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哈目的关系复句对比分析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urpose Clauses in Chinese and Kazakh
DOI: 10.12677/ml.2025.131059, PDF, HTML, XML,   
作者: 张小凤: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 目的关系复句汉语哈萨克语对比Purpose-Related Complex Sentences Chinese Kazakh Compare
摘要: 目的关系复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复句,对大多数语言学习者来说,目的关系复句的学习和使用是一个难点。现代汉语中偏句表示行为,正句表示此行为目的的句子叫做目的关系复句。现代汉语目的关系复句与哈萨克语目的关系复句并非完全相同,它们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对比法来系统地分析目的关系复句在汉语和哈萨克语这两种语言的异同,以便能全面地认识汉语和哈萨克语中的目的关系复句。也希望对汉语学习者和以哈萨克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有一定的帮助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汉哈两种语言在目的关系复句上的差异,而且对于翻译实践和跨文化交流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Abstract: The purpose-related complex sentence is a common type of complex sentence in modern Chinese, and the study and use of purpose-related complex sentences is a difficult point for most language learners. A sentence in which the subordinate clause expresses an action and the main clause expresses the purpose of this action is called a purpose-related complex sentence in modern Chinese. The purpose-related complex sentences in modern Chinese and those in Kazakh are not exactly the same,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findings,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comparison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purpose-related complex sentences in Chinese and Kazakh,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purpose-related complex sentences in Chinese and Kazakh. It is also hoped that it will be of some help to learners of Chinese and learners of Kazakh as a second language. Through this analysis, not only ca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urpose-related complex sentences in Chinese and Kazakh be understood, but it also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文章引用:张小凤. 汉哈目的关系复句对比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1): 416-422.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1059

1. 引言

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工具之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上百种语言分属,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印欧语系等五大语系。在这些语言中,有的有亲属关系,有的没有亲属关系,有些语言比较接近,有些语言差异很大。数量众多的这些语言为语言比较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1]。人类语言的语法系统中普遍存在着复句这种语言单位。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2]。根据不同的语言类型,复句的表达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汉语和哈萨克语目的关系复句的对比研究,寻找这两种语言在目的关系表达上的区别和联系。本文从句子入手,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两者在目的关系表述方面的异同。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语和哈萨克语两种语言,并为两种语言的学习者提供一定的依据。目前关于目的关系复句的研究,汉语主要集中在表示目的关系的关联词语“为了”、“以便”、“省得”上。而哈萨克语研究方面还不是很全面,目的关系复句研究相较于其他类型复句研究较少。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以期对此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汉语和哈萨克语在目的关系复句表达上的异同,从而为语言学习者提供更为准确的语言使用指导。同时,本文的研究成果也将为语言学领域提供新的视角,促进对不同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的深入理解。

2. 汉语目的关系复句概述

2.1. 汉语中的目的关系复句

各个学者对于目的关系复句的定义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目的关系复句隶属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小类;还有部分学者认为目的关系复句应该单独设类。关于后两种观点,本文在部分学者对目的关系复句是否存在于因果关系复句争论的基础上,整合了如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目的关系复句是因果关系复句的一个分支。吕叔湘在其《中国文法要略》中强调“目的和原因相通,来自外界为原因,存于心中则为目的”[3],并举例“你为什么找房”这个问句形式,两个答案各不相同,但所指的却是同一件事,可见目的和原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4]。在文言文中,“以”是最常用的表意手段,而在现代汉语中,则多使用“为了”,并说明“为的是”和“为了……起见”等都是只能表示目的关系,而“为了”既可以用于表示目的,也可以用于表达原因。

第二种观点:目的关系复句独立于因果关系复句。黄伯荣、廖序东合著的《现代汉语》中将复句的类型分为两大类:并列复句和偏正复句两种[4],并且目的关系复句存在于偏正复句中。他对目的关系复句的定义是:偏句表示行为,而正句表示行为的目的。又将目的关系复句分为求得类和求免类两种[2]。常见的“求得”类关联词语有“以便”、“以求”等;而“求免”类关联词有“以免”、“省得”和“免得”等,并指出这两种类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冯志纯在其《现代汉语》中也认为目的关系复句不属于因果关系复句,它是一种独立的复句类型。他把复句按照结构层次分为一般复句与多重复句两种类型。对于目的关系复句的定义阐述较为简单,即“前一分句来表示行为,后一分句来表示出现该行为的目的”,将目的关系复句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类型[5]

