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现代汉语介词一般用于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它们的使用规则较为灵活,有些介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还有多种含义。“关于”和“对于”都可以介引相关事物和情况,但一个用于引进范围,一个用于引进对象,两词在句法位置上也有不同。本研究将分析总结介词“关于”和“对于”的用法以及两词之间的异同,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检索,探析留学生在学习这两个介词时的偏误特点及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研究这两个词的偏误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可以更好地了解留学生的语言运用问题,使对外教学更加科学化。
2. “关于”“对于”的用法分析
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语》[1]对“关于”和“对于”分别给出了解释。“对于”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对待关系。而“关于”表示涉及的事物。当强调关联和涉及的事物时,用“关于”,强调指出对象时,用“对于”。但“关于”和“对于”在用法上存在一些重叠处,本研究对两个介词的用法整理如下表(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usage of “guanyu” and “duiyu”
表1. “关于”和“对于”的用法比较
用法 介词 |
引进动作的受动者 |
引进动作的针对者 |
引进动作的涉及事物 |
引进动作的涉及范围 |
位于主语前 |
位于主语后 |
对于 |
+ |
+ |
+ |
− |
+ |
+ |
关于 |
− |
− |
+ |
+ |
+ |
− |
2.1. 关于“对于”的用法
2.1.1. “对于”用于引进对象,无论是动作的受动者还是针对者,例如
(1) 对于人类健康来说,药是必须的和不可少的。(动作行为的针对者)
(2)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3) 对于好人好事,要及时表扬。(动作行为的受动者)
(4) 对于那些涉及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领域,也应该干预掌控。
例(1)和例(2)中的“人类健康”和“传统媒体”是介词“对于”所引出的动作行为的针对者,他们可以作为句子宾语的修饰语,为了强调动作行为的针对者而借用介词提前,即:
(5) 药是人类健康必须的和必不可少的(东西)。
(6) 这无疑是传统媒体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例(3)和例(4)中的“好人好事”和“领域”是介词“对于”所引出的动作行为的受动者,他们借“对于”提前到句首的位置起强调作用,可后移充当动词的宾语,如:
(7) 要及时表扬好人好事。
(8) 也应该干预掌控那些涉及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领域。
2.1.2. “对于”后面的名词、动词指涉及的事或物
(9)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这种规定不仅是很好的,而且是有必要的。
(10)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吃绿色食品。
例(9)和例(10)中的看法和观点是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的,只是对句子涉及事物的一个说明,“问题”无法充当句子中的任何成分,他们与介词“对于”组成介词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
2.2. 关于“关于”的用法
“关于”用于引进动作的涉及范围,如:
(11) 关于个人道德上的事,你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无须我哓哓多说。
(12) 关于损失赔偿的事,我能完全负责。
(13) 关于这个女孩子,我什么记忆也没有。
(14) 关于这个题目,我已看过了不少刊物。
例(11)~(14)中“关于”只用于引进动作所关涉的事物,有标明话题的作用[2],句子中的动词只是与介词“关于”后所引进的事物相关。如例(14)中,“我”看过的是与这个题目相关的刊物,而不是题目本身。介词“关于”后所引进的事物无法充当句子中的成分,但整个介宾短语可充当宾语的修饰语,如:
(15) 你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无须我哓哓多说关于个人道德上的事。
(16) 我能完全负责关于损失赔偿的事。
(17) 我没有关于这个女孩子的记忆。
(18) 我已看过了不少关于这个题目的刊物。
2.3. “关于”和“对于”易混淆的用法
A. 当“关于”具有指出对象的意义时,二者才可都用于引进动作的涉及事物,此时,“关于”和“对于”可以互换。但句子须以介词短语开头,宾语不可为人物,大概率用于“问题”、“事情”等词的前头,如
