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a也Y”的语义与话语关联
The Semantic Meaning and Discourse Correlation of “Zai a Ye Y”
摘要: “再a也Y”是让步构式“再X也Y”研究中“X”为形容词光杆形式的情况。文章从CCL语料库中统计整理了包含构式“再a也Y”的例句,运用对比分析、变换分析、语境推理等方法对“再a也Y”进行语义和话语关联两方面的探析。语义方面,文章探究“再a也Y”构式的真值语义、规约含义及语境预设,采用投射测试、背景化测试进行语义诊断,并进一步挖掘“再a也Y”语义背后的认知表达机制。话语关联方面,文章认为“再a也Y”在话语关联中的语义功能可概括为“提出观点”“引入条件”“极性让步”“转折回扣”四个环节,并在不同层次构成解释或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和让步关系。
Abstract: “Zai a Ye Y” is the case where “X” is the bare adjective form in the study of the concession construction “Zai X Ye Y”. This paper collects the examples containing the construction “Zai a Ye Y” from the CCL corpus, and analyzes the semantics and discourse relevance by us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transformation analysis, contextual reasoning etc. In terms of semantic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uth condition semantics,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and presupposition of “Zai a Ye Y”, and uses projection test and contextualization test to diagnose the semantics, exploring the cognitive expression mechanism behind the semantics. In terms of discourse relevance,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semantic function of “Zai a Ye Y” in the discourse relevance can be summarized as “putting forward an opinion”, “introducing conditions”, “polar concession” and “recouping an opinion”. It consists of explanations or causal relationships, conditional relationships, and concessions at different levels.
文章引用:唐露怡. “再a也Y”的语义与话语关联[J]. 现代语言学, 2025, 13(1): 529-536. https://doi.org/10.12677/ml.2025.131075

1. 引言

“再a也Y”是“再X也Y”构式研究中“X”为形容词光杆形式的情况。“再X也Y”是一种表示让步义的构式。

(1) 如果你是后来的,再能干也要有考察过程。

(2) 再说,跟我们一起到中国去,再安全也没有了。

(3) 以后再往亚东发展也就更容易了,因为有了印度作发展的根据地。

上述三例运用了类“再X也Y”构式的句子中,不一定具有让步义。在句子中加入让步关系连词“即使”进行语义诊断测试,可得到以下结果。

(1) 如果你是后来的,即使再能干也要有考察过程。

(2) *再说,跟我们一起到中国去,即使再安全也没有了。

(3) *以后即使再往亚东发展也就更容易了,因为有了印度作发展的根据地。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只有例(1)具有让步义,属于本文所说的“再X也Y”构式。例(2)则是另一种构式,“再a也没有了/也不过了”,通过否定比“一起到中国去”更安全的情况,表示程度最高的意义[1]。例(3)中的“再”和“也”联系并不紧密,“再”表示此动作将在另一动作结束后出现[2],而“也”则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2],二者即便去掉,也不太影响原句的语义。

“再X也Y”构式中“X”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研究将“X”按照性质的不同分成AP、VP、NP [3] [4]三类,有的依据“X”在认知机制上的“有界”和“无界”区分了“再X也Y”的增效构式和非增效构式[5],还有的研究注意到了“再 + 形容词”的无限量控状作用和“再 + 形容词 + 数量词”的有限量控状作用,将“X”的AP形式进一步分为“形容词光杆形式”与“形容词 + 数量词”两种情况[6]

本文以“再X也Y”构式中“X”为形容词光杆形式的情况为研究对象(文中表示为“再a也Y”),意图探究其语义内涵及其背后的认知表达机制,并从话语关联的视角分析它的语义功能和内在逻辑。文章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CCL语料库中以“再(a)也”为关键词进行模式查询,用搜集到的1373个例句建立“例句库”,并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文中例句均来自CCL语料库,在此统一说明,文中不再标注出处。

2. “再a也Y”的构式义

2.1. 关于“再a也Y”构式义的三种观点

已有的研究对于“再a也Y”整体上表达的让步义基本没有异议,分歧主要在前件“再a”的语义上,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再a”具有全称性和周遍性。沈家煊[7]、袁莉容[8]认为“再a”是“无论什么、无论怎样”的意思,带有全称性和周遍性的语义特征。第二,“再a”表示程度加深到达极值。李凰[9]、蒋玉琴[3]、陈思宇[4]等认为“再a也Y”意为“a”的性状即使达到了极端、顶点1,也不能改变“Y”的结果。第三,“再a”具有任指性。毛哲诗[6]认为“再a”的任指性来源于对高量上任意一种情况的假设,施雯[10]指出“再a”的任指是在有序列的若干个假言判断中进行的,李会荣[5]则认为“a”前省略了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上述三种观点均可通过句子变换进行验证。

