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交流学习的工具,随着语言的发展,修辞也应运而生。好的文学作品离不开修辞的运用,而学习中我们会发现,仅学习修辞格理论已经解释不了很多问题了,因此修辞格的运用便应该得到重视。因此本文从维语中修辞格的综合运用角度着手,从整体上举例介绍了现代维吾尔语修辞格综合运用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既兼顾了多种辞格在综合运用时的共性,又指出维吾尔语特有修辞格在与其他辞格兼用时的特性。
2. 维吾尔语修辞格综合运用概述
辞格是语言中提高表达效果,传达情感的特殊修辞方式。而辞格的综合运用则不单只是一种辞格的运用,也不单纯是两种辞格间的简单叠加,而是根据一定的句法规律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一种修辞形式[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其固定美,那么同样在维吾尔语中,也有它独特的表达形式与修辞方法。
大多数修辞学研究者一般将修辞格运用分为:单格运用与综合运用。但日常写作或生活中人们往往不是使用一种修辞格,而是多种修辞格并用。有时几个修辞格连用,有时辞格套辞格,有时辞格叠辞格,即辞格的连用,套用,兼用。因此维吾尔语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也大致可分为三种,即:修辞格的连用、兼用、套用[2]。如大家所熟悉的谚语:“bir qaʃaʁa yʧ tirɛk kerɛk, bir ɛzimɛtkɛ yʧ jølɛk.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句话便用到了三种修辞:首语重复、借代、对偶。接下来本人将根据维吾尔语修辞格传统分类法分出的三种形式进行逐一分析。
3. 维吾尔语修辞格的连用
辞格的连用是指在一个语话或者一个语言片段中,连续使用了多个修辞格,他们既不互相交织,也不相互包孕,而是一个紧接着一个,形成的连接关系称为修辞格的连用[3]。维语辞格连用分为:同类辞格连用和异类辞格连用。
3.1. 同类辞格的连用
同一类型辞格中不同小类间的连用,如比喻辞格中明喻、暗喻、借喻之间的连用。例如:
① asmandiki jultuzlar χilmu-χil, rɛŋgarɛŋ øzgirip turatti, bɛziliri pɛjgɛ, bɛziliri beliq qasiriqiʁa, bɛziliri qoj padisiʁa oχʃap kɛtsɛ, jɛnɛ bɛziliri ʧepip ketiwatqan ʃirʁa jaki duldulʁa oχʃap qalatti.
天上的星星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有的像羽毛,有的像鱼鳞,有的像羊群,有的像奔跑的狮子或飞马。
② matroslar araldiki waqitta, arallar ʧøkyp kɛtmɛjdiʁan hɛrbij paraχut, matroslar ʧøkyp kɛtmɛjdiʁan hɛrbij paraχuttiki waqitta χuddi aralda øskɛn dɛrɛχqɛ oχʃajdu.
水兵在岛上,岛屿就是不沉的兵舰,水兵在这不沉的兵舰上,就像长在岛上的树木一样。
例①是比喻修辞的连用,接二连三不同的客体对同一本体“jultuz”进行比喻描述,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例②将比喻中的暗喻,明喻连用。喻体为hɛrbij paraχut, dɛrɛχ。本体则也是aral, Matros,明喻喻词则为oχʃaʃ,加强了表达效果,更好地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3.2. 异类辞格的连用
不同类型的修辞格接连使用,互不交融交叉,只做简单排列。维吾尔语异类辞格的连用多发生在并列句和复合句中。如:
① bir tal sɛrɛŋgɛ øzi øʧyp qalʁan tɛqdirdimu baʃqilarʁa joruqluq ata qilip, øzidin on hɛssɛ, jyz hɛssɛ, miŋ hɛssɛ, hɛtta tymɛn miŋ hɛssiʧilik kɛlgydɛk otni gyrkiritip jalqunʤitalajdu.
