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省份,与东南亚相距较近,随着贸易国际化的日益深入,贵州省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将越来越深。因此,自东盟成立以来,贵州省和东盟的经济贸易逐步增长。从2004年开始,东盟已经成为贵州省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2010年,中国和东盟的自贸区成立,巩固了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2021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给贵州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因此贵州省可以利用优势,与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合作。目前,贵州主要同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和菲律宾进行贸易。
2020年,贵州同这些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达11.28亿美元,占整个亚洲国家或地区的20.3%。近些年来,贵州省农产品的出口额持续稳定上升,已成为驱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2021年贵州省农产品出口额达49.6亿元,2022年,贵州农产品出口额增长到55亿元。开放农产品贸易在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以及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目前中国国内对贸易问题的研究主要都是基于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和国际层面,缺少针对性,也缺少对农业贸易的研究。导致得出的政策结果较为宽泛,不能具体各个省份。同时,由于一个发展过程中国家在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不均衡的,因此造成了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发展的不一致,因此各国层面的政策措施并不一定适用于各个地区。如果各级人民政府对关于国家政策的文件研究得不彻底,就会产生资源浪费、成本上升等后果。因此,本文进一步分析贵州与东南亚各国出口农业贸易。
2. 文献综述
Wilson构建了包含海关、效率、电商及基础设施等指标的贸易便利化体系,但未用引力模型分析贸易[1]。Shepherd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海港空港及关口管理指标,并引入引力模型评估东南亚国家贸易便利度,但仅限于国与国间,未涉及国内地区与国际的贸易[2]。本文聚焦于中国贵州省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便利化,从基础设施、海关、电商及金融服务等维度分析现状,并创新性地运用引力模型探讨两地农业贸易,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有学者用海关、口岸、国内环境及电子商务衡量贸易便利化,但未考虑基础设施[3]。尽管有其他学者细化了指标体系,但仍缺乏基础设施分析[4]。曾倩在衡量贸易便利化的指标中加入运输效率,但忽略金融影响[5]。魏景赋的研究表明聚焦东盟贸易便利化对云南出口的影响,发现便利化提升显著促进出口,并缩小研究至省份层面[6]。本文分析贵州与东南亚贸易便利化,涵盖基础设施、海关、电商、金融及政府政策,为贵州出口东南亚农业产品提供见解。
世贸组织(WTO)与贸发会议(UNCTAD)都一致指出,国际贸易便利化措施是为国际贸易流程的改善与调整。其中包含为国际货物贸易流动、服务、获取、协调和管理提供数据的活动、技术和手段。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贸易便利化的解释是:货物从销售一方流动到购买一方,并向另一方支付所需要的相关程序以及信息流动的简化和标准化。联合国亚洲经贸理事会(UN/ECE)则认为:贸易便利化是通过用一种一体化、全面的方法,以减少成本。在国际可接受及最佳方法的基础上,保证贸易活动在高效、公开以及可预测的方式下进行。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主要概念为:贸易便利化即通过最新的技术手段与措施,改善和协调与国际贸易活动有关的所有程序以便于降低成本,并促进国际贸易商品更好地流动。国内学者综合了各个权威国际经济组织的定义,提出贸易便利化主要涵盖海关和边境措施、贸易管理、信息、人才、贸易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等7个方面以及相关的39个问题[7]。
自由贸易论(Free Trade Theory)是指自由贸易能够使所有参加交易方都能够得到最大利润。是由斯密经过对交易因素的分析与推理后提出的。所以,自由贸易论已在学界得到了普遍接受。而自由贸易论既是国际贸易中的理论核心,也是世界贸易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石,甚至成为世界贸易理论发展的重要指向和目标,对世界各大国经贸理论发展与政策抉择都产生着积极及其重要的影响。自由贸易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首先,通过自由贸易能够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因为各国公司能够按照本国的要素禀赋来开发自己所拥有相对资源丰富的部分,会使要素进行更合理有效的安排,并由此来减少贸易成本,进而增加国家财富。第二,在自由贸易下,由于进口商品的成本价格相对便宜,因此可以降低国家成本。第三,通过自由贸易能够提高市场竞争力,因为各国公司在自由贸易的前提下,和外来竞争者竞争可以降低对大公司产品的垄断,从而增加市场效益。其四,通过自由贸易也可以增加各公司的利润,以此提高国家财政投入。同时通过对进出口的有效控制,也可以减少贸易效率,从而增加、扩大投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第五,自由贸易可以促进全球分工。在自由贸易下,各地可以根据各自的相对资源优势和要素状况,专门制造有利的商品,减少生产不利的产品。