2.2. 汉语中目的关系复句分类

关于对目的关系复句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学术界对目的关系复句的分类一般是从语义角度出发。本文也从语义角度对目的关系复句进行了划分,列举了两种常见的目的关系复句类型。一种是冯志纯和吕叔湘的观点,他们都把目的关系复句分为积极目的与消极目的;另一种观点是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认为目的关系复句独立于因果关系复句,又将目的关系复句分为求得类和求免类两种[2]

2.2.1. 积极性复句与消极性复句

吕叔湘提到“好”这个表示目的的关联词时,是指向积极的目的,而指向消极目的的关联词则是“免得”和“以免”等,虽然还没有对其进行过系统的分析,但是已经将目的关系复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类型了[4]。张斌主编、陈昌来著的《新编现代汉语》对此有着同样的看法。

吕叔湘认为“为了”这个关联词既可以指目的又可以指原因,仍不能脱离古文的惯例,对于这类关联词是引导积极类还是消极类目的关系复句也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界定。张斌先生与陈昌来先生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将目的关系复句分为两种,即积极目的关系复句与消极目的关系复句,凭最终的结果是否符合主体的意愿,也就是主体想要达到的,归入积极目的的范畴,将主体想要避免的,不想要发生的结果归入消极目的的范畴。常用于表示积极目的的关联词有“为了”、“以便”、“为的是”、“好”等,而“省得”“免得”“以免”这些关联词常用来表示消极目的。“为”类的句子的偏句表示目的,正句表示行为。而“以”类目的关系复句的偏句表示行为,正句表示目的。这是“以”类与“为”类目的关系复句的区别[4]。“为了”这个关联词既可以构成积极类目的关系复句也可以构成消极类目的关系复句。例句如下:

(1) 为了身体健康,她开始努力减肥。

(2) 我在大课间的时候躲在厕所,那都是为了逃避跑操。

(3) 小李经常在暑假和妈妈一起用镰刀把地里的草割下来,以便给家里养的牛提供饲料。

例(1)中“为了”在这个句子中表示积极目的,为了身体的健康,这是她的目的,她开始努力减肥,这是他采取的行动。例(2)“为了”在这个句子中表示消极目的,躲在厕所不出去跑操,这是在避免出去跑操这件事发生。例(3)中句子发生的所有的行为都为“以便”后面的“给牛提供饲料”做准备,用来突出这个目的。

2.2.2. 求得类复句与求免类复句

在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中将目的关系可分为求得什么和求免什么两类[2]。例如:

用求得类关联词语,表示希望达到什么目的。例如:

(1) 快速进攻,以便尽快打败敌人。

(2) 你把有争论的地方标记一下,明天好交给组长处理。

用求免类关联词语,表示要避免某种不希望的情况发生。例如:

(3) 小芳迅速完成了家庭作业,以免被妈妈唠叨。

(4) 麻烦你把这件衣服捎给他,省得他再回来拿。

“以免”是书面语的表达,“省得”是口语的表达。当分句间的目的关系在语义上十分清楚时,也可省略关联词。例如:

(5) 小杨学习特别努力,毕业后想考事业单位的编制。其实求得句和求免句是互通的。“以便”这类词语后如果是代表肯定的意思,只需把肯定的意思改为否定的意思,“以便”就可以改成“以免”,那么求得句就变成了求免句[2]。例如:

(6) 小李总是努力刻苦,以便保留三好学生的称号。改为:小李总是努力刻苦,以免丢失三好学生的称号。如果把“以免”改成“以便避免”,那么求免句就变成了求得句。例如:

(7) 小王迅速补完了假期作业,以免被老师批评。改为:小王迅速补完了假期作业,以便避免被老师批评。

3. 哈萨克语目的关系复句概述

哈萨克语中目的关系属于一般逻辑体系,目的关系复句是指偏句表示目的,正句表示为达此目的而采取的行动。在目的关系复句中,偏句和正句的次序不太固定,即有的偏句在正句前,有的偏句在正句后。但表示目的关系的关联词总是出现在偏句中,也就是说关联词在哪个句子,哪个句子就是偏句。一般格式为:“...yʃin...”、“...dep...”、“...maq (mek、paq、pek)”形式形动词 + “boləp...”或者动词词干 + “ʁalə”形式。例如:

(1) basqa birew kørip qalmaw yʃin, ol aʁaʃtəŋ arasəna təʁəldə.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从人参的生长和种植过程谈起。

(2) men yj salmaqʃə boləp (salajən dep), b ænkeden eliw məŋ jwanqarəz aldəm. 我为了盖房子,向银行借了五万元。

(3) ol øz kinæsin dʒuwʁalə, gyldʒanʁa qajta-qajta telefon berip tysindirwmen boldə.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他给古丽江娜不停地打电话解释。

3.1. 目的关系复句的哈萨克语翻译

根据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和语法手段,我们可以将目的关系复句的翻译归纳为以下四类。

3.1.1. “yʃin”形式的目的关系复句的翻译

在哈萨克语中“yʃin”这个配格助词用在动名词后,表示行为动作的目的,相当于汉语的“为……”例如:

(1) køne dʒəldə uzatəp, dʒaŋa dʒəldə qarsə aləw yʃin, æjelder qawəmə ʃaʁan merekesi qarsaŋənda yj iʃin dʒappaj tazalajdə. 在春节前夕,家庭主妇们都要将家里大扫除一遍,以便除旧迎新。

(2) tøk ynemdew yʃin, ol ʃəraqtə øʃirip qojdə. 为了节约用电,他关上了灯。

(3) øziniŋ kim ekendigin bildirtpew yʃin, ol yn qatpadə. 为了不让别人认出自己是谁来,他没吭气。

3.1.2. 动词词干 + “ʁalə”形式的目的关系复句的翻译

在哈萨克语当中,可以用动词词干 + “ʁalə”形式副动词来表示目的关系,构成目的关系复句。以元音和浊辅音结尾的动词的词干上,按照语音和谐规律加“-geli-\ʁalə”,以清辅音结尾的动词的词干上,按照语音和谐规律加“kelə\qalə”形式[6]。例如:

(1) awərəp dʒatqan æpekeme qarajlasqalə, bygin keʃte ætejlep ʃəjpaxanaʁa tynedim. 为了能照顾生病的姐姐,我今晚特意留在了医院。

(2) tojdəŋ soŋən dʒəjna stərʁalə, erkin men gyldʒan ertelep osənda keldi. 为了解决婚礼的琐事,叶尔肯和古丽江娜早早地来到这里。

(3) biz qazaq tilin oqəʁalə keldik. 我们来的目的是学习哈萨克语。

3.1.3. “maq”形式的目的关系复句的翻译

在哈萨克语中可以将偏句的动词谓语可以译成“maq (mek、paq、pek)”形式形动词 + “boləp”格式来表示目的关系[6],而正句按照汉语句子结构翻译。例如:

(1) bəjəlʁə bijdæj ønimin arttərmaq boləp, djəqandar dʒaŋa quraldardə istetti. 为了今年小麦获得丰收,农民们使用了新的技术。

(2) emtijqannan øtpekʃi bolsaŋ, qulʃənəp yjreniwge tuwra keledi. 要想通过考试,就得努力学习。

3.1.4. 动词命令式 + “dep”形式的目的关系复句的翻译

在哈萨克语中,如果前后分句有成套使用的关联词语时,可以将偏句的谓语译成动词命令式形式 + “dep”,而正句按照汉语句子结构表示。例如:

(1) kyn nurə tyssin dep, olar tøbeden bir kiʃkene Terese aʃəptə. 为了让阳光照射进来,他们在房顶上开了个小窗户。

(2) awəldastardə ojatpajəq dep, biz kenitke kirmedik. 为了不惊醒乡亲们,我们没有进村子。

(3) olar osənda kelsin dep, balalarən aləp qaldəq. 为了让她们到这儿来,把他们的孩子留在这儿了。

4. 汉哈目的关系复句的对比

汉语和哈萨克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在结构类型上,汉语和哈萨克语各有特色。汉语属于孤立语,而哈萨克语属于黏着语类型的语言。在进行汉哈目的关系复句的对比分析时,首先需要明确目的关系复句在两种语言中的定义和分类。汉语中的目的关系复句通常通过特定的关联词来表达,如“为了”、“以便”等,这些关联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作用,表明分句之间的目的关系。哈萨克语作为阿尔泰语系中的一员,其目的关系复句的表达方式与汉语存在显著差异。哈萨克语中,目的关系复句的表达往往依赖于特定的语法结构,如使用“yʃin”、“ʁalə”、“maq”以及动词命令式 + “dep”等形式。这些结构在哈萨克语中承担着与汉语中关联词相似的功能,但其语法构成和使用习惯却有其独特性。