一根火柴即使它熄灭了,也能给别人带来光明,它能发出十倍、百倍、千倍甚至万倍的光芒。
② operatsijɛ ystili doχturniŋ istihkami, ʤɛŋʧlɛr istihkamidin ajrilmisa, mɛn qandaqmu ajrilalajmɛn?
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又怎么能离开呢?
例①是属于比喻辞格和层递连用,先用“sɛrɛŋgɛ”点燃又熄灭的火柴比喻做出贡献的人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永远教育着人们,这种教育的作用已大过十倍、百倍、千倍、万倍,形成层递。例②是比喻与反问的连用。这句话取自《手术台就是阵地》中白求恩在激烈战线中争分夺秒、救死扶伤的不退缩的大无畏精神。其中将手术台暗喻为“阵地istihkam”,句末一句反问表达出“我不能离开”的坚决态度。
4. 维吾尔语修辞格的兼用
是指同一语句中兼有多种辞格,而这几种辞格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从这个角度看属于这种修辞,那个角度看又属于那种修辞,也称融合运用[4]。这里我主要把它分成两种形式,即:辞格兼用和首韵+辞格兼用。
4.1. 辞格兼用:几种辞格交叉在一起使用。例如:
① rasit søz hɛsɛl, jalʁan gɛp pijaz.
pijaz jɛp aʁziŋni aʧʧiq qilma, hɛsɛl jɛ.
假话如洋葱,真话赛蜜甜,吃洋葱辣嘴,吃蜂蜜味甘。
② uniŋ beʃiniŋ ʧoqqisida bir ørymɛ ʧaʧ bolup, beʃidiki ʃɛpkisini iegiz køtyryp turatti, bu χuddi ʧoqʧijip turʁan fuʤi teʁiʁa oχʃap qaliʁan idi.
他头上顶着一头辫子,使他的帽子高高隆起,像极了一座富士山。
例①是对比兼用比喻辞格构成,说理深刻,同时又对仗工整,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例②则是比喻夸张的兼用。形态上来说,将高高隆起的“帽子ʃɛpki比作富士山fuʤi teʁi”,但从高度上看,则夸张了帽子的高度,像富士山那么高。
4.2. 首韵+辞格的兼用
① qoli gul etidu ʁiza, qoli gal tartidu iza.
手巧的做饭,手笨的丢脸。
② kiʃi sɛndin jaχʃi ʤahanda kim bar?
iʃi sɛndin kap ʤahanda kim bar?
gyzɛllɛr aditi dilʁa nɛʃtar santʃiʃ,
niʃ sɛndin jaχʃi ʤahanda kim bar?
世上哪有比你好的人?
世上哪有比这好的事?
美女早已习惯予人打击,
世上有比你还好的人吗?(《源泉》1993年第一期127页)
例①首韵与对偶对比兼用。这句话将“手巧”“手笨”二者对立比较,从形式上看是对偶,内容上则是对比,“qoli”则为首韵。例②这首诗则是首韵和反问反复兼用。诗中的“kiʃi”“iʃi”“niʃ”押的是头韵,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5. 维吾尔语修辞格的套用
是指一个大辞格内部又包含着小辞格。也就是说,一种修辞单位从总体上看是这种辞格,仔细分析起来,其内部又包含着其他的一些辞格。大小辞格间前后配合,互补互衬。维语辞格的套用根据一定的规律,可分为两种形式。即:单层套用和复杂套用。例如:
5.1. 单层套用
大辞格套小辞格便是单层套用,这是辞格套用中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形式,通常多为排比中套用其他辞格。如:比喻、比拟、对比、反问等。例如:
① øginiʃ qizʁinliqi øginiʃ ynymini juqiri køtyridu,ynymniŋ juqiri køtyrylyʃi øginiʃtiki toʁra pozitsijiniŋ ʃɛkilliniʃigɛ pajdiliq bolidu,aktip pozitsijɛ øginiʃ qizʁinliqi bilɛn øginiʃ ynyminiŋ yzlyksiz juqiri køtyrylyʃigɛ tyrtkɛ bolidu.