(4) a. 弯弯的山路再长也要把它走完。

b. 弯弯的山路无论多长也要把它走完。(全称性和周遍性)

c. 弯弯的山路即便长到极点也要把它走完。(程度加深到达极值)

d. 弯弯的山路再怎么长也要把它走完。(任指性)

(5) a. 在美生活的时间越长,你会越来越感到美国并不是自己真正的归宿,那里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

b. 在美生活的时间越长,你会越来越感到美国并不是自己真正的归宿,那里无论多好也不是自己的家。(全称性和周遍性)

c. 在美生活的时间越长,你会越来越感到美国并不是自己真正的归宿,那里即便好得不能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程度加深到达极值)

d. 在美生活的时间越长,你会越来越感到美国并不是自己真正的归宿,那里再怎么好也不是自己的家。(任指性)

(6) a. 厂子资金无论多困难,职工工资从未拖延过一天,资金再困难也要保证职工看病。

b. 厂子资金无论多困难,职工工资从未拖延过一天,资金无论多困难也要保证职工看病。(全称性和周遍性)

c. 厂子资金无论多困难,职工工资从未拖延过一天,即便资金困难到极点也要保证职工看病。(程度加深到达极值)

d. 厂子资金无论多困难,职工工资从未拖延过一天,资金再怎么困难也要保证职工看病。(任指性)

在上述三例中,变换后得到的句子并没有改变原句的意义。从内层逻辑来看,这三种观点是内在统一的。任指表示在所说的范围内没有例外[11],亦具有全称性和周遍性。而在“再a也Y”的“假设让步–转折”关系中,表示假设让步的“再a”表面上意指在原来的基础上程度加深到极点,是一侧有端点的射线,而实际上获得的是全称和周遍的表达效果,是两端都没有端点的直线(见图1)。

Figure 1. “Winding mountain road again long also want to finish it” semantic diagram

1. “弯弯的山路再长也要把它走完”语义图示

在上图中,A点所在的位置是原本山路长度的程度,A点之后表示的是“弯弯的山路(比现在的情况)再长也要把它走完”的真值语义,而A点之前表示的是“弯弯的山路不(比现在的情况)长,要把它走完”的规约含义。真值语义和规约含义共同构成了“再a也Y”的全称性和周遍性。

2.2. “再a也Y”的规约含义

规约含义(conventional implicature)由美国语言学家Herbert Paul Grice提出,熊学亮[12]将其定义总结为与语句真值无关的、无法预测、无法取消的、可以与语句分离的、不必推导的那部分意义,与句中词语的意义有关。“再”与“也”两词连用形成的让步转折关系,在表达“即使a程度加深直至极点也是Y的结果”的真值语义的同时,也隐含了“在a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是Y的结果”的规约含义。这个规约含义是约定俗成的,无法预测,不必推导;不会因为语境的改变而改变,无法取消。

“再a也Y”是否具有规约含义,还需经过语义诊断测试。一是投射测试,规约含义不是真值语义,在否定、疑问、条件句前件等环境中仍然保留[13];二是反背景测试[14],规约含义是词语中隐含的、语言社会约定俗成的信息,如果在前文出现会显得冗余。

(7) a. 关心教师生活,再穷也不能拖欠教师工资。

b. 再穷也不能拖欠教师工资吗?这对学校的要求太高了。(疑问句投射测试)

c. 如果再穷也不拖欠教师工资,那这样的学校一定是好学校。(条件句前件投射测试)

d. ?关心教师生活,有钱不能拖欠教师工资,再穷也不能拖欠教师工资。(反背景化测试)

(8) a. 而歌词毕竟是词,通俗应有度,再通俗也要有诗味。

b. 再通俗也要有诗味吗?这会不会太为难填词人了?(疑问句投射测试)

c. 如果再通俗也要有诗味,那歌词就不能太浅显了。(条件句前件投射测试)

d. ?而歌词毕竟是词,高雅的有诗味,再通俗也要有诗味。(反背景化测试)