在对比分析中,我们发现汉哈目的关系复句在表达目的关系时,尽管存在共同点,但也有明显的不同。汉语中的目的关系复句通常需要明确的关联词来表达目的,而哈萨克语则更多地依赖于动词的形态变化和特定的后缀来表达。例如,在哈萨克语中,“yʃin”形式的目的关系复句通过在动词后添加“yʃin”来表达目的,而汉语中则需要使用“为了”等关联词。此外,哈萨克语中动词词干 + “ʁalə”形式的目的关系复句,以及动词命令式 + “dep”形式,都体现了哈萨克语在表达目的关系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例如:

(1) dʒoldastardəŋ xal-dʒajən bilejin dep, ol kørʃiles vagonʁa bardə. 为了了解同志们的情况,他到隔壁车厢去了。

(2) øtkendegi beletterin almastərʁalə, ekewi de pojez beketine keldi. 为了替换上次的车票他们俩都来到了火车站。

(3) bir tildi məqtə jgerip almaqʃə bolsaŋ, søzsiz dʒaqsə yjrenw ædisi boləw kerek. 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有好的学习方法。

4.1. 汉哈目的关系复句的相同点

1) 汉语和哈萨克语目的关系复句的定义一致且都属于偏正复句。正句和偏句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有主有次,有偏有正。在汉语和哈萨克语中,偏句通常用来表示行为,而正句表示行为的目的。

(1) basqa birew kørip qalmaw yʃin ol aʁaʃtəŋ arasəna təʁəldə. 他躲到树后面去了,免得被别人看见。

(2) olardəŋ køŋilin dʒabərqatpaw yʃin, eŋ dʒaqsəsə olarʁa ajtpa. 你最好不要告诉他们,免得他们心里难过。

(3) at arətəp aləstan ajtəsqalə kelgenmin. 我大老远赶来把马都跑瘦了一圈,是冲着对唱来的。

例(1)前一分句表示躲到树后这个行为,后一分句表示不想被别人发现这个目的。例(2)前一分句表示不能告诉别人这个行为,后一分句表示担心他们心里难过而不告诉他们这个目的。例(3)前一分句表示主人公骑马赶来这个行为,后一分句表示为了来唱歌这个目的。

2) 汉语和哈萨克语在表达目的关系复句的方式上,大多数都可以使用关联词语用来表示目的关系。汉语目的关系复句中单独使用的“省得、免得、以免、用以、为的是、为了”等关联词语,在哈萨克语中用“deseŋ,yʃin,dʒolənda”等关联词语表达。例如:

(1) ol umətəp qalmasən deseŋ, eŋ dʒaqsəsə oʁan eskertip qoj. 你最好提醒他一下,免得他忘了。

(2) toŋəp qalmaw yʃin, qaləŋəraq kjingen dʒøn. 穿得厚一点,省得冷。

(3) qəzmetke nuqsan dʒetkizip qojmaw yʃin, tekseriwʃilerge mæn - dʒajdi qaz - qalpənda mælimdew kerek. 如实向检查人员反映情况,以免耽误工作。由于“dʒolənda”和“yʃin”意义相近,可以替换使用,前者不常见,后者最常使用。

3) 尽管汉语和哈萨克语在目的关系复句的表达上存在共通之处,但它们在某些结构和用法上也展现出差异性。例如,汉语中目的关系复句的偏句可以独立成句,而哈萨克语中则通常需要借助特定的语法结构来表达。此外,汉语中目的关系复句的偏句位置较为灵活,可以位于正句之前或之后,而哈萨克语中则通常遵循特定的语序。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独特性,也提示我们在跨语言学习和翻译时需要注意这些细节。

4.2. 汉哈目的关系复句的不同点

哈萨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组,结构类型属黏着语,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结构类型属孤立语,两种语言表达逻辑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方式有区别。