(19)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20) 对于这些政策和策略,企业家们要密切关注。
关于这些政策和策略,企业家们要密切关注。
B. “关于……”作状语,只用在主语前;“对于……”作状语,用在主语前后均可,如
(21) 对于这一问题,国家相关法律有明确规定。
国家相关法律对于这一问题,有明确规定。
(22)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下一期再有请曲老师。
*我们关于这个话题,下一期再有请曲老师。
状语的位置相当灵活,但“关于”所组成的介词短语具有提示性,往往具有标明话题的作用,因此在位置上有所限制,只用于主语前。并且基于此原因,“关于……”可以单独作文章的标题,点明话题,而“对于……”只有加上名词才能。
3. 留学生使用“关于、对于”的偏误分析
3.1. 偏误特点
根据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检索以及与本校留学生的交流,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所产生的偏误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特征:
3.1.1. 混用偏误率高
根据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检索,介词“关于”的混用错误占总错误句子的36%,包括将“关于”混用为“对于”“对”“关系”“在”等词,而介词“对于”的混用偏误率已高达46%,包括将“对于”混用为“关于”“在”“对待”等词。其中,“关于”与“对于”的混用偏误率是非常高的,皆占据双方混用偏误的三分之一以上。由此可见,留学生在学习这两个介词时,是极容易把他们混淆的。
3.1.2. 偏误类型多样化
留学生在学习介词“关于”和“对于”时,偏误类型是十分多样化的。除了误用近义介词外,还会出现误加与遗漏的现象。这些偏误类型主要是由于他们对于词汇的理解不足,学生若未能掌握这些细微差别,容易使用不当。除此之外,通过与留学生交流,他们对这两个介词的运用过程中还常常在语法方面产生偏误,如位置不当和搭配成分不全等偏误类型,这是由于对汉语的独特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掌握不够。
3.1.3. 受母语影响
不同语言之间在翻译或传达信息时,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或不一致性,如词汇、语法结构、文化或语境方面。留学生在学习“关于”和“对于”时会受其母语的影响,产生偏误,如韩语中没有与这两个介词所对应的词,英语中有多个与“关于”和“对于”所对应的介词,越南语中“về”既有“关于”的含义,也有“对于”的意思。再如,在英语中,介词短语通常放于句首或句末,而汉语中“关于”和“对于”所形成的介词短语位置要更加灵活。因此,留学生在学习这两个词时往往会受母语的干扰产生偏误。
3.2. 偏误类型
本文根据以上偏误特点,并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进行检索,将“关于”和“对于”的偏误类型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遗漏偏误、误加偏误、混用偏误、位置不当、搭配成分不全。
3.2.1. 误加偏误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检索,介词“关于”的误加错误占总错误句子的百分比已高达30%,而介词“对于”的误加率也高达27%。由此看来,介词“关于”和“对于”的误加是国外留学生极容易犯的偏误类型,如:
(23) 首先,对你我和大家的{CD关于}健康问题有明显的不好之处。
(24) {CD关于}安乐死这个话题对大家来说已不再陌生了,对于安乐死是否可取也是众说纷纭。
(25) 在韩国{CD对于}中国咨询事业还在清淡的阶段,所以我们工作遇到了很多的难点。
(26) 所以我经常和父母亲一起商量{CD对于}这个问题。
例(23)中的“你、我和大家”为“健康问题”的定语,形成定中结构,不应再加介词“关于”形成“关于健康”这一介词短语。例(24)中“安乐死”和“这个话题”为同位语且充当主语,加上介词后该句就缺少了主语。例(25)同上。例(26)中的“这个问题”充当宾语,加上介词后,该句的动语缺少宾语,成分不全。
3.2.2. 遗漏偏误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检索,介词“关于”的遗漏错误占总错误句子的百分比已高达23%,而介词“对于”的误加率高达17%,由此可见,留学生在使用介词“关于”和“对于”时,非常容易将他们遗漏,如:
(27) 这内容是{CQ关于}一个叫“东亚”的公司的破产的问题。
(28) 日本有{CQ关于}安乐死的法律。
(29) 可是{CQ对于}去山下抬水的问题来说,谁都不愿意去。
(30) 我认为,{CQ对于}那件事,丈夫不应该帮助妻子自杀。
定语在句子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主要用于修饰和限定代词。例(27)和例(28)中“关于……”主要是用于限定“问题”和“法律”,而遗漏介词“关于”后,后面的名词性成分则用于描述宾语,不符合句义。例(29)前半部分固定搭配“对于……来说”充当状语,介词“对于”遗漏后则成分不全。例(28)依旧是介词短语充当状语,遗漏后句子成分残缺。