(9) a. 肠胃不行,吃得再好也消化不了。

b. 吃得再好也消化不了吗?那你可真是没有享福的命。(疑问句投射测试)

c. 如果吃得再好也消化不了,那可能是肠胃出了问题。(条件句前件投射测试)

d. ?肠胃不行,吃得不好就消化不了,吃得再好也消化不了。(反背景化测试)

例(7b) (7c)、例(8b) (8c)和例(9b) (9c)在经过疑问、条件句前件的变化后分别保留原句“有钱(不穷)当然不能拖欠教师工资”“高雅的(不通俗的)当然有诗味”“吃得不好当然就消化不了”的规约含义。而例(7d) (8d) (9d)加入了规约含义后,与后句的衔接生硬,显得冗余。

综上,“即使a程度加深直至极点也是Y的结果”是“再a也Y”的真值语义,“在a程度不高的情况下理所应当是Y的结果”是“再a也Y”的规约含义,两者共同构成了“无论a是何种程度都是Y的结果”的实际意义。

3. “再a也Y”的认知–言语过程

3.1. “再a也Y”的语义与认知–言语过程

“再a也Y”实际意义与真值语义的差异,源自于人们的主观认知与具体言语行为之间的区别。

人们认知当中观念、态度、评价,在言语行为中会受到具体语境的影响,人们会选用更贴切语境的语言材料,以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这样将认知中的观念、态度、评价通过言语表达出来的“认知–言语”过程,包括认知、语境、表达、效果四个部分。

在“再a也Y”的认知–言语过程中(见表1),Y是能够直接反映认知的具有全称性和周遍性的命题,在具体言语行为的语境中遇到了与a相关的、可能影响Y的情况后,人们在表达中先做出假言让步,让a程度加深(到极点)后又立即通过强调Y来否定a的影响,突出Y在具体情况中的全称性和周遍性。

Table 1. The cognitive-speech process of “Zai a Ye Y”

1. “再a也Y”的认知–言语过程

认知

语境

表达

效果

全称性周遍性的

命题

具体的情况

通过对具体情况进行让步来

表达命题

在具体情况中突出了命题的全称性和周遍性

Y具有全称性

周遍性

与a相关、可能影响命题的情况

即使a程度加深直至极点也是Y的结果

无论a程度如何,Y具有全称性

和周遍性

歌词都要有诗味

歌词通俗

歌词再通俗也要有诗味

无论多通俗,歌词都要有诗味

由此可知,“再a也Y”的真值语义是认知命题在具体情况下的具体表达,而实际意义则是认知命题的全称性和周遍性在具体表达中突显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Y表示直接反映认知的命题,而“再a也Y”构式中的后件Y是命题Y的具体表达,二者在内容上不完全相同。“歌词再通俗也要有诗味”的后件Y为“要有诗味”,是命题“歌词都要有诗味”在“歌词再通俗”情况下的具体表达。

3.2. “再a也Y”的主观性和条件性

人们的认知是主观的,人们在具体语境中的“再a也Y”的表达也是主观的。例(4)表现的是“坚持将山路走完的”主观意志,例(5)表现的是“在美国找不到归属感”的主观感受,例(6)、例(7)表现的是“关心职工”“重视教师”的价值取向,例(8)、例(9)表现的是人们通过生活经验获得的主观认识。这些主观的意志、感受、取向、认识,在“山路很长”“美国的生活条件好”“经济困难”等具体的情况中,让“再a也Y”也蕴含了主观色彩。而这种主观性,在其全称性和周遍性的表达效果中放大,说话人的观点由此得到强调。

另外,部分“再a也Y”的全称性和周遍性需要附加条件。这个附加条件要么存在于语境中,表达上可以略去;要么需要自己主动引入表达中,以保证Y的全称性周遍性。如例(9)中,命题Y“吃什么都消化不了”在“肠胃不好”的条件下才成立。有时适当地加入条件,能够增强命题的准确性,让观点的表达变得委婉一些。例(8)“歌词都要有诗味”的命题加入“中国风歌曲”这个条件后,“如果是中国风的歌曲,歌词再通俗也要有诗味”就显得更准确。例(4)“要把山路走完”的命题中加入“身体允许”的条件,“如果身体允许,弯弯的山路再长也要把它走完”的语气就会没那么强硬。

