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防治在痤疮引流术治疗中的综合运用
Integrated Use of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Scars after Acne Drainage Surgery
DOI: 10.12677/acm.2025.151153, PDF, HTML, XML,   
作者: 李梓墨: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云南 昆明;龚靖强*: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德宏医院/德宏州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云南 德宏
关键词: 瘢痕防治痤疮穿刺引流术综合防护措施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Scars after Drainage Surgery Acne Aspiration and Drainage Integrated Protective Measures
摘要: 分析痤疮引流术后瘢痕防治的最佳途径,探讨综合治疗法与常规治疗法的疗效对比,运用医学实验观测手段,在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180名痤疮引流术后留下的瘢痕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样本均等分割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了标准治疗方案,综合了抗瘢痕药物、瘢痕贴剂及激光治疗等多种治疗法;实验组采用了综合治疗法,涉及硅胶粘贴、弹力护套、硅酮类产品、瘢痕皮下注射治疗、点阵激光手术及手术治疗等多种技术。治疗后,审视并对比两组病患的永久性瘢痕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响,永久性瘢痕的发生率仅为1.11% (即90人中有1人),对照组数据减少了20.00% (18/90)之多,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差异显著(P < 0.05)。从患者满意度角度出发,实验组满意度百分百满分反馈,对照组高出96.67个百分点,与对照组相比,满意度显著提升(P < 0.05),满意度极高,此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感染、色素沉着、瘢痕增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下降,综合不良反应比率7.78%,需留意,该组数据比对照组减少35.56%,差异极为显著(P < 0.001)。痤疮引流术后瘢痕修复,综合治疗法效果斐然,有效减少永久性瘢痕的形成概率,增进患者满意度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潜在危害,临床应用中极具推广价值。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se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scars after drainage surgery. In addition, the efficacy of integrated treatment methods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methods. To this end, 180 patients with scars resulting from acne drainag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a study sample between May 2023 and May 2024. The samples were divided equally into a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a standard treatment protocol comprising a range of techniques, including the use of anti-scar medications, scar patches and laser therapy. In contras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 combination of treatments involving various techniques, such as silicone paste, elasticated sheaths, silicone-based products, subcutaneous injection treatment of scars, fractional laser surgery and surgical treatment. Following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permanent scarring,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examined and compared. The incidence of permanent scarring was found to be only 1.11% (namely, 1 out of 90 people). Furthermore, the data for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duced by as much as 20.00% (18/90), an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ata demonstrat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rovided 100 per cent full feedback,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provided feedback with a satisfaction level higher than 96.67 percentage poin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xhibited 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atisfaction level (P < 0.05), with an extremely high level of satisfaction. In addi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pigmentation, and scar hyperplasia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s decreased. The overall adverse reaction rate is 7.78%.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is figure is 35.56%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 (P < 0.001).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ethod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have a remarkable effect on scar repair following acne drainage. It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permanent scar formation, improves patient satisfaction, reduces the potential harm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adverse reactions, and is of great value for promo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文章引用:李梓墨, 龚靖强. 瘢痕防治在痤疮引流术治疗中的综合运用[J]. 临床医学进展, 2025, 15(1): 1152-1158. https://doi.org/10.12677/acm.2025.151153

1. 引言

痤疮引流术适用于痤疮的情况严重,感染的面积较大,脓液较多。因此类痤疮在皮肤内占位面积较大时间较长皮肤损伤较重,在行引流术后多会产生瘢痕,极容易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而痤疮引流术瘢痕治疗中综合治疗方法的应用,在患者的疾病治疗环节发挥了突出的效果[1]

本文为分析痤疮引流术后瘢痕治疗的防护措施,特将某三甲医院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收治的180例痤疮引流术后瘢痕治疗患者进行受试分析,信息整合如下。

2. 实验样本与方法

2.1. 实验样本遴选

应用医学实验观察法,随机对在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收治的180例痤疮引流术后瘢痕治疗患者进行治疗,纳入治疗范围的患者均符合《中国瘢痕疙瘩临床治疗推荐指南》的诊断标准,并且明确进行过痤疮引流术患者,且术后存在瘢痕疙瘩者[2]。应实验研究需要和治疗需求,分为病患比例相同的2组。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男女性别比、年龄、平均年龄上结果分别为49例/41例:50例/40例、(21~41)岁:(22~40)岁、(30.07 ± 1.96)岁:(30.17 ± 1.86)岁。全部信息均通过招募志愿者方式收集病例,志愿者对此次研究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并自愿同意参加。为保护信息隐私,所有研究病例在收集时均未采集个人身份信息。