交易成本理论是由科斯(R·H·Coase)提出,认为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就是解释企业的本质[8]。其含义是指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人类通过自觉交流或合作,从而进行信息交换的承担成本费用,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本。威廉姆森(Williamson)将交易成本分为项,分别是信息成本,即获取交易对象的信息与交易对象在进行信息交换时所产生的成本;搜寻成本,即收集交易商品信息以及交易对象信息;监督交易成本,即监督交易对象是否依照契约办事所产生的成本,如督查、验货等;议价成本,即针对商品价格和品质等方面进行议价的成本;决策成本,即进行相关决策所产生的成本;违约成本,即违约之后所需付出的成本[9]。威廉森(Williamson)又进一步将交易成本进行细分,包括以及事后交易成本,即契约不能适应所导致的成本;事前交易成本,即签约、谈判、保障契约等成本[10]。
3. 贵州对东南亚各国出口贸易农业现状分析
3.1. 贵州对东南亚各国进出口农业贸易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领导高度重视本省的发展状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贵州省抓住发展机遇,努力发展进出口农业贸易。从贵州与东南亚各国近几年进出口总额来看,两地之间的贸易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受到2016年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导致贵州省对东南亚各国的进出口农业贸易有下降趋势,但影响较小。从进出口农业贸易额来看,自1990年以来贵州省和东盟的农业进出口额年均增长率大约为20%,双方进出口农业贸易比重越来越大[11]。因此,如图1所示,贵州省对外农业贸易总体呈现较强的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贵州省统计年鉴。
Figure 1. Agricultural trade situation between Guizhou Province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from 2016 to 2021
图1. 2016~2021贵州省与东南亚各国农业贸易状况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的“10 + 1”自由贸易区建立,构成了一个包括十一个成员国、人口十九亿人和1400万平方公里,GDP总额近七万亿的巨大市场。东盟和我国之间的交易约占全球国际贸易的13%以上,是中国目前人口最大的国际自由贸易区,同时也是与发达国家间最大的国际自由贸易区[12]。东盟成立加快了中国的贸易发展。以2020年为例,贵州省与东南亚各国农业贸易比例如图2所示:
资料来源:2021年贵州省统计年鉴。
Figure 2.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Guizhou province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图2. 贵州省与东南亚各国农业贸易比例
从图中可以看出贵州省在与东南亚各国进行农业贸易的过程中,与马来西亚的农业贸易量较大,而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农业贸易量较少。
3.2. 贵州对东南亚各国进出口产品结构
近年来,贵州与东盟贸易增长。2010年自贸区建成之后,贵州对东盟进出口量提高,共完成7亿美元左右,增长75.6%。2010年,东盟成为贵州的最大贸易伙伴,是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市场[13]。根据贵州省统计年鉴数据,贵州省出口产品主要以贱金属及制品、杂项制品、机电产品、化学产品、食品和烟草等。这是由于贵州省的比较优势决定的。由于贵州省与东南亚各国的资源环境、经济状况、人口以及劳动力等多方面的不同,导致了贵州省主要向东南亚各国出口初级产品。贵州省坐落于中国西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丰富的自然馈赠共同孕育了贵州省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凭借这些自然条件,贵州省巧妙地利用本土优势,发展起了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涵盖了生态畜牧业、蔬菜种植、精品水果等多个领域。贵州省的空气清新、水源纯净、土壤无污染,为生产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提供了无可比拟的自然环境。因此,在国际农产品贸易舞台上,品质卓越的贵州农产品正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与追捧。在进口方面,贵州省主要进口矿产品、橡胶与塑料制品、机电设备以及高科技精密仪器。这反映了贵州省在资源方面和技术方面的缺陷。
4. 贵州省贸易便利化发展状况分析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导致了贵州省内和外地的经贸水平并不高。随着国际贸易便利化的提出,为贵州省大力促进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发展对外贸易指明了方向。本文主要参考威廉姆森(Williamson)所提出的指标[10],并根据贵州省实际状况,从基础设施、海关环境、电商环境、政府以及金融环境五个方面来分析贵州贸易便利化的情况。
4.1. 基础设施