学习兴趣能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效率的提高对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益,积极的态度能够推动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② siz bu naχʃini aŋliʁanda qandaq hessijatta bolisiz? siz buni dunjadiki ɛŋ jeqimliq naχʃa dɛp qarimamsiz?
当你听到这首歌时,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歌曲吗?
例①联珠套回环,其中第一句中宾语“øginiʃ ynymini”又充当了第二句中的主语,而第二句中的宾语“pozitsiji”又充当了下一个句子的主语,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联珠。而句子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态度”三者的关系又如同一个圆圈循环往复,因此这句话便是联珠套回环。使整个句子不仅语气连贯,而且前后接应,强化了表达效果。例②则是设问中套用了反问,先对“感觉如何”作出回答,同时又使用反问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表示“我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动听的歌曲”。
总之,套用就是多个不同辞格按照从大到小,或由外到内的顺序层层套合,大多数情况下,最外层的的修辞手法统率整个句子,处于主导地位,而被套用的、小的、最里层的修辞手法则起到配合作用。但彼此缺一不可,只有相互配合,才能使整个语段或语句和谐。
5.2. 复杂套用
复杂套用中形式变化更为多样,还涉及到了综合运用中的连用、兼用。大体分为三种形式。
1. 套用套连用。辞格的总体为套用,但套用中又有连用。例如:
① hɛr bir køwryk bir sɛnɛt bujumi, bir stere oluq rɛsim, bir kilasik ʃeir bolup, pajtɛχtniŋ mɛnzirisigɛ jeŋitʃɛ høsyn qoʃti.
每座桥都是一件艺术品,一幅立体画,一首经典的诗,给首都增添了不尽的景观[5]。
② u ʧoʁluq jiltizni ɛzɛldin køryp baqmiʁanidi, bu jiltizlarniŋ ʧoŋluqi qojniŋ kallisidɛk kelɛtti, mundaqla karaʃqa monɛk-monɛk tatliqjaŋjuʁimu oχʃap qalatti.
他从未见过芍药块根,这些根大如羊块,又像是疙疙瘩瘩的巨大红薯[6]。
例①中排比套用了比喻(暗喻)连用。三个“bir”形成了一组排比,其中又将“桥køwryk”比作“艺术品sɛnɛt bujum、画rɛsim、诗ʃeir”形成比喻的连用,因此这句话便是套用兼用连用的典型。例②则是夸张套用了比喻(明喻)连用。对芍药块根的大夸张化的同时,又将其接连比喻为“羊块qojniŋ kallisi、红薯tatliqjaŋju”。
2. 套用套兼用。辞格的总体为套用,但套用中又有兼用。例如:
① meŋmu nemiʃqa qetim køʧidu? “jahʃiʁa joluqsaŋ jalisi juqar, qazanʁa joluqsaŋ qarisi juqar.” degɛn qaidini obdan bilidu.
孟母为什么三迁呢?还不是深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② sɛwiʧan buʤʁunlar kiqik bolʁini bilɛn, sansizliʁan buʤʁunlar bir nijɛttɛ hɛm sɛwrʧan bolup, muʃu tɛriqidɛ nɛʧʧɛ jyz jil, nɛʧʧɛ miŋ jil, nɛʧʧɛ on miŋ jil øtsɛ, u bolsimu tømyrdin hasil bolʁan taʁ-dɛrja bolsimu, uni hɛr χil ʃɛkilgɛ ajlanduralajdu.