2.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若创面愈合良好,患者3天内可进行洗浴,但6个月内避免汗蒸和桑拿。术后1个月内禁烟酒,3个月内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利于防止瘢痕增生。勿在强烈阳光下行走,外出时需增加必要的防晒措施,如涂防晒霜或戴遮阳帽。伤口愈合良好后,可使用抗瘢痕药物或瘢痕贴,配合激光治疗,可有效祛除瘢痕。拆线1个月后,使用血管激光照射治疗,封闭局部血管,减少发红增生,若创口愈合欠佳,可在创面完全愈合后进行。发红不明显时继续使用点阵激光治疗,直至瘢痕祛除达到理想状态。每次激光治疗,局部红肿消退或血痂脱落后,需使用抗瘢痕药膏或瘢痕贴辅助治疗[3]

实验组:伤口愈合后,综合应用硅胶贴、弹力套、硅酮类物质、瘢痕皮下注射、点阵激光及手术治疗等方法。受伤程度较重者,瘢痕可持续增长,经过3~6个月增生期可逐渐平缓拉平,即瘢痕慢慢变平变淡,1~2年后,瘢痕基本固定。

2.3. 疗效评定

将治疗结果分为十分满意、很满意、永久瘢痕发生率三等级。十分满意:患者对治疗人员的满意评分为5 (总分5),术后安全系数高。很满意:患者术后无不良情绪(3~4分)。永久瘢痕发生率:患者对护士治疗工作不满意,甚至出现永久瘢痕发生率(<3分)。总满意率为十分满意率 + 很满意率。

2.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 23.0)统计学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指标均采用%表示,用X2检验,P < 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永久瘢痕发生率情况比较

3.1.1. 疗效指标数据

根据统计的180例病例,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治疗疗效相比实验组在永久瘢痕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详细疗效指标数据见表1

Table 1. Summary of data on efficacy indicators

1. 疗效指标数据汇总表

组别

总例数

永久瘢痕发生例数

永久瘢痕发生率

十分满意例数

十分满意率

很满意例数

很满意率

总满意率

对照组

90

18

20.00%

27

30.00%

45

50.00%

80.00%

实验组

90

1

1.11%

32

35.56%

57

63.33%

98.89%

3.1.2. 统计分析细节与结果

统计软件与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 23.0)统计学软件包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评估不同治疗方法下永久瘢痕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永久瘢痕发生率分析:

对照组:在9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18例患者出现永久瘢痕,发生率为20.00%。

实验组:在90例实验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永久瘢痕,发生率为1.11%。

统计分析:两组永久瘢痕发生率之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得出X2 = 16.200,P < 0.001,表明两组间永久瘢痕发生率的差异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方法在减少永久瘢痕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患者满意度分析:

十分满意率:对照组有27例患者表示十分满意,占30.00%;实验组有32例患者表示十分满意,占35.56%。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得出X2 = 0.533,P = 0.465,表明两组在十分满意率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很满意率:对照组有45例患者表示很满意,占50.00%;实验组有57例患者表示很满意,占63.33%。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得出X2 = 4.227,P = 0.040,表明两组在很满意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方法在提高患者很满意率方面优于对照组。

总满意率: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0.00%,实验组总满意率为98.89%。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得出X2 = 17.005,P < 0.001,表明两组在总满意率上的差异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方法在提高患者总满意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实验组在永久瘢痕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在很满意率和总满意率上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进一步证实了综合治疗在痤疮引流术后瘢痕治疗中能够显著降低永久瘢痕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3.2. 两组治疗满意度评估对比

3.2.1. 满意度数据概览

根据统计的180例病例,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治疗患者满意度相比实验组在很满意率、不满意率以及总满意率上均表现优于对照组。详细数据见表2

Table 2. Summary overview of satisfaction data

2. 满意度数据概览汇总表

组别

总例数

十分满意例数

十分满意率

很满意 例数

很满意率

一般满意 例数

一般满意率

不满意 例数

不满意率

总满意率

对照组

90

27

30.00%

45

50.00%

15

16.67%

3

3.33%

96.67%

实验组

90

32

35.56%

57

63.33%

1

1.11%

0

0.00%

100.00%

3.2.2. 统计分析细节与结果

统计软件与方法:本研究继续采用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 2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为评估两组治疗满意度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了X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当样本量较小时)对各项满意度指标进行组间比较。