2016年,贵州省公路总里程为19.16万公里,占全国比重4.1%,提高了0.2个百分点。贵州省高速公路总里程一直保持在全省第十位,西部省份保持在第4位。截至2020年,贵州省已实现对公路、水运建设总的投入超过了六千五百亿人民币,并基本建成了“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如表1所示:
Table 1. Road conditions in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16 to 2020 (unit: km)
表1. 2016~2020年贵州省道路状况(单位:公里)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国道 |
11,620 |
11,735 |
11,910 |
11,875 |
12,069 |
国家高速公路 |
3179 |
3280 |
3458 |
3441 |
3647 |
省道 |
19,980 |
20,331 |
20,877 |
21,422 |
21,657 |
乡道 |
45,827 |
45,822 |
45,898 |
48,568 |
49,117 |
村道 |
79,744 |
81,990 |
83,575 |
86,436 |
87,122 |
数据来源:2017~2021年贵州省统计年鉴。
其次,贵州省在铁路方面同样有所建树。2016年末,沪昆高铁建成运营,贵阳也因此通过沪昆高铁并入全国高铁网,推动贵州铁路发展。2018年,渝贵高铁开通,时速将达到200公里。2019年12月,成贵高铁全线通车。从成都到贵阳,全长648千米,车座共24座,设计时速达到250公里。如表2所示,贵州省在渝贵高铁和成贵高铁相继建成通车以后,贵阳作为铁路枢纽的位置得到巩固。
Table 2. Railway situ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16 to 2020 (unit: km)
表2. 2016~2020年贵州省铁路情况(单位:公里)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铁路运营里程 |
3270 |
3285 |
3560 |
3753 |
3873 |
复线里程 |
1630 |
1630 |
1941 |
2129 |
2344 |
高铁运营里程 |
835 |
860 |
1127 |
1337 |
1457 |
数据来源:2017~2021年贵州省统计年鉴。
4.2. 海关环境
在2020年,根据贵阳海关按照海关总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要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和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工作,不断优化通关便利化。2020年,贵阳海关全面推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免到场查验等多种措施,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从而提高通关效率。2020年,贵阳海关的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11.95小时和0.90小时,分别排名全国第6位与第14位,较2017年分别压缩88.76%和97.07%。同时,通过加强宣讲和指导,为全省企业审批减免税货物总值1.05亿美元,减免税款1.1亿元人民币,审批减免滞纳金29.25万元,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5318份,为全省企业获得外方关税减免约2042万美元,处理企业关税保证保险担保额度1.41亿元,为全省企业减负增效。
4.3. 电商环境
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地方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提高贸易便利化具有重要的作用。2018年,在贵阳市等全国二十二个市,新设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以持续推动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国家对外开放。自此,贵州跨境电商发展正在进入新时代[14]。如图3所示,2020年,贵州省信息产业将实现较高发展,全省的信息传播、应用软件等信息服务业同比增加31.4%,企业单位网销销售额同比增长115.1%;全年电信业务总量5077.7亿元,同比增长31.0%。
资料来源:2017~2021年贵州省统计年鉴。
Figure 3. Telecom status of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16 to 2020
图3. 2016~2020贵州省电信业务状况
4.4. 政府环境以及金融环境
政策环境主要是指地方政府部门的规章制度、行政效率和政府透明度等,对一个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有着很大影响。根据《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21年)》,贵州在全国政府透明度排名中是第五名,其中决策公开为73.40分;管理服务公开为80.38分;执行和结果公开为72.38分。多年以来一直处于全国中上游位置,2018年综合得分达到77.38分。全国排名第一。但贵州省政府的行政效率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贵州省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金融服务方面,在贵州省“十四五”期间金融业的发展计划中提出,要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领航“新篇章”。至2025年末,社会总投资规模将增长10,000亿左右;贷款余额、本外币项目存款分别突破了5万亿、4万亿元;直接投资企业占比提高,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了60余家;投保深度基本达到了国内平均水平,投保密度也大幅增加。地方金融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日益健全,金融风险治理能力显著提升,非法金融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地方金融组织治理更加规范,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高。此外,2020年贵州金融业增值达到1141.71亿元,同比增长4.6%,金融贡献达6.5%;特别是贷款余额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速、西部平均增速以及全国平均增速。5年的时间实现贷款余额、银行业资产万亿元“两级跳”[15]。