别看浪花小,无数浪花抱在一起,一条心,又有耐性,就这样过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那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叫它变个样。
例①是设问套对偶兼对比。先对“nemiʃqa”进行回答,形成设问,而后句“jahʃiʁa joluqsaŋ jalisi juqar, qazaʁa joluqsaŋ qarisi juqar”则是对偶和对比的兼用。对偶的兼用体现出了语言结构的和谐美。而内容上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很强的说理性,说明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例②则是拟人套排比兼层递。整句结构为拟人,将浪花拟人化。彼此之间的相互碰撞交融赋予人的动作和特征。而后“nɛʧʧɛ jyz jil、nɛʧʧɛ miŋ jil、nɛʧʧɛ on miŋ jil”形成排比的同时也兼用了层递。用套用中有兼用的手法,写活了浪花。其中“抱”在维语中却省译了,铁打的江山则意译为“由铁形成的山水tømyrdin hasil bolʁan taʁ-dɛrja”,最后一句中的“叫它变个样”增译为“把他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由此可见,维语辞格间综合运用时要根据语义调整翻译的方法,从而达到准确易懂的效果。
3. 套用套套用。辞格的总体为套用,但套用中又包含着套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区分的,但有时一个句子中所包含的修辞格太多且有动词性排比句式出现在套用时,便有可能在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句式中体现不出所包含的修辞方法,例如:
① hajatliq degɛn nemɛ? bir hajatliq porɛklɛp eʧilʁan gyl, bir parʧɛ gyzɛl rɛsim, bir lstakan χuʃ puraq haraq.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一朵盛开的花,是一幅绚丽的画,是一杯香醇的酒。
② ular tɛqdim qiliʃni χuʃalliq dɛp bilidiʁan balilarniŋ qɛlbini kyjlɛjdu, ularniŋ sadda qɛlbi jeʧiliʃ aldida turʁan ʁunʧiʁa oχʃaʃ ɛmɛsmu? dana rɛhbɛrlɛrni mɛdhijɛlidi, uluʁ ʤuŋgo kommunistik partisini mɛdhiɛlidi.
他们歌颂着乐于奉献的孩子的心,他们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蕾吗?歌颂着明智的领导人,又歌颂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7]。
例①便是设问套用排比,排比套比喻连用。可以看到下文对“hajatliq degɛn nemɛ”作出了回答“生命是一朵盛开的花,是一幅绚丽的画,是一杯香醇的酒”。三个答案构成一个排比。而在这排比中,将“hajatliq”分别比作“gyl、rɛsim、haraq”。即三个暗喻连用。而例②从汉语意思来看其中三个“歌颂着”形成排比,排比又套用了反问,反问中又套用了比喻。看似符合“套用套套用”。但在维语中动词性词语发生排比时,同样的动词只出现一次位于句末或者发生同义替换。这便导致如果单看维语版的这个句子的话,在结构上没有构成排比。因此这句话也就体现不出辞格的综合运用了。
6. 结语
本文首先从整体上概述了维吾尔语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及分类,并根据传统分类法将连用、兼用、套用进行区别并逐一进行举例分析。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辞格的运用是非常灵活的,一篇优秀的作品,它绝不局限于一种辞格的运用,而是两个甚至多个辞格同时出现。通过以上例子,我们也可以发现:从辞格的使用频率来看,比喻、比拟、反问、设问等辞格的连用现象比较多;而排比、对偶、对比、夸张、设问、比喻、反复等辞格的套用现象比较多。从侧重点的不同来看,比喻、拟人、夸张、婉曲等修辞格侧重于思想内容方面;排比、对偶、联珠、回环、反复等修辞格则更侧重于语言形式方面。
通过以上对修辞格综合运用三个方面例句的逐一分析,不难发现,维吾尔语的修辞格不是孤立的,各个修辞格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种修辞格的使用往往需要另一种修辞格形式加以辅助[8]。例如:夸张多需要通过比喻、拟人、借代等其他修辞格来体现;而对比则需要对偶,比喻等格式来体现;层递则多需要排比,联珠等格式来体现。只有将不同的语言技巧巧妙地揉合起来,综合运用,才会使文章有紧有松,更好地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我们在学习和分析维吾尔语的修辞格时。也应具备多项思维,应从各个角度分析作者在文中使用的语言修辞手段,从而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原文的涵义,体会语言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