1) 汉语中的目的关系复句只能用目的关联词表示。

汉语目的关系复句中单独使用的“为、为了”等目的关联词语来表示目的关系。

(1) 我这么努力工作,都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钱。

(2) 他为了和家人在一个城市生活,辞去了这里的工作。

(3) 为了不迟到,他每天早上都提前一个小时出门。

2) 哈萨克语中不仅可以使用关联词,还可以使用语法手段来构成目的关系复句。

在哈萨克语中则可以用语法手段“dep...”形式、“maq(mek、paq、pek) + bolap”形式、动词词干 + “ʁalə”形式来表达。例如:

(1) ol səmbatəmdə saqtajmən dep, ær kyni dene tærbijemen yzbej ʃuʁəldanadə. 她为了保持身材,每天坚持运动。

(2) balalarʁa dʒaqsə kyn keʃirtpek boləp, olar dʒəl bojə dʒuməs istep, tarta iʃəp-dʒejtin. 他们长年累月地工作,省吃俭用,为的是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

(3) dʒaŋa tysken kelinniŋ betən aʃqalə, ol quldʒadan arnawlə kelip otər. 为了掀开新娘的盖头,他特意从伊宁市过来。

3) 汉语中的目的关系复句通常遵循固定的语序,而哈萨克语则更为灵活。在汉语中,目的复句的结构通常是“为了 + 目的 + 行为”,而哈萨克语中,目的和行为的顺序可以根据语境和强调的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哈萨克语中可以将目的置于句首,以突出目的的重要性,而汉语则较少采用这种结构。

4) 在汉语中,目的关系复句的关联词使用较为严格,而哈萨克语中,除了关联词外,还可以通过上下文和语境来表达目的关系,这使得哈萨克语在表达上更为丰富和灵活。例如,哈萨克语可以通过上下文暗示目的,而汉语则需要明确使用关联词来表达目的关系。

5) 汉语和哈萨克语在目的关系复句的使用频率上也存在差异。汉语中,目的关系复句的使用较为普遍,尤其在书面语中,而哈萨克语中,虽然也广泛使用目的关系复句,但在口语交流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简单句或并列句来表达目的,这可能与语言的简洁性和直接性有关。

5. 结语

本文在已有的汉语语料与哈萨克语料的基础上,对目的关系复句在意义、表达方法以及两者间的共性与差异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比较与分析,并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发现目的关系复句种类繁多,意义丰富,使用广泛,值得深入探究。通过前文对汉语与哈萨克语目的关系复句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在这两种语言中出现的相同之处,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能很容易地学会它们。但是,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这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就在学习中出现了许多困难。但汉语和哈萨克语表现形式是个性的,表意是共性的。文章开头对汉语和哈萨克语的目的关系复句进行概述,发现了汉语目的关系复句的分类比较复杂,哈萨克语目的关系复句分类较少,但哈萨克语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大多数学习者很难理解并很好的运用它。但是在汉语和哈萨克语目的关系复句中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它们都属于偏正复句并且目的关系复句的语义组成部分都是由目的和行为构成。通过对比分析,本文揭示了汉语和哈萨克语目的关系复句在结构、表达方式以及语义上的差异。研究发现,汉语目的关系复句在表达目的时,通常使用特定的关联词,如“为了”、“以便”等,而哈萨克语则通过不同的语法结构来表达相同的概念。例如,在哈萨克语中,目的关系复句可以通过动词的特定形态变化来表达,如使用“ʁalə”、“maq”以及动词命令式 + “dep”的形式。这些结构在汉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方式,因此,学习者在掌握这些结构时需要特别注意。本文旨在通过汉语和哈萨克语目的关系复句对比分析,揭示出汉语和哈萨克语目的关系复句的异同,为汉语和哈萨克语学习者们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为哈萨克语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便于初学者系统的掌握汉哈目的关系复句的异同,并将其灵活的应用于语言交际当中。

参考文献

[1] 武金峰. 汉哈语言对比研究[M].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8: 1-2, 335-336.
[2]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增订六版)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设, 2017: 138-139.
[3] 吕叔湘. 中国文法要略[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56: 403-404.
[4] 李振雨. 英美留学生汉语目的复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伊犁: 伊犁师范大学, 2019.
[5] 冯志纯. 现代汉语[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6] 张定京. 现代哈萨克语语法[M].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335-336, 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