5. 贵州向东南亚各国农业出口状况的实证分析
5.1. 引力模型的构建
引力模型源自万有引力定律,开始时该模式主要应用物理学范畴,但后来学者也把引力模型运用于经济贸易科学研究方面。学者Poyhonen (1963)、Tinbergin (1962)先后把对引力模型进行推广,其结果表明了各国间的贸易规模和国民经济发展总量成正相关关系,与两国的距离成反比[16]。国际贸易研究的原始引力模型形式为:
(1)
为了不受数据异方差影响,两边取对数,得式:
(2)
其中,
表示i国的地区生产总值、
表示i国与j国之间的贸易流量、
表示j国的地区生产总值、
表示i国与j国间的地理距离、
为随机误差项、
为常数项,
、
、
为系数。
本文出口方固定为贵州省,研究贵州省对东南亚各国的农业出口规模情况,因此将贵州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东南亚各国总产值等视为常数。鉴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引力模型的解释变量不是越多越好,太多的话会降低变量的解释能力等情况选取2016~2019年数据进行研究。将引力模型设定为:
(3)
5.2. 变量的选取与解释
根据模型设定,本文的引力模型被解释变量为
,解释变量为
、
、
。如表3所示:
Table 3. Interpretation of related variables
表3. 相关变量解释
变量名称 |
变量含义 |
预期符号 |
理论解释 |
|
贵州对东南亚各国的农业出口额 |
不确定 |
农业出口额会受其他解释变量系数的大小影响 |
|
贵州省的生产总值 |
− |
经济总量会带动国内的进口需求,对出口国来说会减少出口,增加进口 |
|
东南亚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
+ |
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代表其经济总量,经济总量会带动国内的进口需求,二者一般呈正相关关系 |
|
贵州省省会与东南亚各国首都距离 |
− |
距离是物流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距离与国际贸易成本成正相关,随着距离增加,贸易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从而会减少贸易流量 |
数据来源:2017~2020年贵州省统计年鉴、2017~202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谷歌地图。
5.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近些年,东南亚各国与贵州省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东盟成为贵州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其中贵州向东盟国家出口占贸易往来的主导地位。但是,缅甸、老挝、东帝汶、柬埔寨和文莱的部分数据不可得,并且二者与贵州贸易量较少,贵州向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出口规模占总量的90%。因此,选取贵州与这六国作为研究样本,时间跨度为2016~2019年。
来源于贵州统计年鉴数据;
、
数据均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
数据通过谷歌地图获得。
5.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4.1. 实证检验
在本节中,以Stata15.1软件作为模型检验与分析的工具。首先,对引力模型的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4:
Table 4. Correlation tests
表4. 相关性检验
变量 |
|
|
|
|
|
1.000 |
|
|
|
|
−0.377* |
1.000 |
|
|
|
0.256 |
0.182 |
1.000 |
|
|
−0.402* |
0.000 |
0.302 |
1.000 |
数据来源:2017~2020年贵州省统计年鉴、2017~202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谷歌地图。注:*、**、***表示变量在10%、5%、1%水平上显著。
同时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其VIF结果为
:1.14、
:1.1、
:1.04。均小于10,证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其次,本文研究的是面板数据。通过豪斯曼检验得出P = 0.703,大于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对2016~2019年贵州省对东南亚各国的农业贸易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Table 5. Regression results
表5. 回归结果
解释变量 |
|
|
|
Constant |
系数 |
−1.414*** |
0.467** |
−0.433*** |