3.2.3. 混用偏误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检索,介词“关于”的混用错误占总错误句子的百分比已高达36%,其中将“对于”混用为“关于”的偏误占混用偏误的35%,而介词“对于”的混用偏误率已高达46%,其中将“关于”混用为“对于”的错误占混用偏误的近35%。由此可见,在介词“关于”和“对于”的混用偏误中,双方是极容易搞混的。
(31) 对于{CC关于}人情,法律也管不了。
(32) 对于{CC关于}服装广告来说,还有很多可塑性。
(33) 我以前看过关于{CC对于}“安乐死”的电视剧。
(34) 如果我听关于{CC对于}离别的歌的话我容易感到那个歌好像跟我有关系。
例(31) (32)中“人情”和“服装广告”是作为句子的宾语和主语而存在,因此他们应该是介词的引进对象,前面介词应使用“对于”。而“关于”则用于引进动作的涉及范围,例(33) (34)中“关于安乐死”和“关于离别”是用来限定“电视剧”和“歌”的,而不是使用“对于”来引进对象。
3.2.4. 位置不当
除以上常见偏误类型外,介词“关于”和“对于”还常出现位置不当的错误,正如上文所探讨的“关于……”和“对于……”充当状语时,他们的位置是有要求的,而这常常被学习者所忽略。如:
(35) 关于流行歌曲,我的看法很普通。
(36) *我关于流行歌曲的看法是很普通。
“关于”所组成的介词短语充当状语时具有提示性,往往有标明话题的作用,因此只用于主语前。“关于流行歌曲”正是在句子中充当状语,不可放于句中。
3.2.5. 搭配成分不全
介词“关于”与“对于”所形成的结构不尽相同,如“对于……来说”、“关于……都……”、“……是关于……的”等[3],学习者常常会省略这些结构中的一些成分,如:
(37) 对于我{CQ来说}现在是重要的。
(38) 我去年夏天在美国的“时间杂志”工作过,这也是关于广告{CQ的}。
例(37)是省略了固定搭配“对于……来说”中的成分“来说”,(38)是省略了固定搭配“……是关于……的”中的成分“的”。“对于”和“对……来说”在使用上也有一些细微的区别,“对于”通常用来引入一个对象或主题,表示某种态度、看法或影响,而“对……来说”更侧重于从某个角度或立场来看待事情,强调的是个人或群体的视角。如:
(39)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看法。
(40)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最重要的。
3.3. 偏误原因分析
“关于”和“对于”的偏误通常源于对它们语义和语法的理解不足,这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常出现的问题。根据“关于”和“对于”的偏误类型,将这两个介词产生偏误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3.3.1. 母语负迁移
留学生的母语结构和用法可能与中文不同。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会受到母语习惯的影响。当目的语与母语有相似之处时,容易发生正迁移;而负迁移则指的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干扰,差异越大,干扰也越明显[4]。以上所产生的多数偏误正是母语负迁移所带来的影响。
1) 词汇对照和翻译
不同语言对某些概念的表达方式不同。例如,在一些语言中,可能没有与“关于”或“对于”完全对应的词汇。留学生可能会直接从母语翻译到中文,而这种翻译有时不会完全反映中文的语境和词义,以至于在学习中文时,可能会用他们母语中的单一词汇来代替这两个词,从而导致误用。如:
(41) Nội dung này nói về sự phá sản của một công ty tên là “Đông Á”.
Nội dung (内容) này (这) nói (说) về (对/关于/对于) sự (事件) phá sản (破产) của một (一个) công ty (公司) tên là (名字) “Đông Á” (东亚)
翻译:这内容说关于一个叫“东亚”的公司的破产的问题。
(42) 이 문제에 대해 의견을 말하고 싶습니다.
이 (这) 문제에 (问题) 대해 (为) 의견을 (意见) 말하고 (说) 싶습니다 (我想).
翻译:关于/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提出我的意见。
例(41)的越南语中的“về”有“关于”和“对于”的意思,那么使用者在学习汉语时往往会产生偏误,造成两个介词的混用。例(42)的韩语中“대해”用于引入某个主题和对象的讨论,但含义与汉语并不一致。除此之外,英语中的“about”有时被翻译为“关于”,但“about”也可以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涵义,这都会增加例如遗漏偏误和误加偏误的风险。
2) 语法和结构差异
有些语言的句法结构与中文大相径庭。留学生在转换句法结构时,可能会造成“关于”和“对于”位置上的使用错误。如:
(43) The relevant national laws have clear provisions on this issue.
The relevant national laws (相关的国家法律) have (有) clear provisions (明确规定) on this issue (关于这个问题).