3.3. “再a也Y”的语境预设

在“再a也Y”的认知–言语过程中,语境为认知命题的表达提供了具体的情况,这个情况有可能是现实存在的,也有可能是说话人假设的。

(10) 尽管这件事解决起来难度很大,但难度再大也要下决心逐步解决。

(11) 他说,我这人做事向来不后悔,已经干起来的事,再难也要做下去。

上述两例的命题相似,遇到的具体情况都是“事情难度大”,但例(10)的情况是现实出现的,而例(11)情况是说话人假设的。例(10)中做出的让步只是假言难度的加大,而例(11)做出让步是在假言事情有难度的基础上再增加难度。

“再a也Y”的“a”蕴含着预设信息,即“a”会影响命题的实现,并且实现的难度会随着a程度的加大而增大。这个预设并不是说话人自己的观点,而是说话人基于客观常理或者对听话人想法的猜测得到的信息。在表达中,说话人将预设中会影响Y的a加大到极点,做出最大的让步,而Y的结果并不受a影响,取得反预期的效果,如此一来,就有了让步–转折的过程。

我们同样对“再a也Y”的预设进行诊断测试。预设和规约含义都不是真值语义,因而能够在否定、疑问、条件句前件等环境中得到投射,但与规约含义不同的是,预设作为背景信息出现在前文,并不会显得冗余。

(12) a. (产品)质量差,企业再大也要倒闭。(预设:大企业不容易倒闭)

b. (产品)质量差,企业再大也要倒闭吗?(预设:大企业不容易倒闭)

c. 大企业不容易倒闭。(产品)质量差,企业再大也要倒闭。

根据常理,大企业不容易倒闭,越大的企业越不容易倒闭,这是语境中的预设。在例(12)中,再大的企业,如果产品质量差,也会倒闭,与预期相违背。在经过疑问的变化后,例(12)仍然保留原句“大企业不容易倒闭”的预设;句中加入了预设后,与后句的衔接顺畅。

4. “再a也Y”的话语关联

4.1. “再a也Y”话语关联的语义功能

“再a也Y”的认知–言语过程会反映在话语关联当中。话语关联是由一组存在着一定语义功能与逻辑关系而线性排列的句子构成的交际单位,话语关联中的句子分布是有规律的,受到语义功能的制约[15]。“再a也Y”话语关联核心的语义功能是让步强调,具体来说分为“提出观点”“引入条件”“极性让步”“转折回扣”四个环节(见表2)。

Table 2. The semantic function of “Zai a Ye Y” discourse relevance

2. “再a也Y”话语关联的语义功能

语义功能

让步强调

提出观点

引入条件

极性让步

转折回扣

例句

(13) 思考与回忆相互交替、相互促进。

没有思考

回忆再多

也只能让我们沉溺于过去。

(14) 项目的选择首先要以环境评价为标准。

不符合环境保护法的项目

经济效益再高

也不能上。

(15) 主题统率题材。

没有主题

题材再好

也无用。

“提出观点”“引入条件”“极性让步”“转折回扣”四个环节构成了“再a也Y”话语关联的语义链条,而这四个环节常常不会完整地呈现出来。在不需要进行正式的观点阐述情况下,“提出观点”环节会被省略,但能够根据语境进行补充,如例(16) (17)。“引入条件”环节与命题Y的条件性相关(见3.2),若无需附加条件,则不需要此环节,如例(18) (19)。在大多数日常的简短表达中,“提出观点”“引入条件”都不会出现,只剩下“极性让步”“强调观点”2,如例(21) (22)。

(16) (厂长的权力不是万能的,)如果职工们没有积极性,厂长的权力再大也是空的。

(17) (他医者仁心,)只要来了病人,他再累也坚持接诊。

(18) 所以,我们要为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就是资金再紧张也得为它砍出一块。

(19) 该中央拿的钱中央拿,该地方出的地方出,财政再困难也不要愧对农民。

(21) 工人再累也有“厂休”,农民再忙也有农闲。

(22)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4.2. “再a也Y”话语关联的逻辑关系

“再a也Y”话语关联中各句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见图2)。

Figure 2. The logical relation of “Zai a Ye Y” discourse relevance

2. “再a也Y”话语关联的逻辑关系

第一层的逻辑关系有两种情况,一是解释关系,二是因果关系。

黄伯荣、廖旭东[11]的复句分类中提到有一种解说复句。解说复句的分句间有解释和总分两种关系,解释关系是后头的分句对前头的分句进行解释,一般不用关联词语,也有少数在后一分句单用“即”“就是说”等关联词语。“再a也Y”话语关联的第一层常出现解释关系,话语的开头先提出观点,接下来再进行解释和说明,如例(23) (24)。少数情况会出现将观点放在后面的情况,用观点来对前文进行解释,如例(25)。