17.320*** |
(−0.455) |
(−0.182) |
(−0.151) |
(−2.633) |
数据来源:2017~2020年年贵州省统计年鉴、2017~202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谷歌地图。注:括号里的数字为变量的t统计值,*、**、***表示变量在10%、5%、1%水平上显著。
根据回归结果可得方程:
(4)
5.4.2. 实证结果分析
从上面的回归结果中看出,各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与预期基本相符,说明本文构建的引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变量进行合理解释。下面对各解释变量做出具体解释:
(1) 进口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
):回归系数为0.467,说明对于东南亚各国来说,本国的经济发展与农业贸易进口呈正相关关系。当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时,会扩大贵州省对其农业出口规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东南亚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每提高1%,将会带来贵州省向东南亚各国的农业贸易出口提高0.467%。
(2) 出口国家的生产总值(
):回归系数是−1.414,表明出口地的GDP增长不利于其农业进口贸易发展。形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经济总量会带动地区的农业进口需求,对出口地来说会减少出口,增加进口。
(3) 地理距离(
):回归系数为−0.433,说明地理距离对贸易规模产生负面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贸易双方的地理距离每增加1%,贵州对东南亚各国的农业出口规模会减少0.433%。
6.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深入探讨多边贸易框架下,特别是针对贵州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农业贸易,各关键解释变量如何影响双方的农业贸易往来,并据此论述多边贸易的潜在影响。
6.1. 进口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
实证结果:进口国家(东南亚各国)的GDP与贵州对其的农业出口规模呈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467。这意味着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直接促进了贵州对其的农业出口。随着东南亚国家GDP的增长,其国内消费能力和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加,为贵州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这种市场扩大效应是多边贸易体系下经济增长红利的重要体现,促进了贵州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存在显著的多边贸易影响。多边贸易鼓励各国根据自身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和贸易,贵州与东南亚国家可能在某些产业上存在互补关系。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促使它们寻求更多样化的进口商品,从而增加了对贵州特色农产品的需求。
6.2. 出口国家(贵州)生产总值(GDP)的影响
实证结果:贵州的GDP增长与其对东南亚的农业出口规模呈负相关,回归系数为−1.414。这看似反常,但反映了经济总量增长可能带来的内部需求增加和产业结构变化。随着贵州GDP的增长,本地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可能导致部分原本用于出口的资源转向满足国内需求,从而减少了对外的出口量。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贵州可能逐渐从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或服务型产业转型。这种转型过程中,传统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可能会减少,而新兴产业的出口尚未形成规模,导致短期内出口规模下降。在多边贸易体系下,贵州可以通过参与更广泛的国际贸易合作,寻找新的出口市场和合作伙伴,以缓解因内部需求提升和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出口压力。
6.3. 地理距离的影响
实证结果:地理距离对贵州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产生负面影响,回归系数为−0.433。地理距离的增加直接导致了运输成本的上升,降低了贸易的盈利空间,从而抑制了贸易规模。然而,在多边贸易体系下,随着物流技术的进步和贸易协定的签署,运输成本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或补偿。为了克服地理距离带来的障碍,多边贸易体系鼓励各国采取贸易便利化措施,如简化通关程序、提高物流效率等,以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地理距离对贸易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多边贸易体系对贵州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促进市场扩大、经济互补、产业结构优化以及贸易便利化等措施,多边贸易不仅有助于克服地理距离等自然障碍,还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