次编号,提炼出以下四个主要主题:个人素养、教育影响、水平变化和社会影响。结合郭瑜洁构建的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总体目标系统示意图[4]对节点层次图整合归纳,形成实习护生人文关怀理解–能力–做法三维图(图1)。通过对访谈资料的词云分析显示“学习”和“患者”是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在个人素养和社会影响层面的核心关键词(图2)。

3.1. 个人素养

实习护生普遍认为,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先天的感知能力,也依赖于后天的教育培训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许多受访者表示,护理不仅仅是技术操作,更是一种温情的关怀,这种关怀需要具备高度的情感敏感性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N8:“人文关怀可能需要一些先天的感知能力,再包括后天的培训。”N5:“如果说护士……拆成‘护理’和‘人’的话,它是偏向于人的温情那一部分的……就是一种偏人文的东西。”N3:“性格方面还是比较适合做护理这一行,就是要有耐心,而且要比较细心一点。”N6:“有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是对于护理工作人员最基础的要求。”N4:“专业基础知识的累积,包括护理临床经验的累积……更能帮助我对他们实施人文关怀。”

3.2. 教育影响

教育在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带教老师的示范和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许多实习护生提到,带教老师的引导与支持对其职业生涯的起步至关重要,且能够持续影响其工作方式与态度。N9:“我觉得如果不是他(带教老师),我可能没有一个很好的开始。”N7:“我的第一个带教对我后面实习,包括我现在的工作,影响都是比较大的。”N5:“家庭的一个环境,很多性格的培养,对于个人是比较细腻的,很多事情我会为对方着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

3.3. 水平变化

随着实践的深入,护生对与患者的沟通和情感交流越来越重视,护理工作中的关怀不仅通过言语表达,还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护患关系发展的核心,也是人文关怀实践的重要保障。实习护生普遍认为,良好的专业能力是建立患者信任的基础,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5]。N8:“我现在很好奇怎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面,表现出我对患者的人文关怀。”N4:“我现在就是,如果上补液,有时间我都会跟病人多聊两句。”N3:“先要握住他的手,有一个肢体的接触支持,之后再陪伴。”N4:“儿科很多父母会很着急,做人文关怀的话就要去理解安慰父母……建立患者的信任关键点就是你要专业。(掌握)一些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人文关怀水平。”N1:“人文关怀能力真的要实践,要通过临床的学习才能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比查阅文献来讲能得到一个更好的提升……也可以以小班的形式,或者是以模拟实操这样的一个形式,那么它效果应该会更好。”N2:“很多时候还是看着老师怎么跟别人沟通,再加上看老师(实践)积累起来的一些经验,来学习他们的人文关怀能力的……做了(课题)以后,我就会有意识的去观察这一方面,开始会有反思的一些行为……还有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去提高的,比如说查阅期刊啊,或者说拍摄视频。”

3.4. 社会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语言差异和临床环境等因素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显著影响。地域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对护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构成一定的挑战。N9:“除了珠三角的文化熏陶之外,还有我本身籍贯所在地,重庆那边的一些文化背景,(我)也有受它们的影响。”N3:“我不想在汕头实习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语言不同,我觉得听不懂病人讲话,交流也要通过老师转达。”此外,临床环境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护生从单纯的校园环境进入到相对复杂的半社会化临床医疗环境,由于环境改变存在心理压力[6],工作的节奏与负荷也被视为不可忽视的因素,护生在临床工作中主观体验成为其人文关怀能力变化的直观反映。N4:“他们可能在临床待的比较久,有关怀,但是我感觉不是很多。”N2:“他可能也是因为忙碌啊工作压力太重,所以就不怎么关心患者的异常反应。”N3:“外科手术医生比较多嘛,他们就比较喜欢用激进的治疗方式,比如说手术。”N10:“那种感觉是很震撼的,就是你在临床工作中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你会觉得很直击心灵……体现人文关怀能力改变可能就是态度吧,以前觉得查房就是任务,而现在就会问今天睡得怎么样,肚子痛不痛,有什么不舒服?”同时,关怀对象的态度与反应亦对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有所影响。N7:“人文关怀能力的改变,可能与关怀对象的差异有关系……也可能和我关怀的对象态度和反应是有关系的。”

