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二语习得已成为人们提高语言能力、拓宽国际视野的重要途径。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二语习得)作为语言学和教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其研究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1]。而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关注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功能和意义以及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对于提高二语习得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然而,鲜有研究将二者结合起来。近五年,将两者结合的中外学者更是屈指可数。例如,黄玮莹、方丽君和许琪探讨了二语语用发展的动态系统构建[3];Duc C.N. & Ton-Nu N.T.以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为背景,研究了教师跨文化语用意识在成人英语教学中的运用[4]。鉴于此,本文旨在探讨二语习得与语用学的关系,揭示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为二语教学和语言学习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2. 二语习得与语用学的概念界定
(一) 二语习得
二语习得是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它涉及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二语习得研究主要关注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为什么能够获得第二语言,旨在揭示二语习得的本质和过程。
(二) 语用学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功能、意义以及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它关注语言使用的得体性、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及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交际策略。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语言使用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5]。
3. 二语习得与语用学的关系分析
(一) 二语习得中的语用现象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语用能力的发展是学习者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语用能力是指学习者在特定语境下使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包括语言的得体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等方面。二语学习者在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语用能力,以便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有效的交流[6]。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了解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交际策略,这些都属于语用学的研究范畴。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会遇到各种语用现象,如礼貌原则、间接言语行为、语境依赖等。这些语用现象的学习和掌握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至关重要。
1) 礼貌原则
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需要了解并掌握目标语言的礼貌规范。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规范存在差异,因此学习者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适应和掌握。例如,在英语中,人们常用“Could you please...”等委婉语气表达请求,而在某些亚洲语言中则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直接的表达方式。了解并适应这些礼貌规范有助于学习者在交际中更加得体、适宜。
2) 间接言语行为
间接言语行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说话人通过一种言语行为间接地表达另一种言语行为的意图。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需要学会识别和理解间接言语行为,以便在交际中更加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意图。例如,在英语中,“I was wondering if...”等句式常被用来间接表达请求或建议的意图。
3) 语境依赖
语境依赖是指语言的使用和意义受到具体语境的影响。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需要了解并适应不同语境下的语言使用规则和习惯。例如,在正式场合中,人们通常会使用较为正式、庄重的语言;而在非正式场合中,则可能更倾向于使用轻松、随意的表达方式。了解并适应这些语境依赖有助于学习者在交际中更加得体、适宜。
在二语习得中,语用能力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对二语语用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母语中的语言规则、文化习惯等会对二语学习产生迁移作用,既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也有负面的干扰作用。其次,学习者的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其语用能力的发展。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影响学习者的语言使用习惯和交际策略,进而影响其语用能力的发展。最后,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也会影响其语用能力的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用能力。
(二) 语用学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
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二语习得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具体而言,语用学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语用学关注语言使用的得体性、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及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交际策略。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行交际。通过了解目标语言的语用规范和交际策略,学习者可以在交际中更加得体、适宜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2) 深化语言理解
语用学强调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和意义的理解。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需要关注语境对语言使用的限制和引导作用,以便更准确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通过了解不同语境下的语言使用规则和习惯,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深化对语言的理解。
3)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用学的研究不仅关注语言本身的使用和交际策略,还关注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交际环境。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用规范和交际习惯,学习者可以更好地适应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环境,从而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二语习得和语用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二语习得的研究需要借鉴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过程。另一方面,语用学也需要关注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以扩展其研究范围和深度。例如,在语用学的研究中,可以关注二语学习者在特定语境下的语言使用特点和规律,以揭示不同语言背景下的语用差异和共性。同时,语用学也可以为二语习得的教学策略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 二语习得与语用学在教学方法上的互补性
在二语习得和语用学的教学过程中,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补性。具体而言,二语习得和语用学在教学方法上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互补
二语习得主要关注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语用学则关注语言使用的得体性、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及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交际策略。在教学内容上,两者可以相互补充,共同构建完整的语言知识体系。通过结合二语习得和语用学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语言知识并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
2) 教学方法互补
在教学方法上,二语习得和语用学也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例如,在二语习得中常用的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型教学法可以融入语用学的元素,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和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语用规范和交际策略。同时,语用学中的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也可以为二语习得提供有益的教学工具和资源。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也可以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例如,会话分析、角色扮演等语用学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二语学习者在真实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使用过程,从而揭示二语习得的规律和特点。
语用学强调语境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这对二语习得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二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语境意识,引导学习者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4. 教学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展示二语习得与语用学在实际教学中的相互影响和互补性,以下以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为例进行分析。在某高校的英语课程中,教师采用了一种结合二语习得和语用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介绍了英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知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巩固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语言知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英语使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交际策略,并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英语语用规范和交际策略。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不仅掌握了英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知识,还了解了英语使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交际策略。并且在交际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得体、适宜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学生还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和表达,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二语习得与语用学关系的探讨和分析,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关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了解和掌握语用现象和语用规范以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语用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二语习得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此外两者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明显的互补性,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以提高教学效果。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二语习得和语用学的研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上所述,二语习得与语用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语用学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概念工具,有助于揭示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过程;而二语习得的研究也为语用学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二语习得与语用学之间的交叉研究,以推动两个学科的共同发展。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二语习得与语用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制,为二语教学和语言学习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基金项目
本文为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LJY202573607512)和北华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从语用学视角分析日常对话中的沉默现象”(北华研创合字[2024] 002号)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