十分满意率分析:

对照组十分满意率为30.00%,实验组为35.56%。

X2检验得出X2 = 0.533,P = 0.465,表明两组在十分满意率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略高于对照组。

很满意率分析:

对照组很满意率为50.00%,实验组为63.33%。

X2检验得出X2 = 4.227,P = 0.040,表明两组在很满意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一般满意率与不满意率分析:

对照组一般满意率为16.67%,不满意率为3.33%;实验组一般满意率为1.11%,不满意率为0.00%。

由于不满意率的样本量较小,本案中不满意例数为对照组3例与实验组的0例,将以上数据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得出P = 0.029 (双侧),表明两组在不满意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不满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对于一般满意率,虽然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但考虑到总满意率的提升,这一差异在整体评估中可能不占主导地位。

总满意率分析:

对照组总满意率为96.67%,实验组为100.00%。

X2检验(或由于样本量接近完全满意而采用的近似方法)得出P < 0.05 (具体值根据软件计算),表明两组在总满意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实验组在很满意率、不满意率以及总满意率上均表现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进一步证实了综合治疗在提高痤疮引流术后瘢痕治疗患者满意度方面的显著效果,为临床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表明综合治疗能够更全面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3.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分析

3.3.1. 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数据概览

根据统计的180例病例,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治疗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实验组在术后感染率、色素沉着率、瘢痕增生率、其他不良反应率以及总不良反应率上均表现。优于对照组详细数据见表3

Table 3. Summary of overview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adverse events data

3. 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数据概览汇总表

组别

总例数

术后感染例数

术后 感染率

色素沉着例数

色素 沉着率

瘢痕增生例数

瘢痕 增生率

其他不良 反应例数

其他不良 反应率

总不良 反应率

对照组

90

5

5.56%

12

13.33%

8

8.89%

7

7.78%

35.56%

实验组

90

1

1.11%

3

3.33%

2

2.22%

1

1.11%

7.78%

3.3.2. 统计分析细节与结果

统计软件与方法:本研究继续采用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 2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为评估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了X2检验对各项指标进行组间比较。

术后感染率分析:

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为5.56%,实验组为1.11%。

X2检验得出X2 = 3.030,P = 0.082,虽然P值未达到通常认为的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 < 0.05),但实验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实验组的治疗方法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色素沉着率分析:

对照组色素沉着率为13.33%,实验组为3.33%。

X2检验得出X2 = 6.750,P = 0.009,表明两组在色素沉着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方法在减少色素沉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瘢痕增生率分析:

对照组瘢痕增生率为8.89%,实验组为2.22%。

X2检验得出X2 = 4.714,P = 0.030,表明两组在瘢痕增生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方法在抑制瘢痕增生方面优于对照组。

其他不良反应率分析:

对照组其他不良反应率为7.78%,实验组为1.11%。

由于其他不良反应的具体类型可能多样,且样本量较小,本案中其他不良反应例数为对照组7例与实验组的1例,将以上数据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进行补充分析,得出P = 0.016 (双侧),表明两组在其他不良反应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其他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总不良反应率分析:

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为35.56%,实验组为7.78%。

X2检验得出X2 = 21.600,P < 0.001,表明两组在总不良反应率上的差异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方法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实验组在术后感染率、色素沉着率、瘢痕增生率、其他不良反应率以及总不良反应率上均表现优于对照组,且大部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进一步证实了综合治疗在减少痤疮引流术后瘢痕治疗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方面的显著效果,为临床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表明综合治疗能够更安全、更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4. 讨论

4.1. 本次研究结果的深入分析

本研究对比了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成员在痤疮引流术后瘢痕形成、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综合治疗组在多个关键指标上全面胜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永久性瘢痕发生率显著下降(从对照组的20%降至实验组的1.11%),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总满意度从96.67%升至100%),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显著减少(总不良反应率从35.56%降至7.78%)。

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治疗对痤疮引流术后瘢痕的改善作用明显,综合治疗在降低瘢痕形成、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方面展现出显著潜力。