4. 讨论

4.1. 个人素养与人文关怀能力的内在联系

个人素养是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基础。人文关怀的感知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其发展受到多方面人格特质的影响,如性格的内外倾向、情绪稳定性和敏感性等[7]。研究显示,性格外向的护生在人文关怀方面的表现更为优异,性格特质对人文关怀能力有显著影响,人格特征能够一定程度上预测护士的人文关怀品质[8] [9]。本研究表明,有耐心、细心和温情感的实习护生在人文关怀能力上表现更佳,细腻的性格使其在与患者沟通中更具耐心和同理心,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怀患者。相反,急躁、感知能力较差和缺乏自信的护生在人文关怀方面表现不够理想。此外,本研究所构建的三维图(图1)揭示了人文关怀的理解、人文关怀能力与人文关怀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实习护生的个人素养不仅决定着他们与患者沟通的方式和效果,也影响着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和热情。性格倾向会影响护生与患者的相处时间、相处体验以及关怀的结果,而细腻的性格使护生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耐心,并能够较好地进行换位思考。

Figure 1. Understanding, ability and behavior of humanistic care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1. 人文关怀理解–能力–做法三维图

Figure 2. Word cloud of interview data from nursing interns of an eastern Guangdong university

2. 广东某高校实习护生访谈资料词云图

4.2. 教育影响对人文关怀能力的塑造作用

教育在塑造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严梅等[10]指出,人文关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人文关怀能力密切相关,教育对提升人文关怀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带教老师不仅是护生获取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重要源泉,更是其价值观和职业态度的关键影响者[11]-[15]。研究证实,临床带教老师的人文关怀行为对护生具有积极引导作用,护生在临床中的学习体验会对其未来的工作态度及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6]。带教老师言传身教与学生所学知识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专业操作技能,更学会如何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如何提供有效的人文关怀。当前护理教育中,存在人文素养培养与实际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17],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护理教学质量[18];带教护士应注重以身作则,提供有效教学行为,尽量避免缺陷教学,强化榜样作用,在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时应有意识引导护生理解患者各种不良情绪[6],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4.3. 人文关怀能力水平的动态发展

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不断发展。通过持续的实践和反思,护生逐渐掌握如何获得患者的信任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种良性循环的形成可以提升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19]。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专业人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不仅是建立信心的基础,也是实现预期健康结果的重要因素[2]。潘玲玲等[1]的研究表明,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提升将促进护患关系中信任度的增加。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促进相互间的支持与尊重,能提升护士的工作效率与积极性,同时深化其对人文关怀的感悟,提高人文关怀能力[20]。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逐步深入、不断反思、储备知识、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成果能够改变和提升人文关怀能力。

4.4. 社会影响与人文关怀能力的外部环境塑造

环境是实习护生在求学过程中感知关怀行为的重要因素[21]。社会环境和地域文化对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有着深远影响。潮汕文化中的团结拼搏精神、北方文化的直爽豁达、客家文化的礼义廉耻观以及深圳文化的多元包容性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生活在和谐家庭中的个体对他人的需求更为敏感,通常具有更强的人文关怀能力[22]。然而,临床环境中的高节奏、巨大工作压力及人手不足等因素可能会阻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会使护生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而临床环境及护患关系则直接影响其人文关怀能力的表现和发挥。因此,在培养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时,需充分考虑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结合文化背景,注重环境塑造。带教科室应尽力为护生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临床环境,让护生在初入临床时就感受到关怀与尊重,增强归属感[6]

5. 对策与建议

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包括高校、医院以及社会各界。学校应丰富教学课程模式,不局限于理论专业课,更多地开设富含人文关怀的趣味课程,采用项目式学习教学法、循证教学法等多种教学形式,老师引导护生加深对人文关怀的理解。此外,学校和医院应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和培训活动,及时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援助。

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职业认同感,提升其人文关怀水平。护生应抓住实践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提升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沟通能力。带教老师应选择个性化教学,及时指出护生在临床中的不足,加强对护生沟通技巧的训练,注重引导护生理解患者的情感需求,尊重患者的尊严和隐私,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医院环境,积极应对疾病与治疗过程,提高患者的合作度,促进康复。