(23) 这里面既有信息不畅的问题,也有流通不畅、产销衔接不好的问题。(也就是说,)只重生产,轻视流通,你生产的东西再好也只能是藏在深山人未知。

(24) 职称的“大锅饭”成为历史,(也就是说,)水平不够,资历再老也不能晋升。

(25) (如果战绩不好,)在我面前把马刺敲得再响也没有意思……(也就是说,)对于您这个师,只有在打了第一位以后我方会有个完整的印象。

除了解释关系之外,还会常常出现因果关系。开头以观点作为原因,引出后面的阐述,如例(26) (27)。

(26) 要设法尽快将知识创新的成果落实到生产领域,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先进的生产力。因为,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技术再先进也不会自动与产品融合,也不会变成高技术产品。

(27) 要使产品的各组成部分均衡进展,都能达到及格标准。因为一个产品中任一部分不及格,其他部分即使做得再好也没有用处。

第二层是条件关系,引入适用于观点的条件。“再a也Y”话语关联大多数是通过条件句引入条件,如例(28) (29),但也有采用目的句、原因句等引入条件的情况。虽然在这些情况下转换为条件关系后句子也能成立,但在表达的意义上已经产生了差别,如例(30) (31)。

(28) 老威特严禁儿子磨磨蹭蹭地干事。如果威特慢慢腾腾地做了一件事,做得再好也不满意。

(29) 真爱无需包装,只要真情永驻,婚姻内容是充实的,婚礼的形式再简单也无妨。

(30) a. 他说:“(我愿意为工人吃粉尘,)为了煤矿工人明天不吃粉尘,我今天吃得再多也心甘情愿。”

b. 他说:“(我愿意为工人吃粉尘,)如果煤矿工人明天可以不吃粉尘,我今天吃得再多也心甘情愿。”

(31) a. (译本的实时性很重要,)好译本因出来较晚,即使再好也卖不动。

b. (译本的实时性很重要,)好译本如果出来较晚,即使再好也卖不动。

第三层让步关系的具体内容在文章的“引言”部分已有呈现,在此不多赘述。

5. 结语

本文分析了“再a也Y”的真值语义、规约含义,以及二者共同构成的实际意义,从“认知–言语”过程入手,探讨了“再a也Y”的主观性、条件性以及语境预设,并阐述了“再a也Y”所在话语关联的语义功能与逻辑关系。文章在“再a也Y”规约含义、话语关联等方面的观点创新,或许能为“再X也Y”构式研究提供新思路。

NOTES

1“再a”是说话人为了最大限度说明“也Y”实现的无条件性而做出的假设,因而“a”的“极点、极值”只是说话人的主观极量。

2“再a”是说话人为了最大限度说明“也Y”实现的无条件性而做出的假设,因而“a”的“极点、极值”只是说话人的主观极量。

参考文献

[1] 徐晓阳. “再X不过”构式相关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3] 蒋玉琴. 现代汉语“再X也Y”格式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6.
[4] 陈思宇. “再X也Y”格式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22.
[5] 李会荣. “再A也B”构式的类型分析——兼谈构式的基本类型[J]. 语文研究, 2012(4): 43-50.
[6] 毛哲诗. 关于形容词前的“再”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暨南大学, 2006.
[7] 沈家煊. 不对称和标记论[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
[8] 袁莉容. 对两种周遍句及其相应的肯定式与否定式的语义思考[J]. 宜宾学院学报, 2006(1): 87-89.
[9] 李凰. “再X也Y”的构式分析[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9(4): 35-40.
[10] 施雯. “再X也Y”格式考察及教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 2009.
[11]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下册) [M]. 增订六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12] 熊学亮. 含义分类标准评析[M]//严辰松, 高航. 语用学.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202-213.
[13] Chierchia, G. and McConnell-Ginet, S. (2000) Meaning and Grammar: An Introduction to Semantics. MIT Press, Cambridge.
[14] Potts, C. (2005) The Logic of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15] 赵春利, 阮秀娟. 估危副词“险些”的话语关联与语义情态[J]. 汉语学习, 2020(6):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