翻译:关于这个问题,国家相关法律有明确规定。
在英语中,介词短语做状语时,如果表示时间、地点,可以放在句首或句尾,如果表示方向、方式、伴随、涉及、原因、目的、比较等,一般放在句尾。而汉语的介词短语充当状语时通常放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这也就造成了留学生在“关于”和“对于”的使用位置上产生偏误。
3.3.2. 目的语泛化
目的语泛化指的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目标语言中的词汇、语法结构或表达方式的运用表现出一定的泛化倾向,这种泛化表现为学习者将某些规则或用法从一个特定的情境扩展到其他情境中,从而产生一些不完全准确但符合其学习模式的语言形式。《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将介词“关于”认定为新HSK等级三级,而介词“对于”为五级[5],初级阶段学生学到介词“关于”,后到中级阶段才学介词“对于”,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好介词“关于”的用法,可能在使用“关于”和“对于”的时候会更容易出现混用偏误。如:
(44) 对于{CC关于}生产企业来说,它们关心生产垃圾,排出污染水或者烟气等。
(45) 对于{CC关于}大人来说,在酒会上不抽烟,就是不尊敬长辈们。
介词“对于”可以有“对于……来说”这个表达式,“对于……来说”这个表达用于引入一个观点或角度,表示从某个特定的视角或立场来看待某个问题,而“关于”本身就具有点明话题的作用,汉语学习者常常将两个介词泛化形成“关于……来说”这样的错误格式。这种现象在语言学习的早期阶段较为常见,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学习者会逐渐修正这些泛化的错误。
4. 留学生教学“关于、对于”的教学建议
4.1. 教师方面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能够提前察觉到与教学相关的易混词,在教学中对易混词进行详细教学。在对介词“关于”和“对于”进行区分时,可以先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分别进行介绍,深入浅出。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国别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如韩语中没有与“关于”或“对于”完全对应的词汇,越南语中的“về”既有“关于”的意思,也有“对于”的意思,英语中介词“about”除了有“关于”的意思,也有其他含义,作为老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特点,根据每个国家的语言进行针对性教学。
同时,教师应增加学生的课堂活跃度,鼓励学生参与真实的对话练习和情境模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实际交流中的挑战,也可以组织语言交流、讨论小组或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在练习中对学生们的偏误进行分类,总结背后偏误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反馈,灵活调整教材内容,适时补充或跳过部分内容,确保教材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4.2. 教材方面
《发展汉语》《体验汉语》和《汉语教程》等都是较具权威性的国际中文教育教材,他们的发行量十分广,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将《汉语教程》作为留学生初级班的综合课教材。本文以《汉语教程》(第三版)为基础,在教材方面提出一些教学建议[6]。
《汉语教程》(第3版)三册书基本由课文、生词、注释、词语用法、练习组成,《汉语教程》第三册下的课文《一盒蛋糕》就提到了介词“关于”的用法,也对介词“关于”和“对于”的用法进行了简单的对比。一些形象词语可以借助图片、实物、动作、表情等来演示,而对一些抽象词语,就要从搭配和用法上多下功夫,因此教材应讲清楚这个词前后都有什么词与之相搭配,是怎么组成一个句子的,在此基础上对词语进行处理。
《汉语教程》中的题型十分多样,包括回答课文问题、语音、词语、选词填空、完成句子、完成会话、连句成段、改错句、情景表达、综合填空、交际会话等。但是列出的题目基本是针对课文的,关于介词“对于”和“关于”用法的题目只有仅仅两题,学生的练习量是远远不够的。相比较实词,虚词的学习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教材的编写应合理分配各种题目数量,并针对性地编写一些习题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参考那些注重实际应用的教材,包含日常对话、常见情境的模拟和实用的语言结构,如体验汉语加入了一些任务型和功能性。
4.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满足个体差异。同时,多样化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确保他们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运用至关重要。
在解决介词“关于”和“对于”偏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归纳法和对比法。教师可以采用归纳法,将两个介词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以及固定结构,如“对于……来说”、“关于……,都……”、“……是关于……的”等方面分别进行整理。在对两个介词基本掌握之后,可以根据不同国别的学生的特点,将“关于”、“对于”与所对应的外语词进行比较,区别这两个介词与所对应外语词在用法上的差异,探析背后遗漏、冗余、语义泛化、位置错序等常见的偏误类型的原因及需采取措施,以减轻母语对学习的干扰。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采取情景教学和互动教学,甚至文化融入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生活场景进行教学,如购物、点餐等,帮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应用语言。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习,如小组讨论、对话练习等,提升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课程中适当结合中国文化进行教学,如节日习俗、历史背景等,增加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理解。让学生在生活中和实际应用中加深对介词“关于”和“对于”用法的理解,而不是对用法死记硬背。
留学生习得“关于”和“对于”容易出现很多偏误,并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如混用偏误率高,偏误类型多样化和复杂化等。偏误类型主要有误加、遗漏、混用、位置不当和搭配成分省略等,造成偏误的原因主要与母语的负迁移和目的语的泛化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对留学生教学“关于”和“对于”时,要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恰当运用教材,提高学生习题的练习量;运用对比法和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遇到的各种难题和困惑。由于语料搜集和面对的留学生有限,偏误分析还不够全面,希望在以后能够得到完善。