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支持能使护生感受到爱与关怀,增强其面对困难时的积极信念,利于提高自身人文关怀能力,为患者传递关怀。护理管理者应注重营造适合人文关怀的环境,善于挖掘护生的个人特长,主动关怀并给予护生福利,激励护生对工作的热情,增强护生的组织支持感,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达到“1 + 1 > 2”的效果。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护理教育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提升护生的培养质量,并鼓励更多人投身于护理事业,为未来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6.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素养、教育经历、护患关系、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家庭环境及地域文化等。针对这些因素,需采取多维度的措施提升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本研究样本较少且均来自同一所高校的实习护生,可能具有偏倚性。未来可考虑纳入更多学校的护生、教师及患者,进行多中心研究,从多方位探索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提出更加针对性的培养措施。

基金项目

汕头大学医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编号:510858069)、汕头大学医学院2023年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002-181243318)、2023年汕头大学医学院教改项目:精准思政,SP赋能,构建“知识、能力、价值观”培养模式(202306号)。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潘玲玲, 匡霞, 张先翠. 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及与护患关系信任度的相关性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 41(3): 375-378.
[2] 李妍, 王雪梅, 李楠, 等. 三甲医院临床护士赢取患者信任的现状及行为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8): 967-970.
[3] Gale, N.K., Heath, G., Cameron, E., Rashid, S. and Redwood, S. (2013) Using the Framework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Data in Multi-Disciplinary Health Research. BMC Medical Research Methodology, 13, Article No. 117.
https://doi.org/10.1186/1471-2288-13-117
[4] 郭瑜洁. 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 2011.
[5] 赵玲, 曾颖, 廖力, 王淑敏, 杨逸辉, 夏艺萍, 李辉. 本科护生同理心和人际沟通对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路径分析[J]. 护理研究, 2019, 33(16): 2759-2762.
[6] 鲁烈, 许娟, 杨丹, 等. 临床实习护生人文关怀需求的质性研究[J]. 护理研究, 2014, 28(29): 3616-3617.
[7] 刘于皛, 姜安丽. 上海市部分综合性医院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11): 1-3.
[8] 王璋琳, 章望, 王凤霞, 等. 本科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J]. 医学信息, 2020, 33(22): 138-140+144.
[9] 盛林. 三级综合医院门诊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18.
[10] 严梅, 关琼瑶, 王垣晓, 等. 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循证护理, 2023, 9(6): 1068-1071.
[11] Alpers, R.R., Jarrell, K. and Wotring, R. (2013) Is Caring Really Teachabl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Nursing, 8, 68-69.
https://doi.org/10.1016/j.teln.2013.01.001
[12] Arrigoni, C., Puci, M., Grugnetti, A.M., Collivasone, L., Fenizia, E., Borrelli, P., et al. (2017) Italian Version of Nursing Students’ Perception of Instructor Caring (I-NSPIC): Assessment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BMC Medical Education, 17, Article No. 218.
https://doi.org/10.1186/s12909-017-1032-y
[13] Labrague, L.J., McEnroe-Petitte, D.M., Papathanasiou, I.V., Edet, O.B. and Arulappan, J. (2015) Impact of Instructors’ Caring o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ir Own Caring Behaviors.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47, 338-346.
https://doi.org/10.1111/jnu.12139
[14] 王一妃, 陈亚楠, 林翠霞, 等. 临床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研究现状[J]. 护理研究, 2021, 35(15): 2714-2717.
[15] 秦阳, 王艳, 廖月霞, 等. 护生感知带教老师关怀行为与实习效果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6, 31(9): 76-78.
[16] 刘芹, 叶萌, 沈小平, 等.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18, 32(23): 3664-3667.
[17] 张毅, 汪健健, 赵丽萍. 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21, 35(3): 465-468.
[18] 韩慧慧, 周淑萍, 李静静, 等. “3+2”高职护生核心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相关性研究[J]. 护理研究, 2019, 33(21): 3780-3782.
[19] 徐海红, 边亚滨, 邱敏莲, 等. 低年资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护理研究, 2016, 30(16): 1985-1988.
[20] 曾丹丹, 韦永鲜. 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进展[J]. 基层医学论坛, 2023, 27(27): 131-134.
[21] 彭剑英, 韦秀霞, 张秀伟. 实习前后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现状[J]. 护理研究, 2015, 29(27): 3347-3350.
[22] 唐桂丹, 唐鉴, 张燕, 等. 衡阳市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 6(10): 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