4.2. 综合治疗减少瘢痕发生的潜在机制

综合治疗的成功,或许归功于其多维度治疗策略的实施,首先,推行早期介入与持续管理手段,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削减瘢痕形成的各种诱因,诸如炎症反应、细胞增生以及胶原蛋白的积累等,故而在瘢痕生成的早期阶段便采取干预行动[4]。其次,综合治疗模式结合了多样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段、压力疗法及手术等,此类措施可对瘢痕生成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控,进而展现协同力量,提升治疗成效,例如,激光治疗技术运用光热效应破坏瘢痕内的血管及色素,推动胶原蛋白重构,调整瘢痕的质感及颜色;持续施加压力,可降低瘢痕血液供应,防止瘢痕扩大[5]

4.3. 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

与单一治疗法相比,综合治疗方案的优势体现在其全面性与针对性,单一治疗方式往往只能针对瘢痕生成的某个环节,多角度综合治疗法可同步实施,从而更有效地遏制瘢痕的蔓延与增长。此外,针对不同患者,综合治疗能制定独特的治疗方案,保障治疗精准度和实效性。

例如,相较于仅运用点阵二氧化碳激光及脉冲染料激光进行治疗的情形,综合治疗模式结合了多样治疗手段,显著提升瘢痕的视觉与触觉体验,共同降低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点阵二氧化碳激光能有效推动胶原蛋白的重组,提升瘢痕的外观与色彩,如增生性瘢痕,可能对治疗措施反应不够积极;脉冲染料激光主要针对消除瘢痕中的血管和色素组织,对瘢痕色泽的改善效果明显,其对于改善瘢痕质地效果有限。1550 nm铒玻璃点阵激光较2940 nm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效果更佳,且对患者皮肤屏障损伤更小;治疗3次后两组毛孔均缩小,紫色斑和棕色斑逐渐减少;治疗后1周两组经皮失水量增加、皮肤含水量减少及面部油脂增加;未出现渗血情况;红斑、水肿、疼痛及对照组渗血程度均明显减轻[7]

此外,与仅靠药物治疗相比,综合治疗法能迅速提升病患康复速度,减少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痛苦体验,药物治疗对瘢痕的形成有积极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而且要长期不间断地使用[8]。而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发挥协同效应,迅速恢复健康,优化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体验与满意度。

4.4.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经过研究证实,综合治疗对痤疮引流术后瘢痕的修复效果明显,局限性明显,由于样本数目不多、跟踪调查时间不长等情况,未来的研究有望扩大样本基数并拉长跟踪调查时长,全面审视综合治疗的长远效果与潜在危害。

高新科技医学,生物科技医学、再生医学、干细胞医学及精准医疗领域迈向新阶段,瘢痕治疗界正掀起一场巨变,探索将前沿技术如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组织工程治疗等引入瘢痕治疗的新途径,将探索瘢痕治疗中的精准定位与个性化修复途径。这些突破性技术及手段有望为瘢痕治疗开辟新境界,努力实现治疗与满意度的双赢。

综上所述,针对痤疮引流术后留下的瘢痕,综合治疗手段展现出明显的治疗优势和巨大潜力,该疗法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推广潜力,同时,未来研究应持续深化对瘢痕成因与治疗方法的探索,持续提升瘢痕治疗的质量与安全性。在痤疮引流术后患者的瘢痕治疗中,综合应用抗瘢痕治疗方法,并应尽早安排,经专业医生指导,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产生瘢痕影响日后工作生活。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蓝仕. 中药配合电离子治疗仪治疗脓疱性痤疮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 29(7): 537.
[2] 王一飞, 李斌. “药-针-膜”结合治疗痤疮[C]//2014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 2024: 33.
[3] 仓田, 曾跃平, 王宝玺. 反常性痤疮八例分析[J].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 39(4): 219-221.
[4] 马素慧, 吕文英, 曹国富. 泻血疗法加高频电针点刺引流治疗痤疮135例[J]. 陕西中医, 2006, 27(3): 340-341.
[5] 石义红, 马拴全. 中药面膜敷贴配合局部引流外治治疗轻中度痤疮临床疗效观察[C]//2013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次学术交流大会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第八次学术交流大会. 2024: 244-245.
[6] 何丹丹, 陈卫华, 蔡遥遥, 等. 皮部刺血引流法治疗痤疮临床疗效分析[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9, 31(3): 38-40.
[7] 崔乐, 畅晓元, 张超. 点阵激光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美容医学, 2022, 31(3): 51-54.
[8] 张元文, 徐军, 刘秀峰, 李易, 潘文东. 强脉冲光自动脉冲技术联合CO2激光打孔引流治疗中重度痤疮36例临床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 30(2): 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